分享

王镜瀛医疗健美运动法临床应用系列之三克制耳鸣、耳聋、眩晕

 david248 2013-03-18

王镜瀛医疗健美运动法临床应用系列之三

克制耳鸣、耳聋、眩晕

 

 

前  言

  世界上有823万人失去听力,108万儿童生活在无声的世界,许多耳科医护人员的亲属甚至耳科专家本人,也存在着耳鸣、耳聋,足证明现代医学在耳病防治上仍很乏术。但按加强局部微循环能使血管神经重新顺通,促进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有可能使功能恢复的基本医理,为耳病患者设计的几个简单动作,却取得了良好甚至惊人的疗效,有人采用了几个有关耳的动作仅持续两个月,消除了反复发作四十六年的慢性中耳炎;使七十岁老人听力回逆到五十岁时的状态。

  曾经有一位资深的五官科专家,在笔者讲课时听到介绍,医疗运动方法能使耳病患者受益,唔面时她爽直表示,不相信动作会对慢性耳病有效。恰巧这位在北京市一著名大医院任五官科主任的专家本身,就有非常显著的听力下降已影响工作,征得同意,我把我为耳鸣、耳聋所设计的几个动作,边在她的双耳上作示范,边解释我的设计构思机理,边讲边作,每一动作只做拾多次,总共不过十分钟,她立即惊讶地喊道:『我有感觉了!我的耳朵通了!以后我也可以把这方法应用到我的病人身上了!』

  露西刚过三十患有耳病,美国医生速手无策,已请中医针灸并服中药。来诊时不仅耳鸣已发展至噪音大到似耳内有拖拉机在开动,并有眩晕及耳内压迫感,走路不能成直线,只能坚持三小时工作。按以下为耳病设计的动作,由笔者协助进行被动运动,并嘱患者自己尽量做主动运动,很快耳鸣明显减轻,眩晕感消失,早就恢复正常工作、跑步、骑车,经十四个月治疗,现尚有极其轻微的耳鸣及轻度压迫感﹙见英文反馈信﹚。
  简单的动作能够消炎症、除耳鸣、增听力、祛眩晕,为此将有关可改善听位机能的动作进一步汇集,笔者虽非五官专科医生,仍斗胆作一专题进行介绍,定有许多不当及错误,权作抛砖引玉,但愿能为更多的朋友保持或提高听力,克服眩晕增添健康!

耳的生理解剖常识

 

  听器官是耳,人们都清楚耳与听力的密切关系,却不很了解内耳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即维持人体在不同体位时的动态平衡,使人体在前倾后仰、旋转翻滚时都不会因肌力不匀,身体失衡而跌摔,即可在体位变化时维持人体动态平衡位置的功能。

  耳包括

  外耳:由耳廓、外耳道、鼓膜三部份组成。

  中耳: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形成听骨链﹚、咽鼓管﹙也叫耳咽管﹚和乳突小房三部。

  内耳:位在颞骨内,由复杂的管路组成,故称迷路,分骨迷路、膜迷路。骨迷路的前庭中有位听神经通过。膜迷路可分成:位觉部和听觉部,膜迷路内、外均有淋巴液,但两者互不相通,其中的蜗管是听觉感受器所在。

  外耳和中耳是收集和传导音波的部份;内耳是感受音波和感受位置觉的部份。

  声源震动的能量→鼓膜→传经三块听小骨构成的听骨链→再传到内耳→迷路外淋巴→内淋巴→蜗管引起听觉感受器的兴奋→进而传到大脑皮质听觉中枢,才能产生听觉。

  正常听力的关键

 一 是对声音的感受:声音感受功能主要是依靠内耳听觉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即将传到内耳的振动能量,传导到淋巴液,刺激浸泡在淋巴液中的听毛细胞,将机械能转换成神经冲动,才能产生听觉。

 二 是对声音讯号的分折:包括频率高低、音质强度、声源方位等分折。

 三 中枢神经系统的完好:即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各级神经都能良好传导、处理和分折声音讯息。

  保持身体平衡的条件

  当头部处于不同位置、作直线加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时,内耳组织受压迫牵拉,以及其中的内淋巴流动,均可冲击刺激听毛细胞,将位移所产生的冲动传入大脑中枢,引起旋转感觉及调节姿势的反射活动,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因此需有内耳和大脑中枢的正常功能。此外小脑的功能主要是在随意运动时,恊调肌群的活动和调节肌张力,而小脑与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及前庭神经核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也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此要保持身体的动态平衡,也必须有正常的小脑功能。

听位机能障碍的表现与病因

 

  听、位机能障碍的主要表现为耳聋、耳呜、眩晕。耳聋是听功能机能障碍的主要表现,轻者称重听,是部份地听力减退,重者称耳聋。小儿自幼失去了听力,丧失了学习语言的机会,既不能理解别人语言的内涵,也不能利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成了聋哑。

  A 耳聋

  病因分类:

 1 传音性耳聋:病变发生在外耳或中耳,如因种种原因造成耳道闭塞,使声波传入受阻,为听力不完全性损失,大的声音尚可经颅骨直接传入内耳产生听觉。中耳发育不良也可以使听力减退,但听力减退之特点为非进行性、无耳呜、且颅骨对声音传递是正常的,大部份是化脓性中耳炎所致,多为单侧。其次为耳硬化症所致,其特点为进行性听力减退,并有耳鸣且多为双侧。

 2 感音性耳聋:又称神经性耳聋,病变在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多数病人以高音听力减退开始,渐向中音和低音扩展,可致全聋、包括:

 (1) 药物性耳聋: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雷米封、甚至红霉素等药物所致,耳聋并不因停药而终止发展,听力可于停药后1~4年仍继续下降,而且这类能导致中毒的药物,通过滴耳形式,也能经中耳吸收而损伤听神经和毛细胞。

 (2) 老年性耳聋: 因感音系统发生老年性退行性病变,65以上的人中有约1/3出现耳聋,病后体弱气血衰减,耳的供血也必相应不足,使耳聋加重。患者对低声话语听不清,高声尖音又无法耐受,对缓慢简单语言尚能理解,若讲话速度快或环境噪音较强,即感到领会困难。

 (3) 突发性耳聋:患者原先听力正常,在短时内突然出现全聋,多因血管闭塞所致,因此多为单侧。

 (4) 噪音性耳聋:有高噪音接触史,造成听力下降,开始对普通语音尚无明显障碍,后期当听力损伤加重,以致影响更广泛的声音频率范围,出现谈话困难。

 (5) 中枢性耳聋:轻度中枢性病变,甚至右侧大脑半球切除以后,声音分折能力受限,但纯粹声音的听力仍属正常,即能听到声却不懂话,大脑皮层病变如果相当广泛,使两侧的神经通路受损,才能引起明显的听力损失。

 (6) 精神性耳聋:即功能性聋,听力系统的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往往与焦虑、忧伤、受惊等精神刺激因素有明显关系。耳聋起病突然,但在不同时间内变异较大,医生为这类病人作的语言测试与纯音测试的结果不相符合。

 3 混合性聋

  是传音、感音两部份同时,同一原因或两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耳聋。

  B 耳鸣

  耳鸣也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症状,开始时多为间歇的低音调的耳内鸣叫声,以后逐渐加重加高,持续时间也逐渐延长,成为持续性高音调的耳内呜叫声,比耳聋带给患者的痛苦还要大。耳鸣是听机能紊乱所致,多因疲劳、月经、变态反应以及头部血液循环不良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常与耳聋或眩晕同时存在。

  外耳道疾病,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外耳道堵塞,使经颅骨传达到中耳的体内声音,不能经外耳道消散所致,中耳炎症后的粘连,特别是耳硬化症,听骨链周围组织粘连、硬化、固定可出现耳鸣,此外鼻咽癌也常出现耳鸣;学者一份分析八百例鼻咽癌的临床表现调查资料显示,有耳鸣症状占62%;此外内耳迷路病变也能出现耳鸣,多属高音调,可为间歇性,也可为持续性;美尼尔氏征候群的低频耳鸣是与眩晕发作相连,情绪、精神的激烈变化也能激发耳鸣;其它如血液循环系统及高血压引起的耳鸣,有与脉抟频率一致的耳呜节律变化;颈椎骨质增生压迫基底动脉引起内耳供血不足,也可导致耳呜、耳聋;中医则认为肾虚、气虚、血虚常能导致耳鸣。

  C 眩晕

  眩晕是患者主观症状,客观的医疗方法难以捡测,是一种运动幻觉或运动错觉,是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眩晕与头晕不同,头晕是头重脚轻、头脑不清楚,并无外界环境或自身的旋转运动感。眩晕是内耳系统病变的一个症状,包括主观旋转、摇摆不稳、甚至天翻地覆,伴恶心呕吐,也可伴有颅神经损伤与中枢神经损伤的一些特殊症状,如头痛、颈项强直、复视(一个物体能看出是两个物体重迭的影像)、运动失调、面部瘫痪等体征。

  病因分类

 1 假性眩晕

  常见于心血管病、发烧、贫血、中毒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视觉障碍、屈光不正、颈椎病、更年期综合征和神经官能症等。

    真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病变:中耳及内耳炎症、及各种原因引起这些部位供血不足、药物中毒、外伤及手术后遗症、耳硬化症、美尼尔综合症等。

    中枢病变:某些部位脑的肿瘤、炎症、外伤或先天畸型、癫痫病灶等,以及颈椎病、动脉血栓形成等使脑血液循环障碍供血不足。

  从以上耳聋、耳呜、眩晕的病因来看,除因某种因使听器官破坏、听传导路中断以外,其它包括外伤、术后、遗传、畸型、堵阻,都是由于不同的原因,造成与听中枢、听觉器官有关的某些部位循环不良,血液供应不足,神经传导受限有关,只不过病变的具体部位及范围不同,使症状各异,因此预防和治疗听、位机能障碍,必须从改善相关部位及整体的血液循环及神经传导入手。而医疗运动健身法的核心,就是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同时更强调加强病变部位及相关部位的微循环开放和加强中枢及周围神经的传导联系。

  从自然规律来看,植物缺乏水份、营养,最先枯萎的往往是距根部较远的枝叶的尖梢部份,最先脱落的是花瓣的最外层,同样人的血管的逐渐堵塞、枯萎、老死也最先表现在离中心较远的最细微的血管、即微循环系统,和神经末梢,症状表现也多从末梢开始,如不足不畅时人的手脚未梢往往先有寒凉麻等感觉,而在听、位器官上就表现出耳聋、耳鸣、眩晕等。

  人的细胞对血中营养成份的利用,主要是在微循环血管内进行,最细的毛细血管一次只能通过一个红血球,也就是说红血球只能棑着队,一个一个从毛细血管中通过,有时甚至只能挤扁着才能过去。营养听位神经的血管就是如此,非常细小,甚至只能允许单个红血球通过,由于听神经的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极差,如果听位神经细胞,完全缺氧超过一分钟以上,就会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损伤。当有动脉硬化或有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度增高等因素,极易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生、血小板聚集,胆固醇及脂质沉绩,更会加重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听功能下降乃至听力丧失,即出现耳呜、耳聋、眩晕、平衡失调等听、位机能障碍的症状,因比预防并治疗耳病的关键首先就是改善供血,并且提高听神经系统的功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控制听、位功能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提高甚至恢复巳衰退的听、位功能。

  微循环系统中存在一个这里多了那里就少,这部份多了那部份就少的规律,也就是到四肢多了到内脏就少,到脚多了到头脑就少,因此如何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的,在不同时间增加与听位功能相关部位的微循环开放,就具有特殊的预防和治疗的意义。

  已有听位机能障碍者更部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充份利用一切时间和周围环境,合理地利用医疗运动方法,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同时,首先促进听器官及与听、位功能相关连体系微 循环开放的比率、延长开放的时间,这将对听功改善具有重大的意义。

听位机能障碍的动作设计

 

耳部动作  其它五官、面部动作  头颈部动作  全身性动作

 

  预防并治疗听位机能障碍,即耳鸣、耳聋、眩晕的动作设计,是围绕听、位机能障碍的病因、病理进行考虑的,每个人可根据自已的病因及不同的病情,针对性地从中选择几个与自已有关的、力所能及的动作去试行锻炼再逐步扩展。

 

(一) 耳部动作

 1 搓耳

体姿:不限。

动作:

 1 双手举起,使两手拇食指分别放在同侧耳廓上方的根部,拇指在耳廓的背侧,食指在耳廓根部的前方。

 2 两手拇、食指从耳上方根部开始,拇指指腹向上用力推搓耳的背侧,食指末节在耳廓的前侧向下用力,推搓夹于两指间的耳廓(附搓耳插图1),拇、食指上下移动约1公分,到一定限度改成拇指向下,食指向上(附搓耳插图2),如此一指向下一指向上,一指在耳前一指在耳后,沿外耳轮逐渐向下方推搓直到耳垂。

 3 再将拇、食两指头从外耳廓下端边缘稍向内向外耳道方向移动0.5公分,沿耳垂顺耳轮拇、食指一指向下一指向上,逐渐沿耳舟向上方推搓,回到上方的耳根。

 4 拇、食指一在耳前一在耳后,继转向前下方搓动,直至耳屏上方的切迹。

 5 如此一趟比一趟向内,上上下下几次将所有耳廓上的凸凹沟突都搓揉到。

 6 以上过程可重复1~3次。

作用:

 1 改善耳廓,提高耳的功能:活动耳廊可防治耳廓骨软骨炎等耳廓疾患外,外耳与内耳间也存在内在联系,故也能间接改善内耳功能。

 2 改善全身:观察耳廓就能知道一个人的健康概况,耳廓丰满、弹性、红润、光泽说明末梢循环良好,身体比较健康。如果耳廓瘦薄、硬僵、灰秽、布满沟裂,往往提示肾亏、中气不足、末梢循环不良、身体欠佳、有伤病手术史。因此搓揉耳廓也就在改善末梢循环,间接改善全身。

 3 有近似耳针的作用:外耳廓从耳针的角度看,是一个倒立的人体,头面在耳垂部,对耳轮是脊柱,耳窝是内脏,上为腹腔下为胸腔,三角窝是盆腔生殖器官,五脏六腑、五官内分泌腺等,都在耳上呈现反应点。耳穴诊断和治疗也从针灸学中另成分枝,既往的疾病和手术往往在耳廓的特定位置上留下凸凹、条索或明显的沟裂,现有的病变不仅局部可出现红、肿、斑、疹,也因电压改变,用仪器检测时会出现异常声响。因此搓耳能通过按搓反应点,对全身各系统进行良性刺激,就可间接改善全身(附耳廓胚胎倒置示意图)。

 4 对于已存在脊椎、脊柱、脊髓疾患者,往往因很多行为能力受限制,不能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搓耳应是动用部位最最少,用力最最小的,又最为安全简单的影响全身的运动方法。

 

 2 揉耳

体姿:不限。

动作:

 1 双手举起,拇、食、中指的指尖同时会聚,分别放在同侧耳廓上方,靠耳最上端的根部,其余无名指、小指自然地放在宾角、颧骨或太阳穴周围,自己觉落指合适的部位。要以活动拇食中指为主,指的力量应力争到达骨质,力度自定以出现酸麻感最佳,其它指作为支持和辅助,各指同时对局部进行环形揉动5~20圈。

 2 再把各指的位置沿耳前尽量贴近耳根逐渐向下移动,从耳前最上方,顺势逐步下移,每次挪移1公分,把各指尽量集中一处,从耳屏上方→耳屏前→耳屏下方→下耳根前方→到各指同时向耳根最下方会聚(附揉耳插图1、2)

 3 拇食中三指再同样边揉动边从耳廓背侧,耳垂后向上移动,无名指、小指自然地放在耳前自己觉落指合适的部位作为支撑,拇、食、中三各指从→耳廓后下方→耳廓后方正中→直到耳廓上方,五指相汇,使耳廓根部四周的深部都得到揉动。每个位置揉动5~20圈,与此同时尽可能使手指夹碰外耳廓,使外耳廓也能同时受益,揉动以耳廓上下两端为重点。

作用:

 1 增加耳的血液循环提高听力:耳部的一些血管,是沿耳廓的根部出入(附耳廓前面局部解剖图、耳廓后面局部解剖图、外面深层的神经血管、耳廓淋巴回流图),沿耳根向深层揉动一圈,必能促进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神经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极差,特别是听位神经细胞,完全缺氧超过一分钟以上,就会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损伤,而营养听位神经的血管不仅数量极少又非常细小,有些区域甚至只能允许红血球单个通过。当有动脉硬化或有血液粘稠度增高等因素,极易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生、血小板聚集、胆固醇及脂质沉绩,更使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听功能下降或丧失,出现耳鸣、耳聋、眩晕、平衡失调。因比防治耳病的关键就是改善供血,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防治听位功能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提高甚至恢复已衰退的听力。

 2 加强耳的神经传导:耳部的一些神经,也是沿耳廓的根部向外分布,耳颞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耳前支等,深浅不同沿耳根附近穿行,因此沿耳根揉动,就能改善耳的神经功能,也就能提高听觉和位觉功能,

 3 针灸作用:针灸学的耳门、翳风、瘈脉、颅息、角孙、听会等穴都是环绕耳根四周,因此沿耳根四周揉动,刺激这些穴位,有防治耳道、内耳炎症及耳鸣、失聪、耳聋等耳疾的作用。

 4 改善面神经预防并治疗面神经炎:面神经是从耳前的腮腺中穿行分布到面部,动作活动了面神经的分布区,可提高面神经功能,使面颊润滑鲜嫩、面部动作灵活、表情丰富自如,可减少面肌痉挛、麻痹、面神经炎发生的可能并起到治疗作用。

 5 防治颌关节紊乱、牙痛等疾患:由于动作同时使颌关节得到运动,故可预防并治疗颌关节紊乱、牙痛等疾患。而颌关节与耳的关系极其密切,颌关节紊乱也必影响耳影响听力。

 

 3 转晃

体姿:不限。

动作:

 1 双手举起分别放在同侧耳廓上方,拇指放在耳廓背侧、食指指尖放在耳廓内的三角窝部,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尖依次在耳前排列成行,同时会聚各指,夹起靠最上端的耳廓根部,转动各指带动耳廓上部及与耳相连的各组织共动,转晃10~50圈(附揉耳插图1)。

 2 拇指仍放在耳廓背侧中部、食指指尖放在耳屏后侧外耳道口部,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尖依次在耳屏前排列成行,同时各指用力,夹起耳廓根部,转动各指带动耳廓中部及与耳相连的各组织共动,转晃10~50圈。

 3 将各指沿同侧耳廓下移,拇指放在耳廓最下端的背侧,食指指尖放在耳廓内的耳下切迹部,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尖依次在耳垂前排列成行。同时会聚各指,夹起靠最下端的耳廓根部,转动各指带动耳廓下部及与耳相连的各组织共动,转晃10~50圈(附揉耳插图2)。

作用:同揉耳,由于耳的血管主干都是沿耳根,特别是上下端出入,转晃耳朵能使血管神经得到较深、幅度较大的牵拉活动,能加强揉耳所列举的作用。

 

 4 拉耳

体姿:不限。

动作:

 1 双手举起拇指分别放在同侧耳廓背侧,其余指放在耳廓前侧中部近耳窝处(附拉耳插图1)。

 2 各指同时用力夹住耳廓并向外拉动耳廓至极限(附拉耳插图2),维持1~2秒再放松各指作用力使耳复位,如此一拉一松作拉耳5~10次。

 3 将各指位置上移至耳廊上部,向上拉动耳廓(附拉耳插图3),如此一拉一松活动耳廓及与耳相连的各组织共动,作向上拉耳5~20次。

 4 再将各指位置下移至耳廊下部,向下拉动耳廓(附拉耳插图4),如此一拉一松活动耳廓及与耳相连的各组织共动,作向下拉耳5~20次。

  如此使拉动着力点可有时以向外为主,有时以上方为主,有时以下方为主,用所变动。

作用:同揉耳,但牵拉能使耳的血管神经得到更深更全面的活动,而加强作用。

 

 5 挖耳

体姿:不限。

动作:双手举起将食指分别插入同侧外耳道内,由于外耳道有转弯,且深部较窄细,不可能碰到鼓膜不必担心,用指腹在耳道内上下左右挖转摩动外耳道内、及外耳道外部的周围组织约10~100圈,每天遍数自定(附挖耳插图)。

作用:

 1 能从耳门耳道角度改善耳的血液循环,使耳功能有全方位的提高。

 2 减少外耳道炎症、疖肿、耵聍栓塞,堵塞耳道之可能。

 

 6 推耳

体姿:不限。

动作:

 1 双手举起,使两手食、中指分别夹住同侧耳廓根部,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放在耳廓前方,拇、食指在耳后,食指贴放在乳突上,拇指在乳突后下方,中指紧靠耳前的根部,无名指及小指自然落在颌关节及面颊部的适当部位上,手掌贴于耳下的面颊及颈部。

 2 中食指保持夹住耳廓根部,使双手向下移动2~5公分(附推耳插图1)。

 3 立即将手重新向上,到食、中指的指间被下耳根阻挡无法继续(附推耳插图2),如此上下推搓耳廓根部及四周,同时面颊、耳后乳突、颈部,均被手的不同部位有所推搓。每次推搓50~200次,力度自定以感舒适或局部发热为佳。

作用:

 1 同揉耳,但力传送的深度比揉耳浅些,受益范围却比揉耳广泛。

 2 提高咀嚼能力3~5指活动推动了颞颧部运动,这个部位的肌肉及颌关节主要与咀嚼有关,因此可以提高咀嚼能力。

 3 提高腮腺功能:动作活动了腮腺所在区,可以提高腮腺功能,可增加唾液分泌,减少咽燥口干。腮腺有免疫作用,可同时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4 改善面神经功能:面神经在腮腺中成放射状分布于面部表情肌,动作受到推动最多最广的正是腮腺所在区,故可同时活动面神经,丰富面部表情。

 5 改善颈部组织:拇、食指推搓乳突,手掌推揉以胸锁乳突肌为主的颈段,胸锁乳突肌是颈部的一条强有力的肌肉,左右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向后仰,一侧收缩或过紧,头歪向同侧,面转向对侧。因此动作促进了循环,必能改善颈部仰、转功能,并防治斜颈。

 

 7 压耳

体姿:不限。

动作:

 1 双臂举起双肘屈曲,使上臂与胸部两侧构成接近直角,手向上抬举,拇指尖分别放在同侧耳垂后方的最凹陷处,即下颌骨与乳突(耳后骨性隆起)两骨中间的沟状裂隙处(附压耳插图1),但拇指末节的指关节应该大约呈90度屈曲,指腹朝前与下颌骨相贴,拇指甲贴靠在乳突部,指甲前侧游离缘沿颌骨后缘向深部推压,拇指指骨与身体中轴线相垂直,指尖应针对鼻尖方向用力。

 2 双手的食指尖放在耳屏前方,相当于听宫穴,在颌骨前隔着耳根与拇指尖相对,中指放在颌关节上,第4、5指尖依照顺序从上向下排列,放在食指前方腮腺的位置上( 附压耳插图2、3)。

 3 双手各指同时用力,使拇指甲缘尽量压入深处,由于面神经正在这个部位的深部穿行进入腮腺中,形成数枝并呈放射状分布到面部表情肌及颈阔肌中,因此加压后会有明显酸痛感。如压力影响到在此区穿行的迷走神经分枝,会出现咳嗽反射。食指尖正落在听宫穴,其余手指在腮腺上,同时用力向深处推压,一压一松进行10~20次,每天1~3遍。

 4 在推压过程中,逐渐使拇指甲游离缘沿着这条骨间沟一点点向下移动,因为神经离体表最近的点不固定,每个人会有所不同,如加压时某点敏感,说明神经离该处最近,应增加对最敏感点的推压次数。

作用:

 1 改善耳功能:由于压耳时拇指甲游离缘沿骨间沟推压,能较深地刺激在该区穿行的面神经及耳大神经等神经,而动、静脉又常与神经伴行,动作能同时刺激耳根的血管神经运行区,可改善耳的供血,活跃耳周各种组织,因此也能同时提高听力,防治耳鸣、耳钝、耳聋、外耳、中耳、内耳炎症等。当刚出现耳鸣时,立即按压几次,可使耳鸣立即消失,但耳鸣提示您耳部已有故障,应选择些耳部运动进行锻炼,以免耳功能进一步衰退。

 2 加强面神经功能:本动作推压面神经离体表最近的部位,能刺激面神经走行区,面神经单侧受损时,表现为患侧不能皱眉、抬头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等,而且由于面神经功能减退,人到老年会出现肌肉萎缩塌陷,皮肤松弛无光,表情木纳迟呆等现象。运动可总体提高面神经所支配的面部各层组织的功能,使肌肉收缩良好,皮肤弹性光泽,表情丰富自如,可预防并治疗颜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疾患。

 3 加强迷走神经功能:迷走神经有一分枝在此区穿行,作压耳时常因刺激该分枝而出现咳嗽反射,有利咽喉异物排除,同时也足证明压耳动作可刺激加强迷走神经。

 4 加强腮腺:由于落指在腮腺位,除会加强在腮腺中穿行的面神经外,腮腺是最大唾液腺,有助咀嚼和消化,腮腺分泌的也是一种激素,可被机体重新吸收入血,具有抵抗人体组织老化的作用,因此在加强腮腺同时兼能防老缓衰。

 5 增强颌关节:中指落于颌关节,可改善颌关节功能,提高咀嚼力,防治颌关节功能紊乱。

 

 8 揉突

体姿:不限。

动作:

 1 双臂举起双肘屈曲,手向上抬举,拇指尖分别放在同侧耳廓后方的骨性隆起,即乳突下方,其余指尖依次在乳突上方的周围( 附揉突插图1、2)。

 2 使各指共同用力,推压掐挤揉动整个乳突,会出现酸麻胀痛感,由于拇指作用力最大,使拇指边压边沿乳突特别后下方有所移动,其它指随之移位,使乳突上下左右都能受到揉动,共10~20次,有酸痛异常反应的部位多压。

作用:

 1 改善耳功能:由于动作能按压到面神经耳后枝、耳大神经、枕小神经等神经离体表较近的位置,而动、静脉又常与神经伴行,可刺激耳根的血管神经运行区,改善耳的功能,活跃耳周各种组织,防治耳鸣、耳钝、耳聋等。

 2 减少减轻中耳炎症:乳突内是乳突小房,其中的粘膜是与中耳鼓室内的粘膜相续,因此中耳的炎症常使乳突小房同时感染,改善乳突也就能减少减轻中耳炎症。

 

 9 压屏

道具:准备水或饮料一杯,并含一口水在口中。

体姿:坐、立、卧均可,头正眼看上远方或闭目养神,挺胸收腹自然呼吸,下肢可随意,或同时作力所能及的其它动作。

动作:

 1 双手握拳举起,食指伸出拳外,放在同侧耳屏上,其余指拳曲,以不妨碍食指动作为准。

 2 食指尖快速推压耳屏,使耳屏快速将外耳道完全封闭,外耳道突然缩短,稍停约半秒钟(附压屏插图1)。

 3 后将食指尖快速抬离,耳屏软骨必立即回弹(附压屏插图2),正常耳朵在耳屏回弹时常可听到耳道内发出“嘣、嘣”回弹共震声,听到此声说明耳功能已在改善。

 4 如此一压一松连续进行20~100次,每进行5~10次,应同时作下文将介绍的“吞咽”动作,吞咽口中的少量水,无条件饮水可仅作吞咽、咀嚼动作或不出声的自言自语状。

 5 最好在动作完成后,作几次下面将介绍的“憋气”动作,更会提高总体效果。

作用:

 1 推压鼓膜震动听骨链:快速推压耳屏关闭外耳道,原外耳道内的空气被突然压缩,这压力必向内推压鼓膜,使鼓膜稍微内陷,并通过鼓膜的震动,将这压力直接传递到和鼓膜相接排成链状的三块小听骨,以及与听骨链连接的内耳、听神经等,而使它们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被动运动,减缓衰退并使听功能改善。

 2 防治鼓膜内陷听力衰退:当食指突然离开耳屏,加于耳屏压力突然消除,随耳屏的迅速回弹,耳道内压力突然减低,耳中的鼓膜立即向外回弹,就像房间的门慢慢、轻轻地开关,房内无明显感觉,如用力快速一开一关推动房门,房间内必有明显气流回荡,这样必然造成鼓膜不断被动运动,而使功能加强。因此,压屏形成的正负压力,促进外耳道、鼓膜、中耳、听骨链、内耳、听神经等都在作被动运动,而使功能提高,防治鼓膜内陷,减缓听力衰退,控制耳鸣、重听、耳聋。

 3 防治眩晕:内耳的功能之一是维持身体的平衡,内耳迷路中的内、外淋巴管路水肿,往往能造成眩晕,压屏也在间接活动内耳,震动其中的淋巴系统,因此有防治眩晕、美尼尔氏症候群等内耳迷路疾病的作用。

 4 疏通耳咽管:鼓膜位置在外耳和中耳之间,鼓膜的内侧叫中耳,中耳和咽喉之间有一条通道叫耳咽管,鼓膜正常的先决条件是外耳道和耳咽管两边压力均衡。如果耳咽管因炎症变窄或堵塞,口咽侧给予鼓膜的压力变小,外耳道侧压力相对增大,必造成鼓膜内陷听力失聪。

  当人们坐飞机在起降之际,坐汽车在山区升降过快时,或坐地铁穿经海底隧道等因压力突变,鼓膜两侧失去平衡,均可觉耳部不适,甚者出现疼痛,婴幼儿则会哭闹不安。当处于这种情况时,如果进食、饮水、或口舌嚼动,使耳咽管部有所运动,可减轻或防止这些症状的出现。这些症状是因急性鼓膜失衡所致,如果促使耳咽管周围组织运动,就能改变结果,因此在压屏同时,进行吞咽必促使耳咽管周围组织收缩运动,利用从咽喉侧向耳膜递送的压力,期望因增加耳咽管、鼓膜的被动运动,使血液循环改善,分泌物、堵塞物松动,以争取吸收或排除异物,使鼓膜恢复弹性、光滑,促使鼓膜两侧的压力趋向平均,这不仅能防止听功能衰退,并有可能争取已衰退的听力复苏。

  :在压屏后再作几次将在下文介绍的“捏鼻”憋气鼓气动作,促使内陷的鼓膜,经运动舒缓后已变柔软些、弹性些的鼓膜能够复位,更有利提高总体效果。

 

 10 震耳

体姿:不限。

动作:

 1 双手举起使手掌心对外耳道,掌根在耳垂的下方,第五掌骨在耳前腮腺位,其余指尖的掌侧贴于耳上发际内(附震耳插图1)。

 2 各指尖在原位不动,而使手的其它部位都抬离原位,使掌根部离耳约5~10公分,手抬离耳时动作要快,会形成一股抽吸的作用力为最佳(附震耳插图2)。

 3 同样要再稍用力,使全手快速地压向耳朵,会将掌心空气推向耳膜,使耳膜受被动作用力。手的位置可自行调整,以自己感觉对耳内具有最大震动力为佳。

 4 每次当手压向耳朵时要尽量快些、严实些,并保持按压1~2秒再快速抬手,如此手掌一抬一压使全耳震动,共作20~100次。

作用:

 1 同压屏,作用不如压屏深,因此对鼓膜及耳咽管的作用不如压屏强,但比压屏范围广泛,两者可相辅相承互补互增。

 2 防治外耳、中耳、内耳慢性炎症提高听力:动作使全耳壳、耳根及耳周围组织包括血管神经等都受震动,耳膜亦被气浪带动,中耳、内耳也受被动震荡,因此可防治各种耳病并提高听力。

 3 提高腮腺、颌关节、面神经、牙等功能:由于颌关节、颌骨、腮腺、面神经都被同步震动,可同时防治这些部位的退行性病。

  实例

 一 长春老干部大学卫生保健班学员白宗明:从十九岁患中耳炎,反复发作持续四十六年。到六十五岁,采用耳部几个动作,仅锻炼两个月,在来信中写道:双耳恢复到像完全没有得过病一样。

 二 长春老干部大学卫生保健班学员玄士杰:运用压耳、压屏、搓耳等几个动作,一年后听力提高,到70岁时又可以再听到秒针的声音,听力恢复到50岁水平。

 三 笔者帮助听力失聪者运动耳部,一例立刻可以听到本来不能听到的谈话声,另一例是已经应用了四十多年助听器的客人,笔者协助作耳部被动运动约十分钟,当晚因玩“麻将”这年逾七十的老妇睡眠很少,以往如果睡眠不足听力更差,可这次的第二天,反而可以接听应答平常难以听清的电话。

 四 笔者也曾有过耳鸣,当出现时立即作压屏动作,可使耳鸣顷刻即消。告知其它有轻度耳鸣者采用,均有消除耳鸣提高听力的效果。top  

 

(二) 其它五官、面部动作

  由于一些五官、面部病变会影响耳咽管的通畅,以致影响鼓膜两侧压力在动态中的平衡,进而影响听位功能,因此预防并治疗听位功能衰退,也必需改善鼻咽功能。

 1 迸气

体姿:不限。

动作:

 1 举起右手使拇、食指的指腹,放在鼻翼两侧(附迸气插图1),先深吸一口气,吸满后,立即将放在鼻翼两侧的拇食指,同时向鼻中膈方向用力收靠,捏住鼻翼,使鼻道完全关闭,与此同时要闭紧嘴唇,使气不能从口向外溢漏。

 2 用力往外呼气,好象是要用力鼓气将被手指捏挤的鼻道通开,持续5~30秒(附迸气插图2)。

 3 松手,恢复自然呼吸,稍休息。

 4 再重复上述程序,共反复2~3次。

作用:

 1 增强呼吸系统内压:在吸足气后胸膛内大量气体急待排除,由于鼻孔已被完全关闭,当呼吸肌已在用力收缩向外呼气,气体却无法被排出,气管、咽喉、耳咽管、包括肺、胸腔、腹腔等的内压都将被动明显增加,使这些组织被动强力扩张,必增强这些部位对压力的承受性,同时分解其中的粘连带。

 2 疏通耳咽管:耳咽管闭塞,会使耳咽管内耳咽侧的压力变小,从外耳直接给鼓膜的大气压力相对变大,必促使鼓膜内陷,而鼓膜内陷往往是耳鸣、听力下降时最常见到客观表现,因此应力争能疏通耳咽管,促使鼓膜复位。迸气所产生的压力能从口腔侧传向耳咽管,有利扩张耳咽管,分离其中的粘连带疏通耳咽管。迸气的压力通过耳咽管传递到鼓膜,迫使鼓膜外凸,纠正鼓膜内陷,就可防治耳鸣、耳钝、耳聋。

  本动作应在完成耳部的其它动作,耳周各种组织已变得较为松软有弹性时再进行效果更好。故一侧耳咽管闭塞时,当作捏鼻迸气时,会只感到健侧耳内有压力外遽,患侧则闭塞不通,当耳咽管得到改善时,才会感觉到已有疏通,有的患者甚至能立即显效,会马上高兴地说:我的耳朵通气了!我能听到你说话了!

  :患有鼓膜穿孔者不能作此动作,会影响鼓膜愈合。如有鼓膜穿孔作本动作时,会感到有气体从耳咽管,通过穿孔口往耳外冒出,足证明本动作有防治鼓膜内陷的作用,也是证实了自己已经鼓膜穿孔。   

 

 2 转舌

体姿:不限。

动作:

 1 张嘴伸舌头,使舌尖尽量向口牙列内向上,往上向悬雍垂即小舌头方向伸延上卷到极限(附转舌插图1),持续1~3秒。

 2 使舌尖尽量向口右侧牙列内侧伸延转动(附转舌插图2)。

 3 使舌尖尽量向下牙列内转动(附转舌插图3)。

 4 使舌尖尽量向口左侧牙列内侧转动(附转舌插图4)。

 5 张嘴伸舌头,使舌尖尽量向口内牙列外向上(附转舌插图5),持续1~3秒。

 6 使舌尖尽量向口右侧牙列外向腮帮方向伸延转动(附转舌插图6)。

 7 使舌尖尽量向往下唇内牙列外伸延转动(附转舌插图7)。

 8 使舌尖尽量向口左侧牙列外向腮帮方向伸延转动(附转舌插图8)。

作用:

 1 防止舌后垂压迫耳咽管:成年后中耳、内耳、咽、喉部的局部空间是基本固定的,某一器官占据空间增加,必减少其它组织的空间或压迫周围其它组织,耳咽管必首当其充,舌向后方的垂缩也势必影响窄软的耳咽管,转舌不仅活动舌体也活动舌周其它组织、减缓舌后垂,也在减少耳病的可能。

 2 加强舌的伸缩功能:转舌必使舌得到最大限度的伸缩锻炼,能加强舌的灵活性,不少老人由于舌功能衰退,渐渐说话口齿不清,转舌可有防治的作用。

 3 拉伸舌下系带:对于先天舌下系带过短,舌不能外伸,使需利用伸卷舌尖发音的语音受限,造成说话语音含糊者,家长更应督促孩子,争取在发育期锻炼转舌,以延长舌下系带,即便已是成年转舌仍有拉长舌下系带之可能。

 4 增加口腔粘膜功能、增加腺体分泌:转舌可增强口腔粘膜功能,也同时活动了唾液腺,增加口内各种腺体分泌,防治口干舌燥、口内糜烂、口腔白斑等的发生发展。

  注意:不能用舌舔动口唇,唾液反而会使口唇风干,甚至出现裂口。一位年轻女子就是越干越舔、越舔越裂、越裂越多、越裂越深,以至上下唇布满深浅裂口冒血疼痛,而且连周围的皮肤也都龟裂变质,不敢笑、影响吃,因为已形成不自主舔唇的习惯动作,擦油也无效。笔者让她涂上加了黄连素成份的芝麻油,既有消炎、润肤、生肌的作用,又有香味舔时很苦,香味苦味都能提醒她克服舔唇习惯,很快就痊愈了。

 

 3 摆颌:

体姿:不限。

动作:

 1 尽量向右摆动下颌至极限。

 2 再尽量向左摆动下颌至极限。左右来回摆动下颌,一左一右为一次,共10~100次

作用:

 1 防治颌关节炎:颌关节及其周围有炎症时,颌关节挛缩肿痛僵硬,影响咀嚼无法大张口等,摆颌可松动颌关节,可防治颌关节炎。

 2 疏通耳咽管:下颌骨在左右来回摆动中,必推动深部的耳咽管被动运动,有利耳咽管的舒张通顺,可协助治疗耳病。

 

 4 吞咽

体姿:不限。

动作:

 1 要在闭嘴的情况下作吞咽动作,抬高舌体使舌与上颚紧贴,尽可能迫使口内的气体被挤出口外,或口腔的前部,再作吞咽动作,才能在动作时仅吞咽口腔内已有的唾液,而不会同时误咽气体。

 2 唾液分泌过少,咽喉干涩,或为配合“压屏”动作,需每作5~8次“压屏”,应作一次“吞咽”动作,为便于吞咽,可在口内含一口水,例如:30~50毫升每次作吞咽动作时咽入极少量口内的水分,如2~5毫升,可减少固涩,使频繁的动作顺利完成。

 3 动作的次数和频率依个体情况自定,一般可作2~30次。

作用:

 1 防治咽喉炎症减少中耳炎之可能:人类的咽喉部,存在着无数种甚至上百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及病毒,在咽喉部繁殖,并随时伺机乘虚而侵入人体,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非常高,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发生无数次,有的人甚至每年、每月、每周都发生数次。吞咽使咽部组织主动运动的同时,唾液能滋润咽部粘膜,唾液中的溶菌酶也有杀菌之作用,可加固咽喉屏障,并能使部份病菌咽入胃中,使一些只适应口腔近于中性环境的病菌,进入胃中变成不适应的酸性环境,就能被胃酸所消灭,达到防治咽喉疾病的目的,而咽喉的炎症极容易通过在咽部开口的耳咽管传入中耳而引发中耳炎。

 2 疏通耳咽管预防并治疗耳病:动作可促使咽喉部各组织运动,在吞咽动作的同时,使贯穿于这些组织中的耳咽管,得到被动运动,促使管路松弛疏通。耳咽管不畅,或闭塞常是鼓膜内陷、耳鸣、听力下降的原因。例如:当坐飞机在起升或下降时、地铁穿过海底隧道时,常会出现耳部闷闭嗡嗡作响,就是因为外周气压突然改变,耳内鼓膜两侧的压力不一致造成的,如进行吞咽、咀嚼、谈话会立即消失,甚至可预防此类症状的出现,因为吞咽、咀嚼、谈话均可促使其中的耳咽管作被动运动,使耳咽管疏通,促使鼓膜两侧的压力保持或恢复平衡的缘故。

  为预防听力下降,或已有听力失聪,当作“压屏”动作的同时,应兼作本动作,更可增强对耳咽管的疏通作用,能提高“压屏”的效果,改善并提高听功能。

 3 防治胃气上逆神经性嗳气:在唾液下降的同时,可迫使上逆的胃中气体正常顺降,可预防并治疗神经性嗳气。有神经性嗳气者,进食后往往打咯,上逆的气体在打咯后,反会促使胃肠道内的气体上逆,而且也常随打咯会误咽,吞进新的气体,使咯越打越大、越打越频,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有神经性嗳气者,进食后应在刚觉胃部有气体上逆时,早期采用吞咽动作,使多余的气体能从肠道下降,由肛门排除。

 

 5 浸面

道具:备一小盆,大小能使面部浸入盆中即可,盆中放入适量水,水量以能浸泡面部,水不会满入耳中为标准,晨起时盆中放入冷水,晚睡前盆中放入热水,置盆于梳洗台上。另备一杯水,同样晨起杯中放入冷水,晚睡前杯中放入热水。

体姿:立位、坐位均可,头在正中,双手扶住盆边。

动作:

 1 晨起将面孔浸入冷水中,水温酌定,先用普通水管冷水,适应后逐渐加入冰块降低水温,以能承受为标准,将面部浸入盆内水中,面孔入水时呼吸中止,因头是在高位,水只能进入鼻腔、不会进入呼吸道深部。力争睁眼张口,1~2秒钟立即抬起,鼻腔内的水会自然流出。重复3~5次(附浸面插图)。

 2 将杯中凉水含入口中,进行漱动口腔及咽喉后吐掉,重复3~5次。

 3 晚睡前改用热水,逐步锻炼使水温逐渐升高,以能承受为标准,每晚睡前浸3~5次。

 4 另置一杯热水,每晚用热水漱动口腔及咽喉后吐掉,重复3~5次。

 5 那怕您实在忽忙,早上打开水龙头,双手捧几次冷水,直接刺激眼、面部,再用冷水漱动口腔,不要忽略喉咽部,那是关键部位,这样您也能争得时机进行锻炼。

 6 对于兼有全身性过敏的人,鼓励在天热时开始采用冷水擦身,或在用热水浴时,其中用上一、二秒钟冷水喷淋,同样逐渐降低水温逐步适应,秋冬后继续维持,以提高全身皮肤的抵抗力。

作用:

 1 增加对冷刺激耐受性:晨起从热被窝出来,使颜面皮肤及眼、鼻、咽喉粘膜接受冷刺激,逐渐提高对冷刺激的承受力,增强皮肤粘膜及其上附属器的收缩力,以抵御外来侵袭,大大减少患感冒或被细菌、病毒入侵之可能。

 2 增加热刺激:晚上改用热水,热水能使皮肤粘膜充血,也能使皮肤上的附属器皮脂腺、汗腺、毛囊等充血,而口、鼻、咽喉等粘膜也同样存在分泌粘液的腺体,有的部位还有不断摆动的纤毛,热水有利扩张,促使这些组织的新陈代谢旺盛,功能增强,有利存积于这些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物及异物的排除,同时提高对热刺激的承受力。

 3 加强上呼吸道屏障保护作用:水温低时有时会出现“寒战反应”,这是人的正常防卫反应,用浸面时的冷刺激加以调动,以加强人的防疫力。随着对颜面、鼻、眼、口和咽喉的锻炼增加,冷和热两者间温差的加大,就会锻炼这些部位的皮肤粘膜,使之变得坚强,提高了对人体的屏障保护作用以及其分泌、排泄、吸收、调节体温等作用,才不至于有点风、有点凉、有点异味就眼泪、鼻涕、喷嚏连连不断。“浸面”应是以最积极有效的方式预防并治疗眼、鼻、口的粘膜、皮肤出现过敏,加强上呼吸道屏障保护作用的方法。

 4 减少感染减少耳病:正常人口咽中存在的细菌何止上百种,浸面动作也同时潄动口、咽,有利清除白天在户外活动时堆存的污秽异物,也清除一些孳留的细菌,就可减少颜面及鼻咽喉感染的机率。由于鼻、咽、喉与耳之间有耳咽管(也称咽鼓管)相通连,鼻、咽、喉的感染会波及耳咽管,耳咽管炎症不仅会使炎症直接向中耳漫延,而且耳咽管的炎症、水肿会影响细窄的耳咽管通畅,耳咽管狭窄或闭塞必然造成鼓膜两侧压力不均衡。鼓膜是分隔外耳和中耳的一层簿膜,在听觉中有重要的作用,当口咽侧对鼓膜的压力变小,从外耳道侧传递的大气压力相对变大,迫使鼓膜内陷,并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因此减少鼻、咽、喉感染,也就会间接减少耳病之可能。

 

 6 吸水

道具:备一小盆,盆中放入适量水,晨起时盆中放入冷水,晚睡前盆中放入热水,置盆于梳洗台上。如家中有冷热水管道设备供水,则可直接分别使用水龙头中的冷热水。

体姿:立位,头在正中,双手扶住盆边,或水笼头前。

动作:

 1 晨起用盆中的冷水,晚睡前则用热水,水温酌定,由于热水对鼻腔刺激性明显强于冷水,当有热水吸入后鼻道时,后鼻腔会会出现明显的酸胀感,因此热水的温度宜稍低,温水即可。也可直接用普通水管中之冷、热水,如觉得凉水温度不够低,适应后可逐渐加入冰块降低水温,以能承受为标准。双手捧起盆内水或水管中的水,将面鼻浸入备好之水盆中,或双手掌捧住的水中(附吸水插图1、2),并迅速稍行吸入,仅可使少量水进入鼻腔,立即停止吸气并使头抬离水面,有少量水能进入后鼻道,部份进入鼻咽部,此时掌心中的水已大部流失。

 2 再次捧水并吸水,如此重复5~10次。

 3 进入鼻腔的水会取代并迫使原存积在后鼻道的分泌物排出,向外到口腔再吐掉,部份也会经前鼻排除。如此反复多次,可清洗后鼻道,但需谨慎进行。

作用:

 1 同浸面。

 2 减少鼻病:吸入少量的水到后鼻道,水不仅能刺激后鼻道并清洗后鼻道,吸入后会有少量存积于后鼻道污浊的鼻涕样鼻黏液被水逼出,就能减少污物、细菌在后鼻道的存留、孪生和繁殖,特别是睡前用热水清洗鼻道,热水有利鼻道扩张,更有利清洗白天存积于鼻道内的不洁,减少夜间细菌大量繁殖侵袭,加强鼻咽屏障,也就可以减少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即臭鼻症)、鼻窦炎、甚至鼻咽癌之可能。

 3 减少耳咽管病变:同理,咽喉屏障的加固,可减少耳咽管病变,也就能减少内耳疾病,防止鼓膜内陷。top

 

(三) 头颈部动作

 1 击头

道具:购买一把弹性刺梳,美国称为Cushion comb,必须是刺猬形带很多刺,刺被安插在富有弹性的软胶皮上,当局部梳刺受压时,周围的梳刺能灵活向加压中心区聚集。用这样的弹性梳,当用它作敲击时,才能有更多刺,同时依照头型着力,既能增强作用,又减少疼痛(附击头插图1)。

体姿:不受限,头在当中尽量不要低头,眼看远上方,挺胸收腹自然呼吸。躯干与下肢可随意,或同时进行力所能及的其它动作,甚至边走边作都可以。不少人准备多把,分别放在写字抬旁、驾驶座边、洗手间内,以充份利用思考问题、阅读材料、路遇红灯、交通堵塞、如厕排便等等的同时、争分夺秒进行锻炼。

动作:

 1 举起握住梳子的右手,使梳子带刺的一面放在前头正中发际部。

 2 右手腕向手背侧曲屈,带动握持的梳子离开头皮,再立即使腕向掌侧曲屈,促使梳子击打头皮,每一下的力度可按个人身体的承受力自定,从轻柔开始,最大极限为头皮微痛。注意:手要松握梳子,要用腕力为主作击打,会有弹性感,才能使力向深部传递。死死紧抓梳子敲击,会使头皮很快出现疼痛,影响力的发挥。

 3 从前头中央前发际开始,向后顺矢状缝即中央分缝处敲击,依照顺序向后头部敲打,一下紧挨一下地向后方密密敲击,一直打到后发际颅颈交接处(附击头插图2、3)。

 4 在后头的颅颈交接处要重复敲打,如果从前头打20下才能到达后发际,颅颈交接处也要专门打20下,为完成第一趟。敲击时嘴放松,上下牙列也会随敲击节奏有所碰撞,会感到全头微震动。

 5 再回到前发际,将梳子落点稍向右外侧旁移动,离开正中的矢状缝2~3公分作为起点往后敲击第二趟,依此类推重复1~4项,一趟又一趟包恬宾角、耳上等部位,敲遍右侧头部。

 6 换左手再按1~5程序敲击左侧头部。

作用:

 1 刺激头皮各层软组织包括毛囊、汗腺、皮脂腺等附属器:敲击使头皮各种组织充血,新陈代谢旺盛,功能必可加强,因此可改善头皮的弹性和耐受性,改善皮脂腺和毛囊的活力,减少头皮病变发生发展,使毛发脱落减少并促进新生。

 2 活跃了头皮上的血管:头皮上有丰富的血管网,头皮静脉又和颅内的静脉窦有交通枝,加强头皮血液循环的同时,也能间接改善颅内循环。

 3 通经活络:从中医的经络学说来看,在十四条主要经络中,就有十三条经络在喉以上的头部运行,不算阿是穴及已自成体系的头皮针系统,全头就布有84个针灸穴位。而自成体系的头皮针,在治疗中风及头部、五官疾患的疗效上也有其独特性。在击头的敲击过程中总能碰到无数穴位和经络,就有通经活络和近似针灸、头皮针、梅花针的治疗作用。

 4 加强颅骨功能:成年人红血球是在短骨、长骨两端的红骨髓和扁骨中制造。颅骨是扁骨,刺激颅骨使其充血循环改善,也就有可能增加血细胞新生的数量,提高质量,而红血球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也必影响各器官功能,击头可震动加强颅骨,同时有预防并治疗贫血的作用。

 5 震动脑膜:紧贴颅骨下方是由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三层组成的脑膜。脑膜与头痛、外伤出血、炎症关系密切,硬脑膜的神经支配很丰富,三叉神经、视神经、下颌神经以及迷走神经均发出分支到硬脑膜,因此硬脑膜是颅内能感受刺激的重要部份,受刺激时会发生剧烈头痛、恶心、不适等感觉。

 6 震动脑髓:脑膜的下方就是脑髓,人体功能活动的最高调节中枢即大脑皮层就紧邻颅骨,在脑的最上方,人的运动、感觉、视、听、语言、内脏调节等等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上,听中枢位置在头的两侧耳的上方颞叶中,故应多敲击颞骨区。脑子像软豆腐,在颅内有一定的活动度,因此摔倒时如左侧头撞落到地面,大脑被这暴力冲撞,损伤的往往不是撞地侧的左脑,而是对侧的右脑。外力使脑髓在颅内震荡,力量反冲到右侧的颅骨上,却造成右侧脑损伤,足证明脑在颅内的可动性。如果轻轻敲击静置水杯的杯壁,连杯中央也会有水波荡漾。同理敲击头部,这力也必定透过颅骨传入脑髓,对脑起到轻微的震动按摩作用。

  由于敲击的力度是自我掌握,以舒适为度,因此不会有任何危险,更何况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轻重不一的头部碰撞,只有过重、过暴、过锐的力才会对脑造成损伤,相反适当的敲击,只是对脑进行适度按摩,就能促进脑细胞的开发。

 7 活化颅颈交结处各重要组织:由于头颈交接部活动度大,敲击该处必带动其深部的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及从颈部穿行的内脏神经、动脉、静脉、淋巴免疫系统。特别要强调的是所有这些重要组织,都要从颅骨底部一些狭小的骨性孔裂中上下穿行,极易在狭小的骨性孔裂处出现压迫梗阻,敲击能使这些孔洞及从孔洞穿行的组织有所活动,使这些组织功能改善。

 8 防治头痛:能引起头痛的结构主要在颅底,击头时增加对颅颈交接处的击打,必促使颅底被动运动,能使颅底整个结构改善,能从根本上预防并治疗头痛。

 9 促进血液循环、脑脊液循环、淋巴循环:敲击迫使脑微循环瞬间开放增加,脑脊液及淋巴循环加强,能改善全头各种组织机能,加强中枢和末稍的联系,使头脑更清晰,思维更敏捷,反应更灵敏,精力更充沛。如果医生检查己为病灶定位,告知自己的脑病变区域,即脑梗塞、脑软化的具体部位,病变已相当稳定者,可在病灶区上方逐渐轻轻敲击,促使病灶周围微循环开放增加,而使病情改善。

 

 2 拍头

体姿:不限。

动作:

 1 举起双手放在头部,使双手掌及手指的掌侧与头皮相贴。

 2 抬离头部2~8公分(附拍头插图1、2),立即重新拍落到头部,用两手掌反复拍打头部,力度自定,以舒适或微痛为宜,两手或左右分开,或一前一后,或集中一侧,自前至后或自后向前,左→右,右→左均可随意,头可随之略作左右转动,尽量将全头各处都拍打到。连续20~200次,遍数自定。

作用:

 1 同击头,但弱于击头,由于不需器具配合,容易与其它动作同时配合进行,而且力度大小自己更容易直接掌握,便于利用躯干或下肢进行其它动作的同时,如卧位作颠髋、颠腰的同时,充分利用时间作拍头动作,提高头脑能同时指挥不同部位作协调动作的效能,并改善头部各系统的功能。

 2 适合小儿:拍头比击头力量更为缓和,可由家长轻拍儿头,以协助早期开发脑细胞。人类的脑细胞一般只有1%~10%被开发利用,而开发最多最快是在七岁以前,特别在三岁以前,是开发的最佳时期,在采取其它措施外,轻柔拍动儿头应能促进早期智力开发。

  世界上有脑力极佳的记录:布汉丹塔.维斯帕察拉,1974年5月在缅旬仰光一次就背诵16000页佛经。1981年威廉.克莱因,只用一分钟28.8秒心算出一个100位数字构成的数的根。1985年3月21日克赖顿.卡尔韦洛在英国的新马克斯俱乐部表演,只看一眼就记住6副扑克牌312张的顺序。这些人的惊人记忆必定和自幼训练有关,但相反,有历史记戴的狼孩,自幼被狼衔走与狼生活,失去了最佳智力开发期,少年期回到人类,怎么培养也只能有儿童智力且夭折。如果利用拍头这适度的刺激,能及早地促进小儿脑细胞开发,加速开发速度、提高开发质量、增加数量,要是能增加开发那怕只是0.1%的数量,那么这孩子也必定会具有更多的聪明和才智。

 3 加强听中枢:听中枢的位置主要在两侧颞叶,也就在耳的上方,因此要多拍动耳上及耳周以加强听中枢,提高听功能。

 

 3 摆头

体姿:坐在两边无扶手的椅子上或立位,头在当中眼看远上方,挺胸收腹自然呼吸,双臂直伸,双腿稍分开,脚底稳踏在地面。

动作:

 1 头向右侧倾倒,右耳尽可能向右肩靠拢,但不可耸抬右肩去接近右耳,头不偏向前后,保持上身前后平直下向右倾。

 2 使右臂保持正常下垂,左臂拉住椅边用力(附摆头插图1、2),会明显加大左颈肩伸拉的力度幅度,到极限维持该体姿1~5秒后放松,立即重新用力,连续三次。在立位时左手可半握拳,从屈肘到伸臂,从上向下方即向地面方向用力伸拉左臂,连续三次。

 3 按1、2、3程序换作另侧。

 4 动作时头、颈、肩侧方有明显的伸拉感,若某侧有痛感,则说明该侧有病变存在,动作要比无痛侧多作两次,一般每侧作3~5次即可,病变侧或痛重侧为5~7次,并延长持续该体姿的时间,也可以对镜观察自己有否习惯性地头向某侧倾斜,左倾者右侧应多作两次,右倾者左侧应多作两次,以逐渐恢复平衡。

 5 有能力者应再连续较快地左右摆动头部10~20次,力度、速度、幅度自定。

作用:

 1 纠正头颈侧歪:人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自幼肩臂用力不均、坐姿不正、长期偏侧就寝、俯卧睡眠、枕头过高等等,往往会出现头颈向一侧偏歪,长期如此,受压力大的一侧,骨质发育受到限制,会变得扁平窄小,肌肉韧带的发育也会同样受到影响,更加重了歪斜,以致压迫从颈部通过的供应颅脑的血管,造成或加重脑血管病。如果您仔细地观察您的周围,包括儿童在内的每一个人,仅细看颜面头颈,几乎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不正,即左右不对称,只不过大多数人还不严重,没达到某些肌肉韧带挛缩、关节僵硬变形,还没有出现压迫血管、神经的症状。据马偕医院小儿外科调查发现,正常婴儿也有14%头部严重变形,不良睡姿是主因,重者可睡成嘴歪眼斜、眼睛一大一小、上下牙齿错列等,必须及早加以预防并矫正治疗,因此提请家长重视保持平衡,要随时纠正并提醒儿童改正不良体姿,才能防患于未然。

 2 防治颈部职业病:由于不少人有以头颈挟持电话机长时间通话,而腾出双手操作其它,结果突发脑意外的病例大增,甚至有猝死,足见头颈偏歪对头脑的严重危害。职业需头向一侧偏者,如提琴手、牙医等易因偏歪压迫血管神经,故平常就应该增加作些与职业体姿相反方向头颈的动作,并要坚持这种相反体姿,每次数秒到数分钟,如牙医工作时总是头向右倾面向左转,空隙时就要多坚持头向相反体姿,同时把自己家的电脑、电视机都放在需头右转的位置上,以减缓两侧肌力不平均的进一步发展。

 3 增加头、肩、胸、臂的运动,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炎症、松解挛缩、分离粘连、去除压迫:本动作在最安全、最简便、最省时间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增加头颈肩的肌肉、韧带、关节,向左右侧方活动的能力,增加向左右侧方活动的灵活度和承受力,而且动作中自己有可能会发现具体的病变部位,通过增加对有疼痛或收紧感部位的动作次数,甚至自己对有异常感的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按摩调整,逐步消除炎症,纠正肌肉韧带力量不均使关节失衡、以减少人为畸型的发生发展。因颈部上与头连,下与肩、锁、胸、背相接,互有因果连带,因此也可预防并治疗颈椎病、肩周炎、头痛、眩晕等疾病。

 4 改善内耳功能:摆头,特别是连续快速摆动头部,使内耳的淋巴系统中的淋巴液不断在流淌冲撞中加强自身又活动按摩了周边组织,以改善内耳功能,减轻眩晕。

 

 4 抖头

体姿:不限。

动作:

 1 快速地使头左右相加活动的范围约在5~15度以内,小幅度左右摇抖两下,形如尿意急迫时,头部会不自觉地出现快速神经反应性晃抖。

 2 稍停顿后再重复,次数遍数不限。适应后有能力时可连续晃抖3~100下,晃抖时口微张,会感到下巴也同时被左右推晃,上下牙咬合面会有撞碰。

作用:

 1 改善耳咽管,提高听功能:晃头动作是以颈椎的寰枢关节活动为为主,带动头部运动,抖头则以头自身抖动为主,颈椎基本不参加活动,动作时也以耳颞区受到的作用力最明显,而耳咽管正在此区域贯穿,故能疏通改善耳咽管,提高听功能。由于运动幅度小,更为安全易行,能在工作、学习、劳动、娱乐等同时,随时随地灵活地同步进行。

 2 减少头晕目眩的发生:动作对与平衡有关的小脑产生作用,并使内耳迷路中的淋巴液产生震晃,因此同时提高对体位变移时产生晕眩的承受力。

 

 5 揉颞

体姿:不限。

动作:

 1 抬起双臂,曲屈肘关节,使双手各指尖收屈在同一水平高度,呈半环状。

 2 将呈半环状的指尖,相应地按压于同侧耳的前上方,即颧弓的上方,颧骨的后部。此处有一广大的凹陷,称为颞窝,是顶骨、额骨、蝶骨、颞骨四骨的结合处。使各指在此区进行打圈,作适度环形揉动,边揉边挪移手指的位置,使此区得到普遍受益,每一位置揉动2~20圈,有酸痛的部位多揉。

 3 揉动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棱骨后一寸之处凹陷中,眼角延长线与眉梢延长线的交点附近,找一个最凹陷的部位,以食或中指尖深入此点进行揉动2~20圈,如有酸痛应增加揉动次数。

 4 再将手指顺势下移到颧骨,在颧骨上边揉动边渐渐向耳屏方向移动,此处有上颌关节,当嘴进行开闭时,手指在此处会感到下面有关节在活动,可使嘴边作开合,边作揉动5~20圈(附揉颞插图1、2)。

作用:

 1 提高听位功能减少耳病:此区有与耳关系密切的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等神经血管穿行,颞骨的孔突内有许多含气的小腔,是与中耳的鼓室相连,因此中耳的炎症常波及颞骨,而揉动此区也就能间接改善耳器官,提高听位功能并减少耳病。

 2 预防并治疗头痛:颞窝深部有脑膜中动脉通过,脊神经的颈丛有些分支,如:耳大神经、颈丛的头支、肌支都分布到颞窝及其附近,因此当脑膜中动脉受挤,或颈椎病使脊神经的颈丛受压时,也会出现颞区附近的疼痛,揉动可舒解缓该区,减缓因此引发的头痛症状。

 3 改善上颌关节:当颌关节出现炎症时,会出现该区疼痛,特别是在咀嚼时不仅疼痛加剧,且关节僵硬、开口受限不能大张嘴,影响进食影响消化。由于动作揉动了颌关节所在区,可改善上颌关节血液循环,及时消除炎症,就可预防并治疗颌关节炎。

 

 6 摇头

体姿:仰卧位去除枕头,或仅颈曲处,用毛巾卷成约前臂那样粗细的棍形软卷,或用适量米装于无跟细袜中,垫于颈部支托颈曲,以减少颈椎各肌肉、韧带、关节的负担。头在当中闭双目自然呼吸,双臂平放在体旁,双腿直伸,四肢也可以同时作力所能及的其它动作,如用双手作“压腹”,双足对撞作“撞脚”等。

动作:

 1 将头慢慢转向右侧,尽量达到右侧整个耳廓都贴碰到床面,如因颈肩部疾病已经出现僵硬,不必勉强,力求籍摇头动作慢慢达到松弛,要保持肩背始终保持贴床,不随头颈转动时抬起,更不要将头抬离床面,头到中间位时不要中断,连续进行。

 2 再将头慢慢转向左侧,同样力争使左耳廓尽量完全贴碰床面(附摇头插图1、2)。

 3 一左一右为一次,共作20~200次,每天作1~2遍,开始摇头时力度要缓、速度要慢、但力争达到最大幅度。

 4 如有可能每遍总数达50次,如觉头晕眩可暂停稍休息再继续,分几次完成总数50,慢慢减少中间休息的次数,直到可一遍连续完成50次。在能顺利完成50次的基础上,再慢慢增加摇头时的力度,并逐渐加快速度,提高摇头质量,增加摇头次数。完成50次后换作其它肢体动作如“拍头”“颠髋”等,再作摇头50次,即二个50次为一遍。

作用:

 1 增加头脑血容量:瞬间脑微循环开放量增加,就能改善脑的总体功能,使头脑清晰、反应灵敏,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 积极地防治脑出血:肥胖者血管脆性增加,脑出血可能性加大,较多较快摇头后,会觉得头脑充血发胀。正常人大脑每一半球的血量平均约67毫升,整个大脑约135毫升。每个人的脑血管都有一个破裂的阈值,即最大承受血量的限度,超过这个值,脑血管的薄弱处,就有可能随时破裂,就像气球,充气超一定限度,最终必在某一薄弱点先爆破。人在正常的生活中很难避免由于用力或愤怒,甚至高兴激动,使头脑瞬间充血。有人在唱歌到高音时,因需用力血气上冲,头部瞬间压力增大,造成脑血管突然暴破脑出血猝死。

  美国一资料统计:每年仅因便秘,排便时用力过度,造成猝死,就有八百多人。肥胖更能加重大脑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粥样变,破裂的阈值必然下降,如假定破裂的阈值为150毫升,也就是当两个大脑半球瞬间血量达150毫升时,就能在脑血管某薄弱处破裂。摇头随着次数的增加,速度的加快,会有更多的血液往上涌流,会感到头面充血发热,这是头部微循环开放量相对增加的结果。如果以瞬间增加5毫升计算,每天有使大脑总血量达140毫升的机会,长期锻炼适应了扩容,那么破裂的阈值必能提高,如以提高1毫升计算,也就是积极地减少脑出血的机会。

  摇头所增加的5毫升血量,也会增加对脑血管壁的供血,促进新陈代谢,有利脑血管壁吸收其上沉积的粥样物,并有利脑血管壁细胞的修复再生。由于供血增加,就有可能使血管璧细胞再生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使脑血管弹性韧性改善,破裂的阈值又可相应升高,如也以提高1毫升计算,又减少了脑出血的可能,那么脑血管破裂的阈值保守地估计也将是152毫升以上。如能保持经常锻炼,随着摇头次数的增加、力度的增强、脑血管微循环扩容量的加大、新陈代谢的改善、破裂的阈值只会越来越高,就是在最积极地防治脑出血。

 3 防治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病另一种多发病为脑血栓形成,而脑血栓形成的条件:(1) 是血管内膜损伤 (2) 血流缓慢 (3) 血液性质改变。肥胖者中许多人已有动脉粥样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已存在这些因素中的某一因素,甚至这三个形成脑血栓的条件都已存在,因此脑血栓的可能性更大。摇头可使瞬间脑血流速度加大、加快,既减少了血栓形成的可能,又有可能使已形成而未机化的小血栓趁早脱落。由于栓子小,即便脱落会造成远程堵塞,也只是远程组织、器官中的某一小叉枝,而非主干。正因为脱落的栓子小,被远程周围组织吸收的可能性也越大,相对危害程度也越轻,否则有血栓形成处,血流被栓子阻挡,需绕湾爬坡,速度会更慢,栓子更易扩大,会使已形成的血栓越来越大,而最终将堵塞该处以下整个干段的血流,危害的程度更为严重。也就是说摇头不可能摇出血栓,只有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并有可能及早促进已形成的栓子脱落,而减轻危害程度。

 4 加强神经系统:摇头必带动位于颅底的延髓,延髓上有心跳、呼吸等重要生命中枢,并带动从七节颈椎中下行的颈髓,从颈髓中穿出的八对颈神经,从颅底下行的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等四对脑神经,及指挥内脏的植物神经等共动,同时推动脑脊液循环,从而改善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

  特别要强调的是所有这些重要组织,包括从颅底穿行的脊髓、椎动脉、一些脑神经、颈动脉、颈静脉、淋巴管路等重要组织,都要从颅骨底部一些狭小的骨性孔洞,即包括枕大孔、颈动脉孔、颈静脉孔、视神经孔等等孔裂中上下穿行,颅底及颈部软组织稍有偏歪肿胀等失常,极易在孔洞处出现压迫梗阻,而使这些重要的血管、神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压迫出现症状。榣头能使从这些孔洞穿行的组织,自然地左右牵拉活动,改善循环以求顺通,从而改善大脑和与其密切相关的整个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

 5 防治晕眩:晕眩很多是原因不明的,已知病因的晕眩与内耳迷路病变、小脑病变、高血压、眼病等有关,肥胖者晕眩出现机率增加、程度加重。摇头提高脑的总体功能,对以上病因均有治疗的意义,因此有助防治眩晕。即便是正常人也存在适应的问题,正象许多刚入伍的海军新兵,开始也会不适应海浪的颠簸出现晕船,只有经过不断增加旋转训练才能克服眩晕,摇头就是进行头部旋转训练,提高头颈、耳眼对位移的承受力而主动防治晕眩。

 6 防治颈椎病:由于头大颈细,在其它体位下的头部运动,颈椎特别是颈椎的小关节,随时要支撑比它自身要重得多的头颅。头部又在不断改变的体姿中,不可能始终保持头颈于合理的解剖生理位置,会出现某些方位偏倾歪斜,造成某些方位过劳。因此肌肉、韧带、小关节、颈椎都容易出现劳损、炎症、甚至变形、错位即颈椎病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及体征。摇头动作由于整个头部的自身重量落于床上,颈椎是在不承负头颅重量的条件下运动,而且运动的最大幅度也只能被床限定在60~100度之间,非常安全,因此可以在最安全的体姿下,最大限度运动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增强肌力和关节活动范围,松懈粘连挛缩,扭转偏歪不正,预防或减轻颈椎病。

 7 防治老年迟呆、神经衰弱:老年迟呆、神经衰弱这类病症都与脑细胞缺血、缺氧,即脑供血不足有关。脑的重量虽只占体重约2%,但耗氧量却占全身约20~25%,而且对缺氧非常敏感,完全缺氧四、五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死,吸入的氧气是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氧结合,才能输送到全身,使氧不断被各种细胞利用。如果脑供血不足供氧也必相应不够,必然影响脑的功能,摇头能使头脑瞬间微循环开放增加,才是治本之举。

 8 头颈段防肥减肥:摇头增加头颈段运动,可减少头颈段脂肪沉积,防止颌颈同粗、颈后突鼓,肥胖者出现老年迟呆、神经衰弱、五官退行性疾病等的可能性加大,摇头减少颈段脂肪,既改善颈的外观又提高颈的功能。

 9 提高五官功能:由于摇头能使大脑皮层各中枢,包括听中枢、视中枢等中枢在内的功能区供血增加,同时又使头面五官充血,因此可提高视、听、嗅、味、声、咽等五官系统的功能。

 10 防治头痛:头痛除已明确病因者外,其中很大部份病人的病因是难以查找,多数属于血管神经性头痛。由于对疼痛最敏感的颅内结构主要都在颅底,摇头能松弛颅底,改善颅底血液循环,往往能根治各种头痛。

  因此说摇头是防治脑出血、脑血栓、脑梗塞、脑软化、帕金森氏征、血管神经性头痛、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衰退、老年迟呆等等的重要方法。

  实例

 一 笔者1969年开始出现发作性眩晕,平静的脑细胞,好象突然被一种外力猛推一下,脑的内部结构立即紊乱,人也失去平衡,条件反射会想立即伸手,要扶住周围保护自己,但还没等伸手扶持,脑细胞已恢复正常。这过程发生只在瞬间不足一秒,甚至并不影响正在进行的谈话,也不影响继续迈出下一步,但最多时一天发作二、三十次,经常会在睡梦中惊醒,查不出原因也无从医治,延续拾多年,摇头后逐渐减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再也没有出现,如果您也有莫明其妙的头脑病征,不妨用摇头试治。

 二 笔者自幼晕车,特别是坐小汽车常会出现晕吐,自摇头后就是连续坐车一天也不再晕车,甚至山路颠簸,同车从不晕车的人都晕吐不止,笔者不仅不晕,尚能在车中活动照顾他人。

 三 2001年六月,笔者应邀到美国北加州HAYWARD的“凯风”中文学校讲课,在座的ROWENA小姐问:『我整天头晕,每天晚上没有办法好好睡觉,每次转身好像头脑里的水都会跟着转,严重时需用两只手帮忙才能转头,真是痛苦不堪,多种治疗无效,应该作什么运动?』笔者告诉她作“摇头”她说:『我头不动都晕怎么敢作摇头!』笔者回答:『妳不要害怕,躺着闭上眼睛,开始慢慢地向左右摇,能摇多大幅度都可,不必勉强,觉得晕妳就停,休息一会不晕再摇,分几次摇完50次,觉得适应了再逐渐增加幅度、力度、次数、遍数。』几天后ROWENA小姐打电话说:『摇头真灵,当天晚上就有了明显改善』这已经半年各种治疗无效的病,只用一个简单的动作很快就痊愈了,几个月后在感谢信中写道:目前可以转300~400次,一觉睡到天亮,病情完全好了。

 四 2002年三月,笔者应星岛中文电台之约,进行空中访谈有关医疗运动健身法,也简单地介绍了“摇头”动作,第二天有位听众来电话说:『我有头晕,昨天作“摇头”,只作了20下就晕得直想吐,今天我就可以顺利地作50下了』。top

 

(四) 全身性动作

 1 吐纳

体姿:直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头在当中眼看远上方,挺胸收腹,两臂在体旁下垂(附吐纳插图1)。

动作:

 1 随吸气动作胸部向上挺直,并使双臂往外上方伸举吸足气(附吐纳插图2)。

 2 后双臂再向后外方用力张扬,使胸廓被动扩展,同时再作最大限度吸气(附吐纳插图3),此为补吸气。

 3 开始呼气,上身微前倾,两臂渐下落并向胸部靠拢(附吐纳插图3)。

 4 关键是补呼气:当呼气完了,要用力使已下落的双上臂及双肘收夹挤压两侧胸廓(附吐纳插图4、5)。一定要持续地尽量加压,才能使胸廓被最大限量地压缩,胸廓受此外力,必迫使胸廓被动缩小,而使胸腔内的残余气体,被迫排挤出体外。收夹挤压胸廓的同时,尽量张开嘴大力吐气,以加快胸腔内残余气体的排除速度。在挤胸排气和加力呼气时,冲挤出的气流会在喉头部发出近似吹哨样声响,有时会引发咳嗽,夹挤胸廓用力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排出的残余气及粘附于气道内的异物就越多,效果就越好,此为补呼气。

 5 一吸一呼每遍只作2~5次即可,以免出现过度换气,每日遍数不限。

作用:

 1 作补吸气:吐纳动作是在深吸气之后,再采取扬臂扩胸,必能增加空气进入肺内,即在作补吸气,使每分钟通气量从正常的6~8升,有可能达到70升。

 2 作强力补呼气:在深呼气之后,采取挤胸压肺,强行挤出更多的肺内残余气体,大大减少肺内残余气存留量。这非常重要,正像洗衣服想用清水除掉肥皂水,如果不先把肥皂水拧掉,而连同肥皂水直接放水冲洗,既浪费水又浪费时间,每次过水前拧掉肥皂水越多,过水就越快,越易清除脏污。同样强行挤出的肺内残余气体腾出的空间,必有等量的新鲜空气重新填入,而肺内的残余气存留越少,吸入的新鲜空气,就越容易穿过肺内阻挡在肺泡周边的残余气层,能更快更多抵达肺泡壁,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补呼气能直接的明显地提高呼吸效率,提高呼吸质量,但又不能每次进行次数过多,以免出现过度换气症候群也称低二氧化碳血症。

 3 消除气管和喉咙的炎症:在作强力补呼气时,由于呼出的气流明显加大,当气管内有异物存积时,这加大的气流往往会推动气管表面的异物,而引发咳嗽促使异物排除,这从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消除气管和喉咙的炎症。

 4 提高血氧含量:当补呼气后再用力挤压胸廓,使肺被动压缩,必更多地挤除肺内残余气。当压力消除胸廓回弹,肺重新膨胀,必有等量新鲜空气回填到回弹膨涨的肺泡内,挤除的是肺泡内的残余气,等量填入的是新鲜空气,就更能大大提高单位时间肺内新鲜空气的含量,使血中的血红蛋白能有更好条件结合更多的氧,使血氧含量提高。

 5 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脑血管病的恢复:吐纳动作可明显提高肺通气量,增加血氧浓度,一般作几次后即觉胸内凉快舒畅。人体中的所有细胞、组织、器官必需有氧气的不断供应,并同时排除二氧化碳,才能维持生命,含氧量高低是衡量细胞、组织、器官质量优劣、功能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越是重要器官对氧的需求量越大,人脑的重量只占体重约2%,而脑的耗氧量却占全身约20~25%,而且越是重要器官对缺氧越敏感,如脑缺氧超五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脑死,就可知慢性缺氧对人体的危害,而对脑组织影响更大,无论从控制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或使已损伤的脑细胞得到康复,也必须从加强供氧着手,以减轻脑血管病的后遗症、消除并发症,提供充足的血氧,是脑血管病康复的基础。

 6 提高人体健康水平,为预治耳病创造条件:很多疾病虽病因不同,但结果都是脏腑、器官、组织慢性缺血缺氧,营养听位神经的血管非常细小,甚至只能允许单个红血球通过,特别听位神经的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极差,如果听位神经细胞,完全缺氧超过一分钟以上,就会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损伤。吐纳是自我增加肺有效通气量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也就是在进行自我吸氧,必能提高细胞活力,提高生命质量为耳病的防治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2 颠髋

体姿:去除皮带等腹胸勒索物,最好选择在排尿前,膀胱较充盈但不是尿意急迫时进行。仰卧于地毯,或有一定硬度无弹力的床上,如无条件普通平地上铺褥垫即可。头在当中眼看上远方或闭目养神,两臂平放在体旁或同时作头面部动作,双膝屈曲,脚掌着地。

动作:

 1 仅使臀部抬起,髂离地约5~12公分即可,不必太高。

 2 需稍用力下落臀髂,使髋与地面形成颠撞力,以舒适不痛为度。

 3 如此一抬一落使臀受颠震,频率应稍快,力争每秒钟约2~3次,每遍可作25~100次,每天可作1~3(附颠髋插图1、2)。

 4 两臂可依照自己的能力,同时作力所能及的其它动作,如用双手拍头等,以充份利用时间增加效益,并训练大脑同时指挥多部位的能力。在动作中会有尿意和便意,尽可能在动作完成后排尿排便。

作用:

 1 加强膀胱:颠髋时膀胱中的尿液必随动作在清洗并按摩膀胱,消除膀胱及尿道内的炎症,在加强膀胱的同时,预防并治疗尿频、尿急、膀胱萎缩、尿容量减少等病症的发生和发展。

 2 改善盆腔脏器功能:颠震骨盆动作本身使腹腔特别是下腹部所有组织、器官作被动运动,使盆腔以及腹腔所有器官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直接运动。此外充尿的膀胱像一个水袋,动作使尿液在其中冲撞回荡,必通过薄薄的、有弹性的膀胱壁,直接或间接地按摩周围的其它器官,如女性的子宫就在膀胱的下方,夹于膀胱和储存粪便的直肠当中,卵巢在膀胱的两旁,男性前列腺位于膀胱出口处并与精囊腺连接。直肠连接肛管在膀胱后方,乙状结肠在膀胱左侧,大小肠连接部──回盲在右侧。除膀胱内的尿液受颠震摇晃,会对膀胱自身及其周围的器官起到直接按摩作用,膀胱内的尿液也会随具有可塑性的膀胱充填到一些器官的间隙内。例如:通常在排便前都是先排尿,但排便后紧接着又会有许多尿液排出,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肾脏不可能制造出这么多的尿液送到膀胱,说明这部份尿量原来就已经在膀胱中存留,只不过被充满粪便的肠管分割阻挡,无法随第一次排尿时一同解除,由此可见充尿的膀胱,是会随着周围器官的大小及形态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不是一个单纯圆鼓的水球,会连同尿液充填到周围的器官间隙之中,可以利用尿液在动作中的震荡,会有更多的机会抚摩周围器官,利用尿液按摩膀胱自身的同时,促进周边器官的微循环开放,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盆腔脏器机能。

 3 改善生殖系统:动作使生殖器官受颠震,特别男性外生殖器明显晃动,得到间接震荡按摩,必对生殖系统及性机能改善有利。

 4 改善盆腔神经系统:指挥排尿、排便、性机能的周围神经,全发自腰骶段的脊髓,并在此区穿行传导指挥。由第4~5腰神经和全部骶神经以及尾神经前支组成的骶丛,就位于小骨盆腔内,骶骨上有四对骶孔,每孔都有骶神经前、后支及血管通过,腰骶段的损伤常导致两便紊乱或两便失禁、性机能丧失。颠震却会使腰段活动、骨盆震动,直接活动刺激神经走行区,或通过颠动盆腔内的脏器,间接按摩骶丛使指挥排尿、排便、性机能的周围神经功能加强,也就有利提高功能,改善这些方面的症状。

 5 改善循环:动脉主干正在腰骶段分叉通向下肢,下肢静脉回流也在此汇集成腔静脉,颠动髋部使盆腔及腰骶段血流顺畅,减少下肢血管淤堵之可能,只有全身的循环通畅,才能为五官正常循环提供良好的周围环境。

 6 防治贫血:当患有重症贫血或其它血液系统疾病时,医生往往要从病人的髂骨抽取少量骨髓检验,根据其中新生红血球的数量、质量、形态,以及新生红血球不同成熟期所占的比例,就可知道该患者贫血的程度及原因,骨髓捐赠者也常在此部位奉献自己的骨髓,就因为成年人造红血球的器官是在短、扁骨的红色骨髓之中,而髂骨是人体中最大、最厚的扁骨,也就是最主要的制造血球的部位。颠震使髂骨、骶骨充血,造血器官的供血得到改善,就能增加造血能力,提高造血的数量和质量,故可防治贫血。

 7 防治髋关节疾病:作为髋关节,在人体中是载荷力最大的关节,即便坐位也要载荷上身的重量,特别是跑跳等状况下,承负力更是无数倍地增加,但人类的髋关节,它先天血液供应网络与承负力相比,是相对血管数目过少,而且管径细、供血不足、血液循环欠佳,再加上运动锻炼过少或不合理,到中老年时,髋关节容易过早退化萎缩、肌肉韧带挛缩、和出现缺血、缺钙,容昜骨质疏松娇脆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不仅疼痛使动作僵板,轻摔就会在负荷较大的股骨头、股骨颈部出现骨折。

  发生骨折后,此处很难靠一般性固定使断端对合良好,更难靠自身形成骨痂而自然愈合,医生常常不得不采取手术固定,其中很多病例必需取除破损坏死的骨质,置换上人工制造的关节,不仅带来很多痛苦及不便,也使健康水平明显下降,体力明显衰减。一般人工关节小心使用才能维持15~20年,还要再次作更换手术,对心理和生理有很多影响,因此应及早采取合理运动来加强髋关节。而颠髋是髋关节直接的、不载负体重的运动,使该部血液循环增加,对防治股骨头、髋关节缺血、脱钙等疾患非常有益。

 

 3 颠腰

体姿:去除皮带等腹胸勒索物,更强调腹部在整个过程中放松,最好选择在排尿前,膀胱较充盈但不是尿意急迫时进行。仰卧于地毯或有一定硬度无弹力的床上,如无条件普通平地上铺褥垫即可。头在当中眼看上远方或闭目养神,两臂平放在体旁,或同时作力所能及之动作。双膝屈曲,但需增加屈膝的度数,使大小腿所成的夹角小于90度,脚掌着地。

动作:

 1 臀部高抬约离地10~40公分,腰背也同时离地,仅肩胛区着地,膝为最高点,膝→大腿→腹→胸依次坡形递降。

 2 回落时使腰段在颠动中碰地,臀髋段接近地似触地但重力不能完全落地,颠腰用力的重点是使腹腔内容尽可能幅度大些地进行上下、前后回旋晃荡,如有可能上抬时吸气,下落颠撞时呼气,或自如呼吸,有尿时进行效果更佳(附颠腰插图1、2)。如此上下前后回旋晃荡,每遍作10~100次,每天可作1~3遍。

 3 抬落颠动时的要领是:使腹内器官在腹腔内回荡起来,而不是单纯的上下活动。

作用:

 1 改善神经系统:颠腰的动力和落差位移,特别是脊柱处于骶尾段高,上胸段最低的反常状况下动作,会使脊柱各节、其中的脊髓、其旁的脊神经、内脏神经有不同程度的反常运动,更可改善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功能。

 2 改善内脏:动作使腹部所有组织器官牵拉震晃,由于体位的关系,一般越靠近腹壁,越靠近下腹荡度越大,但靠近腹壁或上腹的器官也都被腹膜、肠系膜、韧带等全部或部份包绕围系,腹膜并在众多脏腑、器官间穿绕维系,最后固定到根部,要依附脊柱才能稳定,保证胃、肠、血管等正常运转不会脱位、扭转、梗阻。颠腰虽浅层器官动度较大,由于有一些穿行在脏腑中维系物的影响,动度大的部位,也势必带动贴近脊背,被脊柱或肋骨很好保护的一些重要器官,何况腹内器官在腹腔内回荡颠动本身,也会牵拉带动固定在脊柱上的一些组织器官共动,如:肾、肾上腺、胰、脾、肝、胆、胃肠等共动。保护重要器官这是人类进化中的优势,一般的运动或动作不易使其受伤,但也正因为如此,一般的运动也很少使其受益。借助颠腰动作,使腰背深部及肋弓内的器官受直接颠震外,浅部器官的摇晃,也必通过不同渠道,带动并影响深部器官作被动运动。正像风吹树梢根也摇,风力过猛大树常常能被连根拔起的道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浅部震晃必带动腹甚至胸的深部共动。特别颠腰时,下腹的器官处于反常的高位下运动,更会从不同的角度使腹部、胸部的组织器官受到平常少有的方式得到运动牵拉,使功能从多方位得到改善。

 3 改善肾上腺功能:这里特别强调一下肾上腺,它的位置在肾的上方,在腹腔的后上方,胸腔的背侧下部贴近脊柱,相当于10~11胸椎的高度,前有肺后方有脊柱、肋骨及强壮的腰背肌群保护。肾上腺是片状,左右各一,两侧加在一起总重量只不过12~15克,其分泌的腺体和其它内分泌腺一样,是不经过其它管路直接分泌入血,影响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内分泌腺体之间的功能是互相制约互相调节的,但小小的肾上腺自身的分泌物,却能调节人体的水、盐、糖、蛋白、脂肪代谢,促进机体对紧张状态:如情绪激动、失血、窒息等的应急能力,能抗过敏、抗炎症、加强心肌收缩力、促进心的传导力、调节血压、调节器官血流量等等重要作用,故其制剂在医疗上是抢救猝死,为危重疾患缓解病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机,是生命关键时刻的首选药物。正因为它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其制剂也常被体育界某些人,利用它来暴发精力、体力、耐力借以夺标,为此国际体育组织,早就将此类制剂列为运动员参赛的禁用品,但仍有人为夺奖牌,不惜冒身败名裂的风险,想籍它来夺取本该无望的奖牌,足见其功效。

  肾上腺的机能三十岁后明显衰退,有人统计到五十岁功能只剩5%,肾上腺的衰退必然加速人的衰老,并衍生因衰老而引起的心脑疾病、高血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颠腰对背段的颠震,对肾上腺有直接的近似按摩的作用外,又有从浅层器官活动传送来的牵拉力,因此必有利肾上腺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旺盛,功能改善,衰退减缓。

 4 改善循环:动作使沿脊柱上下的动脉、静脉、淋巴主干及分枝都有所活动,必加速加强血液循环,有利血管的顺通,能减缓血管的退化和闭塞,使循环功能改善。

 

 4 颠背

体姿:去除皮带等腹胸勒索物,最好选择在排尿前,膀胱较充盈但不是尿意急迫时进行。仰卧于地毯,或有一定硬度无弹力的床上,如无条件普通平地上铺褥垫即可。头在当中但需稍抬起下颌,使后头着地为一支点,两臂屈曲使双肘尖着地,成为两支点。双膝屈曲,脚掌着地为另外两个支点,与双肘及后头共同构成五个支点,来支撑全身的重量(附颠背插图1)。

动作:

 1 使五个支点同时发力,使肩、背、腰、臀、腿均抬离地面。但抬起时一定要注意:力点要以抬起肩部,使肩尽可能空悬为主,躯干段保持与肩胸在同一水平高度,较平地抬起,不能以抬起下背段、抬臀为主,否则臀髋位置过高时,肩背部位置必最低,成倒坡形,肩在坡底承受力最大,必无法抬悬,达不到动作的要求,要以肩悬空为主,才能使整个躯干段抬起高度基本保持一致,平行地离地空悬约5~12公分高度(附颠背插图2)。

 2 完成后立即稍用力,使背部向地面拍落,尽量使整个躯干包括肩、胸、背、腰均受颠震,但髂底近地不撞地,受震力的重点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以上背为主或下背为主有所调整。要注意拍落时不仅仅是自由落体,而是要稍用力,使躯干与地面形成颠震冲撞,力的大小依个人体力、承受力而定,原则上以舒适为度,尽可能抬起时吸气,拍落时呼气每遍作10~100次,每天可作1~3遍。

 3 本动作在开始采用时,很多人往往不能掌握要领,而觉得费力,但如果方法正确,可以很轻松连续完成一百。笔者虽年已七十,甚至可以不必依赖双肘尖支撑,仅靠后头与双脚掌就可以进行拾几次(附颠背插图3),足见并不太费力,关键是没有掌握要领,需慢慢体会,一定可以顺利完成。

作用:

 1 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的作用同颠腰。

 2 改善脊柱纠正驼背:一般生活、学习、劳动,习惯向前低头、屈颈、收胸、弯腰,必然造成脊柱正常生理弯曲变小、消失,甚至向相反方向反曲,常常形成弓形驼背。颠背动力是脊背向上用力并向外扩胸,再将整个脊柱、背侧胸廓用力向地面拍落,需整个背肌收缩,才能在用力时达到前扬头、后屈颈、上挺胸、下抬腰,不仅有利强壮背肌,拍落的力量可松解已形成的,脊柱及背部凸鼓挛缩,有利预防并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及垂头、歪脖、含胸、驼背、弓腰等现象的发生发展。

 3 加强心肺等胸腔器官功能:动作震动胸腔内的心肺等组织器官,改善循环改善呼吸,必能促进功能,减少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发生。

 4 促进血液新生:肩胛骨、肋骨、脊椎骨等有造血功能的短扁骨,都在运动中受到颠震,使其充血,必能促进新生血液的数量、提高新生血液的质量。

  上面除分别叙述颠髋、颠腰、颠背(以下简称“三颠”)各自作用外,现综述“三颠”的总体作用:

  “三颠”的总体作用:“三颠”可补肾、补气、补血,疏通任、督两脉,防治髋关节缺血、脱钙、无菌性坏死,防治膀胱萎缩,性机能衰退等

  补肾:中医所指的“肾”包含着西医的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部份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而“三颠”对这三个系统均有促进作用。

  强壮泌尿系统:“三颠”动作使泌尿系统中的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织器官都得到运动,特别是指挥泌尿系统的神经,和为这个系统提供营养的血液循环系统,也同时得到被动运动,必可促进顺通、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泌尿系统功能,因此具有补肾的作用。

  改善生殖系统:同理生殖系统各器官本身,及其神经、供血系统,在“三颠”动作中的主动及被动运动,对改善生殖器官功能有利,也必同时提高生殖、性系统功能。

  促进内分泌系统:位于颅内的垂体腺,颈部的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腹腔的胸腺、肾上腺、胰岛、女性的卵巢、子宫等内分泌腺,以及男性位于体腔外的睾丸、副睾,都会因“三颠”,使这些内分泌腺及有关器官得到不同程度的适度运动,使衰退减缓,甚至使部份功能复苏,并提高内分泌腺体间相互调节制约的能力,使身体均衡健康。

  补气:气主要指呼吸时有效地吸进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三颠”有利呼吸中枢的兴奋,呼吸肌肉组的肌力增强,胸廓的颠震有助胸腔内淤积的残余气体的活化和排除,可提高呼吸质量改善呼吸,必有补气作用。

  中医所指的“气”还包含人的“元气”,元气是包含消化、吸收、排泄这三方面的功能的总和,“三颠”能使这些系统的器官都得到适度运动,促进功能提高。进入人体的食物该消化的消化完全了;该吸收的营养被吸收利用了;该排泄的废物垃圾被清除体外了,人的元气必足,精力必相对充沛,故“三颠”具有难以否认的补气作用。

  补血:成年人制造红血球和白血球主要是在骨头内,其中的那些形状扁平或短小的骨中,其骨髓是红色的,红色骨髓正是制造红血球的主要场所。“三颠”使人体主要的扁骨所在区,如颅骨,构成骨盆的髂骨、骶骨,构成胸廓的肩胛骨、胸骨、肋骨,及主要短骨脊椎骨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颠震冲撞,必使其充血,促进新陈代谢,就能增加造血数量,提高造血质量,故“三颠”具有确切的补血效应。

  疏通任督两脉

  任脉:在身体前方正中,主导内脏功能,“三颠”对内脏的良性作用,已在三个动作中分别叙述,故对任脉具有疏导通达的作用。

  督脉:主要是指脊柱内的中枢神经、脊旁的脊神经,和沿脊柱分布的植物神经即内脏神经。“三颠”使头部、颈椎、胸椎、腰椎、骶椎都得到颠震运动,脊柱中的脑脊液流淌必更加活跃,也就能促进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新陈代谢,有利神经系统功能改善,也就有疏通督脉的作用。

  一些椎间小关节、小肌肉、小韧带、小血管、小神经枝、甚至椎间盘,以往因体姿欠佳、运动不当或因劳动用力不妥,有轻度移位或受挤压,造成小的扭转错位。“三颠”在有利保持脊柱生理弯曲,保持椎节正常解剖关系的体姿下颠动,也就有可能促使挛缩松懈、扭错复位,更具有疏通督脉的意义。

  防治髋关节病变:由于“三颠”对髋关节的运动是在卧位下进行,髋关节在不承负体重的条件下颠震摇动,可改善髋关节血液循环。正常人的髋关节和它在人体行走、跑跳时所承受的巨大剪刀力相比,结构上是相对缺血,一般人的髋关节后外侧,及大腿上端的外侧,皮肤的温度常明显地低于大腿的内侧及身体的其它部位,就是一个证明,容易因缺血脱钙和无菌性坏死,出现疼痛无力,轻摔即骨折,因此更应用“三颠”来改善髋关节,提高髋关节承受力。

  防治膀胱萎缩:“三颠”是在膀胱有尿时进行,尿液对膀胱的冲洗按摩,有利膀胱壁的新陈代谢消除炎症,并有利膀胱扩充,故可防治膀胱萎缩、尿频、尿急、尿潴留、漏尿溢尿等。

  “三颠”有如此特殊的作用,因此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自觉健康或已有疾病,凡有条件有能力者,都应尽量选用,都会有利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康:

  幼少: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的少儿,可在生长期籍此运动促进弱点内脏器官的发育,沵补遗传基因中的不足。

  青壮:可提高偏弱部位或器官的生理机能,充沛精力防止早衰。

  中老:防病祛疾、延年益寿、减缓退化。

  患者:可期望从根本上固本培元、除痛消疾、争取功能复苏。

  有耳鸣、耳聋、眩晕的患者,按中医的诊断,十有八九是和肾亏、气亏、血亏有关,更何况通常慢性病患者,以及中年以后,普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肾亏、气亏、血亏或循环体系统淤堵,都存在滋补或疏通的问题。

  一般人都知道要采用食补、药补,但很难应用恰到好处,某一方面补得太过,又会损及另一面,正所谓按下葫芦起来瓢,而且有些食品、药品只能在某些季节、某些阶段、成长的某些时期才能应用,更何况任何药物,也必须在能被很好地吸收,并运送到需要这种药物去发挥作用的部位,才能更好呈显作用。“三颠”有加强吸收利用的功能,就可加强食补、药补的效果。但再好的药品也不能终生使用,因为容易使人体造成依赖而减退或丧失主动性,反而有碍健康,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不是没有道理的。

  用运动的方法达到补肾、补气、补血是最符合人的生理、病理的,只要掌握各取所需,又量力而行,且按循序渐进的原则,以舒适为度的规律,都能只补不损的。因此“三颠”在预防和治疗耳鸣、耳聋、眩晕中,应该是“治标”又“治本”的方法。top

结 束 语

  笔者虽有良好愿望:“为人类健康造福,为中华民族争光”,无偿地把毕生心血凝集的知识,全部奉献给世界。但水平有限,如有专家发现错误不当或愿给予支持帮助使之更加完善、或共同展开科研;读者如从方法中明显受益,或出现不正常反应,请与笔者联络,以总结提高有利后人。

  如果您认为内容确有价值,请将本网站的信息,告知周边亲朋好友或有关机构广为利用,您送出的和我同样都是“爱”。top

  信箱: jingyingwang@yahoo.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