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文忠谈古玩赝品(15-17)

 鸿墨轩3dec 2013-03-19

贾文忠谈古玩赝品(十五)

第十六章 


    版本作伪
  近年来随着古玩热的升温,古籍版本也相应出现假冒。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只要能赚钱就有人去做,更别提这种一本万利的古玩买卖了。
  问:他们都采用什么手段制造古籍版本呢?
  答:如以残书充全书。这种现象也是古书版本辨伪的常见现象,稍有疏忽,极易上当。因为残书不值钱,为了多卖钱,书商只得以残充全。以丛书零种充单刻书,或以丛书零种数种凑合起来,伪加序目,另立书名,冒充别一丛书,这两种现象在古书版本鉴别中也是容易见到的。书商这样做的原因有丛书本与单刻本,一部完整的丛书与丛书零本两者间的价值不同。同是某人著作,收入丛书或未收入丛书的内容亦有差异,一般说来,收入丛书的价值低,单刻本价值高。书商为了达到其牟利的目的,所以就用丛书零种充单刻本,或假冒丛书几种零本为一种完整的丛书。大体上,单刻本序跋较多,而且序跋的内容着重于突出作者的生平。尽管许多是出于应酬,敷衍成文,空洞无物,但序跋都注明年代。丛书序则较少,一般都是前面有一组总序,叙述编书的宗旨、体例、刻书的经过。每一种书的前面只有原序,又多选较简洁地介绍这种书的学术源流或传世以来的评价,很少有吹捧的篇幅。序后一般无年代,即使有,也只是序言写成的年代。另外,明代有些刻书家,所刻的多是丛书,单行本几乎没月。
  问:伪改书名、著者以充罕见之书是怎么回事?
  答:过去的藏书家选择善本书时,罕见之书是一条重要的标准,书商利用藏书家以稀为贵、奇货可居的心理,就挖改出书名、著者,伪造罕见的书。这种书历史上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问:增删刻书牌记是怎么回事?
  答:古书中的牌记是考证一书的出版人、出版地和出版年代的重要依据。有这块牌子和无这块牌子,书的牌本价值是很不一样的。书商抓住这一点,怎么对他有利他就怎么干。所以说牌记虽是鉴定版本的重要依据,但不能轻信,应该多方考证,审慎鉴定。有的书在书前扉页和开卷处加盖印记,在目录后空白行处用活字加印年款。这些手法是书商为了抬高版本的身份,提高书的价格,从中牟取最大的利润。
  问:挖改序跋是怎么回事?
  答:挖改序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撤换序跋冒充古刻而从中获利,在古书版本造伪中亦属司空见惯的现象。尤其是在配合其他作伪手段时,挖改序跋中紧要之处,更是屡见不鲜。因此,凡古人书中无序有跋,或跋与书内容自相矛盾时,切不可轻信其中所题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当多方考证后,再作决断。明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曾对染纸和伪造蠹鱼虫蛀痕以作伪有精细的描写和议论。这说明染纸以充旧刻,这种作伪手法早在明代就已经有人采用。同时明代还有书坊染仿旧纸,然后印仿古书。
  版本鉴定家魏隐儒先生
  古籍版本鉴定书影
  版本杂拼也是其中一种手段。用几种不同版本杂拼成一部书,是书商出售残本的另一种作伪手段。一般以一种好的残本作为基础,残缺卷用其他版本或其他书拼配,再进行加工,掩饰杂拼的痕迹,以完整的原刻本的面貌出现。
  割改目录、卷数也应为一种造假,目录是全书的纲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书的章节体例,可以借以了解古书内容。同一种书由于刊刻者,刊刻时间不同,目录卷数会产生差异。书商常常利用这个特点,删割目录,挖改卷数,以残本充全书。
  问:怎样注意发现伪作名人批题跋?
  答:古书流传,无论抄本还是刻本,总不免有讹误之处,若经过名家校勘,纠正讹误,就使得古书准确可靠。因此,有名家
  手校过的书,素为藏书家所珍视。而书商临摹名人手笔,伪造名人批校题跋,也并不少见。
  问:古籍中还有抄本充稿本的吗?
  答:稿本的价值当然比抄本的价值要大得多,所以利用抄本涂涂改改以充稿本,也是书商作伪的手法之一。书商造伪也不是完全无根据的,在伪造奇辟之书时,也是依据著者的水平,书中的内容,便宜行事。
  问:很多古籍善本作假都在装帧上修补时造伪。
  答:在古书上以装帧造伪也有,但在修补古籍中作伪的手段的确很多,大部分古籍是在修复过程中造假。
  问:还有伪造伪钤名家藏书印鉴的吗?
  答:印章是各种文件上的证明物,不论机关或私人的各种文件或证明书等,都要加盖印章以为凭信,防止别人冒名顶替。
  把玺印钤盖在书籍上,作为收藏、校读、鉴赏等等的印,这一做法启用很早。明清两代一些著名藏书家,差不多都有几方,甚至几十方各种形制不同印文的印章。这些藏书家,很多人又是当时的知名学者,他们学有专长,精于鉴别。因此,他们的印章被后人认为是鉴定、鉴别版本的重要根据之一,很受目录学家、版本学家和藏书家的重视。过去编制的许多藏书目录,都把一书的藏书印章详细地进行著录,其原因是它和版式、行格、字体、纸张、墨色、讳字、刻工、序跋、牌记等等一样,都是鉴定版本的根据。不同的是,版式、行格、字体等条件,是先天的,是成书过程中产生的,对于鉴定版本,只能起辅助作用。但是印章却有一个独到之处,即凭借它可以考查一本书的流传源流。这一点,对于确定一本书的版本,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一本雕印精美的善本书,倘若钤上几方朱白得宜的藏书印,朱墨灿然,还会进一步提高书的身价,使它同时成为艺术珍品。书商为了赚钱,造伪版书,也往往要钤盖名家藏书印或伪造名家藏书印鉴,道理即在于此。
  第十七章 
    古墨赝品
  问:古董界有句老话为“古墨无伪品”,这话对吗?
  答:此话乍听起来不大通,即肯定了是古墨当然就不是作赝的。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人很难仿制古代的名墨,其要按古墨的配方一丝不苟地仿来,其工本当高于售价,而要粗制滥造的话,则没人会上当,因为墨这东西不同于其他古董,它不是仅仅把玩观赏的,而是可用的,一用不是那么回事,仿古的把戏就被戳穿了。
  问:现在有没有仿造古墨的?
  答:由于近年来拍卖市场古墨价值飞涨,所以古墨造伪大批量生产,但墨质太差,从老远就能闻见臭墨味,而且还做成仿旧锦盒,这种墨质量很差,但大多数是仿造历代名墨的外形,有些是旧模新作。这些东西没什么价值。但也不乏有人为其上当。
  问:那这种伪造墨有什么用途?
  答:这种伪造墨,如果是老模新铸,可以花很少的钱买下看画玩儿。这种新铸的墨基本上不能用,由于墨质太差,没有实用价值。
  问:古墨在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答:古墨在使用上颜色纯黑,作书画可使作品增辉,而不像有的新墨那样灰而不黑;二是配方恰到好处,书写时既不落墨,又不显胶性,而新墨由于用料不精,胶质配合不匀,书写时有粘笔的感觉;三是磨开后无异味,且有轻微的芝兰之香,而新墨难以避免有股子怪味;四是质地纯净,不似有些新墨,偶尔杂有沙砾,既损笔又损砚;五是经得起揭裱阴湿,所作书画历经百年侵蚀而不走原迹,新墨大约无此奇效。
  御制墨
  这也就是古人所说:凡古玩多伪制,惟墨则否,因墨重质而不重名,质之佳者非名物亦贵;质之劣者虽名制,亦不值钱。非若其他古玩贵贱之基于真伪,真者得厚利。所以墨的伪制甚少,综合起来也有几种做法。
  墨的构成必须有胶,空气的侵蚀,年代的久远,胶制极易干枯,故年代太久的墨,自然有破碎之势,明墨之完整者已不多见,宋以上者就更难说。且墨的价值完整与破碎的不同,价值相差甚为悬殊。因此多有将旧墨破碎者重新装制,以博高价,但不纯伪,并依原式。现世所见年代久远的名墨而完整如新者都属此类。
  旧名墨因年代逾久,传遗时失群是常事,成龙配套的则价贵,缺数则价贱。为求高价,一般采取两种办法,首先尽可能找同时代同样式来凑数,但很难达此目的;其次是用相同质量的墨与相同之式进行重制来补数,制之精者每不易鉴别。
  制墨名家均以真实材料制造,绝不骗人。但一般小作坊所制的墨完全仿照名墨制造,所用的材料全用皂角烟、烟囱烟、火车头烟,市上所售的劣品十有九皆属他们所为,故灰而不黑,而真品名墨,其原料皆系特制,如兰烟、松烟、丝绵烟、漆烟等,香气扑鼻,沁人肺腑。
  第十八章 
    碑帖作伪
  问:碑石作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碑石伪制不是从现在才有,是与真者出世,即有伪者从之。就跟当代人书画一样真假并存。清代汪士铭说:“宋时碎石因路途遥远,原石不易致拓,或以木或以石重刻之,此后人所谓榷场本,往往充塞于市。”同时民间士大夫之间也相互传刻,陈陈相因,《兰亭》、《黄庭》家家各置一石,以为风雅,也很难查考他们的源流,判别他们的优劣。到了清朝乾隆、嘉庆年间,随着金石考古学的兴起,碑帖商人作伪的手段也愈来愈精,愈来愈多。钱梅溪在《履园丛话》中说:“吴中既有伪书画,又造伪法帖,谓之充头货。”
  问:主要用什么手段进行碑帖作伪?
  答:古代碑帖作伪有重刻和翻刻法、伪刻法、嵌蜡填补、染色充旧、题记作伪、影印和锌版、刮、补、涂墨、套配、印章、墨气和装潢作伪等手段。
  问:请您分别说一说好吗?
  答:重刻和翻刻即原物已毁或早已失传,因而重刻的叫重刻本。这种本子因为原石不存在,拓本又极稀少,或已成为孤本,或者根本就没有传下来,因此重刻本的价值不可低估。但重刻本往往不只一种,也有先后、优劣之分。如秦《峄山碑》传说为魏武推倒,邑人火焚而不传。杜甫尝有诗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则可见唐时已有摹本,惜今也不传。今所传者,唯宋淳化四年八月郑文宝以南唐徐铉摹本,重刻于长安。嗣后以长安本为祖本转为摹刻的有绍兴、浦江、江宁、青社、蜀中、邹县等地。前人评论《峄山碑》重刻本次第:长安第一,绍兴第二,浦江第三,应天府学第四,青花第五、蜀中第六,而以邹县为最下。
  另一种原石尚在人间,因路远推拓不便,或因年代远字迹模糊缺损,碑商依旧拓重刻冒充原石的叫做翻刻本。翻刻本大都仓促刻成,刻工又多半是文盲,字画错谬很多,而且原碑尚在,因此没有什么价值。这类刻本乾隆、嘉庆以后种类很多,有石刻、木刻、砖刻、灰漆、泥墙刻等。其中尤以瓦灰拌生漆或泥土制版翻刻的最多,因本轻利重翻刻便易,较木石刻的更为粗劣,而流通市上的也最多。翻刻本的名目上至秦汉,大至四山摩崖,无所不有。雕版一次往往只拓四五十份,也有拓十几份后,版即损坏的。因此初拓还比较逼真,到后来就面目全非。
  问:伪刻是指什么?
  答:假造者根据书本上的资料,杜撰成文,书写刻成的叫伪刻。伪刻因为是没有根据的杜撰,更不如翻刻,毫无价值可言。伪刻为了骗取人们的信任,往往谎称某月某地出土。有的以拓片骗人,有的干脆连石刻一起出售。如汉《营陵置礼碑》、《张飞立马铭》、《陶宏景墓志》等就是这类伪刻。汉碑伪作,明代已经不少,且书法面貌酷似,没有一定经验的人,很容易信伪为真。
  问:嵌蜡填补是怎么做的?
  答:清中叶以来考据学很盛行,后来定海方若著《校碑随笔》一书,专论名碑字画损泐年代,如汉《庐江太守衡方碑》,碑内“将”字未损,为明末清初时拓。北魏《马鸣寺碑》石尚未断裂的是道光以前拓本。作伪的就依其说,将原碑损坏的字或断裂处,在碑上嵌蜡填补以充旧拓。故凡旧拓帖发现在考据处显得笔力软弱可疑的,或者发现纸墨不够年代,纸色不正路的,都要引起注意。非经仔细研究,万不能随便论断。
  问:古代拓本与古籍版本,古旧字画作旧方法大致都采用染色作旧的方法,碑帖是否也一样?
  答:基本相同,只是碑帖最重要的是在墨上,在染色过程中所用的材料还有些区别,碑帖拓本一般采用茶叶、颜料、瓦花、明矾浆水、黑墨等物熬汁染纸。褐色的是茶叶汁,淡黄色的是瓦花汁,浮面现白色如霜的为明矾浆水汁,黯灰色的为淡墨汁。染色作伪虽各有不同,但经过染色的纸张,它的色泽与真旧纸相比,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其色死,看起来很不自然,总觉得不舒服。前人曾经说“凡色均、气静、质坚者旧纸也。色染、气燥、质脆者大多作”。说得很得体,而实际情况也大致如此。
  问:像古籍版本、碑帖拓片、书画作品都存在着题记作伪问题,请您说说碑帖题记作伪的特点?
  答:题记因作题部位形式不同,可分:签、题首、边题、观款、题跋等。
  题在碑帖总前面的狭长碑帖条目签条,称之为题签。亦有称它为题耑的。
  粘贴在卷册外的称外签,粘贴在卷册内的称内签。前代名家外签恐怕损坏,往往移为内签,而在外另题一签。一本碑帖拓本,可以多至五六个签条。题在拓片前面空(副)页处的大字碑帖名目和赞语,称题耑和引首,皆字数不多。题在拓本四周的称边题。拓墨处的泥金题写的称金题,以朱墨题写的称朱题。草书碑帖用泥金或朱墨在字旁注释的称金批或朱释。题在拓本后空(副)页处的内容文字称跋尾;仅记年月姓名的称观款。
  以上种种除题签外,统称之为题记或题跋。题记有长有短,有名家有非名家,有真有伪,有褒有贬,有切中要害,有泛泛而谈,甚至有与帖本身毫无关系的,若有与帖内容相抵牾或风马牛不相及的则应注意此题记或是从别处移来。传世拓本一般所见皆请人题记为多,有宋、元人题记的很少。有之,大多是属于珍品。因有宋、元人题者,必宋、元前所拓,拓必定在题记之前,绝不可能在题记之后。故凡有宋、元、明人题记或收藏印章者弥足珍贵。题记有书法家、鉴赏家,但书家不如鉴家。而收藏家一般仅钤印章不作题记。
  问:近现代印刷技术发达起来,又出现了什么方法造碑帖的?
  答:主要用珂罗版、石印,这种方法制作出的碑帖往往也能逼真原本。再加染色充旧,就更易混淆。另外自从照相制版技术传入中国,碑帖通过照相制成锌版、铜版,再拓出拓本,几乎能充原拓,尤其是青铜器中的金文,更不容易辨认。
  问:古旧碑帖常有的手法还有在帖上刮补、涂墨、套配。
  答:碑拓作伪这几种方法是常用的。如《张迁碑》旧拓笔画很肥,新拓瘦油,为了要充作旧拓,遂以刀将拓本笔画刮粗。旧拓本残缺的字,往往以纸墨相近的翻刻或新拓肥补。
  问:印章是怎么一回事?
  答:拓本上钤印章是表示曾为此考藏,鉴赏经眼、赞许的意思。名家印章往往钤在关键考据处和碑拓的首尾。如整张则钤在首二行或末行以下无字处,如剪按本则钤在首页右下无字处或末页无字处,凡是有名收藏家和鉴赏家所钤的印章都非常规正,看着十分舒适。伪作印,看起来很不顺眼,原因在作伪者,仿造的印出自一个人之手,印章印色变化不大,如有此碑拓上宋、元、明、清的印有几十方,由于年代不同,每方印色不同,造伪者往往造不出这么多种印色,所以看起来不顺眼。
  问:据说造伪者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墨气,什么是墨气?
  答: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造伪碑帖,传拓的墨气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领会每一本真迹的传拓墨色、神气、薄厚、层次等等。
  问:听说不管书画、碑拓、古籍,作伪主要手段依仗装裱这一最后环节。
  答:对,一般说来以新充旧主要作伪手段在最后装裱上。他将参照原件的各个部位进行装潢,使用旧纸、旧锦等,目的是装裱后叫别人看不出是新的来。

贾文忠谈古玩赝品(十六)

第十九章 


    古代铜镜
  问:古代铜镜,对于今天的收藏者来说也是魂牵梦萦,千百度追求的对象。
  答:古代人是用铜镜照脸、照身体。今天有了玻璃水银镜子,铜镜已经完成了它使用方面的历史作用。由于古铜镜制作异常精美,特别是它的背面都有各种纹饰,因此,是一种珍贵的艺术品。这就引发了人们鉴赏收藏的兴趣。
  问:您也收藏古铜镜?
  答:我没有收藏实物。原因是自己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重要的是我们从事文物工作的专业人员,不能搞这类收藏。要是藏点火花、邮票之类的东西,倒还可以。我很喜欢这种古玩,由于上面说的原因又不能收藏。但是我有自己的玩赏古铜镜的办法。
  问:另辟蹊径?
  答:就算是吧。我收的是古铜镜的拓片。别有一番情趣。虽然没有收藏,但我是从历史典故中受到启发而喜欢铜镜。这也算作欣赏的另一种角度吧?
  铜镜,又叫鉴。有句很有名的话:“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这是讲从政的人要善于听别人的意见,把旁人当镜子照自己,找出自身的毛病。我不是官,但是做人,也要以人为镜。这就是从修养上,把人当作镜子。我很喜欢“破镜重圆”这个成语。当然,如今讲究解脱,不要勉强去维持那已经破裂了的什么。可我还是衷心地希望不管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镜子破了,都要能重圆就尽快重圆。
  问:我很想听听您在鉴赏铜镜方面的经历。
  答:我认识古代铜镜是从20年前开始的。当时在北京市文物局复制工厂工作,其中就有复制铜镜一项任务。这些铜镜大部分是关祖章先生的。关先生收藏铜镜非常的讲究,每块铜镜都装在特制的木盒里,不少木盒上还写有一首诗。就在这时候我开始做铜镜拓片了。
  铜镜拓片,我是受傅大卣先生的传授。傅先生是铜镜拓片高手,他收藏的铜镜拓片,其年代、数量、质量、水平,样样都在一流,每张拓片就是一件艺术品。他把这些拓片按年代整理成若本册,从战国秦汉到唐、宋、金、元、明、清,各代都有。可惜的是这些拓片没能正式印刷出版。我也曾经为这些拓片的出版作过一些努力,最终还是没有结果。这确实是件遗憾的事。我想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这个愿望。
  傅先生的铜镜拓片,是他长年积累的结果。他每见到一块好铜镜,一定要拓下来,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著名画家黄苗子先生特地给傅先生题写了一块匾额:“千镜墨影之斋”。傅先生制作的铜镜拓片,非常精致,墨色精细,精气内含,能反映出原镜的精、气、神。他称得上是中国铜镜传拓第一高手。
  问:您得益于这位先生教诲,成绩如何?
  答:在傅先生的影响下,我开始爱铜镜。可是那时候我对古代铜镜的价值还不了解,只喜欢那些带字的,字越多越好,还喜欢那些有画的。开始的时候也不重视收藏拓片,所以也就没拓几张,错过了铜镜拓片收藏的最好时机。到了80年代末,才有了收藏意识,留心于古铜镜传拓。
  问: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认识较浅薄到认识深刻。只不过对于不同的人,这个过程的时间长短不同。
  答:相比较,我的这个过程就花了10年时间。问题还在于,在我认识到它的意义的时候,各种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困难也就多了。真是这样。利用工作之便,处处留心,走到哪里拓到哪里,全国各地的文博单位,只要由于工作的需要,无论在哪里,有自己没有的品种,见一块拓一块,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已经有了近千张铜镜拓片。可是我的拓片要是和傅大卣先生的拓片比起来可就差远了,大部分不精。我在拓片的时候,多是出于为收集资料而拓,不讲究拓工,只求铭文、花纹清楚,不追求神韵、用墨。这是我的失误。
  问:您总结出什么教训,造成这个失误的深层原因在哪里?
  答:我也深思过。除了刚才说的只是为了收集资料而拓,更深层的原因是对古代铜镜,我还缺乏足够的知识,缺乏研究,认识不深。客观上的原因是,有时候出差到了一个地方,有幸见到很多铜镜,根本没有时间去认真研究,去鉴赏,当然也就不可能对每块铜镜的神韵、艺术特色有深入的体味,做拓片的时候,一方面是拣主要的镜子拓,另一方面只求能看明白就行了,不追求墨色和精、气、神。
  从这一点也可以给喜爱收藏的朋友提个醒,就是对你要收藏的东西,一定要有个研究,要有真正的认识,这样才能做到精而不滥,不为一些人的炒作而动心。
  我的铜镜拓片收藏,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零零散散地集了起来。虽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到底还是有了一定的数量。
  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对我也给予了鼓励,给我题了一块匾“千镜墨影之堂”,对此,我是既感激,又高兴,还有点惭愧,我的拓片怎么能和傅先生相比呢?
  学然后而知不足,这是取得新成绩的条件之一。一个人,如果为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甚至刚刚有了一点起步就满足了,他肯定很难有更大的进步。
  我现在暂时还抽不出时间对收藏的铜镜拓片作一番整理。不过我有个打算,就是在时间许可,自己的学知有了长足的进步的时候,对它们进行认真的研究整理,有可能的话,出版一册“镜谱”。虽然不能同名家相比,但是这毕竟是自己动手传拓的,自己为它付出了心血。
  问:您难道一块铜镜也没有收藏吗?
  答:在这个话题一开始我就谈了,其中的原因也讲了。虽然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没有一块完好的古铜镜,但是我却收藏了一些残破铜镜,而且是越破越好。
  问:残破铜镜究竟有什么收藏价值呢?
  答:残破铜镜有它自身的价值,而且是完好的铜镜所不具备的。我是出于几方面的考虑。首先是残镜一般没人去收藏,因此价钱要低得多。这些年我买了100块镜子,总共花了3000元。要是买完好无损的,恐怕能买一两块顶多两三块就很不错了,可是我却有了100块。这主要是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
  我买残破铜镜,有我自己的优势。这是我这样干的又一个原因。利用这些残破铜镜,可以练练修复技术,修好后也是一件完整的东西。
  还有一点,残破铜镜里面有时会有珍贵的东西,买了它,也等于保护了它。否则的话,说不定会当成废铜最后送进炼铜炉。我还可以在买残破品的时候学习鉴定。
  问:您买的这些残旧铜镜,都是什么年代的?
  答:可以跟您这么说,从年代上来说,我国秦汉直到唐宋元明清,有代表性的铜镜我这些残破货里面都有。在收集这些铜镜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提高了修复技术,经过我修复好的铜镜,基本上看不出痕迹。
  问:这些残坏的铜镜一般坏到什么程度?
  答:这么说吧,别人看,是几块破铜片,我买的时候可能会有人说我有病,是“冤大头”。由此您就可以想象出来了,说一块具体的,直径也就是十几厘米,碎成四五十块,根本没人问,我把它买来了。我是在做“破镜重圆”的工作。我是想搞一个“破镜重圆展览”,把我修复好的铜镜陈列出来,一来使人们能欣赏到相当数量的古代铜镜,另外也向世人宣传文物保护,宣传修复工作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问:您打算什么时候办这个展览?到时候我一定去仔细欣赏。
  答:起码近三五年还不行,时间上有点问题。三五年以后会有具体安排。一旦展出,一定请您去指导。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这些残破铜镜全部修复好以后,我也没有长期收藏的打算。既然要保护,我想还是由博物馆来做这件事更好。所以,我还打算到一定时候,如果有哪家博物馆看得上我的这些残破玩意儿,我愿意捐赠。
  我认为,文物是属于国家的,个人收藏,仅仅是为国家、为民族尽一些责任。因此,我不把它作为个人财产。我曾经向中国邮电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门头沟博物馆等捐赠过多件文物。只要有单位愿意接受,我今后愿意尽更大努力去做这个工作。
  甲骨文的鉴定与辨伪
  第一,看卜骨之新旧。甲骨埋入地下三千余年,被有的学者称作“亚化石”,自然有一种古朴感。作伪者常用大版新鲜牛骨来刻字(因龟甲较难刻契,且易碎裂),故凡遇大版牛骨刻辞须谨慎。
  第二,若能目验实物,可看切口之新旧。即便是利用出土之甲骨新刻文字,因切口新,作伪者常用黏性泥土涂抹。将甲骨浸泡水中不久,即可用刷子刷去泥土,切口便一目了然。而真品则因土色深入刻痕内,一般是洗刷不掉的。
  第三,看内容是否符合卜辞的文例文法。因作伪者并不懂甲骨文的内容,多数是胡乱抄袭真片上的文字,东拼西凑,甚至倒写、刻错亦浑然不觉。因此,在鉴别时要注意看刻辞是否连成文句。
  第四,看刻辞格式。在龟甲上的刻辞,分两种式样:刻在左右边缘部分的,由外向里读,确切地说,刻于左甲边的文字,从左向右读,刻于右甲边的,则从右向左读。另一种是龟腹甲的中缝两边文字,皆由里向外刻,即在中缝左侧的文字,由右向左读,在右侧的,由左向右读。在牛骨上的刻辞,一般刻在骨的边缘,是由外向里读。几条卜辞刻在一起,一般由下而上排列。
  第五,看字体。商代甲骨文跨越了自盘庚到帝辛12位商王计270余年,卜辞年代明确可以判断的是武丁到帝乙8位商王。
  在这段时期内,文字写法有过变化。有学者根据这些变化和其他考古成果将殷墟卜辞分为五期,第一期为武丁时期,字体相对大一些,第五期较小,有些在写法笔画上也有不同。
  第六,看贞人(卜人)名字。贞人即当时替商王占卜之人,为史官。贞人生活于一定的时期,贞人名是断代的依据之一。早期与晚期的贞人不可能共主占卜之事,故不应在同片甲骨上出现。
  总的说,甲骨文辨伪较其他文物的鉴定要简单些,只是遇到利用出土的无字卜骨仿刻全部真片或一片甲骨上真伪参半须加倍小心。前人在这项工作的研究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一般西人所著录的甲骨书中伪刻较多,如《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金璋所藏甲骨卜辞》等,引用时要注意。如《金璋所藏甲骨卜辞》第668片左上部“癸丑王卜贞旬无祸王占曰吉”等。
  贾文忠观赏巴林鸡血石料
  印石的辨别辨析印石的性质、真伪,传统的方法是“闻、问、看、抚、磨、刻”这“六字经”。同时,这也是辨别石品的关键。
  “闻”,即知识见闻;“问”即询问、学问,这是辨析印石的基础。鉴别印石,光凭道听途说或一知半解的知识是不行的。例如,青田山坑石中的“半山”与白芙蓉石中含有“老虎沙”(细沙集合点),而“半山”性脆、质略松,而芙蓉“藕尖白”相对质紧密而显得更密一些,精于印章镌刻者,用刀角触石一试便知。所以,要多听多问,勤学好问。
  “看”和“抚”,是辨析印石的关键。“看”,指观察印石的着色、花纹形态,因为各类印石由不同色泽的矿物质构成,所受地质运动的作用也不同,色彩和花纹总不会是一样的。同一产地的印石有其共同的特征,而不同产地的印石一般来说差别总是比较明显的。掌握了印石这些共性和个性特点,印石拿在手里,一看便知。“抚”是指手感,凭手感辨别印石的硬度、重量、质地、粗细以及油润干燥与否。
  印石
  “磨”和“刻”,是辨析印石最可靠的检验方法。“磨”,指制印工艺的技术,即磨平、磨光。印石的质地、肌理中是否含沙、含硅酸盐(印石中的硅酸盐含量略高,呈现出短纤维状态的石屑,但光从外观上看是发现不了的),只有大漠、琢刻之后,才能得知。“刻”,指检验印石是否适宜篆刻、雕刻。
  当然,最好能练就手抚掂量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更适用于购买时挑选。
  其实,评定一枚印章的价值,首先就是看质地,因为旧时文人多用较好的印石制印。印石种类很多,大而言之,寿山、青田、昌化最为常用,品位高低各异。其次是看章法篆刻(包括边款),名家制印之所以备受青睐,也就因为他们的作品中,运刀有独到之处,方为珍品。再次是看印钮雕刻,看它是否生动、自然。还有就是看印主,看印主在社会、历史上是否有名望。以上四者,只要具其一,便会受古董商或收藏爱好者垂青,更不用说四者俱备了。

贾文忠谈古玩赝品(十七)

第二十章 


    古玩文物鉴定
  一、古玩鉴定的意义
  问:咱们前面说了那么多古玩文物的造伪、仿制、复制。有些问题已经在含义上说得很清楚了,比如赝品和仿制品、复制品的区别不在于它们都是假的,而在于目的不同;还有古代的用品,如果造假手法高明,又没有真品传世,也是很可珍贵的。这些都是很明白的问题。您能不能专门说一说鉴定古玩文物其中的学问?
  答:您说的这个问题,其实前面已经说到一点,只是不太系统。咱们可以就这个问题详细讨论讨论。
  问:文物古玩的鉴定,到底是指什么?
  答:我们知道,古玩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古玩鉴定,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对假定的古玩文物的真伪、年代、质地、用途、价值进行分析和辨识。
  有一种片面的认识,以为文物古玩鉴定就是辨别真假。当然了,真假是个很重要的内容,可是离开其他方面的内容的鉴别,辨真伪的意义就要打折扣了。可以这样说,古玩文物鉴定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不只是某一项、某几项,而是全面、综合的。
  每一件文物古玩都产生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文化载体。因此,我觉得年代的鉴定是最起码的内容,是基础性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揭示它的内涵、意义、价值,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自然环境等等的内在联系,真品才真正具有它的自身的价值。也只有这些内容弄清楚了,也才有助于辨识真假。这是鉴定工作的全部内容。
  贾文忠鉴定青铜器
  我想,古玩文物既然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物,它所包含的范围也一定很广,比如石器、玉器、铜器、陶器、铁器、铅器、珐琅器、漆器、竹木器、骨角牙器、书画、古籍、文献,等等。这些方面的文物,都是可移动文物。至于一些遗迹、遗址,属于另外范畴。
  问:既然已经把文物古玩鉴定的内容和范围都作了界定,咱们就可以从内容入手来具体地谈了。
  答:先从辨伪说起吧。古玩文物作伪,古已有之,这在开头就已经说了。作伪不但充斥于古董市场,也充斥于公私收藏中,尤其是在传世古玩中,赝品更是屡见不鲜。虽然说在鉴定中断代非常重要,但前提也是要分清真假。如果真假不辨,甚至真假
  颠倒,在古玩文物的研究、保管、陈列展示、宣传优秀文化传统等等方面也将会造成不良影响,对收藏者来说又是经济方面的损失。
  问:古玩的真伪是不是可以分辨出来的?
  答: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我们已经说过,在数量上,它不会再生,这是应该掌握的常识。而且,古玩文物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因而也就具有它特定的风貌和特征,而假的东西很难体现出这些风格。还有一点是,假的东西在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根本不可能与真品一丝一毫都不差,不可能没有一点破绽。
  我觉得在文物古玩的真假鉴定中,还必须注意的是,不能把古代流传下来的仿制、复制品一概斥之为伪古玩。这应该是区别于现代假货与古代仿制品,复制品的一个原则。古代仿制品,虽然是假的,它毕竟距离真品的时代较近,甚至是真品同时代的作品,因而也就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尤其是在真品不可得的情况下,古代仿制品的价值就更高了。
  问:断代,能不能作为判断古玩文物所产生的具体时间的根据?
  答:这是在辨别真伪的前提下进行的。古玩的真伪,最根本的是时代不同,不同的时代不可能制作出完全相同物品。此外,还有所用材料和工艺水平上的差异。任何仿造,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仿造,大多数只能是大体形似,而其内涵是无法相同的。
  问:所谓内涵,就是指它的艺术特色、风格,都体现它的时代的特征。
  答:还有就是对古玩的断代,并不单纯是为了辨别真伪。大量的古玩它们本身没有纪年,也需要给它作出鉴定,就是判定它的年代,从而确定它的价值。
  问:现在又提出了一个古玩文物的价值问题。古玩文物的价值究竟用什么来评定呢?
  答:对古玩文物作价值评定,要从各个方面综合考察,不能单纯以某一项内容作为价值评定的依据,就是要通过对历史、艺术、科学这三方面内容竟全面判定,进行分析,最后确定是否有研究和收藏的价值,究竟有多大的意义。不具备任何一个价值的文物古玩,它的意义就明显不大,甚至没有意义。古玩文物,必须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它的内容,研究它的制作工艺,揭示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二、传统鉴定方法问:刚才说的这些,都属于理论上的。具体到实际当中,或者说鉴定方法,也是抓不住主要矛盾的,怎样在实践当中不断地发展、提高呢?
  答:古玩鉴定,过去是以传统方法为主,或者说全是用的传统方法,发展到今天,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应用于古玩文物的鉴定中。
  问:咱们就对这两大类,分别谈谈。先谈传统的鉴定方法好吗?
  答:传统方法,是金石学家、文物专家、文物工作者、古玩商人在实践工作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方法。这其中有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从最初的体验,口授相传,逐渐认识深化,融入历史和艺术等方面的认识,进而总结、提高。到今天,已经比较系统化、科学化了。
  贾文忠在观赏铜镜
  贾文忠与李学勤在铜斋研讨铜镜
  问:传统的文物古玩的鉴定方法,已经有了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有了一整套系统的方法,您能不能谈一谈?
  答:归纳起来,这套方法包括:分类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综合考察法。
  分类法是对古玩文物进行分类,不同类的古玩,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定。古玩分类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就是说对于同一类古玩文物,只能有一个分类标准,它不能同时属于两个或者更多的类别。一般是按古玩文物的质地,就是制作材料进行分类,在个别情况下按用途分类。按质地、用途交叉分类,那是属于更深一层的研究,一般的古玩鉴定不多用。
  问:交叉,是什么意思?
  答:比如说,我们把文物古玩按质地分为铜、铁、石、纸、木等类,又按用途分为工具、武器、文献等等,有横有纵,这多用在发展史的研究上。当然,鉴定中有时候也必须考虑某类用途的器物,它的发展变化,在某个时期的制作材料,制作工艺,形制变化等等。但是这种研究在一般的古玩文物鉴定中不大用。这种交叉分类分析,我觉得专门研究历史,研究社会发展史,生产发展史,研究某些专业历史,用得更多。但这里面事情很多,不能一概而论,咱们也很难一下子说得全。
  咱们先谈谈比较法。同一类古玩文物,有真有假,有好有差,有优有劣。在已知同类古玩真伪、年代的标准下,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矛盾和联系,在比较和鉴别过程中,经过系统分析研究,作出科学判断。
  问:对这一点,我想是不是可以做这样的理解,每个时代某类文物古玩有它自身固有的特征,鉴定时就可以依据这个特征标准作比较,看某件器物是否为这个时代的作品,或者判定某器物是哪个时代的作品,由此来判定真伪、价值。
  答:这是一种理解,一般可以做这种认识。再来说说逻辑分析法,要求的是在进行古玩文物排列比较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揭示古玩文物的演变规律,上升为理论的认识,构成逻辑体系。用这个方法可以指导我们在对古玩排列比较的时候,认识和掌握古玩之间的差异和有机联系。
  历史分析法,是要求把古玩文物放在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研究,分析它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也就是说为什么某些古玩文物出现在这个时期而不是其他时期,这其中是有定古玩文物年代的依据。同时,古玩文物又是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点也是历史分析法对古玩文物鉴定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去认识,才能评价古玩文物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
  问:是不是有点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的味道了?
  答:您可别小看这一点。虽然文物鉴定工作者不一定是社会学家,不一定是历史学家,可是作为这两种专家,如果没有文物方面的知识,恐怕他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不一定是很深刻的。换个说法,搞文物鉴定的专家,文物鉴定工作者,应该是所谓“杂家”,应该具备有一定的历史知识。
  最后谈谈综合考察法。这是要求对各种因素综合起来,作出判断。这些因素包括:对文物古玩本身的调查,文献记载,有关的考证,鉴定同类文物的一般规律等等,把这些因素汇总到一起,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鉴定物作全面的考察、分析、判断。这样一来,文物古玩的鉴定不是一般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把一件东西拿来,看一看,摸一摸,就可以下结论了。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传统鉴定方法主要是凭鉴定者的直接观察进行的,是凭鉴定者的学识、经验、思考,凭他的文化素养,对器物作出鉴定结论。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古器物的成分、原料及其来源,制造工艺、绝对年代等的认识,缺乏科学的根据。尤其是对远古的器物,没有文字记载的器物,器物本身没有文字记述的,在断代上更显出这种方法的缺陷。
  三、现代科学技术鉴定
  问:现代古玩文物鉴定分析技术?
  答:一、主要内容
  1.鉴定古玩真伪
  古玩是不能再生产的历史遗产,许多文物具有很高的艺术、科学或经济价值。传统的古玩鉴定方法是靠人们直接观察文物外形,结合历史文献和鉴定经验而作出结论。这种方法受很多因素影响,准确程度有限。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使鉴定文物的真伪有了可靠的依据。
  2.研究古玩的制造工艺
  中国古代很多工艺技术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可惜这些技术
  已逐渐失传。为继承发扬这些技术,需要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来研究古代古玩制造工艺。如很多出土古玩,采用金相分析,可得到它的合金成分和区分古代文物的质地,探明文物的来源和产地等等。
  二、现代分析技术鉴定古玩的方法
  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中应用范围很广泛,采用的方法也很多,有成分分析、结构分析、形貌观察、表面分析和热分析,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热分析技术
  2.扫描电子显微镜
  3.X射线衍射
  4.红外吸收光谱
  5.核磁共振
  6.穆斯堡尔谱学
  体现显微镜
  全自动偏光显微镜
  三、化学元素分析技术鉴定古玩的方法
  化学元素成分分析是指对样品不同的元素所占比例的分析。这些元素成分信息在考古学的研究工作中至关重要。例如,对于陶器来说,根据其化学元素成分,可以确定其烧制时所用黏土原料的来源,也可以确定外观明显不同的两件古陶器是否用同种黏土所烧制,对于古代钱币来说,可以得到当时金属铸造工艺水平等方面的信息,对于古代玻璃制品来说,可以发现不同年代所用的是哪种类型的着色剂,对于古人类骨头样品的分析,可以提供关于古人类饮食等方面的信息。目前已有若干化学元素分析技术在应用,如:
  1.子活化分析
  2.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
  3.X射线荧光分析
  4.电子微探针
  5.离子束分析
  6.质谱和色谱及同位素分析
  X 射线荧光分析显微镜
  万能材料显微镜
  岩相显微镜
  四、断代技术在鉴定古玩中的应用
  判断文物的年代,一般常用两种方法,一种叫“标型学”,一种叫“层位学”。“标型学”就是利用已经标明了年代的文物作为标准或标尺,与没有标明年代的文物相比较,从而确定文物的年代。对于文字产生以前的文物,没有可供查考的文字标记年代,判断文物的年代则采用“层位学”的方法,层位就是根据文物埋藏地层的位置来推断年代。
  “标型学”和“层位学”,一般只能用来判断古玩的相对年代。判断一种文物比另一种文物产生的时间是早还是迟。但具体早或迟到什么时候,距今有多少年,就不易准确说出了。这就需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断代技术。常用的文物断代技术有:
  1.C14断代技术C14
  2.热释光断代
  3.考古磁学断代
  4.电子自旋共振断代
  5.铀系同位素断代
  6.钾-氩断代
  7.裂变径迹断代
  8.黑曜岩水合断代
  9.氨基酸消旋断代
  10.化学元素分析断代
  11.穆斯堡尔谱学断代
  问:能不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弥补这个缺陷呢?
  答:我们现在就谈谈用现代科学技术鉴定古玩文物的方法。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文物保护与文物研究领域中,逐渐应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给文物古玩鉴定带来了新的手段。用现代科学技术鉴定文物,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可靠性就大大提高了。这种方法、手段,与传统的鉴定方法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推动文物鉴定方法向科学化迈进。
  问:在文物鉴定中主要应用哪些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答:有两大内容,这就是分析鉴定技术和年代测定技术。今天,在古玩文物鉴定中已经很广泛地应用到现代科学的分析鉴定技术了。它可以探明古代遗物的质地、工艺、材料、来源等等。因而对于确定文物古玩的真伪和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在对古玩的质地分类时,把钢器、陶器、铁器、玉器作大体的表面的粗略分类是很容易的事。一件东西拿起来一看这是铜的,或者是铁的,一看就分清了。可是,它的合金比例到底是多少?陶器的泥中含有什么成分?等等,凭直觉是不能分辨的,而现代科学技术就可以把这些难题解决了。
  金相显微镜
  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
  问:在古玩文物中,有哪几类应用现代技术的鉴定方法?
  答:目前可分三类:
  ①断代技术。包括C14断代技术、热释光断代、古地磁学断代、电子自旋共振断代,铀系同位素断代、钾—氩断代、裂变径迹断代、黑曜岩水合断代、氨基酸消旋断代、穆斯堡尔谱学断代。
  ②结构分析技术。包括:热分析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穆斯堡尔学。
  ③化学元素分析技术。包括: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X射线荧光分析、离子束分析、质谱和色谱及同位素分析、中子活化分析等等。
  问:您能简单地介绍几种方法吗?先谈谈C14断代技术好吗?
  答:C14断代是一种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确定考古样品年代的技术,它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表现在它可以精确测定1000一50000年内的考古样品和地质事件的年代,这个时期相当于人类发展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整个新石器时代,在地质学上相当于第四纪的晚更新世和全新世。
  第二,就断代过程本身而言,所需要的仅是一些与考古事件有直接联系的碳标本样品,由于所有生物样品中都含有碳,因此利用断代技术可研究考古学中发现的骨头、木质器具、焦炭木或其他无机遗留物的年代。
  第三,目前C14断代技术可判断年龄高达约5万年的样品,并且随着新技术的采用,能判断的年代值可望提高到约10万年。
  第四,由于样品的取样过程很简单,埋藏的条件也无关紧要,所以样品出土后若干年,仍可利用C14技术进行断代分析。
  我国C14断代技术的起步虽然较晚,但其发展和应用还是比较迅速的,1965年在已故夏领导下筹建了我国第一个C14实验室,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成C14实验室有二十多个,得到的数据大约有数千个,这些数据中,考古学方面和地质学方面的数据大约各占一半,关于鉴定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年代问题,以前人们只能大致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初估计为距今10万年左右,经C14测定后判定为距今约2万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下层文化面貌是前所未有的,利用C14方法就迅速确定了它的年代,并断定其时代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早期相当。在同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和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中均发现了文化面貌特殊的陶器,经C14方法测定得出,其年代比早期仰韶文化的年代还要早1000多年,这就为寻找早期新石器文化提供了线索。
  可见紫外吸收光谱仪
  X 探访仪
  红外光谱仪
  问:什么叫热释光?
  答:热释光,是物质的热致或光致发光体在射线作用下会发生电离,产生俘获电子,并将部分能量储存起来,但一旦受热时,一般100℃-500℃,这些俘获电子会因热振动而“归位”,并将储存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这种光,人们把它称为热释光。严格地说,热释光应称为热致发光或称为辐射热释光。由于样品所累积的能量与年代是成正比的,因此可利用热释光技术进行断代。这种断代技术一般可用于古代文物的鉴别。尤其在鉴别赝品时显得更有成效,此外,还可以用于确定陶器、燧石和其他烧结材料的年代。
  问:热释光断代的优点是什么?
  答:热释光断代有许多优点。首先是一种绝对断代技术,因此不需要利用已知年代的标准样品进行校正。其次,该方法所能确定样品的年代范围较宽,只要样品符合测定要求,则可断定具有50年至50万年之间各个不同时期的样品年代。由此可见,这种断代技术是一种能够对旧石器时期遗址进行断代的为数不多的几种方法之一。此外,该方法还具有样品用量少,测量速度快,方法可靠等优点。热释光断代技术与其他实验技术一样,也具有自身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它的最高准确度,取决于样品的埋藏条件和土壤中的水含量。这意味着一旦某一个遗址挖掘完毕,就不可能再采集适用于热释光断代的样品了。在适当的条件下,该技术断代的精确度可达到±10%。
  问:热释光是怎样应用在古玩鉴定方面的?
  答:热释光可以用在真假古玩的鉴定上,过去,人们一般对伪造品可通过其外观或艺术风格来进行鉴别,但由于相当一部分伪造古玩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靠过去人为直观辨别方法已无能为力了,故不得不借用现代技术来进行科学和准确的鉴定与识别。断代方法可以作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鉴别技术,并已广泛地应用于确定可疑物品的年代的上限,因为人们关心的是年代的上限,所以测量技术简单,而且只需要少量的样品(在不显眼的地方钻取20毫克即可),此外,由于埋藏条件是未知的,只能对环境剂量进行估计,在大多数情况下,伪造品的年代往往低于100年,而真品的年代则大于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因此,即使测得的年代的不确定性很大,但还是可确定某器物是不是伪造品,当然也有例外的,如仅能测知某件古玩是19世纪制造的,但排除不了它是否是19世纪造的复制品。
  其他方法的具体技术,咱们不去作深入的介绍了。总的来说,包括物理、化学两大门类。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这些方法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在专门研究机关,在进行重大研究项目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第二十一章 
    古玩的检测与反检测
  顺着前面刚说过的话题,咱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文物赝品和文物鉴定。有句俗话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问:您是不是想谈谈制造赝品与识别赝品、赝品制造者与古玩文物鉴定家之间的斗法?
  答:您的反应可真快。社会上有收藏热,刺激了文物造伪,有造伪就要鉴定,揭露它,暴露出它的真面目。造伪者又想方设法不叫你识破他。这就是说,在鉴别真假的过程中人们增长了识伪的知识,有了识假的手段,造假者又识破了鉴定的关键,于是在要害处下工夫,而鉴定者又在实践中提高了鉴定水平。———这样,互为消长,双方水平都在提高。
  简单说,就是这样。文物古玩的仿制、造假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各类文物古玩的仿造方式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尤其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近现代,造假者把高新科学技术也运用到文物古玩的造伪上来了。
  问:听说造假者针对文物鉴定采用新技术,也在制作赝品时使用高新技术,实行反检测,是吗?
  答:在说鉴定方法的时候咱们谈了传统的鉴定方法,这是以实践和经验为主,是长年积累的。这种鉴定方法对于一般的造假、传统方法造假,即使手段再高明的造假,传统的鉴定方法也是火眼金睛。但是,在现代造假技术面前,传统方法有的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有时候有的鉴定名家也被骗过了。于是人们就寄希望于使用现代技术进行鉴定,使用现代化的检测手段,比如X射线、热释光等等。在现代化的检测手段面前,赝品的真面目暴露无遗。造假者也用新技术来对付,使你的现代化的火眼金睛也分不出真假,就好像西游记里面的真假美猴王。
  问:请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斗争好吗?
  答:比如陶瓷。对古代陶瓷的断代,一般用热释光方法。赝品生产者就利用热释的原理,将赝品经过医用X光辐照,使仿品产生高量的热释光,而且还要根据造伪对象的年代计算辐照时间,使之与实际纪年成比例。这样当检测的时候你就受到干扰了。当然了,假的毕竟是假的,由于种种原因,假货终归不可能与真品完全一样。据说有这样一件事,某国航空港对截获的7件中国的唐三彩用热释光进行检测,竟发现其中的5件热释光年代距今达3000年以上,这事令人吃惊。唐朝从建国到今天也不过1300多年,距今3000多年应该是西周时期。那时候怎么会有三彩陶呢?原因就是造假者为了骗人,对仿制品进行了人工辐照,这些赝品外观相当逼真,可是他在辐照的时候剂量没掌握好,量太大了,闹出了笑话。这件事一方面告诉我们造伪者为了赚钱,为了应付检测,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是我们说的反检测,应该引起人们的警觉,谨防上当;另一方面也告诉人们,只要你是假的,终归有疏漏之处,早晚是要露馅儿的。
  作者参加中央电视台《鉴宝》全国巡回鉴宝活动
  作者在鉴定国家拟征集青铜器
  第二十二章 
    从修复、复制的角度谈古玩鉴定
  问:凡是从事文物古玩收藏的人,都想学习一些古玩鉴定
  知识,可是又觉得无从入手。就是有些收藏家,虽然对他所收藏的那一类文物古玩的鉴定有一定的经验,可是您要请他系统地讲讲,恐怕也有困难,或者是仅仅知道一些他所收藏的那类古玩的鉴定知识,其他方面也是茫然。请您在这个问题上谈一谈好吗?
  答: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要说的是,没有哪一个鉴定家是全才,各类文物古玩的鉴定他都懂、都在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那些收藏家只懂得他收藏对象的鉴定,是不足为怪的。再者,这些收藏家一般来说也不是专业搞鉴定,多是业余爱好,您叫他系统地介绍这方面的经验,除非事先打过招呼,请人家做做准备,否则的话是不可能系统的。就像您今天找我聊天,如果不是您早就联系,我有点思想准备,而且您当面提问题,诱导我去说,哪能谈这么多东西?咱们聊的过程您也能听得出来,我是前拉后扯,前面说的那些,有的也不是我自己亲自干过的,比如现代鉴定技术、古字画的仿制,也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
  转入正题吧。学习文物古玩鉴定,途径不只一条,比如看书、听课、参观博物馆、请教有经验的专家,重要的是多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知识、积累经验。而且还不能就鉴定学鉴定。因为搞从修复、复制的角度谈古玩鉴定鉴定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不能只是简单地从文物本身入手。那些从事文物古玩作假的人,都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我们就更要具备丰富的经验,才有可能从各种角度、多个层面对文物进行鉴定和综合评价。
  贾文忠为金文拓片题字
  我这是就一般学习而言。此外,还有一条学习文物古玩鉴定的道路,就是从文物古玩修复、复制中学习,因为我参加工作就是干文物修复、复制的,在干的过程学习和认识文物古玩。这条途径过去是不被重视的,甚至是不被承认的。传统认为,只有做学问的人鉴定水平才高,而文物修复工作者只是工匠。这也好理解,因为文物修复是随着金石学、考古学的兴起、发展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金石学、考古学,当然是靠学者研究的。
  问:但是也就是在发展过程中,文物修复、复制手段提高了,特别是复制手段的提高为造假提供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文物修复、复制的人,他们的鉴定水平,或者说他们这方面的常识、知识也在从无到有,从低到高,当然也就有了鉴定能力了。
  答:您的看法很对。事实正是这样,造假、复制水平提高的结果是,不少文物赝品被专家看走眼,而干文物修复、复制的人反倒把它识破了。这种事情,实例挺多,我不能把它们一一说出来。我认为,今后可以从文物修复、复制中创出一派鉴定技术。
  我还认为,这不但是学习文物古玩鉴定的一条途径,而且是鉴定文物古玩的捷径。
  问:虽然是在您的启发下,在道理上承认您说的在修复、复制中可以学习鉴定。可是我那些话太空洞。还是您来说说其中的道理。
  答:道理很简单。专家看文物,一般只能看表面,而从事文物修复的人却能够在修复过程中看到文物的内质,从破损程度、锈色、纹饰等就能看出真伪、年代及生产工艺等内容。在这个基础上积累的经验,就能运用于鉴定完整无损的文物。
  文物的修复与复制,两者在工艺的最后阶段,其技术是一致的,其最高目标就是达到修复的部位看不出修补的痕迹,复制品要和真品一样,不被人识别。这也是鉴定与反鉴定的较量。作为从事文物修复、复制工作的人,他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使自己修复、复制的文物不被人辨认出来,尤其是要让鉴定专家都辨别不出来。您可以想象得到,在这样的目标利益的驱使下,文物修复、复制工作者动了多少脑筋,对修复、复制对象作了多么深入细致的研究、了解,结果使他们对真品、赝品之间从修复、复制的角度谈古玩鉴定的区别所在也有了深刻的认识,等于学习了鉴定知识,具备了鉴定能力,久而久之,鉴定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贾文忠鉴赏湖北出土越王勾践剑
  贾文忠参加河南电视台《盛世收藏》栏目
  问:干文物修复的人,他们有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一般人不具备他们的条件,怎样学习鉴定呢?
  答:搞文物收藏的人也可以做一些修复、复制,从中学习鉴定。假如你自己收藏的文物古玩有破损,就可以自己动手修复,使之达到完好无损的效果,如果这个目的达到了,你也就达到了学习鉴定的目的。说句不好听的话,修复是为什么?就是为了骗人,坏的东西、有缺损的东西经过修复,在别人的眼里成了好的、完整的东西,这还不是“骗人”?当然这个“骗人”与赝品出售骗人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复制文物也可以学习鉴定,这个道理应该同通过修复学习鉴定是一样的。比如鉴定字画,可以先学习临摹古人字画,就可以从中体会原作的风格、用墨;搞铜器鉴定,可以通过复制,了解、学习生产过程,或者到铸造厂看看人家的铸造工艺;搞陶瓷鉴定的,也可以亲自干一下,或者到陶瓷厂参观学习。又比如学习鉴定碑帖,不妨自己做一块碑,刻上字,拓出来,与原拓对照、比较。这都是通过复制文物古玩学习鉴定。
  问:总结到一点,就是实践出真知。还要吸收、学习前人的经验,学习书本知识。
  听您说了这么多,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文物古玩的鉴定,对赝品的识别,不像工厂里的成品检验有一套固定的模式、统一的标准。
  答:我也是这样看。虽然很多书里都介绍文物古玩的鉴定方法,但是我认为,辨别真伪没有固定模式,断代倒是有一定的规律。
  问:我想,辨真伪没有固定模式,和造假者的反检测有关系。
  答:是呀!专家们列出来那么多条条,又是从什么地方入手,又是某处是某种器物鉴定时必须认真观察、仔细揣摩的,等等,可是造假者也会看书,也会总结曾经有过的失败,他就会在这些上面下工夫。最终制造高仿的假货,骗过了专家的眼睛。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更不能用什么固定的模式去套文物真假的鉴定。变化是永恒的,死守着固定的模式,无异于束缚了自己,鉴定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实践中陷于被动,甚至让赝品从你眼皮底下溜过去。
  问:跟您聊了一天,学到不少东西,长了知识。
  答:我也在学习,你也给我不少启发,还要继续学下去,永远学下去,因为我不懂的东西还很多,不能停下来。让我们共勉吧。
  1997年6月20日于北京铜斋第一稿
  2006年8月2日于北京铜斋第二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