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的辨病辨证与治疗04 肺癌

 学中医书馆 2013-03-20

    四、肺癌
  (一)概述
    肺癌,是呼吸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肺癌中的98%起源于支气管,故又称支气管肺癌。发生在肺实质者较少,少数来源于肺泡上皮。除癌外还有恶性纤维肉癌,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及恶性淋巴瘤,癌肉瘤等。肺癌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尤以50-70岁为高发年龄区,35岁以下较少见,但据国内最新资料反映,20岁左右的肺癌患者亦有发现,这表明肺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二)分类
  1、鳞状细胞癌:约占1/3,多发生在靠近肺门部的肺叶,肺段支气管,称作中心型,少数发生在肺外围。肿块多较大,中心常发生坏死,形成癌性空洞约占10%,此型转移较晚。
    2、腺癌:约占1/3,女性较多见,与鳞癌相反,多发生在外围肺部,靠近肺门部较少。癌瘤生长较慢,往往在肿瘤不大时(1-2CM)就可发生转移,肿块多分叶,边缘有毛刺。
    3、未分化癌:可分为小细胞癌、大细胞癌和巨细胞癌等几种。小细胞癌占肺癌的10%左右,小细胞癌者细胞小而圆形,是肺癌中恶性度最高的,生长发展迅速,极易产生转移。
    4、细支气管,肺泡癌:是较少见的一种。在病理上可分为二型,一种是弥漫型,即以小斑片散在性布满两肺;另一种呈肿块型,前者发展迅速,转移快,恶性度较高。
  (三)临床表现
  肺癌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癌肿的发生部位和发展程度,癌肿如果位于肺周围且肿块不大时,往往没有症状。
    肺癌的症状从整个病程来看,可以分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两大类。肺癌的早期症状常和一般肺部疾病类似。因此,遇到肺部出现疾患的病人,应该很好的鉴别诊断。肺癌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咯血,咯痰,胸痛,消瘦等六太主证。
    1、咳嗽:约55%的病人首发症状为咳嗽,肿瘤在支气管管壁浸润发展时,典型的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泡沫样粘痰,咳嗽不易控制,周围型肺癌可以不咳嗽。
    2、咳血:咳嗽时有血丝或鲜血混在痰中,这是肺癌的危脸信号,这种情况是因为肿瘤侵犯正常肺组织的血管所引起,临床上有1/3的病人以血痰为首发症状。
    3、咳痰:大多数病人多为白色泡沫痰或粘痰,如果肿瘤较大发生坏死时,可以出现吐出如烂肉,灰白色脓痰。如果是肺泡癌,由于癌细胞侵犯细胞,并分泌有粘液,病人可吐较稀的粘痰,很像稀米汤一样。
    4、胸痛:多感觉刺癌,隐隐作痛,以夜晚疼痛明显加重为特征。早期癌肿疼痛较局限短暂,随着肿瘤增大和侵犯胸膜,疼痛则较明显,固定或持久。
    15、发热:一般多为37.5-39℃的低烧,这是因为肺癌使支气管发生狭窄或阻塞,肺部发生感染炎症而引起,也可由癌症本身而引起,如果因癌症引起的发烧,用抗生素治疗多无效。
    6、消瘦:体重在短时间内突然减轻消瘦,多由于恶性肿瘤的恶液质作用,这种症状多见于中晚期病人,如有不明原因的突然消瘦和体重下降,应引起高度重视。
    以上是肺癌的常见六大症状,早期(肿瘤《2cm)多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症状也极易被忽视,85%的病人因咳嗽,发热,胸痛及肺外的一些症状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就诊,多已发展致中晚期。肺癌病人除有以上主症外,由于病期不同,瘤体的位置、大小不同,还可能出现下列症状:如声音嘶哑,气憋气喘,不能平卧,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静脉血管增粗,头癌,头晕,恶心,呕吐,骨骼疼痛等。
    (四)诊断要点
    临床上大多数病人因咳嗽、发热、胸部闷胀或疼痛而就诊,所以绝大部分病人开始都被诊断是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或肺炎。有的则诊断为肺结核。作一般对症治疗或抗炎抗结核治疗,往往使一部分病人在确诊肺癌的时候距离初诊时间已3-6个月。所以,对可疑病人要认真检查,以免延误时间,影响治疗。对于年龄较大而又有长期吸烟史,粉尘及有害气体接触史等可疑病人,应尽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定期到医院作X线胸部透视和胸片检查,如发现可疑情况,可进一步作×线断层摄影或CT扫描,多可初步确诊。②如还有怀疑,还可作支气管镜检查以及肺部肿物穿刺活检。③痰脱落细胞检查也可以帮助确诊。一般来讲这种检查对中心型肺癌的用性率较高,其他类型的癌症因距离支气管较远,故阳性率较低。
    (五)治疗
    肺癌当前的治疗手段仍然是手术切除,放射线疗法、化学药物疗法、中医药疗法等。
    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则应该根据病人的全身状况,病变范围大小,病程早晚,病理细胞类型的不同而作出选择。
    1、手术治疗:主要适合于实体瘤,而且没有远处转移的病人,如小细胞未分化癌,早期手术一般效果较好。
    2、放射治疗:小细胞肺癌对放疗十分敏感,一般多采用放疗加化疗。放射治疗作为辅助疗法经常与手术、化疗配合,可获得一种疗法无法达到的最佳疗效。癌细胞转移的淋巴结,或骨转移。脑转移均可应用放射治疗加以控制。
    3、化学药物治疗:根据肺癌的细胞类型而选用不同种类的联合用药方法。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放疗均较敏感,鳞癌、腺癌手术后放疗,无明显转移者有人主张不用化疗。对于有癌性胸水者也可以进行胸腔的注药化疗。
    4、中腺药疗法:中医药疗法治疗癌症历史久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主要是利用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控制和杀灭癌细胞,消除肿瘤,又不损伤元气,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在肺癌的综合疗法中,中医药可以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但要遵循中医的原则和特点,具体运用有以下几方面。
    (1)辨证论治: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发病久暂、发病部位、发病季节分为毒热壅肺型,气滞血瘀型,肺肾阴虚型,肺脾气虚型以及气阴两虚型等,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再与辨病相结合,分别加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化痰和益气养阴等中药,以及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半枝莲、蛇舌草、龙葵、白英、鱼腥草、野芥麦、蚤休、野菊花、黄芩、蒲公英、前胡、山豆根、百部、马勃、瓜蒌、夏枯草、山慈姑、黄药子、浙贝母、半夏、胆星、黄芪、北条参,玄参、玉竹、石斛、麦冬等。
    (2)与手术,放疗或化疗相结合。肺癌手术,放化疗后多表现身体虚弱,抵抗力及免疫功能低下,此时若尽早使用中医药治疗,可以协助身体尽快康复,有时可以转危为安,同时可以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为延长和持续放化疗提供保障,以增强疗效。
    (3)对失去手术指征以及不能接受放化疗的晚期肺癌病人,中医药疗法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质量。
    按中医辨证论治分型论述。
    (1)气滞血瘀型:
    症状:咳嗽不爽,气急,痰中带血,胸部闷痛或胀痛走窜,或痛如锥刺固定不移,大便或干,唇甲紫黯不荣,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紫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涩。
    治法: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药:张氏抗癌散(5)号和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0g  枳壳10g赤芍15g桃仁10g  部金10g瓜蒌仁15g  杏仁10g  鳖甲10g薏苡仁30g  薤白10g  夏枯草30g  鱼腥草20g  前胡10g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汁混合过滤后放入张氏抗癌散(5)号1包,再煎5分钟即可,分3次温服,日1剂。
    (2)痰湿蕴结型:
    症状:咳嗽较甚,痰多而粘,或白或黄白相兼,或吐脓痰,或见黑痰,胸闷气短,或胸胁疼痛,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质淡或黯,舌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散结,益肺健脾。
    方药:张氏抗癌散(5)号和二陈汤加减  橘红10g  姜半夏10g  云苓30g制胆星10g浙贝母15g杏仁10g薏苡仁30g北沙参30g  白术15g桔梗6g前胡10g  蛇舌草30g  夏枯球30g生牡蛎30g百部10g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汁混合过滤后放入张氏抗癌散1包,再煎5分钟即可,分3次温服,日1剂。
    (3)郁热伤肺型:
    症状:咳嗽声频,无痰或咳少量粘稠痰,痰中或带血丝,甚或咯血不止,气短胸痛,颜面潮红,低热盗汗,或热势壮盛,久治不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或白苔或无苔,脉散或细散。
    治法:清热宣肺,滋阴散结。
    方药:张氏抗癌散(5)号和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10g杏仁10g  生石膏30g甘草6g  黄芩10g  浙贝母10g南沙参10g玄参20g  白芨10g芦根15g  薏苡仁30g  鱼腥草20g  蛇舌草30g夏枯球30g  仙鹤草15g  半枝莲20g  白薇10g  龙牡各15g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汁混合过滤后放入张氏抗癌散(5)号1包,再煎5分钟即可,分3次温腥,日1剂。
    (4)气阴两虚型:
    症状;咳嗽气短。动则喘促,唛声低微,痰中带血,自汗或盗汗,神疲乏力,口干少饮,舌质淡或红,苔少,脉细数或细。
    治法;益气养阴,解毒化瘀。
    方药:张氏抗癌散(5)号和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北条参30g麦门冬15g  五味于10g山药15g  桔梗6g  黄精10g  西洋参6g(炖服)  黄芪15g  浙贝母10g  杏仁10g  瓜蒌10g  苡仁米30g蛇舌草30g  夏枯草30g  半枝莲30g  山慈姑10g  白芨10g甘草6g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汁混合过滤后放入张氏抗癌散(5)号1包,再煎5分钟即可;分3次温服,日1剂。
    (5)阴阳两虚型:
    症状:咳嗽痰少,胸闷气急,动则喘促,面色苍白,自汗或盗汗,耳鸣如蝉,腰藤酸软,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细数。
    治法:补肾益肺,阴阳两调。
    方药:张氏抗癌散(5)号和生脉二仙汤加减  西洋参6g(炖服)  黄苠15g  麦冬10g  五味于6g  仙灵脾10g  仙茅10g  巴戟天1Og  补骨脂10g  山萸肉10g  女贞子10g  鳖甲10g  黄精15g  苏子10g  白芥子10g  甘草6g
    以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汁混合过滤后放入张氏抗癌散(5)号1包,再煎5分钟即可,分3次混服,日1剂。
   (六)预防与护理
    (1)大力提倡戒烟,最大限度地减少吸烟次数,尽量避免公共场合吸烟。
    (2)注意环境卫生及特殊职业防护。
    (3)积极治疗流感,肺结棱,慢性支气管炎,尘肺及矽肺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4)建立肺癌防治网,普及肺癌知识,定期体格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5)及时了解患者的精神活动情况,积极消除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开朗、坚定治疗信心。
    (6)禁烟、酒、忌食油炸,辛辣刺激性食品。
    (7)劳逸结台,进行锻炼,如太椴拳,气功,散步等。
    (8)对晚期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予以必要的处理措施。
    (七)病案举例
    例1:张某某,女,60岁,汉口民权街,1992年5月8日初诊。
    患者1992年元月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发热,抗感染治疗无效,经湖北省人民医院×线拍片检查,确诊为左下叶后基段中心型肺癌伴肺门淋巴结转移。因患者极度消瘦,卧床不起,呈半昏迷状态,故不能采用手术及放疗,化疗,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建议回家维持生命。余出诊见:恶性面容,嗜睡,发热,咳嗽痰稠,声嘶懒言,饮食不进,便秘,颈部淋巴结肿大,舌红绛,苔厚黑干燥,脉细数。此乃毒热炽盛,气阴两伤,治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处方:
    白英10g  龙葵10g半枝莲30g  黄芩10g  鱼腥草30g蚤休10g  玄参15g  太子参15g  黄芪12g  浙贝10g  石斛10g山楂10g杏仁10g前胡10g  鲜芦根20g  桔梗6g  川军6g甘草5g
    张氏抗癌散(5)号,每日1包。
    5月18日复诊:患者服上方3剂后大便通,泻下臭秽便甚多,精神稍好,思食。服上方10剂,症状明显好转,已能坐起,可进少量饮食,咳嗽缓解,痰易咯出,黑燥苔基本消失,脉细数。上方加夏枯草15g  续服,张氏抗癌散(5)号,每日1包。
    患者用上方加减连续治疗2月余,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尔干咳,饮食可,夜寐好,颈部淋巴结已未能触及,每日可自由在院中散步,生活可自理。嘱其停服中药煎剂,继续服用张氏抗癌散(5)号,每日1包,以巩固治疗。
    11月6日患者到省人民医院X线拍片复查,左下肺阴影大部分消失,病灶明显缩小。患者精神好,面色红润,生活自理如常人,嘱其继续服用张氏抗癌散(5)号以根治。
    例2:万某,男,68岁,长江电源厂退体工人,1988年4月21日初诊。
    患者咳嗽,痰中带血,胸癌进行性加重4月余,对症治疗,病情不缓解反面加重,一次阵咳时,咳出一物,经病理切片报告为鳞状细胞癌。继作×线胸片检查和支纤镜检查,诊断为左上支气管癌,痰涂片检查也发现有癌细胞。采用环鳞酰胺、长春新碱、阿糖胞苷等化学药物联合间歇疗法,共进行了5次,症状不能控制,且由于副作用大,被迫停止治疗。初诊时患者胸癌。咳嗽,咯黄稠痰,痰中带血或咯鲜血,时有低热,口干口苦,呕恶纳差,头昏,神疲乏力,大便不爽,苔薄黄腻,脉濡数。证属湿热毒邪瘀阻肺胃,化火伤络,中土不运,治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肺。处方:
    蛇舌草20g  半枝莲15g  黄芩10g  蚤休10g党参12g  黄芪12g  苡仁15g  猪苓15g  浙贝10g  半夏10g  大小蓟各10g金养麦15g前胡10g  三七粉6g(冲服)
    张氏抗癌散(5)号,每日1包。
    复诊:服上方15剂后,咳嗽减轻,咯血止,纳食好转,大便调,舌苔由黄转白。继服30剂,诸证悉除,X线胸片复查,肿块已控制。患者信心倍增,坚持服药1年,气色转荣,体重增加,复查胸片提示,肿块阴影已不明显。又坚持服用张氏抗癌散(5)号半年,胸片复查心肺全部正常,随访6年,患者健康如常人。
    例3:施某某,女,67岁,铁四院退休职工,1997年4月3日初诊。
    患者1997年春节后出现干咳,对症治疗无数。3月25日在本院职工医院作×线全胸片检查,发现右下肺有1个5×5cm肿块。3月31日又经湖北省人民医院CT扫描,诊断为右下肺癌。病人年龄较大,且体弱,不愿手术及化疗、放疗。初诊:形体消瘦,咳嗽,低热,胸闷,神疲乏力,纳差,二便正常,舌质暗边有齿痕,苔薄黄,脉细涩。证属毒热壅肺,耗气伤阴,瘀阻脉络,治以清热宣肺,益气养阴,化瘀散结。处方:
    麻黄10g  杏仁10g  石膏30g  甘草6g  鱼腥草10g  芦根10g米壳6g贝母10g黄苓10g公英20g蛇舌草20g半枝莲20g夏枯草20g紫菀10g冬花10g  连翘10g  玄参15g麦冬10g  建曲10g  鸡内金10g  蚤休10g  苡仁15g  龙骨、牡蛎各10g化瘀散3g
    张氏抗癌散(5)号,每日1包。
    复诊:患者服药15剂,咳嗽明显减少,无低热,纳食好转。药已取效,继服1月。
    1997年4月29日x线拍片复查,肺部肿块明显缩小。7月4日复查(X线号7775),肺部肿块全部消失。为巩固疗效,嘱患者继服张氏抗癌散(5)号,以彻底清除残余病灶。后多次复查,均提示原病灶消失,患者精神好,饮食,睡眠一切良好,身体完全康复,可以从事家务劳动。
    例4:方某某,男,67岁,襄樊市太庆西路91号,1999年1月16日初诊。
    患者1998年底出现咳嗽,伴神疲乏力。1999年1月4日经CT扫描提示:左中央型肺癌并T6椎体及纵隔淋巴结转移。1月8日行纤支镜检查,确诊为左上中央型肺癌。因无手术指征,且患者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化疗,当地医院预言患者最多生存一月。初诊时,患者极度消瘦,恶性病容,咳嗽气喘,纳差,口淡无味,自汗,小便可,大便溏,舌淡胖大,苔白,脉细无力。证属脾虚湿阻,肺气不宣,拟以健脾益气,宣肺散结之法。处方:
    北条参15g  山药10g  白术10g  云苓10g  桔梗4g  陈皮6g苡仁30g  砂仁10g  麻黄10g  杏仁10g  石膏30g  前胡10g郁金10g  夏枯草20g  蛇舌草20g  半枝莲20g  鸡内金10g  白茅根30g生牡蛎30g  龙骨10g桂枝10g  黄芪15g猪苓10g  仙灵脾10g  甘草6g  山楂10g建曲10g
    张氏抗癌散(1)号、(5)号,每日各1包。
    患者服上方1月,诸症减轻,可下床活动,精神,食欲好转。原方随证略加减,和张氏抗癌散(1)号、(5)号继服。5月15日在原确诊医院CT复查显示,肿块(原大小为3×4×5cm)缩小2/3,病人一般情况可,生活自理,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例5:朱某某,女,40岁,蔡甸区玉贤镇供销社,1992年6月16日初诊。
    患者咳嗽2月,伴胸癌,经抗炎治疗无效,行×线胸片检查,疑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后经湖北省肿瘤医院CT扫描,诊断为肺癌,肿块大小约7×8cm,行化疗一疗程。初诊时,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咳嗽,略吐白粘痰,胸痛,胸闷,心烦,潮热盗汗,口干喜饮,纳差乏力,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痰浊蕴肺,气阴两虚,拟宣肺化痰,益气养阴,消瘤散结之法。处方:
    麻黄10g杏仁10g  石膏30g甘草6g  米壳10g芦根10g鱼腥草10g黄芩10g  贝母10g蛇舌草20g  半枝莲20g夏枯草20g  淫羊藿10g  白茅根10g  鸡内金10g  建曲10g  山楂10g西洋参3g麦冬10g  五味子6g  龙骨、牡蛎各10g  玄胡10g  川樟子10g  化瘀散3g二花藤30g
    张氏抗癌散(5)号,每日1包。
    服上方1月余,患者临床诸症缓解,精神、饮食均较前好转,患者不愿继续化疗,坚持只服中药治疗。原方随证化裁,继续服用。
    患者服药至1993年3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神旺如常人,体重增加4kg,经湖北省肿瘤医院复查(×线号9534),肿块消失,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继以张氏抗癌散(5)号巩固治疗1疗程,患者恢复半日制工作。以后每年3、4月份均来复诊1次,间断服用张氏抗癌散(5)号,以防止复发,患者至今健康生存。
    例6:李某某,男,71岁,武昌杨园建设村,1998年10月13日初诊。
    患者于1998年8月24日因咳嗽,声音嘶哑10余天,在铁四院职工医院抗炎治疗,咳嗽好转,而声青嘶哑加重。9月30日经全位胸片检查提示,中央型肺癌可能性大。10月6日服部B超发现,肝左叶见一4.3 x 4.2CM肿块。后经省人民医院CT等检查,诊断为右上肺癌伴肝转移。因不能手术,且年高体弱,患者要求中医中药治疗。症见,咳嗽,声嘶,眩晕,自汗,腰膝酸软,饮食尚可,舌质淡,苔白厚腻,脉弦稍数。治以平肝潜阳,滋阴润肺,软坚散结。
处方:
    白芍20g  天冬10g  玄参10g  龟板10g代赭石20g麦芽10g龙骨、牡蛎各10g  川楝子10g  怀牛膝10g  蛇舌草20g夏枯草20g半枝莲20g  白茅根10g  淫羊藿10g鸡内金10g山楂10g  沙参10g  玉竹10g花粉10g石斛10g  化瘀散3g贝母10g  黄芩10g甘草6g
    张氏抗癌散(5)号、(7)号,每日各1包。
    患者服上方1月后,陈声嘶外,咳嗽、眩晕等症状明显好转,上方加润肺止咳中药续服。12月8日复查全胸片(x线号7955):右上肺条索状影与前(9月30日)比较有明显好转吸收,腹部B超检查:肝内肿块消失,肝切面形态、大小无异常。为巩固疗效,彻底消除病灶,嘱用张氏抗癌散(5)号、(7)号继续服用1个疗程。追访至今,患者一切恢复正常,身体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