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河边香草馆 2013-03-23

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现象一:发试卷

学生:手拿试卷,一脸茫然,怎么才那么一点分?

老师:望着几天来精心准备的教案,一脸无奈,怎么有那么多的低分人数?

现象二:学生放学回家

操场上,黑压压一片,是一队队排列整齐的将要回家的人流,书包只有三五点……

栏杆处,老师伫立着,陷入沉思……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没有错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与合作学习等等没有错呀!问题出在哪里?

我认为,老师们做的没有错,中规中矩的。其中的症结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是过高估计了学生,二是忽视了语文教学中“字、词、句、段、篇”中的“字、词”的教学。

过高估计了学生,一是过高估计了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预习布置下去了,“导学案”发给他们了,“字、词”方面问题不大了。结果是,在课堂上,课文的“字、词”一笔带过,“赏析”起“句、段、篇”来。二是过高估计了他们(特别是农村学生)所能拥有的必要的学习工具书,“新华字典”可能有,“新华词典”等之类的就很难说了。对于个别“拔尖”生,问题不算大,但是,对于普遍的学生来说就成了问题了。这需要我们老师作思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关注所谓的“学贫生”,只有大多数的学生“好”起来了,你的语文教学成绩,才算是真正“好”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握好预习环节,“挤”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过“字词关”:一是课文下边注释中的生字词,二是课文中自己不会读、不知道意思的字词。老师可以安排在课堂内完成,同时要进行指导巩固,如进行听写,布置造句作业等。不要以为,“听写,布置造句作业”只是小学时的事情!“字词关”过了,“赏析”起“句、段、篇”来,学生听得懂了,就有“味”了。换句话说,学生的基础打牢固了,语文成绩的真正提高就好说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