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术是利用心理学、生物特性、行为科学等知识,来解读心理、操控行为的技巧。在对方未察觉的情况下,以不经意的对话或动作带入暗示,解读对方心思,甚至诱导对方做出自己想要的反应。《别让人知道你怎么想》举出3种读心术的技巧: 1.观察嘴角与身体距离: 可以向对方说一些话,观察他的反应。举例来说,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中,以眼睛和嘴角最容易解读。怀着正面情绪时嘴唇会放松微张;怀着负面情绪时则嘴唇紧闭、紧绷。 另外,初次见面的时候,人和人多半会保持1~2公尺左右的距离,若是交换名片时,对方一口气就来到50公分的位置,表示他很容易与人亲近;若是上前交换名片后又把距离拉开,则可能表示对方心有防备。 2.说话之前加入特定动作: 制约是将对方内心的印象与反应,连结到特定的动作。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巴伐洛夫之犬(Pavlov’s dog),就是在每天喂狗饲料之前先摇铃,一段时间后,狗受到钟声的制约,听到钟声就会以为有饲料而流口水。 不过,就算是刚认识的对象也可以设定简单的制约,比如说公司客户很爱闲聊,但自己很想讲正事又不想破坏气氛的时候,可以在说话前刻意加入一些举动,例如在进入正题之前「先喝一口茶」,喝完之后马上言归正传。讲完正事后,再让对方恢复主导权,然后再喝一口茶,把话题转回公事上。反覆几次后,对方心理上不知不觉产生「喝茶=重要话题要开始」的制约,看到你喝茶就会停下来等你说话。 3.复述对方一部分话语: 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是「rapport」,是融洽、信赖关系的意思。刻意营造这种感受的手法称为「配对」,方法就是模仿对方的行为,因为人对与自己举动相似的对象,会不由自主产生亲切感。 复述就是一种简单的配对方法,也就是重复对方一部分的话语。例如A说:「这次的新产品很有趣,我们打算针对30岁以上的男性为促销对象。」B说:「您说的对,这次的产品很有意思,以30岁以上为诉求正好。」比起B说「我也是这样想,」前者会让A更觉得B有赞同之意。虽然写成文字感觉很刻意,但是在会话中,复述可以很自然地让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4.从看得到的地方开始聊: 作者提出「影像聊天法」,建议从对方的外表、一眼就能掌握的地方开始聊天。 比如面对奇装异服的人就说「你很喜欢流行的东西吧。」聊一阵子之后再说出与影像相反的印象。因为人的性格多半都有两面性,与外观乍看相反的要素,也会存在于内心世界。如果对方看起来很开朗,就说「其实私底下的你很容易钻牛角尖吧?」一开始就聊看得见的部份,最后扭转印象说出相反的看法,对方就觉得自己的内心获得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