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的辨病辨证与治疗07 肠癌

 学中医书馆 2013-03-20
七、肠癌
  (一)概述
    肠癌指大肠癌,因好发部位多在结肠和直肠,故又分结肠癌和直肠癌。结肠癌、直肠癌是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与食管癌。从发病学统计,沿海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内陆及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多在40岁以上。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膳食中的胆固醇含量与结肠癌发病有密切关系,与过多摄入脂肪亦有关系,有人认为啤酒和酒精与直肠癌有密切关系。此外与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息肉等癌前病变亦有关系。
  (二)分类
    绝大多数的大肠癌均为由柱状细胞形成的腺癌。一般认为,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越低,越原始,恶性程度越高,病情发展和转移越快。大肠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有:
    (1)乳头状腺癌。
    (2)管状腺癌。①高分化腺癌;②中分化腺癌;③低分化腺癌。
    (3)粘液腺癌。
    (4)印戒细胞癌。
    (5)末分化癌。
    (6)腺鳞癌。
    (7)鳞状细胞癌。
    (三)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直肠癌病人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者仅占10%,早期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往往误认为自己是菌痢,痔疮而忽视治疗。一旦步入医院,大多数病情已属晚期。直肠癌最典型的症状是大便次数多,粪便变细,且常伴有血液及粘液,并有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尽的感觉。由于癌肿的发生部位不同,临床特征亦有所不同。
    1、右侧结肠部:即癌症生长在右侧的盲肠,升结肠,肝曲及右半横结肠部位。
    (1)腹部不适、胀满、恶心、肿物部压痛不适。
    (2)逐渐可摸到腹内包块,空腹时容易发现,但已是中晚期。
    (3)如肿痛在肝曲也可以产生肠梗阻症状,排便不畅,回盲部胀气。
    (4)由于肿痛引起恶液质,人体瘦弱,无力并出现贫血。
    2、左侧结肠部:即左半横结肠,脾曲及降结肠,乙状结肠部位的结肠癌。
    (1)表现不全梗阻症状,腹腔结肠胀气,不适,食被不振,可有肠绞痛。
    (2)恶心呕吐,吐出物内常含有粪便。
    (3)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长时间不愈。
    (4)大便次数增多,便量减少,且含有粘液及血液。
    (5)大便带血,大多数病人有此症状,且长时间不愈,为鲜红与暗红色。
    (6)有下坠感觉,穿孔、粘连时有时有局部腹痛。
    3、直肠部:
    (1)大便带血,持久不愈,且为鲜红色,此症状极易误诊,有的病人大便带血一年之久是因为肿瘤深侵粘膜下血管所致,但被认为痔疮所引起,当发现直肠癌时已属晚期,因此,便血可以认为是直肠癌的信号。
    (2)体质衰弱,贫血,恶液质出现。
    (3)带状便,因肠管狭窄所致,或有排不尽大便的感觉(肿瘤阻塞引起)。
    (4)下腹部疼痛,如肛门区被侵,排便时产生剧痛。
    (5)肿瘤增大外侵骶骨前神经丛或侵犯骶骨则有腰痛,髋疼。
    (6)侵犯前列腺,膀胱时可有泌尿系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尿时疼痛。
   (四)诊断要点
    1.肛门指诊检查:是对直肠癌有效的检查方法,此法简便,可触知肿块病变的性状与部位。
    2、x线钡剂灌肠检查:经过清洁灌肠,然后向肛门插入肛管,注入稀硫酸钡液,并可注入空气作双重钡剂注肠检查,结肠臌胀,粘膜附着不透X线的钡剂,形成清晰的影像,如果有结肠癌时可见该部肠管变形,粘膜不规则,或出现充盈缺损,甚或有肠腔阻塞等。诊断准确性极高,方法简便,凡是有×线设备的医疗单位均可进行这项检查。
    3、纤维光导结肠镜检查:通过肛门送人至结肠各段,可直接观察肠腔,粘膜改变外,也可对肿物作活体组织检查,诊断准确。近年来已或为结肠病的常规检查方法。
    4、脱落细胞学检查;通过结肠灌洗液,离心沉淀,涂片染色,作瘤细胞学诊断,也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5、大便潜血检查:是确定粪便内有否潜血的一种间接检查方法。因为血量少时肉眼不易发现,当经常查出潜血阳性时,应高度怀疑有结肠癌的可能性,再作进一步检查以便早期发现。
   (五)治疗
    1、手术治疗:采用广泛手术切除是治疗大肠癌的有效方法。大肠癌的手术方式取决于癌肿生长的部位。如癌肿长在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如癌肿生长在结肠脾曲及降结肠,应做左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中部癌肿,应做横结肠切除术,直肠部位的癌肿一般应做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
    结肠癌常侵及邻近肠段,胃和腹壁等部位,如无远处扩散时,则可多脏器切除,可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2、中医药治疗:目前根据临床观察,肠癌的治疗除手术治疗外,放疗、化疗方法多疗效不理想而少用。故中医药疗法是当前治疗肠癌较有效的方法,祖国医学认为,大肠癌属于“脏毒”、“肠覃”、“锁肛痔”、“下瘌”等范畴。一般认为,忧思抑郁,脾胃失和,饮食不节,醉饱无时,恣食肥甘厚腻,导致胃肠气血运行不畅,日久瘀积腹蒸化热为毒,为瘤。
    按中医辨证论治分型论述。
    (1)湿热型:
    症状:腹部阵痛,便中带血,或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或有发热,恶心,胸闷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张氏抗癌散(8)号和槐花地榆汤加减  槐花15g地榆炭10g  白头翁10g败酱草15g  马齿苋15g黄柏10g  苡仁米30g黄芩10g赤白芍各10g黄连10g术香10g半棱莲30g夏枯草30g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汁过滤混合后放入张氏抗癌散(8)号1包,再煎5分钟,分3次温服,日1剂。
    (2)瘀毒型;
    症状:烦热口渴,腹痛,泻下脓血,色暗量多,里急后重等,舌质紫或有瘀点,脉涩或细数。
    治法:化瘀解毒。
    方药:张氏抗癌散(8)号和膈下逐瘀汤加减  生地15g  当归10g赤芍10g  川芎6g  桃仁6g  红花6g 丹参20g  生苡米30g半枝莲30g  马齿苋30g  败酱草30g  藤梨根15g  黄连10g木香10g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汁过滤混合后放入张氏抗癌散(8)号2包,再煎5分钟,分3次温服,日1剂。
    (3)脾肾阳虚型:
    症状:面色苍白,少气无力,畏寒肢冷,腹痛,五更泄泻,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张氏抗癌散(8)号和附子理中汤,四神丸加减  附片6g党参10g  白术10g  云苓10g  生苡仁30g  补骨脂10g  诃子10g  肉豆蔻10g吴茱萸6g  干姜6g陈皮10g炙甘草6g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汁过滤混合后放入张氏抗癌散(8)号1包,再煎5分钟,分3次温服,日1剂。
    (4)肝肾阴虚型:
    症状: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绛,苔少,脉弦细。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张氏抗痛散(8)号和知拍地黄丸加减  生地15g  枣皮10g  山药10g泽泻10g  玄莓10g  丹皮10g  知母10g  黄柏10g炒白芍10g麦冬10g  五妹子6g旱莲草15g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汁过滤混合后放入张氏抗癌散(8)号1包,再煎5分钟,分3次温服,日1剂。
  (六)预防与护理
  (1)合理饮食,以低脂肪多纤维饮食为宜。
  (2)及时彻底治疗与大肠癌发病有关的慢性病,如慢性结肠炎、肛瘘、痢疾等,尤其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大肠腺癌更需积极治疗。
    (3)积极防治与消灭血吸虫病。
    (4)积极,定时开展大便隐血试验,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检查,尤其是大肠癌发病高危人群更应坚持这方面检查。
    (5)多食富含营养及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禁食生葱、生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少吃或不吃油炸或烟熏食物。饮食应少食多餐为原则。既要保证营养,又要避免产生腹胀等不适感。
    (6)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悲观情绪,积极与医生配合治疗。
    (7)大肠癌病人常有脓血便等,有的作过假肛门,造瘘术等,因此,做好局部清洁护理,防止感染甚为重要。可用中药煎水坐浴,每日熏洗2-3次。坐浴处方为:
    苦参30g五倍子30g龙葵30g马齿苋30g败酱草30g黄柏30g  土茯苓30g  山豆根30g黄药子30g漏芦30g枯矾3g冰片少许。也可用洗必泰液外洗。
    (8)注意卧床休息,避免持重和过度用力。
   (七)病案举例
    例1:陈某某,男,60岁,厂前村13队,1993年5月2日初诊
    患者于1992年在某肿瘤医院直肠镜检查,诊断为直肠癌,行化疗,化疗3个疗程效果不佳,后经友人介绍,前来我处要求中医中药治疗。初诊时,大便脓血,里急后重,粪质稀薄,日行20余次,腹痛拒按,平卧空腹时少腹部可触及一鹅卵大包块,纳果,恶心呕吐,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此乃湿热蕴结,气血运行不畅,积于下焦,拟清热解毒,祛湿攻积之法。处方:
    白头翁20g败酱草20g  马齿苋30g槐角15g栀子炭15g炒地榆15g煨木香10g厚朴10g黄柏10g  黄连3g  半枝莲15g蛇舌草15g
    张氏抗癌散(8)号,每日1包。
    5月12日复诊:服上方10剂,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减轻,大便次数减少,上方加升麻6g,生黄芪15g,以升提中气。
    用上方加减和张氏抗癌散,共治疗4月余,临床诸症消失,患者神旺,面色红润,纳可,大便正常,可经常徒步到公园参加锻炼,经原确诊医院复查;直肠部肿块已消失,病理检查未发现癌细胞。追访至今,病人一直健在。
    例2:罗某某,男,63岁,汉口大水巷,l990年6月4日初诊。
    患者自1989年初开始经常大便带血,1990年4月时便血增多,大便有凹陷呈细条状,伴左下腹及肛门处疼痛。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乙状结肠镜检查,确诊为乙状结肠息肉癌变。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而求治于余,症见:腹部胀满疼痛,大便带血量多,大便不畅,日行10余次,里急后重,纳差,胸闷烦渴,气短乏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此乃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酿湿生热,湿热下注,浸淫肠道,使肠道气血瘀滞,湿毒凝结而成肿瘤。治以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湿消积。处方:
    党参12g  白术10g扁豆10g  白头翁20g  败酱草15g  马齿苋30g槐花15g  茜草10g  炒地榆10g  栀子炭10g  厚朴10g木香10g黄连3g升麻6g  半枝莲15g蛇舌草15g
    张氏抗癌散(8)号,每日1包。
    6月14日复诊:服上方10剂,大便次数减少,日行2-3次,出血量减少,腹部胀满减轻,食欲好转。方已中的,续服。
    患者连续治疗2月余,腹胀癌消失,大便道畅,日行1次,不带血,精神佳,饮食如常,体重增加10余斤,经某肿瘤医院镜检,乙状结肠息肉已消失,嘱患者停服中药煎剂,每日冲服张氏抗癌散(8)号1包以巩固疗效。随访数年,患者健康如常人。
    例3:孔某某,男,47岁,随州市公路段,1997年4月3日初诊。
    患者于1996年3月出现腹泻,继而有左下腹阵发性疼痛,5月时大使开始带血,疑为痔疮,用药效果不显。1997年春节前发现左下膜包块且压痛,未检查治疗。4月2日在随州市第一医院钡剂灌肠检查示:乙状结肠与降结肠交界区可见一环形狭窄,狭窄段约6.5cm,边缘不规则,粘膜破坏中断。诊断为乙状结肠癌,症见:形体消瘦,恶性面容,腹部疼痛难忍,大便数日未行,时而排出红血块,左下腹可触及拳头大包块,质硬,压痛明显,纳差,五心烦热,盗汗,睡眠差,舌暗红,苔白腻,脉弦细。辨为久病便血,气阴两亏,瘀热内结,迫血妄行,治以益气升阳,清热化瘀止血。处方:
    党参12g  白术10g茯苓10g升麻6g柴胡6g  当归10g地榆10g建曲10g  山楂10g黄芪15g麦冬10g  五味子6g蛇舌草20g半枝莲20g夏枯草20g甘草6g九死还阳草10g白芍12g  防风6g黄柏10g  鸡内金10g  淫羊藿10g  化瘀散3g大黄6g
    张氏抗癌散(8)号,每日1包。
    上方随证加减和张氏抗痛散(8)号,服药1月后,患者便血停止,腹痛缓解,饮食恢复正常,睡眠改善,五心烦热,盗汗等症状消失。
    患者坚持中药治疗10余月,经医院复查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