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董古玩权威科学鉴定方法

 haosunzhe 2015-06-17


自古以来,对于古董和文物的鉴定用的是传统鉴定方法。传统鉴定方法主要是凭鉴定家的直接观察进行的,是凭鉴定家的学识、经验、思考、推理,凭鉴定家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对器物做出鉴定结论。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文物的成分、原料及其来源,制造工艺、绝对年代等的认识,缺乏科学的根据。尤其是对远古年代的器物,没有文字记载的器物或器物本身没有文字记述的,在断代上具有极大的缺陷。总而言之,传统鉴定方法凭的是人们的一双肉眼,凭的是鉴定家的知识积累。但所有的鉴定家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会出错,古往今来,鉴定家出错的事情车载斗量。 那么,除了传统鉴定方法之外,能不能借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和手段,对文物进行检测和鉴定呢?
用于鉴定古玩文物的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可分为三类。


一是断代技术

包括:碳十四断代技术、热释光断代、古地磁学断代、电子自旋共振断代、铀系同位素断代、钾氢断代、裂变经迹断代、氨基酸消旋断代;

二是结构分析技术。包括:热分析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数码摄影分析;

三是化学元素分析技术。包括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射线荧光分析、离子束分析、质谱和色谱及同位素分析、中子活化分析;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用于文物鉴定方面还是不少的,比较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第一种;碳十四断代技术。在考古发掘中被广泛使用,它通过对含碳的考古样品进行检测,通过对 放射性元素碳十四半衰期的计算,可以确定1000——50000万年的考古样品和地质事件的年代。碳 十四断代技术为我国的考古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对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年代问题,过去人们估计距今10万年左右,经碳十四测定后判定为距今约2万年。碳十四对我们收藏却作用不大,因为我们收藏的几大项,陶瓷、书画、玉器、青铜器,多不含碳,书画的纸或绢虽然含碳,但一般年代不久远,而碳十四对年代在1000——2000年的器物检测误差太大,只适宜检测年代久远的文物,退一步说,即使检测出纸或绢的年代,也无法检测出书画创作的年代。


第二种:热释光断代技术。是物质的热致或光致发光体在射线作用下发生电离,产生俘获电子,并将部分能量储存起来,当受热摄氏100——500度,这些俘获电子会因热震动而运动,并将储存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由于样品所积累的能量与年代是成正比的,因此可以利用热释光技术进行断代。这种断代技术一般用于古文物的鉴别,可以运用于鉴定陶瓷、燧石和其他烧结材料的年代。热释光断代技术对年代的判断一般误差不超过50年。热释光断代是一种绝对断代技术,它不需要利用已知年代的标准样品进行对比校正,而且确定的范围宽,只要样品符合测定要求,50——50万年之间的样品都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判断。热释光技术也有缺点,一是它必须采样,要检测一件完整的瓷器,就必须在瓷器的胎体上打一个小小的洞,这样就破坏了文物的完整性,特别对一些珍贵文物,用这种方法显然不妥;二是热释光的最高准确度还取决于样品的埋藏条件和土壤的水含量,如某一个遗址一旦挖掘完毕,就不可能再采集适用于热释光断代的样品了;三是由第二个缺点带来了第三个不足,热释光对付反检测的能力比较差,如果所检测的陶瓷被日光长期照晒或经X光照射,就会大大影响检测结果。说一个笑话,某国海关查获了几件私文物,看样子是中国的唐三彩,于是进行热释光检测,结果测出三件的年代分别为500年、1000年、3000年,于是经手海关官员给上级报告,三件都是文物,一件是清三彩,一件是宋三彩,一件是商三彩。其实,三件都是九十年代的河南农民在自留山上土法上马烧出来,又用X光照射,由于照射时间没有掌握好,而造成的。


第三种:元素测定法。元素测定法是近几年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方法。它的原理是,所有的文物,包括陶瓷、青铜器、玉器、书画,都由各种元素构成,可分为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痕量元素,不同时期、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文物,其各种元素的构成组合肯定会有所不同。所有的仿制者在这点上很难做到和原物一致,特别在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的控制方面,非人力所能为。近年,现代波谱技术飞速发展,用波谱技术检测古陶瓷等文物,不仅无须取样,而且能大大提高测量精度。如果采用电子对撞机产生的同步辐射作测试光源的话,可以发现含量在亿分之一的痕量元素。利用波谱技术的元素测定法的好处很多,一是无须取样,保存了文物的完整性;二是精确,它将使仿制者望而却步;三是适用面广,各类收藏品几乎都可以照顾到。我相信这种元素测定法前途无量,广种薄收的话,收费可以大大降低。


第四种:老化测定法。老化测定法主要用于鉴定古陶瓷。古陶瓷的釉面长期遭受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如空气中的紫外线或土壤中的水和其他酸碱性物质的物理化学作用,受到腐蚀,釉面的亮光变得柔和,这就是陶瓷的老化现象。这种自然老化现象,在科学界叫“脱玻璃化”现象。科学家经研究认为,经高温熔融形成的釉,是一种玻璃态均质体,其内部结构是无序的,在自然环境中呈亚稳定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内部结构会不断地进行调整逐步向有序化稳定状态转变,形成微细晶体,这就是“脱玻璃化”和老化。釉的老化系数,和树木的年轮一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时间越长,老化系数越大。新仿品(包括做旧处理后的)瓷器的老化系数在0.06——0.10之间,清末至民国的产品,老化系数在0.18——0.12之间,明末至清中期的产品,老化系数在0.22——0.16之间,明早期至明中期,老化系数在0.26——0.20之间,元代产品的老化系数在0.24——0.28之间。总之,陶瓷的年代越久,老化系数就越高。老化鉴定法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不会造成对被鉴定物的损伤;二是可以排除作伪者的干扰,不会像热释光一样出现误判;三是比热释光和元素测定要简单易行得多。不足之处是只适用于有釉的陶瓷,对其他收藏品无能为力。


第五种:数码技术检测法。数码检测法适用于书画作品。现代电子扫描技术和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为书画作品的鉴定和防伪奠定了基础,打开了新的局面。现代电子扫描技术和数码摄影技术,对图像的辨别率可以精确到千分之一平方毫米,而且可以将图像分析为一系列如天文数字般的数码。在电子扫描和数码摄影面前,世界上不会有两幅一模一样的图像,这等于给作伪者的书画仿制判了死刑。但是,数码技术检测法只适用于目前尚在世的画家,而且必须他的所有作品都进行过电子扫描或用数码相机拍摄,并进行了资料储存。对于古代书画作品和现代已故书画家作品,当然也可以进行资料储存,但无法通过数码检测法来鉴定其真伪。另外,电子扫描和数码摄影也是新生事物,许多健在书画家的作品过去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出去了,很难统一进行资料存档。补救的办法是,由健在的书画家确认,然后运用数码技术进行储存。数码检测法至今尚未被书画家重视,收藏家在购买书画时可以主动向书画家们提出要求进行数码储存。数码检测法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书画家的利益不被侵犯,书画家们应该拿起这个武器,捍卫自己的知识产权。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能为古玩和文物的鉴定提供更多的科学检测手段。同时为了促进科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检测要走出书斋,走出实验室,甚至可以走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可以想象,一个具备了各种科学检测技术方法的企业,能带来多大的商机。全国各地有多少收藏家,有多少拍卖会,有多少文物需要进行科学检测。一件文物可能会要求多次进行检测,因为古玩或文物每转一次手,就有可能要进行一次检测。可以预见,权威的科学检测企业将忙得不亦乐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