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中医治验01 食管癌

 学中医书馆 2013-03-20
食管癌
    食管癌属于中医的噎膈范畴。
    《素问.阴阳别论》云:“三阳结,谓之膈。”《素问·通评虚实论》云:“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胃病者,腹胗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欲不下……”《千金方》、《外台》有五膈五噎之分。宋.赵养葵说:“噎膈者欲饮得食,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在胃口之上,未曾入胃即带痰涎而出。”元.朱丹溪云:“其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良久复出,名之日噎。”又:“其稿在下,与胃为近,食虽可入,良久复出,名之日膈。”
    由此说明,病变侵犯部位不同,表现症状亦异。清.杨素园说:“然食管中系有形之物阻扼其间,而非无故狭窄也明矣。”此论更为确切,进一步认为有形之物所致。杨上善云:“阳结于上,阴衰于下则膈。”徐灵胎认为:“为顽痰、瘀血、逆气膈塞胃气,其已成者百无一治。”其义亦精,古时医学水平所限,虽无理论根据,然而毕竟系实践经验之谈。现代医学高度发展,诊断治疗水平均有提高,治疗方法不断增多,不治之说已过时矣。
    通过以上叙述,可明确看出,食管癌一病,若侵及临近各器官,可具有各种症状之表现:上端则噎,下端食入即吐为膈。其在胃腑则朝食暮吐等各种不同之症状。同时也认识到,噎膈反胃一旦发现,则大病已成,非同一般,难于治疗。
    【发病因素】有关发病因素其说不一,仅提出几个线索,但也尚无定论。有人认为此病系病毒感染,也有人认为系阴毒阳毒学说。日前较为公认的有以下几点:
    (一)物理刺激:即暴饮暴食包括烟酒嗜好,习惯热食,进食粗、快等造成长期慢性刺激。胃内被湿热熏蒸,经久溃疡糜烂积成膈热,有50%的病人嗜酒量大且频。经云:“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膏粱厚味,足生大疔。”此言久贪炙煿肥甘,有助胃热多生此病。
    (二)精神因素:即内伤七情,尤其忱思悲恚,五志火炎,灼伤津液等内在因素。老年气血双亏,内外因素所侵,发为本病。
    (三)外感六淫所伤:平素肌表充实,遇寒伤于肌表,失于疏散,邪陷化燥而成者,此类甚少。
    其次,为常年不愈之慢性溃疡、创伤、息肉、瘘管恶变等亦与本病有关。
    (四)化学因素:包括常年服用刺激性药物,土壤、水源、化肥、耕作方法和粮食保管不善而发霉等,均应高度注意。目前上述因素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认识。
    以上诱因,虽然己被多数学者所承认,但亦有争论。有的学者曾提出大胆设想,认为象种牛痘抵抗天花病毒一样,每个人都可能自身存在癌变倾向,但是出于体内具有免疫抵抗力,从而防止了癌症发生。一旦致癌病毒突破人体免疫防线,即会患癌病。据中国医学科学院食管癌普查综合材料报告,对上述观点亦作过详尽评选。
    【病机概述】病理机转,多系老年体弱,气血双亏,兼因精神刺激或饮食不慎,热灼胃腑等形成三阳气结之征。致使津液枯槁,噎膈不爽,闭绝不通,则下窍先闭塞,使便秘粪如羊矢。下窍不通必逆于上,故大吐粘涎,胸背刺痛,变证百出,终成危急之候。
    【中医辩证】噎膈一症多从忧愁思虑,积劳郁结,酒色过度而成。忧思则气结,气结则施化不行,酒色过度则伤阴,阴伤则精血枯稿,气不行则膈噎病于上,精血枯竭则燥结病于下。盖为肺志:肾家之水赖肺以输,脾家之精赖肺以布,因忧气结不能循职,则津液结涩。气道不宣食入因遂窒塞。今上为噎膈不入,下为燥结不行,岂运化失职,血脉不通之为病乎。以年龄论,则少壮少见,而衰老损耗者居多,其为阴虚之病无疑。故舍根本而图捷径,安望其有成功。
    “三阳结,谓之膈”。张子和解为:“三阳结者,大小肠膀胱热结。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则不固,膀胱热结则津液涸,三阳热结则前后闭涩。下既不通必为上行,所以噎食不下,即下而复出,此阳火不下推而上行。”此段解释,为张氏之偏见。《内经》原非言热,系指结郁多阴少阳曰“石水”。又《素问.举痛论》日:“思结则气结。”均末含有热结之意。系指郁结而言,天热则流通,寒则凝滞。盖热结者必有烦渴发热之征。洪大滑实之脉,而噎膈病虽有闭结而无热证。老年多发此病,显系真阳日衰,中土失运,气结而津不布也。气不能行制节之权,则痰浊必上壅而吐涎,津不能濡润大肠则粪如羊矢。且热则流通,寒则凝滞,此“三阳结谓之膈”,非热则明矣。《内经》云三阳系指小肠膀胱而言(前一段云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由此见三阳系指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而言。盖小肠属火,膀胱属水,火不化则阳气不行而传导失职,水不化则阴不行而清浊不分,故皆致结之由。而张氏不解此理,枉解为热,以致后世误传为火,一言千古,深为痛惜。
    【症状与体征】噎膈病之突出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频吐粘涎,胸膈痛楚,大便干燥,粪如羊矢。晚期则侵及经络,淋巴舯大,摸到结节,恶病质稀食固难不畅等。
    盖忧思则气结,中气结则升降窒塞,胃土不降则浊邪不得下行,上逆而为胸膈窒塞。雾气淫蒸而化痰涎。上腚不开,加以痰涎胶粘,故食不下而为吞咽困难致频吐涎沫。脉象缓滑而苔白厚,多现郁滞挟湿之象。
    土郁而木气不得伸展,甲木胆经属相火,顺胃下行而泾水道,胃气上逆肺胆俱无降路,胆木盘结不得下行,致使经气郁迫是以胸胁痛楚;脉象弦盛,舌色赤,虽有火郁之象,实缘气结之由。
    乙术肝经属风木,缘脾土上升而化心火。中气结则脾土下陷,而肝木不得升达,肝木郁陷则关窍堵塞,疏泄之令不行是以便难。又因土湿、胃逆、肺郁、痰盛,不能化生津液以滋大肠,大肠系阳明燥金之腑,枯槁失滋、自应艰涩,是以粪如羊矢终成便难。脉多沉滞,舌质隐青紫暗,苔厚腻或光滑,一派血郁气结之象,多系晚期表现。
    以症候辨虚实:
    有脾虚湿盛者而大量吐粘涎。
    有胃气不降者,肝气上逆则呕恶闷胀。
    有怒气伤肝者,肝火上升而为胸闷气逆。
    亦有平素肾阴亏损,五志化火而现尿频失禁。
    以色脉辨虚实:
    如面赤色润,脉太有力,内格呕逆,食入即吐,吐出酸臭异味者为实证,当作热治。
    面色青白,淡黄无光泽而现枯槁,脉象虚芤,朝食暮吐,吐出清水寒凉无酸苦臭味者,多为虚证,当作寒医。
    紧而滑者多吐逆。小而弱涩者多反胃。浮而缓者生。脉大无力而弱为气不足。沉涩而小者为血不足,多死。
    呕吐白沫为津液枯槁,多属胃阴耗伤之征。吐出清稀如粘涎、蛋清、或清水寒凉,多属脾阳不振之候。
    【中医分型】笔者结合临床所见进行归纳整理,以气、血、痰、火四型多见。
   (一)气滞型:
    1、体征:一般情况较差,消瘦,乏力,胸闷。
    2、舌色:不柔润,苔薄白。
    3、脉象:缓细无力。
    4、治疗原则:调中理气,培土生津,温化痰湿。
    (二)火盛型:
    1、体征:一般情况较弱,胸背痛甚,性情急躁,属阴虚火旺,津血耗损。
    2、舌色:暗赤,舌边光滑、苔黄,或绛无津。
    3、脉象:弦细或细数,或滑数有力。
    4、治疗原则;滋阴降火,和肝理气。
    (三)痰凝型:
    1、体征:一般情况虚弱,表现脾胃虚惫。痰涎壅盛,反胃呕逆。
    2。舌色:淡红,苔薄白或厚腻,黄腻或黄腐。
    3、脉象:弦大或弦滑,或无力。
    4、治疗原则:辛开苦降,助阴益阳,健脾益胃,降逆化疲。
   (四)血瘀型:
    1、体征:一般情况较差,胸背刺痛,痛有定点。少数人有吐血史,多数人有烟酒嗜好。便黑。
    2、舌色:隐青暗赤,瘀斑,苔厚腻。
    3、脉象:沉滞而涩,涩结无力。
    4、治疗原则:培补正气,升降阴阳。前期开瘀行血,后期养血润燥。
    【早期诊断】本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除了依据病史与体征外,最可靠的是进行细胞检查,即食管拉网涂片能找到癌细胞确定诊断,可减少受痛苦,简便易行,病人容易接受。吞水音图早期诊断贲门癌,也应值得推广。
    食管镜内窥,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和×线检查,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治疗】
    (一)中医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综合选用抗癌中药随症加减。治疗大法当以脾肾为主。
    盖脾土运化,而脾之大络布于胸膈。肾主津液而肾之气化主乎二便。故上窍之噎膈,由脾陷胃逆责在中土。下窍之闭结,系津液失滋,其责在肝肾。治中土宜温中燥土,转送枢轴,治肝肾宜养津润燥,疏木清风。两者不会兼备,肾水亏损能致胃阴虚燥,宜先助水滋肾。肾阳虚而脾虚湿盛者兼有之,应兼补心阳多奏奇效,此张璐之妙诀。总之不外实者清之,虚者补之,燥者濡之,切忌大攻大毒,辛温助火香燥之剂。
    1、治本:即控制肿瘤发展。最后能达到破坏或消除肿瘤之目的是根本治疗方法。经过几年药物筛选,找出了抗癌药数百种,制成单方、成方,常用药物有硇砂散、将军散、神农丸、治癌散等可选用或兼用。
    2、开关急救:开关问题极为重要,突然堵阻不通,滴水不入时,应缓解和急救。因为食道癌患者时常反复,有时在正常的情况下因精神冲动,突然关闭。服用二红液配用针灸、输液。经过上述处理,几小时或一两天即可缓解恢复。
    3。扶正:参考古医籍治疗法则,多以气血痰火偏盛论治,治标祛邪。据临床观察多不尽然。按年龄、体质多系老年,久病体弱,均属劳伤症候。属于三阳郁结者,首先扶养脾胃,养血润燥兼清中上二焦。另一方面,根据病理检查证实,即非病菌、病毒,疑为环境污染,饮食不调或溃疡,瘘管遂渐侵润发展,终致恶变,因此又属于中医外科范畴,需清火解毒,清热利湿。在药物选择上以银花、连翘、当归、白芍、生地、寸冬、石斛、藕汁、梨汁、萝卜汁、甘蔗汁、芦汁、竹茹、杷叶、石菖蒲、竹沥、韭汁、牡蛎、蛤粉、青黛,多饮牛羊乳等最为适宜。清养启膈汤、启膈饮,用于管腔涩滞气机不畅,滋阴救焚汤用于久郁化热耗阴,一派枯竭时,参赭培气汤对气郁肝亢、胸闷气逆,体虚湿盛者,均有相当效果。
    属气虚机能减退,频吐粘涎者,酌加补养心脾、舒气利膈之品。宜重用半夏以降胃气,茯苓、陈皮以行痰浊,多用生姜汁以开关。壮脾土以生元气,如归脾去术,养心去桂,或猪脂丸亦可。
    气滞成膈者,胸背痛甚,游走不定,应先理气机,温中燥土,加杭芍、柴胡、鳖甲、郁金等疏利肝郁。阿胶、当归、甘草柔润风木枯燥。大便秘结者,重用肉苁蓉、知母生津润肠而不伤阳气。
    火郁之象应以疏木清风为主。重点在风木,选用九香虫、丁香皮、都金、檀香、石打穿等。误服辛热而致呕吐噎甚者,加当归,石斛、益智仁补脾以抑阴火。有内火内膈饮食不得入者,四君子加芩连(酒炒),清火养胃。好饮热酒胸膈灼痛,此污血在胃,用局方七气汤(参、草、夏、桂、姜),《千金》加吴茱萸名奔气汤,治七情相干阴阳不得升降。气道壅塞攻冲作痛,即七气汤去参加官桂、香附、青陈皮,桔梗、莪术,藿香,益智仁、大枣、干漆炒桃仁。
    血瘀之象,胸背疼痛,痛有定处,固定不移,须通调血络生血润肠,滋养肝肾为主,重点在肾水。三者不可偏废,各有侧重。选用归尾、元胡、鸡血藤膏。李士材治血膈(嗜酒成膈)用云岐人参散(人参30克,元寸,冰片各1.5克)或香炒宽膈丸亦妙。
   (二)西医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
    1、手术治疗:适用于早期病人,病变范围局限未见转移。心脏肝肾功能正常者。手术远期疗效由癌肿是否彻底切除而定。手术方式包括:食道吻合术或结肠代食管术两种。
    2。化学治疗:运用化学药物作周身给药控制癌肿。适用于年龄大,病灶范围广泛,不适于手术者。临床证实,联合化疗好于单相给药。
    3。放射治疗:日前已广泛应用,运用同位素射线控制癌肿生长,射线虽然对人体略有损伤,但较手术治疗消耗及痛苦大为减轻。病人也容易接受。
    目前较常用者为深部x线照射60钴及电子加速器。
    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和实践,采用中西医结合或单纯中医中药治疗食管癌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据笔者统计,单纯中医中药治疗食管癌有效率及好转率达77.3%。
    【医案】12例。
    1.孟XX,男,57岁,农民。1961年4月21日初诊。x线片号0222。
    病史;进行性吞咽困难6月余。患者于1960年10月咽食痛,硬食噎,逐渐加重,消瘦明显,3个月后吐粘液多,胸背痛,大便干燥。食后撑胀不适,现流质饭、稀饭均感勉强。1961年3月曾到某医院就诊疑为食管癌,未作处理,转来我院门诊。
    过去有结核史,胃痛20年。好饮酒,好生闷气。家族中父亲因患“噎食病”死亡。
    检查:面色萎黄,舌红无苔,脉象弦缓,淋巴结不大,肝脾正常。钡餐x线拍片,示中段食管相当于4-5胸椎,有10厘米轻度狭窄,粘膜僵硬,充盈缺损。诊断:中1/3段食管癌,髓质型。
    辨证:属于肝郁血燥,脾不健运。治以活血润燥,清热渗湿,养脾阴。方药:金银花、辽沙参各15克,紫丹参12克,云茯苓9克,生杷叶、石菖蒲各10克,炒山药12克,金石斛10克,广郁金12克,青竹茹6克,谷芽、麦芽,乌梅肉各10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将军散5克,日3次,神农丸8-10粒,每晚1次。
    5月2日二诊:服药6剂,下咽阻挡减轻,仍吐粘液,胸背痛轻,大便稍干,脉弦。原方加元明粉6克,半棱莲10克,继服。6剂之后,来人取药4次,经服药治疗9个月停药观察,症状基本消失,咽下普通食物顺利,胸背痛止,二便正常。停服上药给噎症丸善后。随访4次,可从事轻体力劳动。1974年10月因肺部感染死亡,生存12年。
    按语:由于性情急燥,兼气郁酒湿熏蒸,肝肾阴虚,阴液枯竭为患,故以滋补肾阴与平泄肝郁,借以清热解毒,驱逐燥热而益脾阴而幸存。
    2.赵××,男,41岁,工人。1960年1月12日住院,住院号1144。
    病史:进行性吞咽困难月余,加重6天。1959年下半年,硬食偶有咽食阻挡,须水冲即下,同时咽痛,身体逐渐消瘦,吐粘液多,胸背痛,大便干。烟酒嗜好20年。
    检查:面色苍黄,消瘦呈恶病质,口粘无味,脉细数。钡餐×线拍片,示食管中下1/3段第6椎体同高处有3厘米长充盈缺损,粘膜粗乱。诊断:髓质型食管癌。食管镜检查,见有新生物,病理(一)。
    辨证:火盛型。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润燥。方药;清火散郁汤(经验方):金银花30克,青连翘15克,云茯苓、肥知母、大寸冬,广陈皮、清半夏,枳壳各10克,葛花15克,乌梅肉、柿饼霜各10克,青黛6克,薤白10克,全栝楼15克,黄药子10克,水煎服,神农丸8-10粒,晚1次。
    方中银、翘、知、柿、黄药清热解毒,陈、夏、苓、枳宽中顺气;加葛花解酒毒以制湿;青黛、乌梅凭借抗癌之力解除噫膈,薤、楼除痹控制胸痹之痛。又以神农丸,马前制剂独有斩关夺门之将,抗炎软坚,故取显效。
    治疗5个月,症状消失,下软饭顺畅,不吐粘液,胸背痛消失,精神体力倍增。出院带噫症丸,停汤药观察。6个月-1年随访1次,拍片对照未见病变,1964年恢复工作。1977年1月l6日随访良好,半流质饭顺畅无阻。
    按语:平时嗜烟酒、辛辣,致使常患咽痛咽干,又兼思虑脾伤,津液枯槁,致使阴虚火盛。故首以清热养阴润燥,消壅肿抗炎软坚而取得殊效。
    3。马××,男,35岁,干部。1959年6月26日入院。住院号1007,X线片号9798。
    病史:下咽阻挡逐渐加重4月余,左面颊部痛肿2月余,全身关节疼痛l周。患者自同年4月自觉全身发烧,出虚汗,四肢无力,以后进食咽部不适,硬食阻挡。当时未加注意,以后渐渐咽食困难,至5月中旬吃馒头时须用水泡方能慢慢咽下。4月底开始,两侧牙痛厉害,经检查为龋齿,曾拔掉右上颚牙3个,拔掉左上颚牙1个之后,引起左右颊肿痛麻木感。
    两年前有过轻度关节痛、发烧,服药治愈。近六七天来,下午恶寒发热出虚汗,全身关节酸痛,以膝上为重:全身痛以右侧上下肢明显。
    同年6月1日医院检查,经钡餐X线拍片,诊为上1/3段食管癌,长4.5厘米有狭窄区,粘膜中断,充盈缺损,局部周围有软组织阴影,不宜手术治疗,转来我院。6月16日收入住院。
    有吸烟及好喝茶史,不饮酒。1957年患过颈淋巴结核,已治愈。吃饭粗快,性情较急躁。
    检查:体温38.4。C,心率稍快,90次/分。慢性病容,面色潮红,舌质红嫩,苔黄厚干燥,营养欠佳,贫血貌、消瘦,口苦咽干,脉沉弦数有力。右颌下淋巴结肿大为3×3×2厘米,软,尚活动,轻度压痛。两颊不对称,左侧有肿块高起,压之有麻木感;左鼻孔不通气,牙齿缺失。腹软平坦无明显包块,肝脾不大。两下肢内侧有压痛,活动受限,腹腔淘淋巴结肿大,明显压痛。
    钡餐造影拍片,示右前斜位见食管中上1/3段轻度或不明显狭窄,长约6厘米。狭窄部粘膜呈断续状。诊断:中上1/3段食道癌,侵润型。
    副鼻窦区X线片,示左上颔窦区弥漫性略现模糊,右上颌窦及两侧筛窦、额窦清晰,未见异常。印象:慢性上颌窦炎(左)。
    胸正侧位片,示右侧膈肌位置较为升高,右侧之心膈触及,肋膈角均见有浓密增厚之状态,边缘不清,肺纹理增多。结论:右侧胸膜炎。
    同年7月2日,在局麻下行食管镜检查,距门齿27.4厘米于食管12.1厘米处模糊肿胀而突起,他处粘膜亦稍充血、肿胀,因结硬不能再深入肿胀处下段食管,左前壁波动明显,涂片作病理检查,未作活检。病理报告:鳞状上皮癌。
    辨证:全身慢性炎症,鼻腔双下颌口腔、关节均现肿痛、发热,错综复杂,为热毒郁结,久致伤阴。治以祛风湿解热镇痛和血通络之剂。方药:资生肾气丸加味:小青蒿15克,炙鳖甲10克,生苍术15克,生黄拍6克,赤小豆15克,黄苠30克,汉防己、地骨皮各10克,生桑枝、忍冬藤各30克,紫丹参15克,全当归10克,金银花30克,青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0克,真青黛6克,乌梅肉10克,黑元参15克,水煎服,神农丸8-10粒,每晚1次,将军散3-5克,每日3次,食后白开水冲服。
    本方以资生肾气丸化裁,苍术、黄柏清除湿热,佐以黄芪、防已、苡米助气利湿,丹皮,赤芍,忍冬通络活血,加桃仁以加速行血之功。《本草经》谓:“地黄,白术为腰膝之用,生者尤良。”借助佩兰、伸筋开发之气,以成火郁则发之义。
    7月1日:始服上方5剂,全身关节痛减。但两侧腹股沟淋巴结仍肿大压痛,两下颌仍肿痛未解。原方加升麻9克以升发郁积之火,杭白芍12克以敛阴退热止汗,继服。
    7月6日:始服上方3剂,身热减,全身痛亦愈,自汗停止,两腿压痛。调原方:小青蒿15克,炙鳖甲、地骨皮各10克,春柴胡9克,川牛膝10克,栀子6克,粉丹皮10克,金银花30克,青连翘10克,山楂核30克,橘核仁13克,制乳香、没药各10克。水煎服。
    8月9日:近几天未再发烧,精神、食欲改善,牙痛已愈,口能张开,咽食较前顺畅,能吃泡馒头,两腿仍痛,内侧较重,蹲下不能立起。治宜活血通经止痛,故改以活络祛湿:忍冬藤30克,丝瓜络、全当归、紫丹参各15克,明没药、制乳香、白芥子各10克,嫩桑枝30克,桑寄生、生苍术各15克,生黄柏6克,宣木瓜10克,川牛膝9克。
    8月20日:两下肢痛愈,能下床活动,但结节仍存在,面颊部肿消退,精神食欲增进,下咽普通食物顺畅,唯右下腹痛。上方加春柴胡9克,赤白芍各10克,广木香6克,紫蔻仁3克。火郁则发之,柴胡开举发散,芍药、香、蔻理气止痛。
    8月24日:一般情况好转,下地活动自如,下肢无异常,近两天右上臂内侧皮下有结节(5×3厘米)痛麻感,每顿吃馒头3个未见阻挡,其他同前。上方去宣木瓜、川牛膝,加生甘草3克,继服。
    9月11日:右臂肿块已消,痛减轻,下肢腓肠肌痛无力,腿软无力,不能走路。方用:
    生黄芪60克,当归,威灵仙各10克,桂枝尖6克,川羌活,口防风各3克,生苍术15克,生黄柏6克,薏苡仁12克,杭白芍6克,制乳香10克,元胡索6克,广术香,春柴胡各3克,水煎服。
    9月14日:服上方3剂,右臂肿消痛止,双下肢已不痛,活动有力,唯食后闷胀感。停中药观察9天。
    9月24日:停药10天,全身未感肿痛,精神食欲均隹,咽食顺畅,未再发烧。方用:
    春茵陈、赤小豆各15克,生黄芪30克,汉防己10克,生桑皮15克,地骨皮、粉丹皮、赤芍药各10克,忍冬藤30克,生濡络、生佩兰各10克,大生地15克,生黄柏6克,伸筋草15克。
    10月19日:服药后效果好,吞咽无噎感,右臂肿块明显缩小。胸背痛,给胸透,报告为胸膜转移或胸膜炎。两天来下午又现低烧,故改方:炙龟板9克,小青蒿15克,肥知母10克,生黄柏6克,地骨虚、川秦艽、生紫菀各10克,杭白芍、大生地各15宽,大寸冬9克,川贝母10克,生甘草6克,浮小麦30克。
    11月9日:全面检查,胸膜、食管均无异常,胸膜炎吸收,钡餐x线检查,食管病变已不明显,下咽顺畅,体重由43公斤增至58公斤,可以出院。
    于11月1l日出院观察。3-6个月随访1次。
    1962年1月9日:来院复查,x线钡餐透视和摄片,食管来见嚣质性变化。
    按语:诊病必求其本。病因乃患者不避寒暑之侵,肇致风寒湿痹之患。步履艰辛周身挛彻,然而身体素质强壮,邪陷化燥,因而邪毒升腾,结郁喉咙。因其食道为继发,故重活血通络,利湿解热。因其湿盛于热,故渗利祛湿为主,湿祛热亦除,不治热而热自清。
    4、崔××,男,62岁,干部。1962年12月4日门诊。x线片号491。
    病史:进行性吞咽困难4月余,患者于1962年9月初开始硬食咽噎,继之轶饭亦挡,逐渐加重,吐粘涎多,便秘,消瘦明显,4月份则软饭不能咽下,改流质饭。
    检查;面色萎黄,舌质暗紫,口淡无味,脉象沉涩而滞。钡餐x线拍片,示食管中1/3段有2.5厘米狭窄,充盈缺损,病变部位相当于第7胸椎。印象:中1/3段食管癌。
    辨证;气滞痰凝型。治用和中祛湿,理气润燥法。方药:金银花30克,春连翘15克,肥知母10克,炒枳壳、白蔻仁各9克,大寸云15克,天花粉10克,苦杏仁9克,生甘草3克,广陈皮、生半夏各10克,川厚朴9克,水煎服,服2剂休息1天再服,将军散3-5克,日3次,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
    方中陈,杏,知、朴宽中利气,枳、桔、蔻仁散结解郁,佐以寸云,花粉润燥养阴,使以抗癌三砂(硼砂、硇砂、朱砂)、青黛具有控制癌肿软坚之用,故而显效。
    治疗5个月,x线拍片对照,病变缩小为2厘米,因经济困难,自行停药之后随访。
    1964年3月x线拍片病变略有加大,为3.5厘米,但粘膜较整齐,蠕动恢复,钡剂通过顺畅。经7个月观察,进普通食物尚好,能轻度劳动。曾随访4次健在。
    按语:饱受旧社会贫困煎熬,情志抑郁,以致梗塞噎膈,津液枯竭。先以开郁散结,宽膈理气,次以养阴润燥,软坚收功。
    5、边××,男,63岁,工人。1960年11月10日初诊。
    病史;下咽阻挡2月余,声哑月余。自9月始偶有硬食噎阻感,1个月后软饭阻挡,吐粘涎多,胸背痛,2个月声音嘶哑,曾去某医院检查不能手术,转我院就诊。过去好饮洒20年,性格急躁。家族史中,其母因噎症病故。
    检查:面色潮红,舌淡暗紫,苔白厚腻,口苦咽干,便秘,脉象细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如花生米大,尚活动不痛。钡餐x线透视,见食管中段相当于7-8胸椎水平面,有3.5厘米狭窄僵硬,充盈缺损,粘膜蠕动消失,报告:中1/3段食管癌,髓质型。
    辨证;属于脾肾阴阳兼虚。治以脾肾双补,气血兼备之法。方药:金银花15克,云茯苓9克,春连翘10克,生半夏6克,炒杭芍10克,野台参、全当归各12克,海螵蛸10克,大寸云15克,生甘草6克,怀山药、生白术各15克,水煎服:神农丸8-10粒,每晚1次,将军散3克,日3次。
    方中主以四君归芍培本养血,山药、寸云滋肾润燥,佐以银、翘清其虚热。借助将军、神农控制癌肿。
    服药3个月,又间断服半月,停半月,继服2个月,停药观察,随访至1964年,进普通食物尚好。1976年12月7日随访未找到此人。
    按语:性情暴躁,暴食暴饮皆系诱因。因此除药物等治疗外,避免精神之刺激、暴怒,思虑等尤为重要。减少食用辛辣刺激之品,防止扩散。
    6。翟××,男,如岁,工人,1961年3月入院。住院号7484,X线片号1125。
    病史:进行性吞咽困难10个月。于1960年3月始咽食有噎感,逐渐加重,继之吐粘涎多,胸背痛。10月赴某医院检查,x线钡餐透视见食管下段长有6厘米狭窄僵硬,转来门诊。
     检查:面黄消瘦,舌红暗紫,口苦咽干,脉沉滞细涩。钡餐X线拍片,示食管中段相当于8-9椎体有3厘米狭窄区,粘膜粗糙,蠕动缓慢,充盈极度狭窄。诊断:中段食管癌前期。
    辨证:气滞痰凝。治以养阴扶脾,清热利湿,佐以疏郁顺气。方药:金银花30克,春连翘、怀山药各15克,云茯苓10克,广陈皮、生半夏各6克,肥知母10克,大寸云15克,炒枳壳10克,川厚朴9克,春薄荷6克,淡豆豉10克,牛蒡子9克,水煎服,将军散3克,日3次,饭后服,二红液30毫升,日3次。
    方中苓,脒,夏、山药扶脾健胃,根、朴理气宽中,知母、苁蓉补肾养阴,借其碱软化僵硬,使以荷、豉、牛子升发解郁,有“火郁则发之”义。配以将军抗癌,二红解痛。
    服药2个月症状好转,带药回家,间断服药半年,停药观察。1962年第二次x线拍片,病灶略有加大,长约4.5厘米,但活动度改善。至第四次x线拍片病变已不可见。1964年7月23日复查良好。1971年9月1日随访,进普通食物顺畅无阻,能劳动。1972年12月18日随访良好,坚持全日工作。
    按语:平时健康,素无嗜好,唯情志抑郁,好生闷气,不爱多言,统系肝郁气滞之象。故先以扶脾、舒利、解郁散结,后以滋肾软坚而收全效。
    7.胡××,女,45岁,农民,1960年9月26日入院,住院号5095,X线片号10637
    病史:下咽阻挡5月余。于1960年5月始,上腹食后饱胀,时有呕吐饭食;继之咽食阻挡,硬食水冲即下,吐粘涎多,胸背痛,9月份只能吃流质饭。即赴某医院钡餐x线透视,见食管下段相当于第10椎体处长2.8厘米呈环形狭窄,僵硬,充盈缺损,管径0.6厘米,蠕动消失,粘膜粗糙,上端明显扩张。诊断:①硬型下1/3段食管癌。②甲状腺肿。
    检查:面色苍黄,舌暗紫,苔白腻,口淡无味,脉沉滞。血压14.7/9.86千帕(110/74毫米汞桂),体重39.3公斤。食管镜检查,距门齿40厘米处有突起菜花状,因病人不合作,未能取到活检证实。
    辨证:气滞肝都,热伤津液。治以调中理气,清热养阴,活血破郁。方药:理气育阴汤加味:金银花15克,连翘9克,茯苓15克,陈皮6克,生半夏3克,寸云12克,炒枳壳、川厚朴各6克,青黛、炒香附备4.5克,乌药6克,水煎服;将军散2-5克,日3次,饭后服: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
    至11月23日钡餐×线拍片对照,病灶明显缩小,稠钡尚能通过,舒张良好。体重增加至43公斤,带药出院,间断服用1个月,停药观察。
    随访10次,1969年8月来院复查,钡餐×线透视未见食管病变,粗食无挡,体质健壮,正常劳动。
    1976年12月随访良好,身体健康。
    按语:妇女多疑虑,抑郁肝都,木火炎上,经久蕴结则僵硬阻塞,故以清泻肝火,宽膈理气,佐以扶脾散结,略加抗癌之品,体现辨证与辨病之关系。
    8.张×x,男,43岁,工人,1960年6月初诊。
    病史:进行性吞咽困难月余。于1960年5月20日生气后,当时即现硬食噎,上腹剧痛,并吐血两口,5天后下咽痛,噎甚,吐粘涎多,上腹痛。过去好饮酒,有胃病史,家族中父亲因噎食病故。
    检查:面色潮红,苔薄白欠润,口苦咽干,脒弦滑。淋巴无肿大,肝脾未及。钡餐x线拍片,示食管中段相当于第7胸椎有3.5厘米狭窄僵硬,充盈缺损。诊断:中1/3段食道癌。
    辨证:血瘀气滞型。治以调气润燥,破血活瘀。方药:辽沙参15克,金银花30克,真青黛6克,代赭石15克,旋复花、海浮石各9克,山药15克,紫丹参10克,刘寄奴15克,全栝楼9克,大生地,黑元参各15克,肥玉竹9克,金石斛12克,莱菔子9克,空白蔻4.5克,白花蛇舌草30克,蒲公英9克,山豆根15克,威灵仙9克,水煎服,将军散60克,每次3克,日3次,饭后服,神农丸8-10粒,每晚1次。
    8月二诊:治疗月余好转,软饭下咽不挡,带药回家,继续服药至12月,停药观察,经随访4年良好,进普通食物无阻。
    1964年全日劳动,复查4次均无器质性变化。
    9、鲁××,女,30岁,农民,1973年7月4日初诊。×线片号6709。
    病史:进行性吞咽困难4月余,加重6天。既往有胃病史。近半年食欲下降,全身乏力,饮食无味,量渐减少,逐浙消瘦。喜冷食,热食则觉胃口烧灼感,渐渐发现咽下噎感,其初偶有阻挡,遂渐加重,吐粘涎多,胸背痛。2个月后,大便经常干燥、色黑。近几天不能饮食,喝水亦吐,经地区医院检查,来作处理,转来门诊。
    检查:面色苍黄,消瘦,呈恶液质,舌绛苔黄燥,脉沉缓而滞,双锁骨上淋巴不大,右腋下有肿大之淋巴结。腹软无明显包块,肝脾不大。钡餐X线拍片,示食管中段相当于7-8椎体处长6厘米钡剂通过微弱,半阻塞状态,粘膜紊乱中断,蠕动消失,充盈缺损,狭窄不对称,不规则,呈据盘状,上段扩张,长约3.8厘米。诊断:中段1/3段食管癌,髓质型。
    当时,不能进食,故以补液,针灸开关(取穴天突、巨厥、合谷、膻中)。二红液30毫升,日3次。硇砂散3克,日 3次,食后含化(硇砂散处方;硇砂6克,硼砂、朱砂各9克,青黛23克,蛤粉13克,柿霜10克。制法:先将朱砂研极细,硇砂放豆腐内蒸过晾干研细,各自分研再加柿霜混合研匀)。
    食道癌汤:真青黛6克,紫丹参,辽沙参、生山药各15克,云茯苓9克,广陈皮6克,生半夏4克,白蔻仁4.5克,小枳实9克,海浮石、旋复花、代赭石、大寸云各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15克,威灵仙,山豆根各10克。水煎服。
    7月16日二诊:大便干燥已7天,今日方解,色深黑。下咽稍好,能喝稀饭,吐粘涎多,恶液质稍改善,改方药如下:辽沙参30克,小豆根15克,蒲公英10克,板蓝根15克,紫花地丁10克(清热抗病毒),海浮石12克(祛粘涎),半枝莲10克(抗癌),生甘草3克,水煎服6剂,硇砂散90克,每次3克,日3次。间接喉镜检查,见咽喉部充血,光滑未见新生物,声带活动良好。二红液500毫升,每次50毫升,日3次。
    7月20日三诊:精神振作,能进流质饭,脉象缓和。食道癌汤加减6剂。将军散60克,每次3克,日3次。
    7月29日四诊:下咽好转,能进半流质饭,胸背痛减,仍吐粘涎,舌红苔黄厚腻,脉象细数无力。以其胸闷气逆缓解,原方去代赭石、旋复花,加谷芽、麦芽各10克,生甘草3克,和胃进食,硇砂散60克,每次3克,日3次,食后含化。
    8月五诊:软饭较顺,硬食仍挡,吐粘涎减少,大便干,精神佳,体力倍增,原方加旋复花15克祛粘涎,寸云15克润肠,6剂,硇砂散60克,每次3克,日3次,食后含化。
    9月六诊:于门诊服药2个月。症状大减,咽下普通食物无阻,吞咽顺畅,吐粘涎基本停止。
    钡餐×线透视,效显,病变缩小为4厘米。体质逐渐恢复,大便不干。服食管癌汤6剂;将军散60克,每次3克,日3次,食后白水冲服。之后停药给噎症丸1公斤,每次9克,日3次,以资善后。
    1974-1978年随访5年良好。
    按语;久因湿热蕴蒸,侵及食管,侵润恶变,一派燥热,舌绛口渴,便秘,阴津耗竭,生机无源,阳气亦将殆尽,故以大剂滋阴清热降逆,佐以抗癌配合,支持补液逐渐恢复,最终以噎症丸之温肾软坚,以资善后。
    10、史××,53岁,男,1973年7月12日初诊。
    病史:食管癌探查术后半年,腹泻半年,饮食不进,饮水即吐2月余。于1971年初上腹经常隐痛,食后闷胀,不吐酸,常有暖气。2年后即1973年2月下咽阻挡,吐粘液,胸闷痛暧气加重。3月份到某医院检查,钡餐x线拍片,诊断:中下段食管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建议手术治疗。4月4日住院行手术探查,术中因肿瘤与后脊柱主动脉粘连固定无法切除,取淋巴结迸检而关闭伤口。病理报告为腺癌。术后下咽困难加重,不能进食,1月多来食入即吐,曾用化疗5-氟脲嘧啶20多支未效,消瘦明显,呈恶液质。术后即现大便稀频,每日夜4-5次,无脓血,微坠痛。7月来我院门诊检查,钡餐X线透视,见术后吻合口狭窄并现水肿。印象:食管癌探查术后。7月25日收入住院。
    检查:面色苍黄黧黑,消瘦,贫血貌呈恶液质,舌缔苔红灰黄干燥,口苦咽干不渴,脉沉细数无力,左寸有间歇。淋巴结未见肿大。肝脾不大,腹软无明显包块。左肋有手术刀口瘢痕,长约2.5厘米,愈合良好。体温38.9。C。20年前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烟酒史,无远游史,无肿瘤接触史及家族史。
    辩证:长期未进饮食,靠输液补充营养,耗阴至甚,阴虚阳蝎,气血双亏,为衰竭危重之症。治宜先行滋补阴液,控制感染,退烧,次以养胃阴,补正气,两步分治。方药:
    (1)辽沙参30克,淮山药、苡米仁、海浮石各15克,山豆根、板蓝根、蒲公英各9克,大生地、紫草根、大寸冬、代赭石、黑元参各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育阴清热退烧控制感染。
    (2)潞党参15克,焦白术10克,云茯苓12克,白扁豆、淮山药各15克,砂仁、草蔻仁各6克,鸡内金10克,苦桔梗10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健脾利湿止泻。
    (3)神农丸8-10粒,每晚1次。
    服(1)方20剂,进食稍顺,大便仍稀,吐粘涎多,改服(2)方,加服四神丸,每次9克,日2次。服药半月后,大便次数减少软饭顺畅,如上方服药3个月精神体力倍增,体质改善,以(2)方健脾养胃加减,带药回家调养。1976年10-12月两次来门诊复查,下咽阻挡较前顺畅,进普通食物无阻,体重增加,大便日1次仍常稀。1978年12月随访健在。
    按语:经探查手术,能使癌细胞扩散转移,不控制癌肿,则体质不易改善,故首先抗癌,气血阴阳俱伤,扶正养血尤当务之急,故次给气血双补,培土健脾,正气进则邪气除。抗癌之品仍需选用,佐以刘寄奴、丹参之属,活其术后血瘀,瘀祛新自生。
    11。李××,男,66岁,职工,1971年5月l7日初诊。
    病史:下咽阻挡6月余。于1970年10月进硬食咽噎,须用水冲,容易疲劳,消瘦。1971年赴某医院检查,经钡餐×线透视,见食管下段相当于9-10胸椎有2.5厘米之狭窄区,钡剂通过尚可,粘膜消失,充盈缺损,上端略有扩张,管径l.5厘米。诊断:下1/3段食管癌。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转来我院中医门诊,经我院数次检查诊断为食管癌,但炎症未排除,给予单纯中药治疗。
    检查:面包苍黄,消瘦,舌红苔薄白,口淡无味。脉象左关弦数,右关绥涩,两尺弱无力。
    辨证:气滞痰凝。治以渗湿醒脾养胃。方药;辽沙参15克,云茯苓12克,生半夏3竟,生山药,杭白芍各12克,广陈皮9克,益智仁6克,金石斛、广玉竹,青竹茹各9克,代赭石24克,海浮石12克,刘寄奴、白花蛇舌草各30克,广术香,白蔻仁各6克,谷芽、麦芽各12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神农丸8-15粒,每晚1次;将军散2-3克,日3次。
    方中首以香砂六君,陈、夏醒脾;益智仁易砂仁补肾阳以醒脾;佐以赭石,寄奴降逆化瘀散结,辅以石斛、玉竹、竹茹软润僵化,以防止益智渗燥之弊。
    服药2个月症状大减,下咽略顺。半年后进普通食物顺畅,间隔服药半年,停药观察,中间曾钡餐x线拍片数次,透视8次,病灶为2.5-4厘米,有变长之象,但进食逐渐改善,体质,精神状态相应好转。1976年5月19日-10月20日来诊健在。
   按语;脾阳不振,湿痰所困,致使消化迟钝,疲倦消瘦。健胃醒脾软坚散结而愈。
    12.沈××,男,60岁,退休职工,1973年10月18日门诊,住院号1758,X线片号7368。
    病史:上腹痛3年,下咽阻挡3月余。既往有胃病史,经常胃脘隐痛,吐酸暖气10年。近3年内吐血2次。同年8月份一次吐血量约1000毫升而致昏厥。3年前即有心肌梗塞,患过丝虫病,手术2次留有长刀口斑痕,左睾丸大且硬,不痛。平时气喘心慌,失眠多梦。近3个月下咽硬食噎,咽下痛,吐粘涎多,胸背痛,大便干黑。曾到县医院钡餐X线透视,疑为食道癌,故转来门诊。经钡餐X线拍片,示食管下段相当于8-9胸椎处有1.5厘米狭窄区,粘膜不正,钡餐通过缓慢,充盈缺损,对称尚规则。诊断:下1/3段食管癌前期。10月24日收入放化科住院,准备放射治疗。经全面检查发现心音稍钝,心电图示有陈旧性心肌梗塞等合并症较多。放射不能适应,改中药加他疗两个月,效果不显,且反应较重,咽噎转重,曾又吐血1次300毫升,钡餐×线拍片对照,病变加长,动员出院,病人要求转中医科服药。1974年2月1日转中医科治疗。
    检查:面色苍青,略显浮肿,舌质暗紫,苔薄白,日淡无味,脉细数,左寸浮大中空无力,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软膨隆,双下肢浮肿,因丝虫病象皮腿手术2次,留有长8厘米刀口斑痕。
   辨证:心阳颓丧,肾阴胃阴俱竭,心肾不交,故心慌气喘失眠,脾不健运兼血瘀气滞,肾为先天生生之本,脾为后天滋养之源,脾肾先竭何以维生。治必强心益肾,扶脾养胃为主,佐以软坚解郁之剂。方药:
    (1)金银花30克,云茯苓12克,炒远志10克,炒枣仁15克,生地、熟地各10克,巴戟天9克,大寸云15克,生白术6克,淮山药、代赭石、海浮石各15克,益智仁9克,紫丹参10克,桃仁泥9克,川红花6克,水煎服。先行补心阳,滋肾阴。
    (2)乌贼骨、郁李仁各9克,鸡内金10克,川厚朴、广陈皮各6克,大枳壳、草蔻仁各9克,建神曲6克,生甘草3克,谷芽、麦芽各9克,板蓝根、代赭石各15克,黑元参、山豆根,紫草根各10克,水煎服。理气宽膈治噎,扶脾益胃交替施用。
    (3)将军散3克,日3次,食后白水冲服。
    服上药2个月后,症状消失,吞咽如常,x线片对照,大有好转。
    1974年3月22日;体质已恢复健壮,钡餐x线拍片,食管无病变可见,避普通食物无阻,体重增加,给噎症丸1公斤,每次10克,日3次,以资改善。出院调养。
    1974年11月来院复查良好,精神体力均佳。全身无不适,进普通食物仍无阻,体质较前增强。停药观察。
    按语:心阳颓丧,肾阴胃阴俱竭,心肾不交,脾不健运,胃津亦损,津液枯竭,脾胃大伤。因心阳不足,宜先补心阳,故用茯神、枣仁振作心阳,心血阳气双旺,则心肾即交,佐以山药、巴戟、寸云、益智,熟地滋肾醒脾,丹参、桃仁活血养血,心火旺盛,则能生土运化而病自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