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書法作品評析及鑒賞

 爱雅阁 2013-03-20

精美边框 - 碧波 - 碧波的家园

爱雅阁书馆欢迎您边框(2) - 汉林书缘 - 人生在世共如此,何异浮云与流水。

 

 米芾書法作品評析及鑒賞

 

宋  米  芾  《跋殷令名碑帖》行书<此帖线条优美、笔法精巧,在秀丽、清雅中有一种律动性。给人以十分儒雅可爱的感觉。>

宋  米  芾  《拜中岳命诗帖》行书<素笺纸本,纵29.3cm横101.8cm。此作是米芾著名的行书作品之一。卷首署“拜中岳命作”五字,卷前引首为清高宗弘历(乾隆)题“南宫逸翰”四大字,卷后有元代倪瓒跋。此帖行笔已向外拓,字形宽绰,散朗多姿,取众家之长而自出新意。此时米芾的书法已完全成熟,笔法清劲,结构稍见谲宕,较之其晚年的纵逸丰肥,尤显刻意,是米芾的精进之作。>

宋  米  芾  《伯充帖》 行草书<米芾《伯充帖》,行草书。纸本。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纵27.8厘米,横39.8厘米。释文:十一月廿五日。芾顿首启。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知。难却尔。区区思仰不尽言。同官行。奉数字。草草。芾顿首伯充台坐。 >

宋  米  芾  《捕蝗帖》行书<此帖风格与米芾一般书作有些不同。该作笔画较为粗犷恣肆,形成险中有稳、拙中见巧的重要特色。>

宋  米  芾  《参政帖》行书<《参政帖》米芾书。纸本,纵23.9厘米,横12.2厘米,行书三行,27字,款署“芾记”。现藏上海博物馆。米芾娴熟历代书画收藏典故,参知政事苏易简氏,世代相传,富有收藏。此帖内容,是他记述在已故参知政事苏易简家所见盖有一件四代相印的文物。本帖属中晚期作品,写来特别认真,用笔圆浑较为迟重,跌荡磊落,结体略长,藏锋露锋互相对应。个别笔画显得有写涩劲生硬,末行潇洒飘逸,丰神自具。整幅观之,正、背、偏、侧、长短、粗、细,姿态万千,各得其宜。此帖曾经清季振宜、安岐、清内府,近人张珩收藏。《墨缘汇观》著录。>

宋  米  芾  《草书四帖》草书
宋  米  芾  《丹阳帖》行书<一般书家的弱点往往在于字的结体,或者过于拘促,或者过于猛厉。而米芾的字却在字的结体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洒脱开放而又中宫紧缩,的确令人佩服。>

宋  米  芾  《淡墨诗帖》行书<此帖为米芾行书七言绝句一首。墨迹本。帖后有“衡山”印。此帖潇洒俊秀,倜傥风流。米芾虽力主“平淡”、“天真”。此帖却内涵丰富,逐字推敲,书文俱佳。“添”字上面一短撇,改写成短横,并下面一横,均写成前粗后细,且笔势十分活泼,看似随笔写就,其实胸中早有丘壑,才能够山水自然成章。全文绮丽如秋云织锦,烂漫若春花争荣,而撇锋如刃,垂竖若刀,又自刚劲凌厉,有摧岩斫石之势。>

宋  米  芾  《德行帖》行书<此帖书法雄浑超拔,纵逸豪放。其用笔凝重浑厚,又不失圆润遒劲,笔法猛厉多变,八面生锋,结字奇险,几乎字字无平稳安详之态,创造出一种激越昂扬的书法意境。>

宋  米  芾  《多景楼诗帖》行书<纸本 (各)纵31.2厘米 横538.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原为长卷宋时改装为册。此册米芾行书十一开,册中有“左史江氏”、“桧”、“秦禧之印”及明清诸家藏印。崇宁元年(1102),同朝何执中跋为米芾所作。所书从头至末,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一气呵成。运笔苍劲飞动,筋骨雄毅,神气飞扬,刚健端庄中有婀娜流丽之态。其结字多取侧势,为米芾传世大行书之佼佼者。吴其贞《书画记》评此帖:“运笔松放,结构飘逸,如仙人舞袖,为米之绝妙书。”>

宋  米  芾  《方圆庵记》宋释守一撰,米芾书
宋  米  芾  《芾非才当剧》行书尺牍<米芾不仅是书法家,亦是一个出色的画家,他的绘画被人奉为“米家山水”。欣赏此幅书作,的确有竹枝兰叶的意味。>

宋  米  芾  《复官帖》 行书<白粉腊纸本,12行90字。字大寸余。钤有“梁清标印”、“鸿绪之印”、“仪周鉴赏”、“诒晋斋”等鉴藏印。帖后有米友仁、郭天锡、施光远、成亲王等跋。施光远云:“此帖为米书中铭心绝品;天下第一帖。”此帖为米芾晚年之作,体现出雄逸苍厚、八面生动的意境。>

宋  米  芾  《海岱楼诗帖》草书<海岱楼是米芾的书斋号。米芾墨迹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或者如长藤枯枝或者如阳春绿柳,或者刚劲有力或者柔媚多情,给人以无限遐想。此帖即是柔媚一路的典型。>

宋  米  芾  《寒光帖》行书<全称《寒光二简帖》,又称《向乱帖》。墨迹,纸本,尺牍。二简各五行,字大径寸,款署“黻顿首”,“黻”作草书。第二简有明董其昌跋。此二简结体修长秀韵,超绝中复具妍美之姿,已无早期欧阳询、柳公权笔法,应是其中年作品。董其昌跋称:“米老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笔墨字形之妙,尽见于此。”>

宋  米  芾  《贺铸帖》行书<此帖的看点在于刚劲。米芾书法最典型的特点是柔媚,而此帖则给他的书风添加了别样的一种色彩。>

宋  米  芾  《虹县诗》行书<《虹县诗》,行书。系米芾撰并书,纸本墨迹卷,共三十七行,每行二、三字不等。 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内容为两首七言诗。帖后有金大定十三年刘仲游跋。今有影印本行世。>

宋  米  芾  《惠柑帖》行书<此帖虽则纵向取势,但有苏轼《黄州寒食帖》的意味。笔画粗细结合,用笔刚柔并济,达到了心手相忘的境界。>

宋  米  芾  《将之苕溪诗帖》行书 墨迹纸本 <全称《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亦作《苕溪诗卷》、《米南宫诗翰》,澄心堂纸本墨迹卷。纵33.3厘米,横189.5厘米。全卷35行,共294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时米芾38岁。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卷前引首有“米南宫诗翰”五篆字。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诸友等诗,先臣芾真足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后纸另有明李东阳跋。《苕溪诗》是米芾行书的重要代表作品。此帖是以米芾游苕溪时的诗作书写。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此帖是米芾经意之作, 全卷书风挥洒自如,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笔法清健,结构潇丽,有晋王献之的笔意。其书写风格最近《兰亭叙》。此帖用笔取法二王而险峻过之。落笔不拘中锋,常以侧锋取势。其书方圆并用,变化迭出。圆转处稳健凝重,气势雄浑;方折处果敢迅疾,意趣天然。点画顾盼有情,跌宕生姿。肥而劲,瘦而丰,即细如丝缕,亦不失圆劲飘逸。结字欹侧,力趋险绝。正、侧、掩、仰、向、背随意结字,变化莫测。危而不失,险而不怪,天趣盎然。用笔、结字、分行、布白均有独到之处。寓静于动,能放能收。通篇八面生锋,笔力老辣沉雄,潇洒自然。气势宏大,飘逸绝尘。其意境清新,节奏明快。字里行间处处显示出书家敏捷的才思和澎湃的激情。不愧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吴其贞《书画记》评称:“运笔潇洒,结构舒畅,盖效颜鲁公;书者,绝无雄心霸气,为米老超格,妙书。”据鉴藏印记,知此帖曾藏入南宋绍兴内府,明杨士奇、陆水村、项元汴诸家,后入清乾隆内府,并刻入《三希堂法帖》。清亡后,《苕溪诗卷》被溥仪携至东北,伪满覆灭后与其他文物一起散失,《苕溪诗卷》当时被古玩界称为“东北货”,在“东北货”中,有很多通过各种渠道流出中国。《苕溪诗卷》回归有一个离奇故事。1963年4月,一个东北小伙来到北京荣宝斋,用一粗布包裹,送来一堆破烂——皆为浩劫之后的残破之物,有些碎片只有指甲大小,没想到竟有有心人收而藏之,纹丝未动。经过专家仔细拼接、抚平,竟然有大书法家赵孟府等人的国宝真迹37件,有些残片与故宫所藏残品正好吻合,终于合璧。一年后,即1964年3月,又是这位青年,拿着同样的包裹送来与上次类似的一堆破烂,经过整理,拼凑书画残卷20余幅。由于这位年轻人未留下真实姓名和地址,当荣宝斋后来赴东北准备以2000元再次酬谢时,竟未能找到其人。直到1990年,这个谜底才被揭开。原来,这些残片是他的父亲丁征龙1945年9月8日在长春街头购得,在回家的路上,同行的三人中,有一个叫骆大昭的见财变歹,杀死他父亲和另一个同伴。他的母亲孙曼霞在事发12天后,终将骆大昭通过当局绳之以法。这个浸有鲜血的包裹便被孙曼霞仔细收藏18载,虽家贫而不市之,最后终于献给国家。在这批国宝中,就有米芾的《苕溪诗》。《苕溪诗》回归时已有残伤,缺损数字,后居延光室影印本临摹补完,重新装裱。>

宋  米  芾  《蒋永仲帖》行书<此帖笔力沉着雄健,以结字大小斜正,潇洒飘逸,丰神自具。其字大小疏密错落有致,跌宕多姿。整幅作品显得气宇昂扬,清劲脱俗。>

宋  米  芾  《焦山题名》在江苏焦山
宋  米  芾  《晋纸帖》行书<此帖在结体上,参差错落,长短有变,显得巧妙而富变化。>
宋  米  芾  《来戏帖》行书<此帖风格似乎与别的作品不同,它有一种“拙中见美”的特点,而结体险峻多变,与用笔达到了很好的统一。>

宋  米  芾  《李太师》行书<墨迹,纸本。5行30字。钤有“项元汴鉴藏印”、“安仪周家珍藏”、“乾隆鉴赏玺”、“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宸翰”、“信天主人”、“淳化轩”、“梁清标印”、“黔南景氏珍藏”、“庆郡王宝藏书画章”等鉴藏印。卷首乾隆题“米芾真迹三帖内府珍赏”,及无款“宋米芾真迹三帖嘉庆三年端阳内赏”二签。此帖书法清劲洒脱,流畅自然。此帖为三帖之一。>

宋  米  芾  《历子帖》行书<此帖用笔逆入平出,方中带圆,笔势飞动。点画多成圆弧形,谨严之中带有明显的柔美气质。>

宋  米  芾  《临沂使君帖》行草书<米芾《临沂使君帖》,行草书。纸本。信札一则。纵31.4厘米,横25.1厘米。【释文】芾顿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如何。芾顿首。临沂使君麾下。>

宋  米  芾  《临右军帖》行草书<此帖虽为临作,但却具有明显的米氏风范。米芾只是在“神”上追求与王羲之的一致,这是此帖与一般临习之作的不同之处。此帖后有王世贞、莫是龙等人的跋语。>
宋  米  芾  《论书帖》草书 墨迹纸本<《论草书帖》,此帖亦名《张颠(癫)帖》草书。是米芾一段评论草书的手札。纸本。随笔一则。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此为米芾“九帖”之一,9行65字,纵24.7厘米,横3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钤有“内府书印”二半印、“陈定”、“王鸿绪印”。米芾的草书取法晋人,从这幅草书中,可以品味出其对草书的见识。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米芾书法颠放舒展的独特风格,我们可以看出米芾在学习古人书法方面所下的功夫。他的草书虽不如他的行书那样气势开张,但也不同凡响。此帖书法雄浑高古,跌宕多姿,大小疏密,错落有致,有篆籀意,充分体现出米芾恃才傲物的个性和非凡的书法才能。其中“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为米芾重要的书法观点。释文: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张颠(癫)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光尤可憎恶也。>

宋  米  芾  《米芾语溪题名》
宋  米  芾  《箧中帖》行草书 <墨迹纸本,尺牍。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纵28.4厘米,横39.5厘米,10行85字。此帖书法沉着痛快,笔势劲健,堪称传世佳作。[释文]南宫天机笔妙(鲜于枢书)芾箧(qie)中怀素帖如何。乃长安李氏之物。王起部、薛道祖一见。便惊云。自李归黄氏者也。芾购于任道家。一年扬州送酒百馀尊。其他不论。帖公亦尝见也。如许。即并驰上。研山明日归也。更乞一言。芾顿首再拜。景文隰公阁下。>

宋  米  芾  《清和帖》行书<米芾《清和帖》,行书。纸本。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五月。纵28.3厘米,横38.5厘米。【释文】芾启。久违。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趋(趋)召。不得久留。伏惟珍爱。米—斛。将微意。轻尠(鲜)悚仄。馀惟加爱加爱。芾顿首。窦先生侍右。>

宋  米  芾  《穰侯诗帖》行书<此帖为行书,不强调圭角峥嵘、锋芒毕露,而是重在表现笔意,化刚为柔,婉转圆通。>

宋  米  芾  《三吴帖》行书<行书。纸本。信札及五言古诗各一。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纵30.6厘米,横63厘米。释文:黻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 襄阳米黻上。三吴有丈夫。气欲吞海水。开口论世事。借箸对天子。瑞节高如松。—岁几繁使。秋水浮湘月。罇酒屡觏止。言别不可攀。寥虚看云驶。>

宋  米  芾  《砂步诗帖》行书<又称《砂步二诗帖》。墨迹,纸本。五言绝句二首。10行413字。第一首,纵二十九点六厘米,横三十八点五厘米;第二首,纵二十九点五厘米,横三十九点八厘米。此帖前后有元俞和、明文徵明等印记。此帖书法潇洒遒媚,体势修长,以淡墨出之,使转清晰,尤见其用笔之妙。其结构紧密,颇具欧阳询遗韵,表现出米芾早年书法之风貌。>

宋  米  芾  《珊瑚帖》行书<米芾《珊瑚帖》,行书。又名《珊瑚笔架图》《珊瑚帖》,《复官帖》附于《珊瑚帖》之后,又名《珊瑚复官二帖》。墨迹淡黄纸本,分别为纵26.2cm,横47.1cm;纵 27.1cm,横 49.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帖是米芾晚年的著名行书书迹,其书较中年以往作品,字态尤奇异超迈,随意而书,神韵自然,且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如元代虞集评言:“神气飞扬,筋骨雄毅,而晋魏法度自整然也”,元代施光远称其“当为米书中铭心绝品,天下第一帖”。其中《珊瑚帖》画一珊瑚笔架,架左书“金坐”二字。行文之中,米芾突然以画代笔,颇有意趣。米芾作画大抵也像在《珊瑚帖》中一样兴之所至,随手涂抹。在字里行间随手涂抹的例子还见于《铁围山丛谈》,谓米芾在写给蔡京的一帖中诉说流离颠沛之苦,随手在文中画了一只小船。兴之所至,信手之迹,是文人墨戏的表现,这是米芾唯一存世画迹。曾经南宋内府,元郭天锡、季宗元、施光远、肖季馨,清梁清标、王鸿绪、安岐、永瑆、裴伯谦递藏。后归张伯驹。《墨缘汇观》、《平生壮观》、《云烟过眼录》、《大观录》、《壮陶阁书画录》著录。作品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字态奇逸超迈。元虞集谓“神气飞扬,筋骨雄毅,而晋魏法度自整然也”。《珊瑚帖》用的书写材料也很特殊,同的是竹纸,浅黄色,纸上竹纤维束较多。据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用竹纸写的作品。据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用竹纸写的作品。《珊瑚帖》 曾经南宋内府,元郭天锡、季宗元、施光远、肖季馨,清梁清标、王鸿绪、安岐、永瑆、裴伯谦递藏。后归张伯驹。1956年张伯驹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汇观》、《平生壮观》、《云烟过眼录》、《大观录》、《壮陶阁书画录》著录。>

宋  米  芾  《麝香帖》 行书<此帖书法雄强洒脱,清健脱俗。其行笔爽健,笔势飞动跌宕,沉着痛快,字数虽少,却不减其气势,正可见作者书法功力之深厚。>

宋  米  芾  《盛制帖》 行草书<行草书墨迹,纵27.4厘米,横32.4厘米,清宫旧藏。此帖运笔纵横潇洒,痛快淋漓,有不可遏止之势,而提按顿挫丝丝入扣,游刃有余,有很强的节奏感。>

宋  米  芾  《司动帖》行书<此帖行笔奔涌而出却收放得宜,结字欹侧奇险却又中规入矩。观其笔势,奔放洒脱,纵横恣肆,有不可遏止之势,充分表现了书者“随意落笔,皆得自然”的独特风格与深厚功力。>

宋  米  芾  《始兴公帖》行书<米芾小行书大都体势险峻而又沉实,姿态飞扬而又含蓄,予人以十分儒雅的韵味。>

宋  米  芾  《适意帖》 行书<此帖书法刚拔恣肆,超逸奔放,其用笔洁净利落,如斩钉截铁。结体圆转谨严而不失疏放,可谓笔圆墨润,收放得宜,尽得颜柳之妙。观之有痛快淋漓之感。>

宋  米  芾  《叔晦帖》行书<墨迹,纸本。7行72字,25.8×31.3,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钤有“项元汴鉴藏印”、“安仪周家珍藏”、“乾隆鉴赏玺”、“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宸翰”、“信天主人”、“淳化轩”、“梁清标印”、“黔南景氏珍藏”、“庆郡王宝藏书画章”等鉴藏印。米芾《三帖卷》 计《叔晦帖》,《李太师帖》,《张季明帖》,均纸本,行书。《三帖》合装一卷,为米芾行书中的精品。此帖书法沉着痛快,洒脱飘逸。帖后项元汴跋云:“卷毫濡墨,沉着痛快,且潇散简远,气雄韵胜,实与逸少同调合度。”项元汴认为米芾此帖书风于王羲之相近。米芾的书法的确得力二王最多。但与二王父子书法又有不同,王羲之法度紧敛古质蕴藉内含;而王献之的笔致则是散朗妍妙,俊逸姿媚。米芾的天资个性于王献之较为相近,所以,米芾的结体,用笔中多可以见王献之的风骨。>

宋  米  芾  《蜀素帖》行书<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蜀素”是北宋时蜀地(四川)生产的一种质地精良本色绢(丝绸织物)。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裝裱成卷,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只在卷尾写了几句话,空出卷首以待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 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蜀素帖》经宋代湖州(浙江吳兴)郡守林希收藏二十年後,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八月米芾三十八岁时,米芾立林希邀请,結伴遊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請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挥到底,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詩。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他在上面题了自作五七言八首诗,这就是《蜀素帖》。此卷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卷中数诗均是当時記遊或送行之作。卷末款署“元祐戉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記”。《蜀素帖》书于烏丝栏內,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总之,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所以清高士奇曾题诗盛赞此帖:“蜀缣织素鸟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  米  芾  《送使江西诗帖》
宋  米  芾  《岁丰帖》
宋  米  芾  《苏木简参政帖》  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宋  米  芾  《砂步诗帖》
宋  米  芾  《太白江油尉厅诗刻》
宋  米  芾  《太师帖》
宋  米  芾  《逃暑帖》
宋  米  芾  《糖霜帖》行书<3行15字。此帖虽仅十余字,却于字里行间显示出一种挺劲潇洒、逸趣纵横之气势。其用笔圆转刚劲,下笔果断,收笔干脆利落,用墨粗细相间,或浓重如泼墨,或纤细如风扫落叶,一带而过,却又尽显其劲健。>

宋  米  芾  《天马赋》行书<原清内府所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有“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御书房鉴藏宝”等印记。刻入《三希堂法帖》第十五册。后有王铎跋语。此帖笔法峻洁紧敛,瘦劲有神,为米芾早年之作,虽不及后来之纵逸飘洒和婉丽多姿,然亦矫健沉雄,变化于王献之虞世南、柳公权之间,自由伸缩,独具面貌。>

宋  米  芾  《闻张都大宣德》行书<纸本。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纵29.4厘米,横33.8厘米。此尺牍很有特点:在行笔中主要以细笔为主,间以浓墨,有的地方似缠绕的铁丝,有一种不流于俗媚的感觉。【释文】闻张都大宣德权提举榆柳局在杞(耜)者。倘蒙明公荐此职。为成此河事致薄效。何如。芾再拜。南京以上。曲多未尝浅。又以明曲。则水逶迤。又。自来南京以上方有水头。以曲折乃能到。向下则无水头。此理是否。>

宋  米  芾  《吾友帖》草书<墨迹,纸本。纵25.3cm横42.1cm。曾入宋内府,有“内府书印”印记。后流入民间,历经完颜氏、笪氏、沈氏家藏,有“完颜景贤精鉴”、“笪重光印”等印。米芾以行书见称于世,而此帖为草书,是米芾传世不多的草书之一。其书法苍劲遒逸、奇险中仍见稳练,行气疏朗萧散,笔势超逸飞动,俊丽自然,无做作态。>

宋  米  芾  《芜湖县学记》宋黄裳文,米芾行书
宋  米  芾  《戏成诗帖》行书<此帖书法生动飘洒、飞逸,观之使人思绪联翩。>
宋  米  芾  《乡石帖》行书<《乡石帖》,此帖亦名《紫金帖》,行书。纸本。随笔一则。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100)。纵28.2厘米,横30.5厘米。【释文】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果不复来用此石矣。元章。>

宋  米  芾  《研山铭》行书 墨迹纸本<米芾《研山铭》,绢本手卷,行书,卷纵36厘米,横136厘米,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行书大字三十九个。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研山铭帖》是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此帖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研山铭》,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的三十九字:“五色水,浮昆仑。潭在定,出黑云。挂龙怪,烁点痕。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第二部分为手绘研山图,篆书提款:“宝晋斋研山图 ,不假雕饰 ,浑然天成”。研山是一块山形砚台,在研山奇石图的各部位用隶书标明:“华盖峰”“月岩”、“方坛”、“翠岚"、“玉笋”、“上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尝神游于其间”、“龙池遇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小许在池内经旬不竭”。第三部分为米芾之子米友仁的行书题跋:“右研山铭,先臣米芾真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题跋:“鸟迹雀形,字意极古,变态万状,笔底有神,黄华老人王庭筠"。清代陈浩跋:“研山铭为李后主旧物,米老平生好石,获此一奇而铭,以传之。宜其书迹之尤奇也,昔董思翁极宗仰米书,而微嫌其不淡然。米书之妙,在得势如天马行空,不可控勒,故独能雄视千古,正不必徒从淡求之。落此卷则朴拙踈瘦,岂其得意时心手两忘,偶然而得之耶,使思翁见之,当别说矣。乾隆戊子十一月,昌平陈浩题”。周於礼跋:“研山铭,骄骄沉雄,米老本色,如是如是。亦园周於礼题”。日本前首相犬养毅题引首“鸢飞鱼跃, 木堂老人毅”。此手卷流传有序,曾经入北宋、南宋宫廷。南宋理宗时,被右丞相贾似道收藏。递传到元代,被元代最负盛名的书画鉴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钤印有:内府书印(三次)、宣和、双龙圆印,贾似道,玉堂柯氏九思私印等二十多方。在明代张丑的《真迹目录初集》、《清河书画表》和清代吴其贞的《吴氏书画记》中都有记载,据推创作于1101年至1102年间,作品沉雄苍劲、挥洒纵横,是米芾晚年代表作之一。专家研究说,作品早年曾入藏宋代内府,后一直为民间文人雅士珍藏。上个世纪20年代被日本一家博物馆收购而东渡扶桑。《研山铭》共计39个字,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书画鉴定专家对此帖的评价为:“下笔挥洒纵横,跌宕多姿,不受前人成法的羁勒,抒发性情天趣,在他的大字墨迹中,应推为上品。”也正因为如此,这件墨宝一露面就引起众多书画家、收藏家的关注,热切期待能让它返回祖国。2002年年3月,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从日本征集到《研山铭》。国家文物局获此信息后,依法组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和有关专家对这件作品进行了鉴定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确属米芾真迹,具有极高艺术、历史价值,应尽最大努力避免再次流散境外。据此,国家文物局经批准,使用专项经费,依法通过定向拍卖方式竞买了这件《研山铭》。2002年12月6日国家文物局在拍卖会上以2999万元出资收购,每字折合人民币76.9万元。它成交价超过了不久前拍卖的北宋徽宗《写生珍禽图》的2350万元成交价,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新的世界纪录。拍卖结果后,《研山铭》交由故宫博物馆收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启功先生,曾经说“我此生见不到米芾的《研山铭》,将死不瞑目!”启功先生早在1986年出版的《书法概论》中就说:“《研山铭帖》是米芾真迹精品中的代表作。米芾的行书成就最高。此帖下笔挥洒纵横,跌宕多姿,不受前人羁勒,抒发性情天趣,在他的大字墨迹中,应推为上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沈鹏告诉记者,《研山铭》字字珠玑、笔笔难书,他最为推崇“下震霆”的“震”字一撇:陡然一笔细如蚕丝又稳如磐石,险绝笔法登峰造极。“有人说是败笔,我看恰是妙在巅毫。正如打乒乓的擦边球,又像足球弹在门框上再进网,妙不可言!就像孔子论人生最高境界———既‘从心所欲’,又‘不逾矩’。”>

宋  米  芾  《与伯充帖》行书<此帖外肆笔画与布白紧密之处形成疏密对比,虚实相生,在其端庄浓丽的字形上回荡着一股郁勃之气。>

宋  米  芾  《与伯修帖》行书<墨迹,此帖虽为日常信札,但点画表现出明显的心手相忘,淋漓挥洒的特点。其燥润相杂,浓淡在现的风格,似乎置规矩方贺于度外,形成了一种变化生动、浓密繁茂的布局。>

宋  米  芾  《与窦先生帖》行书<此帖在行笔中,提按结合,委曲得宜,有和风吹林,偃草扇树,缤纷离披之致。>

宋  米  芾  《与临邛使君帖》
宋  米  芾  《与提刑帖》行草书<又称《致提举监丞尺牍》,信札。此帖前有“古林”、“赵氏”(半印)二印。此帖书法雄奇劲健,顿挫郁勃,纵笔浩放,一泻千里,而又古淡典雅,志气平和。其用笔以流畅为主调,虽畅快但不涉浮滑。行笔稳健,有藏头护尾之意;转折处力求圆融,又能内含方刚。结字重视横向取势,如“阳、匆”等;有些字斜向右上方飘逸,如“便、承、如何”等;字形大小、疏密、轻重等也屡有变化。>

宋  米  芾  《与通判帖》行书<此帖用笔圆润秀美,清雅遒健。不作怪奇之体,在平正中寓变化,在变化中寓姿致。>

宋  米  芾  《与颜和帖》行书<此帖为一信札。其风格清艳而不显富贵,娇娆而存骨体,如一朵朵盛开的芙蕖。同时,此帖刚劲曲折处直让人怀疑是否为米芾的作品。但变幻莫测的风格似乎正是米芾高人一等的地方。>

宋  米  芾  《与知府帖》行书尺牍<米芾四十一岁前所作,素笺本。五行,行字不等。此帖书法结体多变,笔画也尽量避免雷同。第一行三个“辶”写法各异,同是一撇,也各有不同。总体有向左倾斜趋势。米芾崇尚“自然”,信笔所由,自然形成。>
宋  米  芾  《雨应帖》行书<此帖行笔由缓而疾,由行入草,节奏不断加快,至最后几字,更是一笔而下,狂飞乱舞,显出其狂放不羁的风格。整幅作品流贯上下,如阵雨狂风,惊心动魄,显出一种强烈奔放的气势。>

宋  米  芾  《玉格帖》行书<此幅行书有草意,而且是在行笔过程当中,随着作者情绪的变化而逐层递进,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宋  米  芾  《彦和帖》行书<米芾《彦和帖》,行书。纸本。信札呗一则。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纵30.1厘米,横42.6厘米。【释文】芾顿首启。经宿。尊候冲胜。山试纳文府。且看芭山。暂给一视其背。即定交也。少顷。勿复言。芾顿首彦和国士。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

宋  米  芾  《元日帖》草书<墨迹,淡黄纸本。纵25.1cm横40.5cm。钤有“绍兴”、“陈定”、“黄琳美之”、“仪周鉴赏”、“完颜景贤精鉴玺”和清内府七玺等鉴藏印。此帖写得潇洒超逸,得王献之笔意而自成风格。用笔圆劲沉着,有篆籀意。颇具“一笔草”的特点。该作结字欹侧奇险,不拘一格,但险不至倾、危不至失,给人一种绝处逢生之感。表现了“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八面出锋,浑然天成”的高超技巧。>

宋  米  芾  《张季明帖》行书<墨迹,纸本。6行39字,25.8×31.3,钤有“项元汴鉴藏印”、“安仪周家珍藏”、“乾隆鉴赏玺”、“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宸翰”、“信天主人”、“淳化轩”、“梁清标印”、“黔南景氏珍藏”、“庆郡王宝藏书画章”等鉴藏印。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此帖书法跳脱放纵,气势飞动,字间笔画前后映带,与王献之《中秋帖》颇为相似,可见米芾书法保存了大令风骨。帖后项元汴跋云:“卷毫濡墨,沉着痛快,且潇散简远,气雄韵胜,实与逸少同调合度。”>

宋  米  芾  《章吉老墓表》行书<此帖是米芾为针灸医者章迪(字吉老)墓撰并书。15行每行32字。额行书“炎宋章吉老墓”,三行六字。书于大观元年(1107),碑在安徽无为县。碑刻原石已佚,曾刻入南宋《宝晋斋法帖》。书法龙跳虎跃,秀劲遒逸,为米芾晚年代表作。米芾晚年书法渐趋丰腴展拓,而此书瘦劲俊逸,结字奇险,这对研究米芾一生书法之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宋  米  芾  《真君题字》
宋  米  芾  《真酥帖》行书<墨迹,淡黄纸本。信札,5行41字。钤有“仪周鉴赏”印。此帖虽为数行便笺,仍能从字里行间见到米芾书法之神采。其行笔于随意处风骨自现,结体洒脱遒放,一种风韵自在其中,由此亦可见作者书法功力之深厚。>

宋  米  芾  《真宗孔子赞》
宋  米  芾  《蒸徒帖》
宋  米  芾  《值雨帖》草书<此帖为草书尺牍,写的极有特点。在笔势的纵横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淋漓挥洒的内心世界。能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到作品中,这才是杰出的作品。
宋  米  芾  《致葛君德忱尺牍》行书<纸本,尺牍。纵25.4cm横78.6cm 19行158字。此尺牍笔墨浓重,用笔圆润遒劲,跳脱放纵,气势跌宕,卷毫濡墨,沉着痛快,其纵逸流宕之姿尽现眼前,观之令人称赞不已。>

宋  米  芾  《致景文隰公尺牍》 
宋  米  芾  《中秋诗帖》草书<全称为《中秋登海岱楼二诗帖》。墨迹,淡黄纸本。10行70字。钤有“绍兴”、“清内府七玺”、“敬斋图书秘玩之印”、“安仪周家珍藏”、“完颜景贤精鉴”及“笪重光氏”三印。此帖书法流丽潇洒,使转自然,时出侧体势,貌似不经意,益见脂泽风神。>

宋  米  芾  《终南山题字》米芾行书,“第一山”三大字,刻于安徽盯眙

宋  米  芾  《竹前槐后诗帖》行书<行书。纸本。信札及七绝诗各一。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纵29.5厘米,横31.5厘米。【释文】芾非才当剧。咫尺音敬缺然。比想庆侍。为道增胜。小诗因以奉寄。希声吾英友。芾上。竹前槐后午阴[环]繁。壶领华胥屡往还。雅兴欲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闲。>

宋  米  芾  《紫金帖》行书<此帖结笔活泼,用笔奇妙,每字、每笔之间皆有顾盼,给人“妙笔生花”之感。>

宋  米  芾  《昨日帖》行书<此帖充分体现了米芾书法的飘逸超迈、沉着痛快的风格特点。其用笔放纵,结构上则随体势而变化,纵横错落,灵活多变,左右呼应,上下相承,显出洒脱流畅的气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