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鉴定水已混 科学鉴定因运生——目前五种文物科学鉴定到底如何

 天宇楼33 2015-12-28


我国古代艺术品制作,历史悠久,花样众多,产量庞大,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传世品,地下出土文物层出不穷,但是历史上由于某些人的动机层出不穷,对古董进行了大量的仿制或复制,导致市面上的古董真真假假,鱼目混珠。



古董鉴定的真正目的在于辨别真伪、判断时代、产地和质量优劣,揭示古董的内涵及价值,同时从侧面了解人类的物质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同时起到保护祖国文物、提高人们艺术修养等作用。

可是,自古以来,一直凭经验靠眼睛鉴定的文物古玩,因鉴定者水平和眼力的差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及诸多其它因素,争议较大,难以信任。于是就出现了多种科学鉴定文物古玩的方法,人们也相信科学鉴定能给出真实的结果,但无所不能的科学在文物古玩鉴定方面,到底能否给你一个正确结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目前五种文物古玩科鉴手段情况。




第一种;碳十四断代技术

在考古发掘中被广泛使用,通过对含碳的考古样品进行检测,通过对放射性元素碳十四半衰期的计算,可以确定1000——50000万年的考古样品和地质事件的年代。碳十四断代技术为我国的考古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对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年代问题,过去人们估计距今10万年左右,经碳十四测定后判定为距今约2万年。碳十四对我们收藏却作用不大,因为我们收藏的几大项,陶瓷、书画、玉器、青铜器,多不含碳,书画的纸或绢虽然含碳,但一般年代不久远,而碳十四对年代在1000——2000年的器物检测误差太大,只适宜检测年代久远的文物,退一步说,即使检测出纸或绢的年代,也无法检测出书画创作的年代。



第二种:热释光断代技术

是物质的热致或光致发光体在射线作用下发生电离,产生俘获电子,并将部分能量储存起来,当受热摄氏100——500度,这些俘获电子会因热震动而运动,并将储存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由于样品所积累的能量与年代是成正比的,因此可以利用热释光技术进行断代。这种断代技术一般用于古文物的鉴别,可以运用于鉴定陶瓷、燧石和其他烧结材料的年代。

热释光断代技术对年代的判断一般误差不超过50年。热释光断代是一种绝对断代技术,它不需要利用已知年代的标准样品进行对比校正,而且确定的范围宽,只要样品符合测定要求,50——50万年之间的样品都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判断。



热释光技术也有缺点:

一是它必须采样,要检测一件完整的瓷器,就必须在瓷器的胎体上打一个小小的洞,这样就破坏了文物的完整性,特别对一些珍贵文物,用这种方法显然不妥;

二是热释光的最高准确度还取决于样品的埋藏条件和土壤的水含量,如某一个遗址一旦挖掘完毕,就不可能再采集适用于热释光断代的样品了;

三是由第二个缺点带来了第三个不足,热释光对付反检测的能力比较差,如果所检测的陶瓷被日光长期照晒或经X光照射,就会大大影响检测结果。

说一个笑话,某国海关查获了几件私文物,看样子是中国的唐三彩,于是进行热释光检测,结果测出三件的年代分别为500年、1000年、3000年,于是经手海关官员给上级报告,三件都是文物,一件是清三彩,一件是宋三彩,一件是商三彩。其实,三件都是九十年代的河南农民在自留山上土法上马烧出来,又用X光照射,由于照射时间没有掌握好,而造成的。


第三种:元素测定法

元素测定法是近几年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方法。它的原理是,所有的文物,包括陶瓷、青铜器、玉器、书画,都由各种元素构成,可分为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痕量元素,不同时期、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文物,其各种元素的构成组合肯定会有所不同。所有的仿制者在这点上很难做到和原物一致,特别在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的控制方面,非人力所能为。近年,现代波谱技术飞速发展,用波谱技术检测古陶瓷等文物,不仅无须取样,而且能大大提高测量精度。如果采用电子对撞机产生的同步辐射作测试光源的话,可以发现含量在亿分之一的痕量元素。利用波谱技术的元素测定法的好处很多,一是无须取样,保存了文物的完整性;二是精确,它将使仿制者望而却步;三是适用面广,各类收藏品几乎都可以照顾到。在年份鉴定这里元素鉴定较为准确,在古仿品的鉴定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四种:老化测定法

老化测定法主要用于鉴定古陶瓷。古陶瓷的釉面长期遭受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如空气中的紫外线或土壤中的水和其他酸碱性物质的物理化学作用,受到腐蚀,釉面的亮光变得柔和,这就是陶瓷的老化现象。这种自然老化现象,在科学界叫“脱玻璃化”现象。科学家经研究认为,经高温熔融形成的釉,是一种玻璃态均质体,其内部结构是无序的,在自然环境中呈亚稳定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内部结构会不断地进行调整逐步向有序化稳定状态转变,形成微细晶体,这就是“脱玻璃化”和老化。釉的老化系数,和树木的年轮一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时间越长,老化系数越大。新仿品(包括做旧处理后的)瓷器的老化系数在0.06——0.10之间,清末至民国的产品,老化系数在0.18——0.12之间,明末至清中期的产品,老化系数在0.22——0.16之间,明早期至明中期,老化系数在0.26——0.20之间,元代产品的老化系数在0.24——0.28之间。总之,陶瓷的年代越久,老化系数就越高。老化鉴定法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不会造成对被鉴定物的损伤;二是可以排除作伪者的干扰,不会像热释光一样出现误判;三是比热释光和元素测定要简单易行得多。不足之处是只适用于有釉的陶瓷,对其他收藏品无能为力。



第五种:数码技术检测法

数码检测法适用于书画作品。现代电子扫描技术和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为书画作品的鉴定和防伪奠定了基础,打开了新的局面。现代电子扫描技术和数码摄影技术,对图像的辨别率可以精确到千分之一平方毫米,而且可以将图像分析为一系列如天文数字般的数码。在电子扫描和数码摄影面前,世界上不会有两幅一模一样的图像,这等于给作伪者的书画仿制判了死刑。但是,数码技术检测法只适用于目前尚在世的画家,而且必须他的所有作品都进行过电子扫描或用数码相机拍摄,并进行了资料储存。对于古代书画作品和现代已故书画家作品,当然也可以进行资料储存,但无法通过数码检测法来鉴定其真伪。另外,电子扫描和数码摄影也是新生事物,许多健在书画家的作品过去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出去了,很难统一进行资料存档。



目前全球古玩行业都在用以上几种鉴定方法,但有一部分机构单纯的依据科学鉴定断定艺术品的真伪,是不可取的。准确的古玩鉴定方法是具备丰富经验的古玩鉴定专家根据经验、知识、看、拿、捏、敲等方法鉴定,再结合元素检测、老化检测数据作为参考,两者相结合,以此确定藏品的真伪,再决定是否购买!





(文章源自网站 本部作了插图 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所有文章,请自行更换标题,不许侵权。否则一律举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