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經典至極的關於宗教的哲理名言

 金朝陽宮 2013-03-23

經典至極的關於宗教的哲理名言

1、在政治上,如同在宗教上一樣,要想用火與劍迫使人們改變信仰,是同樣荒謬的。 —— 漢密爾頓

2、沒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沒有禮俗、宗教、傳統及社會階級。世上沒的天性守禮的男子,也沒的天性不守禮的女子。假定沒有女人,我們必不會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門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飯廳與臥室之區別,有何意義。男子喜歡在臥室吃飯,在飯廳安眠的。 —— 林語堂

3、上司的行動不必徵求下屬的意見,這是天經地義。但是,有時候上司會對下屬解釋。……這種解釋的作用,在於製造自己威權的宗教上、哲學上、科學上,世界潮流上的根據,使得奴隸和牛馬恍然大悟這世界的公律,而拋棄一切翻案的夢想。當上司對於下屬解釋的時候,你做下屬的切不可誤解這是在徵求你的同意,因為即使你絕對的不同意,他還是幹他的。 —— 魯迅

4、愛情是一種宗教。 —— 羅蘭

5、我從沒有和那偉大的宗教發生過關係, 因為按照那偉大的宗教的偉大的教義, 誰都只能從那人群中選出一男或一女, 不論其餘的是何等的聰明何等的美麗, 我們卻只能從慘澹記憶中把他們忘記, 啊,這就是當今所具有的道德和法律。 在這條路上行走著可憐而疲倦的奴隸, 唉,他們終於來到墳墓似的家庭那裏, 這家庭從來立足於這世界的大道上面, 帶上被束縛的朋友或許是吃醋的勁敵, 從此踏上那漫漫的旅途既遙遠又迷離。 —— 雪萊

6、凡是一種理想寄託的,無論什麼組織,它的偉大,就是在於它的宗教狂熱,和那不能容忍的固執精神,他們攻擊其他的組織,並且堅信著人家都是不對的,只有自己才是對的。如果理想的本身合理,再加上這種武器,那麼,這種理想,奮鬥於世界之上,必定是所向無敵的。凡把壓力加在這種組織上,那是為促使其內部的實力提高。—— 希特勒

7、物質的、社會的、世俗的苦惱太多,人就無暇有存在的、哲學的、宗教的苦惱。日常生活中的瑣屑限制太多,人就不易感覺到人生的大限制。我不知道這值得慶倖,還是值得哀憐。 —— 周國平

8、同性戀不是一個“突變”,而是一種超文化、超種族、超宗教、超階級、超越任何人為界限、自古至今都存在的一種現象。 —— 白先勇

9、人類社會的烏托邦理想大致有以下三類:第一,猶太先知和啟示錄的烏托邦;第二,基督教烏托邦;第三,1618世紀以來的現代烏托邦。前兩者為倫理——宗教性烏托邦,後者為倫理——社會性烏托邦。第一種和第三種烏托邦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構想了一個世俗王國,並試圖借助個體之外的力量(神性的英雄和社會集團)來實施。它們都忽略了作為烏托邦王國的社會性和烏托邦理想的個體性之間的矛盾。而基督教烏托邦認為,這種王國不應由外在力量的干預來建立,而應通過人類個體逐步地“內心聖潔化”來實現(即人神意志的合一)。這既是一種審美的精神狀態,又是一種社會化理想。 —— 張檸

10、宗教失寵已經很多年了。傳統宗教離我們太遠,並且不近人情,沒有它也罷了。現在,人們終於找到了新的宗教——時尚。在時尚這個新的宗教中,金錢就是耶穌基督,影視明星、超級模特兒,就像已經獲得了救贖的人,她們正在天堂裏翩翩起舞。看模特兒在倫敦、巴黎、紐約、米蘭的天橋上扭屁股,就像到教堂做禮拜一樣。讀明星的緋聞,看電視的娛樂節目,就像吃飯前畫十字、做禱告。人們對時尚的愛,是那麼純潔,就像對上帝的愛一樣。 —— 張檸

11、我所以反對獨裁者,就因為他們不近人情。因為不近人情者總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藝術是惡劣的藝術;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類式的生活。 —— 林語堂

12、佛教是理智的宗教,自然不能離卻這人間的導師,轉到玄秘的信仰。但是,單在種姓清淨、相好圓滿、出家、成佛、說法、入滅的形跡上建立信仰,也還不能算深刻正確。凡是純正的佛弟子,必需把握佛陀的崇高偉大點,要窺見佛陀之所以為佛陀。唯有在這即人成佛的佛格上,才能奠定堅強的信念。在理智信仰的生命中,去為真理與自由而邁進,完成佛教出現世間的目的。 —— 印順導師

13、中國學佛者,由於重視了死,也就重視了鬼。中國傳統的宗教,是人死為鬼。雖接受了佛教的輪回說,相信鬼可轉生為人,但他們只知道人與鬼的互相轉生,而每忽略了人死不一定為鬼,可以人死為人,人死為天。所以學佛者,甚至往生淨土的信仰者,也還是不願為鬼而又預備做鬼。 —— 印順導師

14、在人的上面有天堂;下面有地獄;餓鬼與畜生,可說在人間的旁邊,而也可通於上下。鬼趣的低劣者,近於地獄(有些宗教是不分的),所以閻羅王或說為鬼趣的統攝看,又說是地獄的王。而鬼趣的高級者,即低級的天(神)。 —— 印順導師

15、畜生中,高級的也通於天。天神與鬼、畜,在一般宗教中,雖從來有分別,而實有混淆的形跡。大概的說傾向於統一的,永生的,是天神(神教)教。但也有多少不同如基督教的耶和華,回教的阿蘭,是一神教;如印度的梵天、大自在天,中國道教的元始天尊等,是泛神教,即有多神的傾向而統一的。如傾向於雜多的,死亡的,即鬼靈(鬼教或巫教)教。 —— 印順導師

16、佛教是宗教,有五趣說,如不能重視人間,那末如重視鬼、畜一邊,會變為著重於鬼與死亡的,近於鬼教。 —— 印順導師

17、襤褸的衣衫,是貧窮的罪過,卻是乞丐的袍褂,他的職業的優美的標識,他的財產,他的禮服,他公然出現於公共場所的服裝。……沒有人肯過問他的宗教或政治傾向。他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由人。”話雖如此,誰不到山窮水盡誰也不肯做這樣的自由人。只有一向做神仙的,如李鐵拐和濟公之類,遊戲人間的時候,才肯短期的化身為一個乞丐。 —— 梁實秋

18、人生在世最大的事就是看。成百個說話的人才抵得上一個思想的人,成千個思想的人才抵得上一個看的人。清醒地看,便是把詩意,預見性和宗教融為一體。 —— 羅斯金

19、宗教就會象財富、榮譽或家族那樣,僅僅成為一種人們引以自豪的東西。 —— 泰戈爾

20、宗教一定是在人的苦難達于極點之時產生的;它必須靠人的鮮血而生存;於是,不管它是否能給人帶來幸福,人的旅程都將在完滿的歡樂中終結。 —— 泰戈爾

21、人間的缺陷很多,如自然界的災害──風暴雨淹,山崩地震;人為的禍患──刀兵斫殺,爭城奪地。因此求來生為人,與更求上生天國的思想,也油然而起。此種思想,古代的一切宗教,莫不如此。這在佛法中,名為「後法樂」。 —— 印順導師

22、兩種宗教思想,一求人間現法樂,一求未來人天的後法樂,近於五乘中的人天乘。這不是說人應如此修,天應如此修,是說人如此行,即得人身,得天身。這二者,都從人身起行,從人生正行發展到生天的行法。 —— 印順導師

23、印度宗教又引出永生不死的思想,如基督教的天國永生一樣。當時印度人以為,天中的大部分還是要死的,所以探究怎樣才能究竟不死。以為惟有最高神──梵,是宇宙的本源,是永生不死的,常住不變的。人能複歸於梵,即得恒常的妙樂。這種思想的底裏,本含有解脫的意義。由生而死,死而又生,這本是個大難題;這應該想 法徹底解決。佛教是超過了現法樂與後法樂,而探求究竟解脫樂的。這在一般的宗教,皆以生梵天,或「梵我合一」為究竟樂。這三種企求,歸納世界人類的思想,不外乎如此。 —— 印順導師

24、無事比丘,即阿蘭若比丘。他們歡喜住在  阿蘭若(寂靜處)處,過著隱遁的清苦的獨善的生活,專修定慧,生怕世事來擾累他。他們持戒,生活極端清苦,佛法中的十二頭陀行,就是這種人常修學的(這本是當時宗教徒的苦行)。有的不住房子,在樹下過宿,或者在死人塚間住。穿的是糞掃衣,是從垃圾堆中檢來的碎布,破爛齷齪,用水洗淨以後,一塊塊地縫綴起來。吃,有的懶得乞食,就在山間林下,檢一些可以充饑的吃下。這些無事比丘,是精苦的,出家弟子不一定這樣作。—— 印順導師

25、靈魂在世上將感到難堪的孤獨,倘使它在其他的靈魂中間,遇不見一個夥伴;在人間共當患難,在天上同享快樂。兩個靈魂經過長期的相互摸索,而相互認識,彼此瞭解,十分相得之後,一句話,認出彼此是相似相同之後,它們中間便產生一種象它們本身一樣熱烈而純潔的團結,這團結從人世間開始,到了天上還不會終了。這團結便是愛情,真正的愛情。這樣的愛情,世人能理解的甚為稀少。這愛情便是宗教,它能把愛的物件神化。它用忠誠和熱情維持自己的生命,在它看來,最巨大的犧牲便是最甜蜜的幸福。 —— 雨果

26、中國人自秦漢以來一直具有世界上最龐大的祖國,人心卻如一盤散沙,中國人有統一的方塊字,卻沒有統一的宗教,甚至也說不上有明顯統一的民族特徵。 —— 黎鳴

27、可能我們生活的環境裏,並沒有培養我們對信仰的認識、瞭解,大部分中國人也沒什麼宗教信仰。但我拍完《玉觀音》以後我覺得有個信仰也不錯。 —— 趙薇

28、個人的生死與解脫,道德的行為,世道的治亂,一切無非緣起。世間的宗教者,哲學者,不能徹底正解緣起性空的中道義,都在尋求宇宙最後的,或最先的實體,傾向到本體論,形而上的神秘領域。 —— 印順導師

29、在死的時候,眾多和而為一;在生的時候,一化為眾多。神死了的時候,宗教便將合而為一。—— 泰戈爾

30、科學是人類理性最精緻的體現,也是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不二法門。科學不需要信仰的支撐,也不需要任何授權,因此,科學沒有門檻,甚至沒有任何形式的界限。在這裏,只有正確和錯誤的結論,以及導致這些結論的實驗依據和/或推理鏈條(也就是所謂的“科學方法”)。對科學的辯難,也只能從這些方面入手,我們可以質疑實驗依據的可靠性,可以反駁推論過程的邏輯謬誤,總之,科學的批判同樣應該利用科學的手段來進行。這應該是人所共知的常識。大量的事實證明,每當思想衝破牢籠,自由翱翔的時候,往往能有偉大的發現和創造。科學發展到今天,一個重要的條件是它幾乎掙脫了宗教、種族、政治意識形態等諸多束縛,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和一致的追求。 —— 餘秋雨

31、真正的醫學和宗教信仰有相通之處。 —— 林巧稚

32、當犧牲與奉獻成為母愛的代名詞時,“成為母親”首先便是對於一種母者精神的信仰。是的,從身體的疼痛到精神的鳳凰涅槃,最後在一種類似於宗教般的激情中執迷,母者認同了她作為社會規誡物件的身份屬性。也正是在這裏,母者把自己供奉在父性的神壇上,她不得不等待一場新文化下的解放和復原。 —— 王虹豔

33、第一是在世界的一切地方,一切人都有言論與表達意見的自由。第二是在世界的一切地方,一切人都有以自己的方式信仰宗教的自由。第三是免于匱乏的自由,保證世界一切地方,每一個國家的居民都能過一種健康的和平生活。第四是免于恐懼的自由,使世界上一切地方,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向任何鄰國發起侵略行動。 —— 羅斯福

34、反對以“純文學”來界定文學本體性的人,很多是因為他們認為純文學的概念偏重於形式試驗,偏離于現實批判,拘泥在主體內心世界中,是典型的“內向化”的寫作。而我認為純文學和主題、題材、寫作風格、藝術追求沒有本質上的聯繫,你不能說某篇小說進行了文體試驗就一定是純文學,也不能說某篇小說寫了貧困的底層就不是純文學,最重要的是作品中體現出的審美的超越性——超越世俗道德、超越宗教、超越歷史和當下,最終信靠在美神指引的方向上。 —— 王虹豔

35、我只想要一個均等的愛的報酬,但是我終於知道這是我犯的錯。愛是不求回報,所有偉大的宗教都在說;但我卻是最不受教的信徒,我愛你我要你也愛我。就算不對等、就算你給的那麼少,但是我要、我奢望著你的愛的回報。 —— 伊能靜

36、總體而言,“新散文”對於以往的諸多意象進行了重寫,諸如童年、青春、革命、父親、宗教等等,以往散文中常見的溫和靜觀的“追憶型”敍事被一種更強調當下性與創傷性的敍事姿態取代,回憶中的懷舊色彩也被某種殘酷之美替代。 —— 王虹豔

37、好作品其實和題材沒有必然聯繫,你不能說某篇小說寫了貧困的底層就一定是了不起的作品,也不能說某篇小說進行了文體試驗就一定是純文學,最重要的是作品中體現出的審美的超越性——超越世俗道德、超越宗教、超越歷史和當下,最終信靠美神所指引的愛與自由。 —— 王虹豔

38、我不在乎保守宗教人士的詛咒。只有將他們的保守反動的觀點徹底剷除,中國才能進步。 —— 李銀河

39、通過宗教回到精神生活的源頭,回到最初的那種存在狀態。這使我們想起了已經遺忘的“尋根”主題。但在這裏,生存之根基是什麼呢?其直接性是宗教信念。小說力圖在信仰衝突中來表現出異域的生活畫卷,並且充分地展示了一種“族群”的存在方式。中國人的生活缺乏宗教(這主要是指漢族),文學作品涉及宗教的不多,既難處理,也容易出問題。 —— 陳曉明

40、享有特權而無力量的人是廢物。受過教育而無影響的人是一堆一文不值的垃圾。有些人在知識道德宗教信仰方面受過教養,但沒有成為社會上行善的積極力量,這些人就對不起為培育和供養他們—— 亨利范戴克

41、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學中。 —— 達芬奇

42、愛情是種宗教,信奉這個宗教比信奉旁的宗教代價高得多;並且很快就會消失,信仰過去的時候像一個頑皮的孩子,還得到處闖些禍。 —— 巴爾扎克

43、科學發展的終點是哲學,哲學發展的終點是宗教。 —— 楊振寧

44、懺悔是對信徒非常有益但主要對羅馬教會的教士非常方便的發明。由於這個方法,他們能知道所有家庭秘密,能引起夫妻口角,如果需要的話,也可激起宗教叛亂。在懺悔不風行了的國家,教會—— 霍爾巴赫

45、已經長大了的孩子們,在飯桌上談論宗教,對於禁食和僧侶聽慣了只是笑嘻嘻地微笑著;到末了,她竟突然對他們說,他們說服了她,她和他們已經意見一致了。孩子們反倒感到尷尬:他們很難—— 契訶夫

46、無數種野物的和人類的宗教,各種各樣想得出來的政治體制,從老虎到家貓,每一夥都以為自己的宗教是惟一正確的,自己的政治體制是惟一明智的,各自蔑視其他的一切,其實個個都是笨蛋,—— 馬克吐溫

47、人類幸福的障礙是:民間風俗、宗教偏見和生存競爭以及相互間非人性的事。 —— 路巴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