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案《一》

 一袭烟雨 2013-03-24

<目录>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篇名>1.虚劳证阳亢阴亏

属性:天津张媪,年九十二岁,得上焦烦热病。

\x病因\x 平素身体康强,所禀元阳独旺,是以能享高年。至八旬后阴分浸衰,阳分偏盛,胸间恒觉烦

热,延医服药多用滋阴之品始愈。迨至年过九旬,阴愈衰而阳愈亢,仲春阳气发生烦热,旧病反复甚剧。

\x证候\x 胸中烦热异常,剧时若屋中莫能容,恒至堂中,当户久坐以翕收庭中空气。有时,觉心为

热迫怔忡不宁。大便干燥四五日一行,甚或服药始通。其脉左右皆弦硬,间现结脉,至数如常。

\x诊断\x 证脉细参,纯系阳分偏盛阴分不足之象。然所以享此大年,实赖元阳充足。此时阳虽偏盛,当

大滋真阴以潜其阳,实不可以苦寒泻之。至脉有结象,高年者虽在所不忌,而究系气分有不足之处,宜

以大滋真阴之药为主,而少加补气之品以调其脉。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玄参(一两) 熟怀地黄(一两) 生怀地黄(八钱) 天冬(八钱) 甘草

(二钱) 大甘枸杞(八钱) 生杭芍(五钱) 野台参(三钱) 赭石(六钱轧细)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共煎三大盅,为一日之量,徐徐分多次温饮下。

\x方解\x 方中之义,重用凉润之品以滋真阴,少用野台参三钱以调其脉。犹恐参性温升不宜于上焦之烦

热,又倍用生赭石以引之下行,且此证原艰于大便,赭石又能降胃气以通大便也。

用鸡内金者,欲其

助胃气以运化药力也;用甘草者,以其能缓脉象之弦硬,且以调和诸凉药之性也。

\x效果\x 每日服药一剂至三剂,烦热大减,脉已不结,且较前柔和。遂将方中玄参、生地黄皆改

用六钱,又加龙眼肉五钱,连服五剂,诸病皆愈。

 

<目录>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篇名>2.虚劳兼劳碌过度

属性:天津宁氏妇,年近四旬,素病虚劳,偶因劳碌过甚益增剧。

\x病因\x 处境不顺,家务劳心,饮食减少,浸成虚劳,已病倒卧懒起床矣。又因讼事,强令

公堂对质,劳苦半日,归家病大加剧。

\x证候\x 卧床闭目,昏昏似睡,呼之眼微开不发言语,有若能言而甚懒于言者。其面色似有浮热

,体温38·8℃,问其心中发热乎?觉怔忡乎?皆颔之。其左脉浮而弦硬,右脉浮而芤,皆不任重

按,一息六至。两日之间,惟少饮米汤,大便数日未行,小便亦甚短少。

\x诊断\x 即其脉之左弦右芤,且又浮数无根,知系气血亏极有阴阳不相维系之象。是以阳气上浮

而面热,阳气外越而身热,此乃虚劳中极危险之证也。所幸气息似稍促而不至于喘,虽有

咳嗽亦不甚剧,知尤可治。斯当培养其气血,更以收敛气血之药佐之,俾其阴阳互相维系,

即可安然无虞矣。

\x处方\x 野台参(四钱) 生怀山药(八钱) 净萸肉(八钱) 生龙骨(八钱捣碎) 大甘枸杞(

六钱) 甘草(二钱) 生怀地黄(六钱) 玄参(五钱) 沙参(五钱) 生赭石(五钱轧细) 生杭芍(四钱)

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饮下。

\x复诊\x 将药连服三剂,已能言语,可进饮食,浮越之热已敛,体温度下降至37.6℃,心中

已不发热,有时微觉怔忡,大便通下一次,小便亦利,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x处方\x 野台参(四钱)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八钱) 净萸肉(六钱)

生怀地黄(五钱) 甘草(二钱) 玄参(五钱) 沙参(五钱) 生赭石(四钱轧细) 生杭

芍(三钱)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方解\x 方中加鸡内金者,因虚劳之证,脉络多瘀,《金匮》所谓血痹虚劳也。用鸡内金以化其

血痹,虚劳可以除根,且与台

参并用,又能运化参之补力不使作胀满也。

\x效果\x 将药连服四剂,新得之病全愈,其素日虚劳未能尽愈。俾停服汤药,日用生怀山药

细末煮粥,少加白糖当点心服之。每服时送服生鸡内金细末少许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篇名>3.肺劳咳嗽由于伏气化热所伤证

属性:沈阳高××,三十二岁。因伏气化热伤肺,致成肺劳咳嗽证。

\x病因\x 腊底感受寒凉,未即成病,而从此身不见汗。继则心中渐觉发热,至仲春其热加甚,

饮食懒进,发生咳嗽,浸成肺劳病。

\x证候\x 其咳嗽昼轻夜重,时或咳而兼喘,身体羸弱,筋骨酸疼,精神时昏愦,腹中觉饥而饮

食恒不欲下咽。从前惟心中发热,今则日 时身恒觉热。大便燥,小便短赤,脉左右皆弦长,右部

重按有力,一息五至。

\x诊断\x 此病之原因,实由伏气化热久留不去。不但伤肺而兼伤及诸脏腑也。按此证自述,因腊

底受寒,若当时即病,则为伤

寒矣。乃因所受之寒甚轻,不能即病,惟伏于半表半里三焦脂膜之中,阻塞气化之升降流通,是以

从此身不见汗,而心渐发热。迨时至仲春,阳气萌动,原当随春阳而化热以成温病(《内经》谓“冬伤于

寒,春必病温”),乃其所化之热又非如温病之大热暴发能自里达表,而惟缘三焦脂膜散漫于诸

脏腑,是以胃受其热而懒于饮食,心受其热而精神昏愦,肾受其热而阴虚潮热,肝受其热而筋骨

酸疼,至肺受其热而咳嗽吐痰,则又其显然者也。治此证者,当以清其伏气之热为主,而以滋养津液药辅之。

\x处方\x 生石膏(一两捣碎) 党参(三钱) 天花粉(八钱) 玄参(八钱) 生杭芍(五钱) 甘草

(钱半) 连翘(三钱) 滑石(三钱) 鲜茅根(三钱) 射干(三钱) 生远志(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半,分两次温服。若无鲜茅根,可以鲜芦根代之。

\x方解\x 方中之义,用石膏以清伏气之热,而助之以连翘、茅根,其热可由毛孔透出;更辅之以

滑石、杭芍,其热可由水道泻出;加花粉、玄参者,因石膏但能清实热,而花粉、玄参兼能

清虚热也;用射干、远志者,因石膏能清肺宁嗽,而佐以射干、远志,更能利痰定喘也;用甘草者,

所以缓诸凉药之下趋,不欲其寒凉侵下焦也;至加党参者,实仿白虎加人参汤之义,因身体虚弱者,

必石膏与人参并用,始能逐久匿之热邪外出也。

\x复诊\x 将药连服四剂,热退三分之二,咳嗽吐痰亦愈强半,饮食加多,脉象亦见缓和。知其

伏气之热已消,所余者惟阴虚之热也,当再投以育阴之方,俾多服数剂自能全愈。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八钱) 玄参(五钱) 生怀地黄(五钱) 沙参(

五钱) 生杭芍(三钱) 生远志(二钱) 川贝母(二钱)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方中加鸡内金者,不但欲其助胃消食,兼欲借之以化诸药之滞泥也。

\x效果\x 将药连服五剂,病遂全愈。而夜间犹偶有咳嗽之时,俾停服汤药,日用生怀山药细末煮

作粥,调以白糖当点心服之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篇名>4.虚劳咳嗽兼外感实热证

属性:抚顺一童,九岁,因有外感实热久留不去,变为虚劳咳嗽证。

\x病因\x 从前曾受外感,热入阳明。医者纯用甘寒之药清之,致病愈之后,犹有些些余热稽留脏

腑,久之阴分亏耗,浸成虚劳咳嗽证。

\x证候\x 心中常常发热,有时身亦觉热,懒于饮食,咳嗽频吐痰涎,身体瘦弱。屡服清热宁

嗽之药,即稍效病仍反复,其脉象弦数,右部尤弦而兼硬。

\x诊断\x 其脉象弦数者,热久涸阴血液亏损也。其右部弦而兼硬者,从前外感之余热,犹留滞

于阳明之腑也。至其咳嗽吐痰,亦热久伤肺之现象也。欲治此证,当以清其阳明余热为初步,热

清之后,再用药滋养其真阴,病根自不难除矣。

\x处方\x 生石膏(两半捣细) 大潞参(三钱) 玄参(五钱) 生怀山药(五钱) 鲜茅根(三

钱)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盅半,分两次温饮下。若无鲜茅根时,可用鲜芦根代之。

\x方解\x 此方即白虎加人参汤以玄参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而又加鲜茅根也。盖阳明久郁之邪

热,非白虎加人参汤不能清之,为其病久阴亏,故又将原方少为变通,使之兼能滋阴

也。加鲜茅根者,取其具有升发透达之性,与石膏并用,能清热兼能散热也。

\x复诊\x 将药煎服两剂,身心之热大减,咳嗽吐痰已愈强半,脉象亦较前和平。知外邪之热已清,

宜再用药专滋其阴分,俾阴分充足自能尽消其余热也。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八钱) 生怀地黄(五钱) 玄参(四钱)

沙参(四钱) 生杭芍(三钱) 生远志(二钱) 白术(二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连服三剂,饮食加多,诸病皆愈。

\x方解\x 陆九芝谓∶“凡外感实热之证,最忌但用甘寒滞泥之药治之。其病纵治愈,亦恒稽留

余热;永锢闭于脏腑之中,不能消散,致热久耗阴,浸成虚劳,不能救药者多矣。”此诚见道之

言也。而愚遇此等证,其虚劳不至过甚,且脉象仍有力者,恒治以白虎加人参汤,复略为变通,使

之退实热兼能退虚热,约皆可随手奏效也。

 

<目录>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篇名>5.劳热咳嗽

属性:邻村许姓学生,年十八岁,于季春得劳热咳嗽证。

\x病因\x 秉性刚强,劳心过度;又当新婚之余,或年少失保养,迨至春阳发动,渐成劳热咳嗽证。

\x证候\x 日晡潮热,通夜作灼,至黎明得微汗其灼乃退。白昼咳嗽不甚剧,夜则咳嗽不能安枕。

饮食减少,身体羸瘦,略有动作即气息迫促。左右脉皆细弱,重按无根,数逾七至。夫脉一息七至,

即难挽回,况复逾七至乎?犹幸食量犹佳,大便干燥(此等证忌滑泻),知犹可治。拟治以峻补真阴

之剂,而佐以收

敛气化之品。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八钱) 玄参(六钱) 生怀地黄(六钱) 沙参(六钱)

甘草(三钱) 生龙骨(六钱捣碎) 净萸肉(六钱) 生杭芍(三钱) 五味子(三钱捣碎) 牛蒡子(三钱捣碎)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方解\x 五味入汤剂,药局照例不捣。然其皮味酸,核味辛,若囫囵入煎则其味过酸,服之恒有

满闷之弊。故徐灵胎谓宜与干姜之味辛者同服。若捣碎入煎,正可惜其核味之辛以济皮味之酸,无

事伍以干姜而亦不发满闷。是以欲重用五味以治嗽者,当注意令其捣碎,或说给病家自检点。至于甘草

多用至三钱者,诚以此方中不但五味酸,萸肉亦味酸,若用甘草之至甘者与之化合,可增加其补益之力

(如酸能 齿,得甘则不 齿是明征),是以多用至三钱。

\x复诊\x 将药连服三剂,灼热似见退,不复出汗,咳嗽亦稍减,而脉仍七至强。因恍悟此脉之数,不

但因阴虚,实亦兼因气虚,犹若力小而强任重者其体发颤也。拟仍峻补其真阴,再辅以补气之品。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野台参(三钱) 大甘枸杞(六钱) 玄参(六钱) 生怀地黄(六

钱) 甘草(三钱) 净萸肉(五钱) 天花粉(五钱) 五味子(三钱捣碎) 生杭芍(三钱)

干(二钱)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共煎一大盅温服。为方中加台参恐服之作闷,是以又加鸡内金以运化之。且凡虚劳之甚者,其

脉络间恒多瘀滞,鸡内金又善化经络之瘀滞也。

\x三诊\x 将药连服四剂,灼热咳嗽已愈十之七八,脉已缓至六至,此足征补气有效也。爰即

原方略为加减,多服数剂,病自除根。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野台参(三钱) 大甘枸杞(六钱) 玄参(五钱) 生怀地

黄(五钱) 甘草(二钱) 天冬(五钱) 净萸肉(五钱) 生杭芍(三钱) 川贝母(三钱)

生远志(二钱)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共煎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连服五剂,灼热咳嗽全愈,脉已复常,遂停服汤剂。

俾日用生怀山药细末煮作茶汤,兑以鲜梨自然汁,当点心服之,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篇名>6.肺劳喘嗽遗传性证

属性:天津陈××,年十八岁。自幼得肺劳喘嗽证。

\x病因\x 因其母素有肺劳病,再上推之,其外祖母亦有斯病。是以自幼时,因有遗传性亦患此病。

\x证候\x 其证,初时犹轻,至热时即可如常人,惟略有感冒即作喘嗽。治之即愈,不治则两

三日亦可自愈。至过十岁则渐加重,热时亦作喘嗽,冷时则甚于热时,服药亦可见轻,旋即

反复。至十六七岁时,病又加剧,屡次服药亦无效,然犹可支持也。迨愚为诊视,在一九三○年仲冬,

其时病剧已难支持,昼夜伏几,喘而且嗽,咳吐痰涎,连连不竭,无论服何中药,皆分毫无

效。惟日延西医注射药针一次,虽不能止咳喘而可保当日无虞。诊其脉左右皆弦细,关前微浮,两尺重

按无根。

\x诊断\x 此等证原因,肺脏气化不能通畅,其中诸细管即易为痰涎滞塞,热时肺胞松缓,故病犹

轻,至冷时肺胞紧缩,是以其病加剧。治之者当培养其肺中气化,使之 辟有力,更疏瀹其肺

中诸细管,使之宣通无滞,原为治此病之正则也。而此证两尺之脉无根,不但其肺中有病,其肝

肾实亦有病,且病因又为遗传性,原非一蹴所能治愈,当分作数步治之。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一两) 天花粉(三钱) 天冬(三钱) 生杭芍(三钱)

细辛(一钱) 射干(三钱) 杏仁(二钱去皮) 五味子(二钱捣碎) 葶苈子(二钱微炒) 广三七(二钱捣细)

药共十一味,前十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钱,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余一钱。

\x方解\x 方中用三七者,恐肺中之气窒塞,肺中之血亦随之凝滞,三七为止血妄行之圣药,更为流

通瘀血之圣药,故于初步药中加之。

\x复诊\x 将药连服四剂,咳喘皆愈三分之二,能卧睡两三点钟。其脉关前不浮,至数少减,而两

尺似无根,拟再治以纳气归肾之方。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一两) 野党参(三钱) 生赭石(六钱轧细) 生怀地黄(

六钱)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净萸肉(四钱) 天花粉(四钱) 天冬(三钱) 牛蒡子(三钱

捣碎) 射干(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方解\x 参之性补而微升,惟与赭石并用,其补益之力直达涌泉。况咳喘之剧者,其冲胃之气恒

因之上逆,赭石实又为降胃镇冲之要药也。至方中用鸡内金者,因其含有稀盐酸,原善化肺管

中之瘀滞以开其闭塞,又兼能运化人参之补力不使作满闷也。

\x三诊\x 将药连服五剂,咳喘皆愈,惟其脉仍逾五至,行动时犹觉气息微喘,此乃下焦阴分犹

未充足,不能与阳分相维系也。此当峻补其真阴,俾阴分充足自能维系其阳分,气息自不上奔矣。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一两) 熟怀地黄(一两) 净萸肉(四钱)

玄参(四钱) 生远志(钱半) 北沙参(四钱) 怀牛膝(三钱)

大云苓片(二钱) 苏子(二钱炒捣) 牛蒡子(二钱捣碎) 生鸡内金(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连服八剂,行走动作皆不作喘,其脉至数已复常。从此停服汤药,俾日用生怀山

药细末,水调煮作茶汤,少调以生梨自然汁,当点心用之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篇名>7.肺劳痰喘

属性:天津徐××,年三十四岁,得肺劳痰喘证。

\x病因\x 因弱冠时游戏竞走,努力过度伤肺,致有喘病,入冬以来又兼咳嗽。

\x证候\x 平素虽有喘证,然安养时则不犯,入冬以来,寒风陡至,出外为风所袭,忽发咳嗽。咳

嗽不已,喘病亦发,咳喘相助为虐,屡次延医,服药不愈,夜不能卧。其脉左部弦细而

硬,右部濡而兼沉,至数如常。

\x诊断\x 此乃气血两亏,并有停饮之证,是以其左脉弦细者,气虚也。弦细兼硬者,肝血虚津液

短也。其右脉濡者,湿痰留饮也。濡而兼沉者,中焦气化亦有所不足也。其所以喘而且嗽

者,亦痰饮上溢之所迫致也。拟用小青龙汤,再加滋补之药治之。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当归身(四钱) 天冬(四钱) 寸麦冬(四钱)

生杭芍(三钱) 清半夏(三钱) 桂枝尖(二钱五分) 五味子(二钱捣碎)

杏仁(二钱去皮) 干姜(钱半) 细辛(一钱) 甘草(钱半) 生姜(三片)

共煎一大盅温饮下。

\x方解\x 凡用小青龙汤,喘者去麻黄加杏仁,此定例也。若有外感之热者,更宜加生石膏,此

证无外感之热,故但加二冬以解姜桂诸药之热。

\x复诊\x 将药煎服一剂,其喘即愈,又继服两剂,咳嗽亦愈强半,右脉已不沉,似稍有力,左脉

仍近弦硬,拟再以健胃养肺滋生血脉之品。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生百合(五钱) 大枸杞子(五钱) 天冬(五钱) 当归

身(三钱) 苏子(钱半炒捣) 川贝母(三钱) 白术(三钱炒) 生薏米(三钱捣碎) 生远志

(二钱)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连服四剂,咳嗽全愈,脉亦调和如常矣。

 

<目录>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篇名>8.肺劳喘咳

属性:天津罗××,年三十四岁,得肺劳喘嗽病。

\x病因\x 数年之前,曾受肺风发咳嗽,治失其宜,病虽暂愈,风邪锢闭肺中未去,致成肺劳喘嗽证。

\x证候\x 其病在暖燠之时甚轻,偶发喘嗽一半日即愈,至冬令则喘嗽连连,必至天气暖和时

始渐愈。其脉左部弦硬,右部濡滑,两尺皆重按无根。

\x诊断\x 此风邪锢闭肺中,久而伤肺,致肺中气管滞塞,暖时肌肉松缓,气管亦随之松缓,其呼

吸犹可自如;冷时肌肉紧缩,气管亦随之紧缩,遂至吸难呼易而喘作,更因痰涎壅滞而嗽作

矣。其脉左部弦硬者,肝肾之阴液不足也。右部濡滑者,肺胃中痰涎充溢也。两尺不任重按

者,下焦气化虚损,不能固摄,则上焦之喘嗽益甚也。欲治此证,当先宣通其肺,俾气管之

郁者皆开后,再投以滋阴培气,肺肾双补之剂以祓除其病根。

\x处方\x 麻黄(钱半) 天冬(三钱) 天花粉(三钱) 牛蒡子(三钱捣碎) 杏仁(二钱去皮

捣碎) 甘草(钱半) 苏子(二钱炒捣) 生远志(二钱去心)

生麦芽(二钱) 生杭芍(二钱) 细辛(一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复诊\x 将药煎服两剂,喘嗽皆愈,而劳动时仍微喘。其脉左部仍似弦硬,右部仍濡,不若

从前之滑,两尺犹虚,此病已去而正未复也。宜再为谋根本之治法,而投以培养之剂。

\x处方\x 野台参(三钱) 生赭石(八钱轧细) 生怀山药(一两) 熟怀地黄(一两)

生怀地黄(一两) 大云苓片(二钱) 大甘枸杞(六钱) 天冬(六钱) 净萸肉(五钱)

苏子(三钱炒捣) 牛蒡子(三钱捣碎)

共煎一大盅温服。

\x方解\x 人参为补气主药,实兼具上升之力。喻嘉言谓。“气虚欲上脱者专用之转气高不返。”

是以凡喘逆之证,皆不可轻用人参,惟重用赭石以引之下行,转能纳气归肾,而下焦之气

化,遂因之壮旺而固摄。此方中人参、赭石并用,不但欲导引肺气归肾,实又因其两

尺脉虚,即借以培补下焦之气化也。

\x效果\x 将药连服十余剂,虽劳动亦不作喘。再诊其脉,左右皆调和无病,两尺重按

不虚,遂将赭石减去二钱,俾多服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篇名>9.肺劳喘嗽兼不寐证

属性:天津于姓媪,年近五旬,咳嗽有痰微喘,且苦不寐。

\x病因\x 夜间因不能寐,心中常觉发热,久之,则肺脏受伤,咳嗽多痰,且微作喘。

\x证候\x 素本夜间不寐,至黎明时始能少睡。后因咳嗽不止,痰涎壅盛,且复作喘,不能安卧,

恒至黎明亦不能睡。因之心中发热益甚,懒于饮食,大便干燥,四五日一行,两旬之间大形

困顿,屡次服药无效。其脉左部弦而无力,右部滑而无力,数逾五至。

\x诊断\x 此真阴亏损,心肾不能相济,是以不眠。久则心血耗散,心火更易妄动以上铄肺金,是

以咳嗽有痰作喘。治此证者,当以大滋真阴为主,真阴足则心肾自然相交,以水济火而火不妄

动;真阴足则自能纳气归根,气息下达,而呼吸自顺。且肺肾为子母之脏,原相连属,子虚有损于母,子

实即有益于母,果能使真阴充足,则肺金既不受心火之铄耗,更可得肾阴之津润,自能复其清肃

下行之常,其痰涎咳嗽不治自愈也。若更辅以清火润肺化痰宁嗽之品,则奏效当更捷矣。

\x处方\x 沙参(一两) 大枸杞(一两) 玄参(六钱) 天冬(六钱)

生赭石(五钱轧细) 甘草(二钱) 生杭芍(三钱) 川贝母(三钱) 牛蒡子(一钱捣碎)

生麦芽(三钱) 枣仁(三钱炒捣) 射干(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复诊\x 将药连服六剂,咳喘痰涎愈十分之八,心中已不发热,食欲已振,夜能睡数时,大便亦

不甚燥。诊其脉至数复常,惟六部重按仍皆欠实,左脉仍有弦意。拟再峻补其真阴以除病

根,所谓上病取诸下也。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大枸杞(一两) 辽沙参(八钱) 生怀地黄(六钱)

熟怀地黄(六钱) 甘草(二钱) 生赭石(六钱轧细) 净萸肉(四钱)

生杭芍(三钱) 生麦芽(三钱) 生鸡内金(针半黄色的捣)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连服二剂,诸病皆愈,俾用珠玉二宝粥常常当点心服之,以善其后。

\x或问\x 两方中所用之药,若滋阴、润肺、清火、理痰、止嗽诸品,原为人所共知,而两方

之中皆用赭石、麦芽,且又皆生用者其义何居?答曰∶胃居中焦,原以传送饮食为专职,是

以胃中之气,以息息下行为顺,果其气能息息下行,则冲气可阻其上冲,胆火可因之下降,大便

亦可按时下通,至于痰涎之壅滞,咳嗽喘逆诸证,亦可因之降序,而降胃之药,固莫赭石若也。至于

麦芽,炒用之善于消食,生用之则善于升达肝气。人身之气化原左升右降,若但知用赭石降胃,其重坠

下行之力或有碍于肝气之上升,是以方中用赭石降胃,即用麦芽升肝,此所以顺气化之自然,而还

其左升右降之常也。

 

<目录>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篇名>10.肺病咳嗽吐血

属性:天津张××,年二十六岁,得肺病咳嗽吐血。

\x病因\x 经商劳心,又兼新婚,失于调摄,遂患劳嗽。继延推拿者为

推拿两日,咳嗽分毫未减,转添吐血之证。

\x证候\x 连声咳嗽不已,即继以吐血。或痰中带血,或纯血无痰,或有咳嗽兼喘。夜不能卧,心

中发热,懒食,大便干燥,小便赤涩。脉搏五至强,其左部弦而无力,右部浮取似有力,

而尺部重按豁然。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大潞参(三钱) 生赭石(六钱轧细) 生怀地黄(六钱)

玄参(六钱) 天冬(五钱) 净萸肉(五钱) 生杭芍(四钱) 射干(二钱) 甘草(二钱)

广三七(二钱轧细)

药共十一味,将前十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时,再送服其余一半。

\x复诊\x 此药服两剂后,血已不吐,又服两剂,咳嗽亦大见愈,大小便已顺利,脉已有根,不若

从前之浮弦。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大潞参(三钱) 生赭石(六钱轧细) 生怀地黄(六钱)

大甘枸杞(六钱) 甘草(二钱) 净萸肉(五钱) 沙参(五钱)

生杭芍(二钱) 射干(二钱) 广三七(钱半轧细)

药共十一味,将前十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时,再送其余一半。

\x效果\x 将药连服五剂,诸病皆愈,脉已复常,而尺部重按仍欠实。遂于方中加熟怀地黄五钱,

俾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篇名>11.肺病咳吐脓血

属性:天津叶××,年三十二岁,得肺病咳吐脓血。

\x病因\x 其未病之前数月,心中时常发热,由此浸成肺病。

\x证候\x 初觉发热时,屡服凉药,热不减退,大便干燥,小便短赤,后则渐生咳嗽,继则痰中

带血,继则痰血相杂,又继则脓血相杂。诊其脉左部弦长,右部洪长,皆重按颇实。

\x疹断\x 此乃伏气化热,窜入阳明之腑。医者不知病因,见其心中发热,而多用甘寒滞腻之品,

稽留其热,俾无出路。久之,上熏肺部,至肺中结核因生咳嗽,溃烂遂吐脓血,斯必先清其胃腑之

热,使不复上升熏肺而后肺病可愈。特是,此热为伏气之热所化,原非轻剂所能消除,当先投以

治外感实热之剂。

\x处方\x 生石膏(两半捣细) 大潞参(三钱) 生怀山药(六钱) 天花粉(六钱) 金银花(

四钱) 鲜芦根(四钱) 川贝母(三钱) 连翘(二钱) 甘草(二钱) 广三七(二钱轧细)

药共十味,将前九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钱,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余一钱。

\x方解\x 此方实仿白虎加人参汤之义而为之变通也。方中以天花粉代知母,以生山药代粳米,仍与

白虎加人参汤无异,故用之以清胃腑积久之实热。而又加金银花、三七以解毒,芦根、

连翘以引之上行,此肺胃双理之剂也。

\x复诊\x 将药连服三剂,脓血已不复吐,咳嗽少愈,大便之干燥,小便之短赤亦见愈。惟心中仍

觉发热,脉象仍然有力,拟再投以清肺泻热之剂。

\x处方\x 天花粉(八钱) 北沙参(五钱) 玄参(五钱) 鲜芦根(四钱) 川贝母(

三钱) 牛蒡子(三钱捣碎) 五味子(二钱捣细) 射干(三钱) 甘草(二钱轧细)

药共九味,将前八味煎汤一大盅,送服甘草末一钱,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余一钱。方中五味子,

必须捣碎入煎,不然则服之恒多发闷;方中甘草,无论红者黄者,皆可用至轧之不细时,切忌锅炮,

若炮则其性即变,非此方中用甘草之意矣。用此药者,宜自监视轧之,或但罗取其头次所轧之末亦可。

\x效果\x 将药连服五剂,诸病皆愈,惟心中犹间有发热之时,脉象较常脉似仍有力。为善后计,

俾用生怀山药轧细,每用七八钱或两许,煮作茶汤,送服离中丹钱许或至钱半(多少宜自酌),

当点心用之。后此方服阅两月,脉始复常,心中亦不复发热矣。离中丹为愚自制之方,即益元

散方以生石膏代滑石也。盖滑石宜于湿热,石膏宜于燥热,北方多热而兼燥者,故将

其方变通之,凡上焦有实热者,用之皆有捷效。

\x或问\x 伏气化热,原可成温,即无新受之外感,而忽然咸温病者是也。此证伏气所化之热,何

以不成温病而成肺病?答曰∶伏气之侵人,伏于三焦脂膜之中,有多有少,多者化热重,少

者化热轻,化热重者当时即成温病,化热轻者恒循三焦脂膜而窜入各脏腑。愚临证五十年,细心体

验,知有窜入肝胆病目者,窜入肠中病下痢者,有窜入肾中病虚劳者,窜入肺

中病咳嗽久而成肺病者,有窜入胃中病吐衄而其热上熏亦可成肺病者,如此证是也。是以此证心中

初发热时,医者不知其有伏气化热入胃,而泛以凉药治之,是以不效,而投以白虎加人参汤即随手奏

效。至于不但用白虎汤而必用白虎加人参汤者,诚以此证已阅数月,病久气化虚损,非人参与石膏并

用,不能托深陷之热外出也。

 

<目录>五、医案\(一)虚劳喘嗽门

<篇名>12.肺病咳吐痰血

属性:天津乔××,年三十余,得咳吐痰血病。

\x病因\x 前因偶受肺风,服药失宜,遂息咳嗽,咳嗽日久,继患咳血。

\x证候\x 咳嗽已近一年,服药转浸加剧,继则痰中带血,又继则间有呕血之时,然犹不至于倾吐。

其心中时常发热,大便时常燥结,幸食欲犹佳,身形不至羸弱,其脉左部近和平,右部

寸关俱有滑实之象。

\x诊断\x 证脉合参,知系从前外感之热久留肺胃,金畏火刑,因热久而肺金受伤,是以咳嗽;至于

胃腑久为热铄,致胃壁之膜腐烂连及血管,是以呕血;至其大便恒燥结者,因其热下输肠中,且因胃

气因热上逆失其传送之职也。治此证者,当以清肺胃之热为主,而以养肺降胃之药辅之。

\x处方\x 生石膏(二两细末) 粉甘草(六钱细末) 镜面朱砂(二钱细末)

共和匀每服一钱五分。

\x又方\x 生怀山药(一两) 生赭石(八钱轧细) 天冬(六钱) 玄参(五钱) 沙参(

五钱) 天花粉(五钱) 生杭芍(四钱) 川贝母(三钱) 射干(二钱) 儿茶(二钱) 甘草(

钱半) 广三七(二钱轧细)

共药十二味,将前十一味煎汤送服三七一钱,至煎渣再服时

再送服一钱。每日午前十点钟服散药一次,临睡时再服一次,汤药则晚服头煎,翌晨服次煎。

\x效果\x 服药三日,咳血吐血皆愈。仍然咳嗽,遂即原方去沙参加生百合五钱、米壳钱半,又服四

剂,咳嗽亦愈,已不发热,大便已不燥结。俾将散药惟头午服一次,又将汤药中赭石减

半,再服数剂以善后。

 

<目录>五、医案\(二)气病门

<篇名>1.大气下陷兼小便不禁

属性:天津陈××,三十五岁,于孟冬得大气下陷兼小便不禁证。

\x病因\x 禀赋素弱,恒觉呼吸之气不能上达,屡次来社求诊,投以拙拟升陷汤,即愈。后以出外劳

碌过度,又兼受凉,陡然反复甚剧,不但大气下陷,且又小便不禁。

\x证候\x 自觉胸中之气息息下坠,努力呼之犹难上达,其下坠之气行至少腹,小便即不能禁,且觉

下焦凉甚,肢体无力,其脉左右皆沉濡,而右部寸关之沉濡尤甚。

\x诊断\x 此胸中大气下陷之剧者也。此证因大气虚陷,心血之循环无力,是以脉象沉濡而迟,肺

气之呼吸将停,是以努力呼气外出而犹难上达。不但此也,大气虽在膈上,实能斡旋全身统摄

三焦,今因下陷而失位无权,是以全身失其斡旋,肢体遂酸软无力,三焦失其统摄,小便遂泄泻不禁。

其下焦凉甚者,外受之寒凉随大气下陷至下焦也。此证之危已至极点,当用重剂升举其下陷之大气,

使复本位,更兼用温暖下焦之药,祛其寒凉庶能治愈。

\x处方\x 野台参(五钱) 乌附子(四钱) 生怀山药(一两)

煎汤一盅温服,此为第一方。

\x又方\x 生箭 (一两) 生怀山药(一两) 白术(四钱炒) 净萸肉(四钱)

萆(二钱) 升麻(钱半) 柴胡(钱半)

共煎药一大盅,温服。此为第二方。先服第一方,后迟一点半钟即服第二方。

\x效果\x 将药如法各服两剂,下焦之凉与小便之不禁皆愈,惟呼吸犹觉气分不足,肢体虽不酸软,

仍觉无力。遂但用第二方,将方中柴胡减去,加桂枝尖钱半,连服数剂,气息已顺。又将方中升麻、

桂枝,皆改用一钱,服至五剂,身体健康如常,遂停药勿服。

\x或问\x 此二方前后相继服之,中间原为时无多,何妨将二方并为一方?答曰∶凡欲温暖下焦之药,

宜速其下行,不可用升药提之。若将二方并为一方,附子与升、柴并用,其上焦必生烦躁,而下

焦之寒凉转不能去。惟先服第一方,附子得人参之助,其热力之敷布最速,是以为时虽无多,下焦之寒

凉已化其强半;且参附与山药并用,大能保合下焦之气化,小便之不禁者亦可因之收摄,此时下焦

受参附山药之培养,已有一阳来复,徐徐上升之机。已陷之大气虽不能因之上升,实已有上升之根

基。遂继服第二方,黄 与升柴并用,升提之力甚大,借之以升提下陷之大气,如人欲登高山则或推之,

或挽之,纵肢体软弱,亦不难登峰造极也。且此一点余钟,附子之热力已融化于下焦,虽遇升柴之

升提,必不至上升作烦躁,审斯则二方不可相并之理由,及二方前后继服之利益不昭然乎。

 

<目录>五、医案\(二)气病门

<篇名>2.大气下陷

属性:天津李××,年三十二岁,拉洋车为业,得大气下陷证。

\x病因\x 腹中觉饥,未吃饭,枵腹奔走七八里,遂得此病。

\x证候\x 呼吸短气,心中发热,懒食,肢体酸懒无力,略有动作,即觉气短不足以息。其脉左部

弦而兼硬,右部则寸关皆沉而无力。

\x诊断\x 此胸中大气下陷,其肝胆又蕴有郁热也。盖胸中大气,原为后天宗气,能代先天元气主

持全身,然必赖水谷之气以养之。此证因忍饥劳力过度,是以大气下陷,右寸关之沉而无

力其明征也。其举家数口生活皆赖一人劳力,因气陷不能劳力继将断炊,肝胆之中遂多

起急火,其左脉之弦而兼硬是明征也。治之者当用拙拟之升陷汤,升补其胸中大气,而辅以

凉润之品以清肝胆之热。

\x处方\x 生箭 (八钱) 知母(五钱) 桔梗(二钱) 柴胡(二钱)

升麻(钱半) 生杭芍(五钱) 龙胆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连服两剂,诸病脱然全愈。

 

<目录>五、医案\(二)气病门

<篇名>3.大气下陷身冷

属性:天津宋氏妇,年四旬,于仲夏得大气下陷,周身发冷证。

\x病因\x 禀赋素弱,居恒自觉气分不足,偶因努力搬运重物,遂觉呼吸短气,周身发冷。

\x证候\x 呼吸之间,恒觉气息不能上达,时当暑热,着夹衣犹觉寒凉,头午病稍轻,午后则

渐剧,必努力始能呼吸,外被大氅犹或寒战,饮食少许,犹不消化。其脉关前沉细欲无,关后

差胜亦在沉分,一息不足四至。

\x诊断\x 此上焦心肺之阳虚损,又兼胸中大气下陷也。为其心肺阳虚,是以周身恶寒而饮

食不化,为其胸中大气下陷,是以呼吸短气,头午气化上升之时是以病轻,过午气化下降之时所

以增剧也。拟治以回阳升陷汤加党参之大力者以补助之。

\x处方\x 生箭 (八钱) 野台党参(四钱) 干姜(四钱) 当归身(四钱)

桂枝尖(三钱)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连服三剂,气息已顺,而兼有短气之时,周身已不发冷,惟晚间睡时仍须浓复,饮食

能消化,脉象亦大有起色。遂即原方去党参,将干姜、桂枝皆改用二钱,又加生怀山药

八钱,俾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x帮助\x 心为君火,全身热力之司命,肺与心同居膈上,一系相连,血脉之循环又息息相通,是以与心

相助为理,同主上焦之阳气。然此气虽在上焦,实如日丽中天,照临下土,是以其热力透至中焦,

胃中之饮食因之熟腐,更透至下焦,命门之相火因之生旺,内温脏腑,外暖周身,实赖此阳气为布护

宣通也。特是,心与肺皆在胸中大气包举之中,其布护宣通之原动力,实又赖于大气。此证心肺之

阳本虚,向赖大气为之保护,故犹可支持,迨大气陷而失其保护,遂致虚寒之象顿呈。此方以升补

胸中大气为主,以培养心肺之阳为辅,病药针芥相投,是以服之辄能奏效也。

 

<目录>五、医案\(二)气病门

<篇名>4.大气陷兼消食

属性:李××,年二十六岁,得大气下陷兼消食证。

\x病因\x 其未病之前二年,常觉呼吸短气,初未注意。继因校中功课劳心短气益剧,且觉食量倍增,因成

消食之证。

\x证候\x 呼吸之间,觉吸气稍易而呼气费力,夜睡一点钟许,即觉气不上达,须得披衣起坐,迟移时,气

息稍顺,始能再睡。一日之间,进食四次犹饥,饥时若不急食,即觉怔忡。且心中常觉发热,大便干

燥,小便短赤,其脉浮分无力,沉分稍

实,至数略迟。

\x诊断\x 此乃胸中大气下陷,兼有伏气化热因之成消食也。为其大气下陷,是以脉象浮分无力,为

其有伏气化热,是以其沉分犹实,既有伏气化热矣,而脉象转稍迟者,因大气下陷之脉原多

迟也。盖胃中有热者,恒多化食,而大气下陷其胃气因之下降甚速者,亦恒能多食。今既病大气

下陷,又兼伏气化热,侵入胃中,是以日食四次犹饥也。此宜升补其胸中大气,

再兼用寒凉之品以清其伏气所化之热,则短气与消食原不难并愈也。

\x处方\x 生箭 (六钱) 生石膏(一两捣细) 天花粉(五钱) 知母(五钱) 玄参(四钱

)升麻(钱半) 柴胡(钱半) 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复诊\x 将药连服四剂,短气已愈强半,发热与消食亦大见愈,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x处方\x 生箭 (六钱) 天花粉(六钱) 知母(六钱) 玄参(六钱)

净萸肉(三钱) 升麻(钱半) 柴胡(钱半) 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方解\x 方中去石膏者,以伏气所化之热所余无多也。既去石膏而又将花粉、知母诸凉药加重者,因

花粉诸药原用以调剂黄 之温补生热,而今则兼用之以清伏气所化之余热,是以又加重也。至于前

方之外,又加萸肉者,欲以收敛大气之涣散,俾大气之已升者不至复陷,且又以萸肉得木气最浓,酸敛之

中大具条畅之性,虽伏气之热犹未尽消,而亦不妨用之也。

\x效果\x 将药又连服四剂,病遂全愈。俾停服汤药,再用生箭

天花粉等分轧为细末,每服三钱,日服两次以善其后。

\x或问\x 脉之迟数,恒关于人身之热力,热力过盛则脉数,热力微

弱则脉迟,此定理也。今此证虽有伏气化热,因大气下陷而

脉仍迟,何以脉之迟数与大气若斯有关系乎?答曰∶胸中大气亦名宗气,为其实用能斡旋全身,故曰

大气,为其为后天生命之宗主,故又曰宗气。《内经》谓宗气积于胸中以贯心脉而行呼吸,深思《内

经》之言,知肺叶之 辟,固为大气所司,而心机之跳动,亦为大气所司也。今因大气下陷而失

其所司,是以不惟肺受其病,心机之跳动亦受其病而脉遂迟也。

 

<目录>五、医案\(二)气病门

<篇名>5.大气陷兼疝气

属性:天津陈××,年三十八岁,得大气下陷兼疝气证。

\x病因\x 初因劳心过度,浸觉气分不舒,后又因出外办事劳碌过甚,遂觉呼吸短气,犹不

以为意也。继又患疝气下坠作疼,始来寓求为延医。

\x证候\x 呼吸之际,常觉气短似难上达,劳动时则益甚。夜间卧睡一点钟许,即觉气分不舒,

披衣起坐移时将气调匀,然后能再睡。至其疝气之坠疼,恒觉与气分有关,每当呼吸不利时,

则疝气之坠疼必益甚。其脉关前沉而无力,右部尤甚,至数稍迟。

\x诊断\x 即此证脉参之,其呼吸之短气,疝气之下坠,实皆因胸中大气下陷也。此气一陷则肺脏

之辟失其斡旋,是以呼吸短气,三焦之气化失其统摄,是以疝气下坠。斯当升补其下陷

之大气,俾仍还其本位,则呼吸之短气,疝气之坠疼自皆不难愈矣。

\x处方\x 生箭 (六钱) 天花粉(六钱) 当归(三钱) 荔枝核(三钱)

生明没药(三钱) 生五灵脂(三钱) 柴胡(钱半) 升麻(钱半) 小茴香(一钱炒捣)

共煎汤一大盅,温饮下。

\x复诊\x 将药连服三剂,短气之病已大见愈,惟与人谈话多时,仍觉短气。其疝气已上升,有

时下坠亦不作疼,脉象亦大有起色。此药已对证,而服药之功候未到也。爰即原方略为加

减,俾再服之。

\x处方\x 生箭 (六钱) 天花粉(六钱) 净萸肉(四钱) 当归(三钱) 荔枝核(三

钱) 生明没药(三钱) 生五灵脂(三钱) 柴胡(钱半) 升麻(钱半) 广砂仁(一钱捣碎)

共煎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连服四剂,呼吸已不短气,然仍自觉气分不足,疝气亦大轻减,犹未全消。遂即

原方去萸肉,将柴胡、升麻皆改用一钱,又加党参、天冬各三钱,俾多服数剂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二)气病门

<篇名>6.冲气上冲兼奔豚

属性:天津张××,年四十五岁,得冲气上冲兼奔豚证。

\x病因\x 初秋之时,患赤白痢证,医者两次用大黄下之,其痢愈而变为此证。

\x证候\x 每夜间当丑寅之交,有气起自下焦挟热上冲,行至中焦觉闷而且热,心中烦乱,迟十数

分钟其气上出为呃,热即随之消矣。其脉大致近和平,惟两尺稍浮,按之不实。

\x诊断\x 此因病痢时,连服大黄下之,伤其下焦气化,而下焦之冲遂挟肾中之相火上冲也。其在

丑寅之交者,阳气上升之时也。宜用仲师桂枝加桂汤加减治之。

\x处方\x 桂枝尖(四钱) 生怀山药(一两) 生芡实(六钱捣碎) 清半夏(四钱水洗三次)

生杭芍(四钱) 生龙骨(四钱捣碎) 生牡蛎(四钱捣碎) 生麦芽(三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黄柏(二钱)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煎服两剂,病愈强半,遂即原方将桂枝改用三钱,又

加净萸肉、甘枸杞各四钱,连服三剂全愈。

\x帮助\x 凡气之逆者可降,郁者可升,惟此证冲气挟相火上冲,则升降皆无所施。桂枝一药而

升降之性皆备,凡气之当升者遇之则升,气之当降者遇之则降,此诚天生使独而为不可思议

之妙药也。山药、芡实,皆能补肾,又皆能敛戢下焦气化;龙骨、牡蛎,亦收敛之品,然敛正

气而不敛邪气,用于此证初无收敛过甚之虞,此四药并用,诚能于下焦之气化培养而

镇安之也。用芍药、黄柏者,一泻肾中之相火,一泻肝中之相火,且桂枝性热,二药性凉,凉

热相济,方能奏效。用麦芽、鸡内金者,所以运化诸药之力也。用甘草者,欲以缓肝之急,不使

肝木助气冲相火上升也。至于服药后病愈强半,遂减轻桂枝加萸肉、枸杞者,俾肝肾壮旺自能扫除病根。

 

<目录>五、医案\(二)气病门

<篇名>7.胃气不降

属性:大城王××妻,年近四旬,时常呕吐,大便迟下,数年不愈。

\x病因\x 其人禀性暴烈,处境又多不顺,浸成此证。

\x证候\x 饭后每觉食停胃中,似有气上冲阻其下行,因此大便恒至旬日始下。至大便多日不下

时,则恒作呕吐,即屡服止呕通便之药,下次仍然如故。求为延医,其脉左右皆弦,右脉弦

而且长,重诊颇实,至数照常。

\x诊断\x 弦为肝脉,弦而且长则冲脉也。弦长之脉,见于右部,尤按之颇实,此又为胃气上逆

之脉。肝胃冲三经之气化皆有升无降,宜其下焦便秘而上焦呕吐也。此当治以泻肝、降胃、

镇冲之剂,其大便自顺,呕吐自止矣。

\x处方\x 生赭石(两半轧细) 生杭芍(六钱) 柏子仁(六钱) 生怀山药(六钱)

天冬(六钱) 怀牛膝(五钱) 当归(四钱) 生麦芽(三钱)

茵陈(二钱) 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服药一剂,大便即通下,即原方略为加减,又服数剂,大

便每日一次,食后胃中已不觉停滞,从此病遂除根。

\x或问\x 麦芽生用能升肝气,茵陈为青蒿之嫩者亦具有升发之力,此证即因脏腑之气有升

无降,何以方中复用此二药乎?答曰∶肝为将军之官,中寄相火,其性最刚烈,若强制之,恒

激发其反动之力;麦芽、茵陈,善舒肝气而不至过于升提,是将顺肝木之性使之柔和,不至起反动力也。

 

<目录>五、医案\(二)气病门

<篇名>8.肝气郁兼胃气不降

属性:天津姚××,年五十二岁,得肝郁胃逆证。

\x病因\x 劳心太过,因得斯证。

\x证候\x 腹中有气,自下上冲,致胃脘满闷,胸中烦热,胁下胀疼,时常呃逆,间作呕吐。大便

燥结,其脉左部沉细,右部则弦硬而长,大于左部数倍。

\x诊断\x 此乃肝气郁结,冲气上冲,更迫胃气不降也。为肝气郁结,是以左脉沉细,为冲气上冲,

是以右脉弦长,冲脉上隶阳明,其气上冲不已,易致阳明胃气不下降。此证之呕吐呃逆,胃脘

满闷,胸间烦热,皆冲胃之气相并冲逆之明征也。其胁下胀疼,肝气郁结之明征也。其大便燥结者,

因胃气原宜息息下行,传送饮食下为二便,今其胃气既不下降,是以

大便燥结也。拟治以舒肝降胃安冲之剂。

\x处方\x 生赭石(一两轧细) 生怀山药(一两) 天冬(一两) 寸麦冬(六钱去心)

清半夏(四钱水洗三次) 碎竹茹(三钱) 生麦芽(三钱) 茵陈(二钱)

川续断(二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甘草(钱半)

煎汤一大盅,温服。

\x方解\x 肝主左而宜升,胃主右而宜降,肝气不升则先天之气化不能由肝上达,胃气不降则后天之

饮食不能由胃下输,此证之病根,正因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也。故方中以生麦芽、茵陈以升肝;生

赭石、半夏、竹茹以降胃,即以安冲;用续断者,因其能补肝,可助肝气上升也;用生山药二冬者,取

其能润胃补胃,可助胃气下降也,用鸡内金者,取其能化瘀止疼,以营运诸药之力也。

\x复诊\x 上方随时加减,连服二十余剂,肝气已升,胃气已降,左

右脉均已平安,诸病皆愈。惟肢体乏力,饮食不甚消化,拟再治以补气健胃之剂。

\x处方\x 野台参(四钱) 生怀山药(一两) 生赭石(六钱轧细) 天冬(六钱)

寸麦冬(六钱) 生鸡内金(三钱黄色的捣) 生麦芽(三钱) 甘草(钱半)

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煎服三剂,饮食加多,体力渐复。于方中加枸杞五钱,白术三钱,俾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x帮助\x 身之气化,原左升右降,若但知用赭石降胃,不知用麦芽升肝,久之,肝气将有郁遏之

弊,况此证之肝气原郁结乎?此所以方中用赭石,即用麦芽,赭石生用而麦芽亦生用也。

且诸家本草谓麦芽炒用者为丸散计也,若入汤剂何须炒用,盖用生者煮汁饮之,则消食之力愈大也。

\x或问\x 升肝之药,柴胡最效,今方中不用柴胡而用生麦芽者,将毋别有所取乎?答曰∶柴胡升提

肝气之力甚大,用之失宜,恒并将胃气之下行者提之上逆。曾有患阳明厥逆吐血者,初不甚剧。医者误

用柴胡数钱即大吐不止,须臾盈一痰盂,有危在顷刻之惧,取药无及,适备有生赭石细末若干,俾急用

温开水送下,约尽两半,其血始止,此柴胡并能提胃气上逆之明征也。况此证之胃气原不降乎?

至生麦芽虽能升肝,实无妨胃气之下降,盖其萌芽发生之性,与肝木同气相求,能

宣通肝气之郁结,使之开解而自然上升,非若柴胡之纯于升提也。

 

<目录>五、医案\(二)气病门

<篇名>9.胃气不降

属性:掖县任××妻,年五旬,得胃气不降证。

\x原因\x 举家人口众多,因其夫在外,家务皆自操劳,恒动肝火,遂得此证。

\x证候\x 食后停滞胃中,艰于下行,且时觉有气挟火上冲,口苦舌胀,目眩耳鸣,恒有呃欲呕逆

或恶心,胸膈烦闷,大便六七日始行一次,或至服通利药始通,小便亦不顺利。其脉左部

弦硬,右部弦硬而长,一息搏近五至,受病四年,屡次服药无效。

\x诊断\x 此肝火与肝气相并,冲激胃腑,致胃腑之气不能息息下行传送饮食,久之,胃气不但不能

下行,且更转而上逆,是以有种种诸病也。宜治以降胃理冲之品,而以滋阴清火之药辅之。

\x处方\x 生赭石(两半轧细) 生怀山药(一两) 生杭芍(六钱) 玄参(六钱)

生麦芽(三钱) 茵陈(二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每日服药一剂,三日后大便日行一次,小便亦顺利。上焦诸病亦皆轻减,再诊其脉,颇

见柔和。遂将赭石减去五钱,又加柏子仁五钱,连服数剂,霍然全愈。

 

<目录>五、医案\(三)血病门

<篇名>1.吐血证

属性:天津张××,年三十五岁,得吐血证,年余不愈。

\x病因\x 禀性褊急,劳心之余又兼有拂意之事,遂得斯证。

\x证候\x 初次所吐甚多,屡经医治,所吐较少,然终不能除根。每日或一次或两次,觉心中有热

上冲,即吐血一两口。因病久身羸弱,卧床不起,亦偶有扶起少坐之时,偶或微喘,幸食

欲犹佳,大便微溏,日行两三次,其脉左部弦长,重按无力,右部大而芤,一息五至。

\x诊断\x 凡吐血久不愈者,多系胃气不降,致胃壁破裂,出血之处不能长肉生肌也。再即此脉论

之,其左脉之弦,右脉之大,原现有肝火浮动挟胃气上冲之象,是以其吐血时,觉有热上

逆,至其脉之弦而无力者,病久而气化虚也。大而兼芤者,失血过多也。至其呼吸有时或喘,

大便日行数次,亦皆气化虚而不摄之故。治此证者,当投以清肝、降胃、培养气血、固摄气化之剂。

\x处方\x 赤石脂(两半) 生怀山药(一两) 净萸肉(八钱) 生龙骨(六钱捣碎)

生牡蛎(六钱捣碎) 生杭芍(六钱) 大生地黄(四钱) 甘草(二钱) 广三七(二钱)

药共九味,将前八味煎汤送服三七末。

\x方解\x 降胃之药莫如赭石,此愚治吐衄恒用之药也。此方中独重用赤石脂者,因赭石为铁养化

合其重坠之力甚大,用之虽善降胃,而其力达于下焦,又善通大便,此证大便不实,赭石

似不宜用;赤石脂之性,重用之亦能使胃气下降,至行至下焦,其粘滞之力又能固涩大便,且

其性能生肌,更可使肠壁破裂出血之处早愈,诚为此证最宜之药也。

\x效果\x 将药煎服两剂,血即不吐,喘息已平,大便亦不若从前之勤,脉象亦较前和平,惟心

中仍有觉热之时。遂即原方将生地黄改用一两,又加熟地黄一两,连服三剂,诸病皆愈。

 

<目录>五、医案\(三)血病门

<篇名>2.咳血兼吐血证

属性:堂侄女××,适邻村王氏,年三十岁。于乙酉仲春,得吐血证。

\x病因\x 因家务自理,劳心过度,且禀赋素弱,当此春阳发动之时,遂病吐血。

\x证候\x 先则咳嗽痰中带血,继则大口吐血,其吐时觉心中有热上冲,一日夜吐两三次,

剧时可吐半碗。两日之后,觉精神气力皆不能支持,遂急迎愚延医。自言心中摇摇似将上脱,两

颧发红,面上发热,其脉左部浮而动,右部浮而濡,两尺无根,数逾五至。

\x诊断\x 此肝肾虚极,阴分阳分不相维系,而有危在顷刻之势。遂急为出方取药以防虚脱。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生怀地黄(一两) 熟怀地黄(一两) 净萸肉(一两) 生赭石(一两轧细)

急火煎药取汤两盅,分两次温服下。

\x效果\x 将药甫煎成未服,又吐血一次,吐后忽停息闭目 然罔觉。诊其脉跳动仍旧,知能

苏醒,约四分钟呼吸始续,两次将药服下,其血从此不吐。俾即原方再服一剂,至第三剂即原方加

潞党参三钱、天冬四钱,连服数剂,身形亦渐撤消。继用生怀山药为细面,每用八钱煮作茶汤,少

调以白糖,送服生

赭石细末五分,作点心用之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三)血病门

<篇名>3.吐血兼咳嗽

属性:天津王××,年二十四岁,得咳嗽吐血证。

\x病因\x 禀赋素弱,略有外感,即发咳嗽,偶因咳嗽未愈,继又劳心过度,心中发热,遂至吐血。

\x证候\x 先时咳嗽犹轻,失血之后则嗽益加剧。初则痰中带血,继则大口吐血,心中发热,气息微

喘,胁下作疼,大便干燥。其脉关前浮弦,两尺重按不实,左右皆然,数逾五至。

\x诊断\x 此证乃肺金伤损,肝木横恣,又兼胃气不降,肾气不摄也。为其肺金受伤,是以咳嗽痰中

带血;为胃气不降,是以血随气升,致胃中血管破裂而大口吐血;至胁下作疼,乃肝木横

恣之明证;其脉上盛下虚,气息微喘,又肾气不摄之明征也。治之者,宜平肝、降胃、润肺、

补肾,以培养调剂其脏腑,则病自愈矣。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生赭石(六钱轧细) 生怀地黄(一两) 生杭芍(五钱)

天冬(五钱) 大甘枸杞(五钱) 川贝母(四钱) 生麦芽(三钱)

牛蒡子(三钱捣碎) 射干(二钱) 广三七(三钱细末) 粉甘草(二钱细末)

药共十二味,将前十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甘草末各一半,至煎渣再服,仍送服其余一半。

\x效果\x 服药一剂,吐血即愈,诸病亦轻减。后即原方随时为之加

减,连服三十余剂,其嗽始除根,身体亦渐壮健。

 

<目录>五、医案\(三)血病门

<篇名>4.吐血兼咳嗽

属性:天津孙××,年二十八岁,得吐血兼咳嗽证。

\x病因\x 因事心中着急起火,遂致吐血咳嗽。

\x证候\x 其吐血之始,至今已二年矣。经医治愈,屡次反复,少有操劳,心中发热即复吐血。又

频作咳嗽,嗽时吐痰亦恒带血。肋下恒作刺疼,嗽时其疼益甚,口中发干,身中亦间有

灼热,大便干燥。其脉左部弦硬,右部弦长,皆重按不实,一息搏近五至。

\x诊断\x 此证左脉弦硬者,阴分亏损而肝胆有热也,右部弦长者,因冲气上冲并致胃气上逆也。为

其冲冲胃逆,是以胃壁血管破裂以至于吐血咳血也。其脉重按不实者,血亏而气亦亏

也。至于口无津液,身或灼热,大便干燥,无非血少阴亏之现象。拟治以清肝、降胃、滋阴、化瘀之剂。

\x处方\x 生赭石(八钱轧细) 生怀地黄(一两) 生怀山药(一两) 生杭芍(六钱)

玄参(五钱) 川楝子(四钱捣碎) 生麦芽(三钱) 川贝母(三钱) 甘草(钱半) 广三七(二钱细末)

药共十味,将前九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时,再送服其余一半。

\x方解\x 愚治吐血,凡重用生地黄,必用三七辅之,因生地黄最善凉血,以治血热妄行,犹恐妄行

之血因凉而凝,瘀塞于经络中也。三七善化瘀血,与生地黄并用,血止后自无他虞;且此证

肋下作疼,原有瘀血,则三七尤在所必需也。

\x复诊\x 将药连服三剂,吐血全愈,咳嗽吐痰亦不见血,肋疼亦愈强半,灼热已无,惟口中仍

发干,脉仍有弦象。知其真阴犹亏也,拟再治以滋补真阴之剂。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生怀地黄(六钱) 大甘枸杞(六钱) 生杭芍(四钱)

玄参(四钱) 生赭石(四钱轧细) 生麦芽(二钱) 甘草(二钱) 广三七(二钱细末)

服法如前。

\x效果\x 将药连服五剂,病全愈,脉亦复常,遂去三七,以熟地黄易生地黄,俾多服数剂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三)血病门

<篇名>5.吐血证

属性:天津冯××,年三十二岁,得吐血证久不愈。

\x病因\x 因劳心劳力过度,遂得此证。

\x证候\x 吐血已逾二年,治愈,屡次反复。病将发时,觉胃中气化不通,满闷发热,大便滞塞,

旋即吐血,兼咳嗽多吐痰涎。其脉左部弦长,右部长而兼硬,一息五至。

\x诊断\x 此证当系肝火挟冲胃之气上冲,血亦随之上逆,又兼失血久而阴分亏也。为其肝火炽盛,

是以左脉弦长;为其肝火挟冲胃之气上冲,是以右脉长而兼硬;为其失血久而真阴亏损,是以其

脉既弦硬(弦硬即有阴亏之象)而又兼数也。此宜治以泻肝降胃之剂,而以大滋真阴之药佐之。

\x处方\x 生赭石(一两轧细) 玄参(八钱) 大生地(八钱) 生怀山药(六钱)

栝蒌仁(六钱炒捣) 生杭芍(四钱) 龙胆草(三钱) 川贝母(三钱)

甘草(钱半) 广三七(二钱细末)

药共十味,先将前九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细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时,再送服其余一半。

\x效果\x 每日煎服一剂,初服后血即不吐,服至三剂咳嗽亦愈,大便顺利。再诊其脉,左右皆

有和柔之象,问其心中闷热全无。遂去蒌仁、龙胆草,生山药改用一两,俾多服数剂,吐

血之病可从此永远除根矣。

 

<目录>五、医案\(三)血病门

<篇名>6.吐血证

属性:天津张姓,年过三旬,偶患吐血证。

\x病因\x 其人性嗜酒,每日必饮,且不知节。初则饮酒过量即觉胸

间烦热,后则不饮酒时亦觉烦热,遂至吐血。

\x证候\x 其初吐血之时,原不甚剧,始则痰血相杂,因咳吐出。即或纯吐鲜血,亦不过一日数口,

继复因延医服药,方中有柴胡三钱,服药半点钟后,遂大吐不止,仓猝迎愚往视。及至,则所吐之血

已盈痰盂,又复连连呕吐,若不立为止住,实有危在目前之惧。幸所携药囊中有生赭石细末一包,俾先

用温水送下五钱,其吐少缓须臾,又再送下五钱遂止住不吐。诊其脉弦而芤,数逾五至,其左寸

摇摇有动意,问其心中觉怔忡乎?答曰∶怔忡殊甚,几若不能支持。

\x诊断\x 此证初伤于酒,继伤于药,脏腑之血几于倾囊而出。犹幸速为立止,宜急服汤药以养

其血,降其胃气保其心气,育其真阴,连服数剂,庶其血不至再吐。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生赭石(六钱轧细) 玄参(六钱) 生地黄(六钱)

生龙骨(六钱捣碎) 生牡蛎(六钱捣碎) 生杭芍(五钱) 酸枣仁(四钱炒捣)

柏子仁(四钱) 甘草(钱半) 广三七(三钱细末)

此方将前十味煎汤,三七分两次用,头煎及二煎之汤送服。

\x效果\x 每日服药一剂,连服三日血已不吐,心中不复怔忡。再诊

其脉芤动皆无,至数仍略数,遂将生地黄易作熟地黄,俾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三)血病门

<篇名>7.大便下血

属性:天津袁××,年三十二岁,得大便下血证。

\x病因\x 先因劳心过度,心中时觉发热,继又因朋友宴会,饮酒过度遂得斯证。

\x证候\x 自孟夏下血,历六月不止,每日六七次,腹中觉疼即须入

厕,心中时或发热,懒于饮食。其脉浮而不实有似芤脉,而不若芤脉之硬,两尺沉分尤虚,至数微数。

\x诊断\x 此证临便时腹疼者,肠中有溃烂处也。心中时或发热者,阴虚之热上浮也。其脉近芤者,

失血过多也。其两尺尤虚者,下血久而阴亏,更兼下焦气化不固摄也。此宜用化腐生

肌之药治其肠中溃烂,滋阴固气之药固其下焦气化,则大便下血可愈矣。

\x处方\x 生怀山药(两半) 熟地黄(一两) 龙眼肉(一两) 净萸肉(六钱)

樗白皮(五钱) 金银花(四钱) 赤石脂(四钱研细) 甘草(二钱)

鸦胆子仁(八十粒成实者) 生硫黄(八分细末)

药共十味,将前八味煎汤,送服鸦胆子、硫黄各一半,至煎

渣再服时,仍送服其余一半,至于硫黄生用之理,详于敦复汤下。

\x方解\x 方中鸦胆子、硫黄并用者,因鸦胆子善治下血,而此证之脉两尺过弱,又恐单用之失于

寒凉,故少加硫黄辅之,况其肠中脂膜,因下血日久易至腐败酿毒,二药之性皆善消除毒

菌也。又其腹疼下血,已历半载不愈,有似东人×××所谓阿米巴赤痢,硫黄实又为治阿米巴赤痢

之要药也。

\x复诊\x 前药连服三剂,下血已愈,心中亦不发热,脉不若从前之

浮,至数如常。而其大便犹一日溏泻四五次,此宜投以健胃固肠之剂。

\x处方\x 炙箭 (三钱) 炒白术(三钱) 生怀山药(一两) 龙眼肉(一两)

生麦芽(三钱) 建神曲(三钱) 大云苓片(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连服五剂,大便已不溏泻,日下一次,遂停服汤药。

俾用生怀山药细末煮作粥,调以白糖,当点心服之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三)血病门

<篇名>8.大便下血

属性:高××,年三十六岁,得大便下血证。

\x病因\x 冷时出外办事,寝于寒凉屋中,床衾又甚寒凉遂得斯证。

\x证候\x 每日下血数次,或全是血,或兼有大便,或多或少,其下时多在夜间,每觉腹中作疼,即

须入厕,夜间恒苦不寐,其脉迟而芤,两尺尤不堪重按,病已二年余,服温补下元药则

稍轻,然终不能除根,久之,则身体渐觉羸弱。

\x诊断\x 此下焦虚寒太甚,其气化不能固摄而血下陷也。视其从前所服诸方,皆系草木之品,其

质轻浮,温暖之力究难下达,当以矿质之品温暖兼收涩者投之。

\x处方\x 生硫黄(半斤色纯黄者) 赤石脂(半斤纯系粉末者)

将二味共轧细过罗,先空心服七八分,日服两次,品验渐渐加多,以服后移时微觉腹中温暖为度。

\x效果\x 后服至每次二钱,腹中始觉温暖,血下亦渐少。服至旬

余,身体渐壮,夜睡安然,可无入厕。服至月余,则病根祓除矣。

\x方解\x 按硫黄之性,温暖下达,诚为温补下焦第一良药,而生用之尤佳,惟其性能润大便(本草谓

其能使大便润、小便长,西医以为轻泻药药),于大便滑泻者不宜,故辅以赤石脂之粘腻收涩,自有益而无弊矣。

 

<目录>五、医案\(三)血病门

<篇名>9.大便下血

属性:崔童,年十三岁,得大便下血证。

\x病因\x 仲夏天热,赛球竞走,劳力过度,又兼受热,遂患大便下血。

\x证候\x 每日大便,必然下血,便时腹中作疼,或轻或剧,若疼剧时,则血之下者必多,已年

余矣。饮食减少,身体羸弱,面目黄白无血色,脉搏六至,左部弦而微硬,右部濡而无力。

\x诊断\x 此证当因脾虚不能统血,是以其血下陷至其腹,所以作疼,其肠中必有损伤溃烂处也。当

用药健补其脾胃,兼调养其肠中溃烂。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龙眼肉(一两) 金银花(四钱) 甘草(三钱) 广三

七(二钱半轧细末) 鸦胆子(八十粒去皮拣其仁之成实者)

共药六味,将前四味煎汤,送服三七、鸦胆子各一半,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其余一半。

\x效果\x 将药如法服两次,下血病即除根矣。

 

<目录>五、医案\(三)血病门

<篇名>10.大便下血

属性:阜城杜××,年四十五岁,得大便下血证。

\x病因\x 因劳心过度,每大便时下血,服药治愈。因有事还籍,值夏季暑热过甚,又复劳心过度,

旧证复发,屡治不愈。遂来津入西医院治疗,西医为其血在便后,谓系内痔,服药血仍

不止,因转而求治于愚。

\x证候\x 血随便下,且所下甚多,然不觉疼坠,心中发热懒食,其脉左部弦长,右部洪滑。

\x诊断\x 此因劳心生内热而牵动肝经所寄相火,致肝不藏血而兼与溽暑之热相并,所以血妄行也。

宜治以清心凉肝兼消暑热之剂,而少以培补脾胃之药佐之。

\x处方\x 生怀地黄(一两) 白头翁(五钱) 龙眼肉(五钱) 生怀山药(五钱)

知母(四钱) 秦皮(三钱) 黄柏(二钱) 龙胆草(二钱)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复诊\x 上方煎服一剂,血已不见,服至两剂,少腹觉微凉。再诊其脉,弦长与洪滑之象皆减退,

遂为开半清半补之方以善其后。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熟怀地黄(八钱) 净萸肉(五钱) 龙眼肉(五钱)

白头翁(五钱) 秦皮(三钱) 生杭芍(三钱) 地骨皮(三钱)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煎服一剂后,食欲顿开,腹已不疼,俾即原方多服数剂,下血病当可除根。

 

<目录>五、医案\(三)血病门

<篇名>11.瘀血短气

属性:盐山刘××,年二十五岁,得瘀血短气证。

\x病因\x 因出外修工,努力抬重物,当时觉胁下作疼,数日疼愈,仍觉胁下有物妨碍呼吸。

\x证候\x 身形素强壮,自受病之后,迟延半载,渐渐羸弱,常觉右胁之下有物阻碍呼吸之气,与

人言时恒半句而止,候至气上达再言,若偶忿怒则益甚,脉象近和平,惟稍弱不能条畅。

\x诊断\x 此因努力太过,致肝经有不归经之血瘀经络之间,阻塞气息升降之道路也。喜其脉

虽稍弱,犹能支持,可但用化瘀血之药,徐徐化其瘀结,气息自能调顺。

\x处方\x 广三七(四两)

轧为细末,每服钱半,用生麦芽三钱煎汤送下,日再服。

\x方解\x 三七为止血妄行之圣药,又为化瘀血之圣药,且又化瘀血不伤新血,单服久服无碍,此

乃药中特异之品,其妙处直不可令人思议。愚恒用以消积久之瘀血,皆能奏效。至麦芽原

为消食之品,生煮服之则善舒肝气,且亦能化瘀者也。是以用之煎汤,以送服三七也。

\x效果\x 服药四日后,自鼻孔中出紫血一条,呼吸较顺,继又服至药尽,遂脱然全愈。

\x或问\x 人之呼吸在于肺,今谓肝经积有瘀血,即可妨碍呼吸,其

义何居?答曰∶按生理之学,人之呼吸可达于冲任,方书又谓呼出心肺,吸入肝肾,若谓呼吸皆在

于肺,是以上两说皆可废也。盖心、肺、肝,原一系相连,下又连于冲任,而心肺相连之系,其中

原有两管,一为血脉管,一为回血管,血脉管下行,回血管上行。肺为发动呼吸之机关,非呼吸即限

于肺也,是以吸入之气可由血脉管下达,呼出之气可由回血管上达,无论气之上达下达,皆从

肝经过,是以血瘀肝经,即有妨于升降之气息也。据斯以论呼吸之关于肺者固多,而

心肺相连之系亦司呼吸之分支也。

 

<目录>五、医案\(四)脑充血门

<篇名>1.脑充血头疼

属性:京都谈××,年五十二岁,得脑充血头疼证。

\x病因\x 因劳心过度,遂得脑充血头疼证。

\x证候\x 脏腑之间恒觉有气上冲,头即作疼,甚或至于眩晕,其夜间头疼益甚,恒至疼不能寐。医治

二年无效,浸至言语謇涩,肢体渐觉不利,饮食停滞胃口不下行,心中时常发热,

大便干燥。其脉左右皆弦硬,关前有力,两尺重按不实。

\x诊断\x 弦为肝脉,至弦硬有力无论见于何部,皆系有肝火过升之弊。因肝火过升,恒引动冲

气胃气相并上升,是以其脏腑之间恒觉有气上冲也。人之血随气行,气上升不已,血即随之上升不已,

以致脑中血管充血过甚,是以作疼。其夜间疼益剧者,因其脉上盛下虚,阴分原不充足,是以夜则

加剧,其偶作眩晕亦职此也。至其心常发热,肝火炽其心火亦炽也。

其饮食不下行,大便多干燥者,又皆因其冲气挟胃气上升,

胃即不能传送饮食以速达于大肠也。其言语肢体蹇涩不利者,因脑中血管充血过甚,有妨碍于

司运动之神经也。此宜治以镇肝、降胃、安冲之剂,而以引血下行兼清热滋阴之药辅之。又须知

肝为将军之官,中藏相火,强镇之恒起其反动力,又宜兼用舒肝之药,将顺其性之作引也。

\x处方\x 生赭石(一两轧细) 生怀地黄(一两) 怀牛膝(六钱) 大甘枸杞(六钱)

生龙骨(六钱捣碎) 生牡蛎(六钱捣碎) 净萸肉(五钱) 生杭芍(五钱)

茵陈(二钱)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复诊\x 将药连服四剂,头疼已愈强半,夜间可睡四五点钟,诸病亦皆见愈,脉象之弦硬已减,

两尺重诊有根,拟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x处方\x 生赭石(一两轧细) 生怀地黄(一两) 生怀山药(八钱) 怀牛膝(六钱)

生龙骨(六钱捣碎) 生牡蛎(六钱捣碎) 净萸肉(五钱) 生杭芍(五钱)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茵陈(钱半)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三诊\x 将药连服五剂,头已不疼,能彻夜安睡,诸病皆愈。惟办事,略觉操劳过度,头仍作

疼,脉象犹微有弦硬之意,其心中仍间有觉热之时,拟再治以滋阴清热之剂。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生怀地黄(八钱) 玄参(四钱) 北沙参

(四钱) 生杭芍(四钱) 净萸肉(四钱) 生珍珠母(四钱捣碎) 生石决明

(四钱捣碎) 生赭石(四钱轧细) 怀牛膝(三钱)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饮下。

\x效果\x 将药连服六剂,至经理事务时,头亦不疼,脉象已和平如常。遂停服汤药,俾日用生山

药细末,煮作茶汤调以白糖令适口,送服生赭石细末钱许,当点心服之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四)脑充血门

<篇名>2.脑充血头疼

属性:天津李氏妇,年过三旬,得脑充血头疼证。

\x病因\x 禀性褊急,家务劳心,常起暗火,因得斯证。

\x证候\x 其头疼或左或右,或左右皆疼,剧时至作呻吟。心中常常发热,时或烦躁,间有眩

晕之时,其大便燥结非服通下药不行。其脉左右皆弦硬而长,重诊甚实,经中西医延医二年,毫无功效。

\x诊断\x 其左脉弦硬而长者,肝胆之火上升也;其右脉弦硬而长者,胃气不降而逆行,又兼冲气上

冲也。究之,左右脉皆弦硬,实亦阴分有亏损也。因其脏腑之气化有升无降,则血随气升者

过多,遂至充塞于脑部,排挤其脑中之血管而作疼,此《内经》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之厥证也。亦

即西人所谓脑充血之证也。其大便燥结不行者,因胃气不降,失其传送之职也。其心中发烦

躁者,因肝胃之火上升也。其头部间或眩晕者,因脑部充血过甚,有碍于神经也。此宜清其脏腑

之热,滋其脏腑之阴,更降其脏腑之气,以引脑部所充之血下行,方能治愈。

\x处方\x 生赭石(两半轧细) 怀牛膝(一两) 生怀山药(六钱) 生怀地黄(六钱)

天冬(六钱) 玄参(五钱) 生杭芍(五钱) 生龙齿(五钱捣碎) 生石决明(

五钱捣碎) 茵陈(钱半) 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方解\x 赭石能降胃平肝镇安冲气。其下行之力,又善通大便燥

结而毫无开破之弊。方中重用两半者,因此证大便燥结过甚,非服药不能通下也。盖大便不通,是

以胃气不下降,而肝火之上升冲气之上冲,又多因胃气不降而增剧。是治此证者,当以通其大便为

要务,迨服药至大便自然通顺时,则病愈过半矣。牛膝为治腿疾要药,以其能引气血下行也。而

《名医别录》及《千金翼方》,皆谓其除脑中痛,盖以其能引气血下行,即可轻减脑中之充血也。

愚生平治此等证必此二药并用,而又皆重用之。用玄参、天冬、芍药者,取其既善退热兼能滋阴也。

用龙齿、石决明者,以其皆为肝家之药,其性皆能敛戢肝火,镇熄肝风,以缓其上升之势也。用

山药、甘草者,以二药皆善和胃,能调和金石之药与胃相宜,犹白虎汤用甘草粳米之义,而山药且

善滋阴,甘草亦善缓肝也。用茵陈者,因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且中寄相火,若但用药平之

镇之,恒至起反动之力,茵陈最能将顺肝木之性,且又善泻肝热,李氏《本草纲目》谓善治头痛,是

不但将顺肝木之性使不至反动,且又为清凉脑部之要药也。诸药汇集为方,久服之自有殊效。

\x复诊\x 将药连服二十余剂(其中随时略有加减),头已不疼,惟夜失眠时则仍疼,心中发热、

烦躁皆无,亦不复作眩晕,大便届时自行,无须再服通药,脉象较前和平而仍有弦硬之意,此宜注

意滋其真阴以除病根。

\x处方\x 生赭石(一两轧细) 怀牛膝(八钱) 生怀山药(八钱) 生怀地黄(八钱)

玄参(六钱) 大甘枸杞(六钱) 净萸肉(五钱) 生杭芍(四钱)

柏子仁(四钱) 生麦芽(三钱) 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方中用麦芽者,借以宣通诸药之滞腻也。且麦芽生用原善调和肝气,

亦犹前方用茵陈之义也。

\x效果\x 将药又连服二十余剂(亦随时略有加减),病遂全愈,脉象亦和平如常矣。

 

<目录>五、医案\(四)脑充血门

<篇名>3.脑充血头疼

属性:天津于氏妇,年二十二岁,得脑充血头疼证。

\x病因\x 其月信素日短少,不调,大便燥结,非服降药不下行,浸至脏腑气化有升无降,因成斯证。

\x证候\x 头疼甚剧,恒至夜不能眠,心中常觉发热,偶动肝火即发眩晕,胃中饮食恒停滞不消,

大便六七日不行,必须服通下药始行。其脉弦细有力而长,左右皆然,每分钟八十至,延

医延医历久无效。

\x诊断\x 此因阴分亏损,下焦气化不能固摄,冲气遂挟胃气上逆,而肝脏亦因阴分亏损水不滋

木,致所寄之相火妄动,恒助肝气上冲。由斯脏腑之气化有升无降,而自心注脑之血为上升

之气化所迫,遂至充塞于脑中血管而作疼作晕也。其饮食不消大便不行者,因冲胃之气皆逆也;

其月信不调且短少者,因冲为血海,肝为冲任行气,脾胃又为生血之源,诸经皆失其常司,是以

月信不调且少也;《内经》谓∶“血菀(同郁)于上,使人薄厥”,言为上升之气血逼薄而厥也。此

证不急治则薄厥将成,宜急治以降胃、镇冲、平肝之剂,再以滋补真

阴之药辅之,庶可转上升之气血下行不成薄厥也。

\x处方\x 生赭石(一两轧细) 怀牛膝(一两) 生怀地黄(一两) 大甘枸杞(八钱)

生怀山药(六钱) 生杭芍(五钱) 生龙齿(五钱捣碎) 生石决明(五钱捣碎)

天冬(五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苏子(二钱炒捣) 茵陈(钱半) 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复诊\x 将药连服四剂,诸病皆见轻,脉象亦稍见柔和。惟大便六

日仍未通行,因思此证必先使其大便如常,则病始可愈,拟

将赭石加重,再将余药略为加减以通其大便。

\x处方\x 生赭石(两半轧细) 怀牛膝(一两) 天冬(一两) 黑芝麻(八钱炒捣)

大甘枸杞(八钱) 生杭芍(五钱) 生龙齿(五钱捣碎) 生石决明(五钱捣碎)

苏子(三钱炒捣)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甘草(钱半) 净柿霜(五钱)

药共十二味,将前十一味煎汤一大盅,入柿霜融化温服。

\x三诊\x 将药连服五剂,大便间日一行,诸证皆愈十之八九,月信适来,仍不甚多,脉象仍有

弦硬之意,知其真阴犹未充足也。当即原方略为加减,再加滋阴生血之品。

\x处方\x 生赭石(一两轧细) 怀牛膝(八钱) 大甘枸杞(八钱) 龙眼肉(六钱)

生怀地黄(六钱) 当归(五钱) 玄参(四钱) 沙参(四钱)

生怀山药(四钱) 生杭芍(四钱) 生鸡内金(一钱黄色的捣)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掰开)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连服四剂后,心中已分毫不觉热,脉象亦大见和平,大便日行一次,遂去方中玄

参、沙参,生赭石改用八钱,生怀山药改用六钱,俾多服数剂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四)脑充血门

<篇名>4.脑充血兼腿痿弱

属性:天津崔××,年三十八岁,得脑充血兼两腿痿弱证。

\x病因\x 出门采买木料,数日始归,劳心劳力过度,遂得斯证。

\x证候\x 其初常觉头疼,时或眩晕,心中发热,饮食停滞,大便燥结,延医治疗无效。一日早

起下床,觉痿弱无力,痿坐于地,人扶起坐床沿休息移时,自扶杖起立,犹可徐步,然时

恐颠仆。其脉左部弦而甚硬,右部弦硬且长。

\x诊断\x 其左脉弦硬者,肝气挟火上升也。右脉弦硬且长者,胃气上逆更兼冲气上冲也。因其脏腑间

之气化有升无降,是以血随气升充塞于脑部作疼作眩晕。其脑部充血过甚,或自微细血管溢血于

外,或隔血管之壁,些些渗血于外,其所出之血,若着于司运动之神经,其重者可使肢体痿废,其轻

者亦可使肢体软弱无力。若此证之忽然痿坐于地者是也。至其心中之发热,饮食之停滞,大便之

燥结,亦皆其气化有升无降之故,此宜平肝、清热、降胃、安冲,不使脏腑之气化过升,

且导引其脑中过充之血使之下行,则诸证自愈矣。

\x处方\x 生赭石(一两轧细) 怀牛膝(一两) 生怀地黄(一两) 生珍珠母(六钱捣碎)

生石决明(六钱捣碎) 生杭芍(五钱) 当归(四钱) 龙胆草(二钱)

茵陈(钱半) 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复诊\x 将药连服七剂,诸病皆大见愈,脉象亦大见缓和,惟其步履之间仍须用杖,未能复常,心中

仍间有发热之时。拟即原方略为加减,再佐以通活血脉之品。

\x处方\x 生赭石(一两轧细) 怀牛膝(一两) 生怀地黄(一两) 生杭芍(五钱)

生珍珠母(四钱捣碎) 生石决明(四钱捣碎) 丹参(四钱) 生麦芽(三钱)

土鳖虫(五个) 甘草(一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连服八剂,步履复常,病遂全愈。

 

<目录>五、医案\(四)脑充血门

<篇名>5.脑充血兼痰厥

属性:天津骆××,年四十九岁,得脑充血兼痰厥证。

\x病因\x 平素常患头晕,间有疼时,久则精神渐似短少,言语渐形

謇涩,一日外出会友,饮食过度,归家因事有拂意,怒动肝火,陡然昏厥。

\x证候\x 闭目昏昏,呼之不应,喉间痰涎杜塞,气息微通。诊其脉左右皆弦硬而长,重

按有力,知其证不但痰厥实素有脑充血病也。

\x诊断\x 其平素头晕作疼,即脑充血之现证也。其司知觉之神经为脑充血所伤,是以精神短少。其

司运动之神经为脑充血所伤,是以言语謇涩。又凡脑充血之人,其脏腑之气多上逆,胃气逆则

饮食停积不能下行,肝气逆则痰火相并易于上干,此所以因饱食动怒而陡成痰厥也。此其危险即

在目前,取药无及当先以手术治之。

\x手术\x 治痰厥之手术,当以手指点其天突穴处(详见“治痰点天突穴法”),近八分钟许,即

咳嗽呕吐。约吐出痰涎饮食三碗许,豁然顿醒,自言心中发热,头目胀疼,此当继治其脑部充血以求全

愈。拟用建瓴汤方治之,因病脉之所宜而略为加减。

\x处方\x 生赭石(一两轧细) 怀牛膝(一两) 生怀地黄(一两) 天花粉(六钱)

生杭芍(六钱) 生龙骨(五钱捣碎) 生牡蛎(五钱捣碎) 生麦芽(三钱)

茵陈(钱半) 甘草(钱半)

磨取生铁锈浓水,以之煎药,煎汤一盅,温服下。

\x复诊\x 将药服三剂,心中已不发热,头疼目胀皆愈,惟步履之时觉头重足轻,脚底如踏棉絮。

其脉象较前和缓似有上盛下虚之象,爰即原方略为加减,再添滋补之品。

\x处方\x 生赭石(一两轧细) 怀牛膝(一两) 生怀地黄(一两) 大甘枸杞(八钱)

生杭芍(六钱) 净萸肉(六钱) 生龙骨(五钱捣碎) 生牡蛎(五钱捣碎)

柏子仁(五钱炒捣) 茵陈(钱半) 甘草(钱半)

磨取生铁锈浓水以之煎药,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连服五剂,病遂脱然全愈。将赭石、牛膝、地黄皆改用八钱,俾多服数剂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四)脑充血门

<篇名>6.脑充血兼偏枯

属性:天津孙××,年四十六岁,得脑充血证遂至偏枯。

\x病因\x 禀性褊急,又兼处境不顺,恒触动肝火致得斯证。

\x证候\x 未病之先恒觉头疼,时常眩晕。一日又遇事有拂意,遂忽然昏倒,移时醒后,左手足皆不

能动,并其半身皆麻木,言语謇涩。延医服药十个月,手略能动,其五指则握而不伸,足可任地而不

能行步,言语仍然謇涩,又服药数月病仍如故。诊其脉左右皆弦硬,右部似尤甚,知虽服药年余,脑

充血之病犹未除也。问其心中发热乎?脑中有时觉疼乎?答曰∶心中有时觉有热上冲胃口,其热再

上升则脑中可作疼,然不若病初得时脑疼之剧也。问其大便两三日一行,证脉相参,其

脑中犹病充血无疑。

\x诊断\x 按此证初得,不但脑充血实兼脑溢血也。其溢出之血,着于左边司运动之神经,则右半

身痿废,着于右边司运动之神经,则左半身痿废,此乃交叉神经以互司其身之左右也。想其得病

之初,脉象之弦硬,此时尤剧,是以头疼眩晕由充血之极而至于溢血,因溢血而至于残废也。即现时之

证脉详参,其脑中溢血之病想早就愈,而脑充血之病根确未除也。宜注意治其脑充血,而以通活经

络之药辅之。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生怀地黄(一两) 生赭石(八钱研细) 怀牛膝(八钱)

生杭芍(六钱) 柏子仁(四钱炒捣) 白术(三钱炒) 滴乳香(三钱)

明没药(三钱) 土鳖虫(四大个捣) 生鸡内金(钱半黄色的捣) 茵陈(一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复诊\x 将药连服七剂,脑中已不作疼,心中间有微热之时,其左半身自觉肌肉松活,不若从前

之麻木,言语之謇涩稍愈,大便较前通顺,脉之弦硬已愈十之七八,拟再注意治其左手足之痿废。

\x处方\x 生箭 (五钱) 天花粉(八钱) 生赭石(六钱轧细) 怀牛膝(五钱)

滴乳香(四钱) 明没药(四钱) 当归(三钱) 丝瓜络(三钱)

土鳖虫(四大个捣) 地龙(二钱去土)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三诊\x 将药连服三十余剂(随时略有加喊),其左手之不伸者已能伸,左足之不能迈步者今已

举足能行矣。病患问从此再多多服药可能撤消否?答曰∶此病若初得即治,服药四十余剂即能脱

然,今已迟延年余,虽服数百剂亦不能保全愈,因关节经络之间瘀滞已久也。然再多服数十剂,仍

可见愈,遂即原方略为加减,再设法以 动其神经补助其神经当更有效。

\x处方\x 生箭 (六钱) 天花粉(八钱) 生赭石(六钱轧细) 怀牛膝(五钱)

滴乳香(四钱) 明没药(四钱) 当归(三钱) 土鳖虫(四大个捣)

地龙(二钱去土) 真鹿角胶(二钱轧细) 广三七(二钱轧细) 制马钱子末(三分)

药共十二味,先将前九味共煎汤一大盅,送服后三味各一半,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其余一半。

\x方解\x 方中用鹿角胶者,因其可为左半身引经,且其角为督脉所生,是以其性善补益脑髓以滋

养脑髓神经也,用三七者,关节经络间积久之瘀滞,三七能融化之也。用制马钱子者,以

其能 动神经使灵活也。

\x效果\x 将药又连服三十余剂,手足之举动皆较前便利,言语之謇涩亦大见愈,可勉

强出门作事矣。遂俾停服汤药,日用生怀

山药细末煮作茶汤,调以白糖令适口,送服黄色生鸡内金细末三分许。当点心用之以善其后。此欲用山

药以补益气血,少加鸡内金以化瘀滞也。

\x帮助\x 按脑充血证,最忌用黄 ,因黄 之性补而兼升,气升则血必随之上升,致脑中之血充而

益充,排挤脑中血管可至溢血,甚或至破裂而出血,不可救药者多矣。至将其脑充血之病治愈,而

肢体之痿废仍不愈者,皆因其经络瘀塞血脉不能流通也。此时欲化其瘀塞,通其血脉,正不妨以黄 辅之,

特是其脑中素有充血之病,终嫌黄 升补之性能助血上升,故方中仍加生赭石、牛膝,以防血之上

升,即所以监制黄 也。又虑黄 性温,温而且补即能生热,故又重用花粉以调剂之也。

 

<目录>五、医案\(五)肠胃病门

<篇名>1.噎膈

属性:天津盛××,年五旬,得噎膈证。

\x病因\x 处境恒多不顺,且又秉性褊急,易动肝火,遂得斯证。

\x证候\x 得病之初期,觉饮食有不顺时,后则常常如此,始延医为调治,服药半年,更医十余人

皆无效验。转觉病势增剧,自以为病在不治,已停药不服矣。适其友人何××劝其求愚为之延医,

其六脉细微无力,强食饼干少许,必嚼成稀糜方能下咽,咽时偶觉龃龉即作呕吐,带出痰涎若干。惟饮

粳米所煮稠汤尚无阻碍,其大便燥结如羊矢,不易下行。

\x诊断\x 杨素园谓∶“此病与失血异证同源,血之来也暴,将胃壁之

膜冲开则为吐血;其来也缓,不能冲开胃膜,遂瘀于上脘之处,

致食管窄隘即成噎膈。”至西人则名为胃癌,所谓癌者,如山石之有岩,其形凸出也。此与杨

氏之说正相符合,其为瘀血致病无疑也。其脉象甚弱者,为其进食甚少气血两亏也。至其便结如羊

矢,亦因其饮食甚少,兼胃气虚弱不输送下行之故也。此宜化其瘀血兼引其血下行,而更辅以培养气血之品。

\x处方\x 生赭石(一两轧细) 野台参(五钱) 生怀山药(六钱) 天花粉(六钱)

天冬(四钱) 桃仁(三钱去皮捣) 红花(二钱) 土鳖虫(五枚捣碎) 广三七(二钱捣细)

药共九味,将前八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时,再送服其余一半。

\x方解\x 方中之义,桃仁、红花、土鳖虫、三七诸药,所以消其瘀血也。重用生赭石至一两,所

以引其血下行也。用台参、山药者,所以培养胃中之气化,不使因服开破之药而有伤损也。用天冬

、天花粉者,恐其胃液枯槁,所瘀之血将益干结,故借其凉润之力以滋胃液,且即以防台参之因补生热也。

\x效果\x 将药服至两剂后,即可进食,服至五剂,大便如常。因将赭石改用八钱,又服数剂,饮

食加多,仍觉胃口似有阻碍不能脱然。俾将三七加倍为四钱,仍分两次服下,连进四剂,

自大便泻下脓血若干,病遂全愈。

\x帮助\x 按噎膈之证,有因痰饮而成者,其胃口之间生有痰囊(即喻氏《寓意草》中所谓窠囊),本方

去土鳖虫、三七,加清半夏四钱,数剂可愈。有因胃上脘枯槁痿缩致成噎膈者,本方去土鳖虫、三七,将

赭石改为八钱,再加当归、龙眼肉、枸杞子各五钱,多服可愈。有因胃上脘生瘤赘以致成噎膈者(

“论胃病噎膈治法及反胃治法”中曾详论),然此证甚少,较他种噎膈亦甚难治,盖瘤赘之生,恒

有在胃之下脘成反胃者,至生于胃之上脘成噎膈者,则百中无一二也。

 

<目录>五、医案\(五)肠胃病门

<篇名>2.反胃吐食

属性:天津陈××,年五十六岁,得反胃吐食证,半年不愈。

\x病因\x 初因夏日多食瓜果致伤脾胃,廉于饮食,后又因处境不顺心多抑郁,致成反胃之证。

\x证候\x 食后消化力甚弱,停滞胃中不下行,渐觉恶心,久之,则觉有气自下上冲,即将饮食

吐出。屡经医诊视,服暖胃降气之药稍愈,仍然反复,迁延已年余矣。身体羸弱,脉弦长,

按之不实,左右皆然。

\x诊断\x 此证之饮食不能消化,固由于脾胃虚寒,然脾胃虚寒者,食后恒易作泄泻,此则食不

下行而作呕吐者,因其有冲气上冲,并迫其胃气上逆也。当以温补脾胃之药为主,而以降胃

镇冲之药辅之。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白术(三钱炒) 干姜(三钱) 生鸡内金(三钱黄色的捣)

生赭石(六钱轧细) 炙甘草(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煎服后,觉饮食下行不复呕吐,翌日头午,大便下两次,再诊其脉不若从前之

弦长,知其下元气化不固,不任赭石之镇降也。遂去赭石加赤石脂五钱(用头煎和次煎之汤,分两次送服

)、苏子二钱,日煎服一剂,连服十剂霍然全愈。盖赤石脂为末送服,

可代赭石以降胃镇冲,而又有固涩下焦之力,故服后不复滑泻也。

 

<目录>五、医案\(五)肠胃病门

<篇名>3.胃脘疼闷

属性:天津徐氏妇,年近三旬,得胃脘疼闷证。

\x病因\x 本南方人,久居北方,远怀乡里,归宁不得,常起忧思,

因得斯证。

\x证候\x 中焦气化凝郁,饮食停滞艰于下行,时欲呃逆,又苦不能上达,甚则蓄极绵绵作疼。

其初病时,惟觉气分不舒,服药治疗三年,病益加剧,且身形亦渐羸弱,呼吸短气,口无津液,时

常作渴,大便时常干燥,其脉左右皆弦细,右脉又兼有牢意。

\x诊断\x 《内经》谓脾主思,此证乃过思伤脾以致脾不升胃不降也。为其脾气不上升,是以口无

津液,呃逆不能上达;为其胃气不降,是以饮食停滞,大便干燥。治之者当调养其脾胃,俾

还其脾升胃降之常,则中焦气化舒畅,疼胀自愈,饮食加多而诸病自除矣。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八钱) 生箭 (三钱)

生鸡内金(三钱黄色的捣) 生麦芽(三钱) 玄参(三钱) 天花粉(三钱)

天冬(三钱) 生杭芍(二钱) 桂枝尖(钱半)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掰开)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方解\x 此方以山药、枸杞、黄 、姜、枣培养中焦气化,以麦芽升脾(麦芽生用善升),以鸡

内金降胃(鸡内金生用善降),以桂枝升脾兼以降胃(气之当升者遇之则升,气之当降者遇之则降),又

用玄参,花粉诸药,以调剂姜、桂、黄 之温热,则药性归于和平,可以久服无弊。

\x复诊\x 将药连服五剂,诸病皆大轻减,而胃疼仍未脱然,右脉仍有牢意。度其疼处当有

瘀血凝滞,拟再于升降气化药中加消瘀血之品。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八钱) 生箭 (三钱) 玄参(三钱)

天花粉(三钱) 生麦芽(三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生杭芍(二钱) 桃仁(二钱去皮炒捣) 广三七(二钱轧细)

药共十味,将前九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时,仍送服其余一半。

\x效果\x 将药连服四剂,胃中安然不疼,诸病皆愈,身形渐强壮。脉象已如常人,将原方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五)肠胃病门

<篇名>4.冷积腹疼

属性:大城王××,年五十岁,少腹冷疼,久服药不愈。

\x病因\x 自幼在家惯睡火炕,后在津栖处寒凉,饮食又多不慎,遂得此证。

\x证候\x 其少腹时觉下坠,眠时须以暖水袋熨脐下,不然则疼不能寐。若屡服热药,上焦即觉

烦躁,已历二年不愈。脉象沉弦,左右皆然,至数稍迟。

\x诊断\x 即其两尺沉弦凉而且坠论之,知其肠中当有冷积,此宜用温通之药下之。

\x处方\x 与以自制通彻丸(系用牵牛头末和水为丸如秫米粒大)三钱,俾于清晨空心服下。

\x效果\x 阅三点钟,腹中疼似加剧,须臾下如绿豆糊所熬凉粉者若干。疼坠脱然全愈,亦不觉凉。

继为开温通化滞之方,俾再服数剂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五)肠胃病门

<篇名>5.肠结腹疼

属性:天津李××,年二十五岁,于仲春得腹结作疼证。

\x病因\x 偶因恼怒触动肝气,遂即饮食停肠中,结而不下作疼。

\x证候\x 食结肠中,时时切疼,二十余日大便不通。始犹少进饮食,继则食不能进,饮水一口亦

吐出。延医服药,无论何药下咽亦皆吐出,其脉左右皆微弱,犹幸至数照常,按之犹有根柢,知犹可救。

\x疗法\x 治此等证,必止呕之药与开结之药并用,方能直达病所,又必须内外兼治,则久停之结庶可下行。

\x处方\x 用硝菔通结汤,送服生赭石细末,汤分三次服下(每五十分钟服一次),共送服赭石末两半,外

又用葱白四斤切丝,醋炒至极热,将热布包熨患处,凉则易之。又俾用净萸肉二两,煮

汤一盅,结开下后饮之,以防虚脱。

\x效果\x 自晚八点钟服,至夜半时将药服完,炒葱外熨,至翌日早八点钟下燥粪二十枚,后继以溏

便。知其下净,遂将萸肉汤饮下,安然全愈。若虚甚者,结开欲大便时,宜先将萸肉汤服下。

 

<目录>五、医案\(五)肠胃病门

<篇名>6.肠结腹疼兼外感实热

属性:沈阳张姓媪,年过六旬,肠结腹疼,兼心中发热。

\x病因\x 素有肝气病,因怒肝气发动,恒至大便不通,必服泻药始

通下。此次旧病复发而呕吐不能受药,是以病久不愈。

\x证候\x 胃下脐上似有实积,常常作疼,按之则疼益甚,表里俱觉发热,恶心呕吐。连次

延医服药,下咽须臾即吐出,大便不行已过旬日,水浆不入者七八日矣。脉搏五至,左右脉象皆

弱,独右关重按似有力,舌有黄苔,中心近黑,因问其得病之初

曾发冷否?答云∶旬日前曾发冷两日,至三日即变为热矣。

\x诊断\x 即此证脉论之,其阳明胃腑当蕴有外感实热,是以表里俱热,因其肠结不通,胃气不能

下行,遂转而上行与热相并作呕吐。治此证之法,当用镇降之药止其呕,咸润之药开其结,

又当辅以补益之品,俾其呕止、结开,而正气无伤始克有济。

\x处方\x 生石膏(一两轧细) 生赭石(一两轧细) 玄参(一两) 潞参(四钱)

芒硝(四钱) 生麦芽(二钱) 茵陈(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煎服一剂,呕止结开,大便通下燥粪若干,表里热皆轻减,可进饮食。诊其脉仍有余热未

净,再为开滋阴清热之方,俾服数剂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六)头部病门

<篇名>1.头疼

属性:天津李姓,得头疼证,日久不愈。

\x病因\x 其人素羸弱,因商务操劳遇事又多不顺,心肝之火常常妄动,遂致头疼。

\x证候\x 头疼不起床者已逾两月,每日头午犹轻,过午则浸加重,夜间疼不能寐,鸡鸣后疼又

渐轻可以少睡,心中时或觉热,饮食懒进。脉搏五至,左部弦长,关脉犹弦而兼硬,右脉则稍和平。

\x诊断\x 即此脉象论之,显系肝胆之热上冲脑部作疼也。宜用药清肝火、养肝阴、镇肝逆,且兼用

升清降浊之药理其脑部。

\x处方\x 生杭芍(八钱) 柏子仁(六钱) 玄参(六钱) 生龟板(六钱轧细)

龙胆草(三钱) 川芎(钱半) 甘菊花(一钱) 甘草(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服药一剂,病愈十之七八,脉象亦较前和平,遂将龙胆草减去一钱,又服两剂全愈。

\x或问\x 川芎为升提气分之品,今其头疼既因肝胆之热上冲,复用川芎以升提之,其热不益上冲乎?

何以服之有效也?答曰∶川芎升清气者也,清气即轻气也。按化学之理,无论何种

气,若在轻气之中必然下降,人之脏腑原有轻气,川芎能升轻气上至脑中,则脑中热浊之气自然

下降,是以其疼可愈也。

 

<目录>五、医案\(六)头部病门

<篇名>2.目病干疼

属性:天津崔××,年三十四岁,患眼干,间有时作疼。

\x病因\x 向因外感之热传入阳明之府,服药多甘寒之品,致外感之

邪未净,痼闭胃中永不消散,其热上冲遂发为眼疾。

\x证候\x 两目干涩,有时目睛胀疼,渐至视物昏花,心中时常发热,二便皆不通顺,其脉左右皆

有力,而右关重按有洪实之象,屡次服药已近二年,仍不少愈。

\x诊断\x 凡外感之热传里,最忌但用甘寒滞泥之药,痼闭其外感之邪不能尽去,是以陆九芝谓如

此治法,其病当时虽愈,后恒变成痨瘵。此证因其禀赋强壮,是以未变痨瘵而发为眼疾,医者

不知清其外感之余热,而泛以治眼疾之药治之,是以历久不愈也。愚有自制离中丹,再佐以清热托表

之品,以引久蕴之邪热外出,眼疾当愈。

\x处方\x 离中丹(一两) 鲜芦根(五钱) 鲜茅根(五钱)

药共三味,将后二味煎汤三杯,分三次温服,每次服离中丹三钱强,为一日之量,若二种

鲜根但有一种者,可倍作一两用之。

\x效果\x 将药如法服之,至第三日因心中不发热,将离中丹减半,又服数日眼之干涩疼胀皆愈,二便亦顺利。

 

<目录>五、医案\(六)头部病门

<篇名>3.牙疼

属性:天津王姓,年三十余,得牙疼病。

\x病因\x 商务劳心,又兼连日与友宴饮,遂得斯证。

\x证候\x 其牙疼甚剧,有碍饮食,夜不能寐,服一切治牙疼之药不效,已迁延二十余日矣。

其脉左部如常,而右部弦长,按之有力。

\x诊断\x 此阳明胃气不降也。上牙龈属足阳明胃,下牙龈属手阳明大肠。究之,胃气不降肠中之气

亦必不降,火随气升,血亦因之随气上升并于牙龈而作疼,是以牙疼者牙龈之肉多肿

热也。宜降其胃气兼引其上逆之血下行,更以清热之药辅之。

\x处方\x 生赭石(一两轧细) 怀牛膝(一两) 滑石(六钱) 甘草(一钱)

煎汤服。

\x效果\x 将药煎服一剂,牙疼立愈,俾按原方再服一剂以善其后。

\x帮助\x 方书治牙疼未见有用赭石牛膝者,因愚曾病牙疼以二药治愈,后凡遇胃气不降致牙疼者,

方中必用此二药。其阳明胃腑有实热者,又恒加生石膏数钱。

 

<目录>五、医案\(七)肢体疼痛门

<篇名>1.胁疼

属性:天津陈××,年六旬,得胁下作疼证。

\x病因\x 因操劳过度,遂得胁下作疼病。

\x证候\x 其疼或在左胁或在右胁或有时两胁皆疼,医者治以平肝、舒肝、柔肝之法皆不效。迁延年

余,病势浸增,疼剧之时。觉精神昏愦。其脉左部微细,按之即无,右脉似近和平,其

搏动之力略失于弱。

\x诊断\x 人之肝居胁下,其性属木,原喜条达,此因肝气虚弱不能条达,故郁于胁下作疼也。其

疼或在左或在右者,《难经》云,肝之为脏其治在左,其藏在右胁右肾之前并胃,着于胃

之第九椎(《医宗金鉴》刺灸篇曾引此数语,今本《难经》不知被何人删去)。所谓脏者,肝脏所

居之地也,谓治者肝气所行之地也。是知肝虽居右而其气化

实先行于左。其疼在左者,肝气郁于所行之地也;其疼在右者,肝气郁于所居之地也;其疼剧时

精神昏愦者,因肝经之病原与神经有涉也(肝主筋,脑髓神经为灰白色之筋,是以肝经之病与神经有涉)。治

此证者,当以补助肝气为主。而以升肝化郁之药辅之。

\x处方\x 生箭 (五钱) 生杭芍(四钱) 玄参(四钱) 滴乳香(三钱炒)

明没药(三钱不炒) 生麦芽(三钱) 当归(三钱)川芎(二钱) 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方解\x 方书有谓肝虚无补法者,此非见道之言也。黄 为补肝之主药,何则?黄 之性温而能升,

而脏腑之中秉温升之性者肝木也,是以各脏腑气虚,黄 皆能补之。而以补肝经之气虚,实更有同

气相求之妙,是以方中用之为主药。然因其性颇温,重用之虽善补肝气,恐并能助肝火,故以芍药、玄

参之滋阴凉润者济之。用乳香、没药者以之融化肝气之郁也。用麦芽、芎 者以之升达肝气之郁也。

究之,无论融化升达,皆通行其经络使之通则不痛也。用当归者以肝为藏血之脏,既补其气,又欲

补其血也。且当归味甘多液,固善生血,而性温味又兼辛,实又能调和气分也。用甘草者以其能

缓肝之急,而甘草与芍药并用,原又善治腹疼,当亦可善治胁疼也。

\x再诊\x 将药连服四剂,胁疼已愈强半,偶有疼时亦不甚剧。脉象左部重按有根,右部亦较前有力,

惟从前因胁疼食量减少,至此仍未增加,拟即原方再加健胃消食之品。

\x处方\x 生箭 (四钱) 生杭芍(四钱) 玄参(四钱) 于白术(三钱)

滴乳香(三钱炒) 明没药(三钱不炒) 生麦芽(三钱) 当归(三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川芎(二钱) 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三诊\x 将药连服四剂,胁下已不作疼,饮食亦较前增加,脉象左右皆调和无病,惟自觉两腿筋

骨软弱,此因病久使然也。拟再治以舒肝、健胃、强壮筋骨之剂。

\x处方\x 生箭 (四钱) 生怀山药(四钱) 天花粉(四钱) 胡桃仁(四钱)

于白术(三钱) 生明没药(三钱) 当归(三钱) 生麦芽(三钱)

寸麦冬(三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真鹿角胶(三钱)

药共十一味,将前十味煎汤一大盅,再将鹿角胶另用水炖化和匀,温服。

\x效果\x 将药连服十剂,身体浸觉健壮,遂停服汤药,俾用生怀山药细末七八钱,或至一两,凉水

调和煮作茶汤,调以蔗糖令其适口,当点心服之。服后再嚼服熟胡桃仁二三钱,如此调养,宿病可以永愈。

 

<目录>五、医案\(七)肢体疼痛门

<篇名>2.胁下疼兼胃口疼

属性:天津齐××,年五旬,得胁下作疼,兼胃口疼病。

\x病因\x 素有肝气不顺病,继因设买卖赔累,激动肝气,遂致胁下作疼,久之胃口亦疼。

\x证候\x 其初次觉疼恒在申酉时,且不至每日疼,后浸至每日觉疼,又浸至无时不疼。屡次延

医服药,过用开破之品伤及脾胃,饮食不能消化,至疼剧时恒连胃中亦疼。其脉左部沉弦

微硬,右部则弦而无力,一息近五至。

\x诊断\x 其左脉弦硬而沉者,肝经血虚火盛而肝气又郁结也。其右脉弦而无力者,土为木伤,

脾胃失其蠕动健运也。其胁疼之起点在申酉时者,因肝属木申酉属金,木遇金时其气化益遏

抑不舒也。《内经》谓,“厥阴不治,求之阳明。”夫厥阴为

肝,阳明为胃,遵《内经》之微旨以治此证,果能健补脾胃,俾中焦之气化营运无滞,再少

佐以理肝之品,则胃疼可愈,而胁下之疼亦即随之而愈矣。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六钱) 玄参(五钱) 寸麦冬(四钱带心)

于白术(三钱) 生杭芍(三钱) 生麦芽(三钱) 桂枝尖(二钱)

龙胆草(二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浓朴(钱半) 甘草(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复诊\x 将药连服四剂,胃中已不作疼,胁下之疼亦大轻减,且不至每日作疼,即有疼时亦

须臾自愈。脉象亦见和缓,遂即原方略为加减俾再服之。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六钱) 玄参(四钱) 寸麦冬(四钱带心)

于白术(三钱) 生杭芍(三钱) 当归(三钱) 桂枝尖(二钱) 龙胆

草(二钱) 生鸡内金(二钱黄色的捣) 醋香附(钱半) 甘草(钱半) 生姜(二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连服五剂,胁下之疼霍然全愈,肝脉亦和平如常矣。遂停服汤药,俾日用生怀山药

细末两许,水调煮作茶汤,调以蔗糖令适口,以之送服生鸡内金细末二分许,以善其后。

\x或问\x 理肝之药莫如柴胡,其善舒肝气之郁结也。今治胁疼两方中皆用桂枝而不用柴胡,将

毋另有取义?答曰∶桂枝与柴胡虽皆善理肝,而其性实有不同之处。如此证之疼肇于胁下,

是肝气郁结而不舒畅也,继之因胁疼累及胃中亦疼,是又肝木之横恣而其所能胜也。柴胡能

舒肝气之郁,而不能平肝木之横恣,桂枝其气温升(温升为木气),能舒肝气之郁结则胁疼可

愈,其味辛辣(辛辣为金味),更能平肝木横恣则胃疼亦可愈也。

惟其性偏于温,与肝血虚损有热者不宜,故特加龙胆草以调剂之,俾其性归和平而后用之,有益

无损也。不但此也,拙拟两方之要旨,不外升肝降胃,而桂枝之妙用,不但为升肝要药,实又为

降胃要药。《金匮》桂枝加桂汤,治肾邪奔豚上干直透中焦,而方中以桂枝为主药,是其能降胃之

明征也。再上溯《神农本草经》,谓桂枝主上气咳逆及吐吸(吸不归根即吐出,即后世所谓喘也),是

桂枝原善降肺气,然必胃气息息下行,肺气始能下达无碍。细绎经旨,则桂枝降胃之功用,更可借

善治上气咳逆吐吸而益显也。盖肝升胃降,原人身气化升降之常,顺人身自然之气化而调养之,

则有病者自然无病,此两方之中所以不用柴胡皆用桂枝也。

 

<目录>五、医案\(七)肢体疼痛门

<篇名>3.胁疼

属性:邻村李姓妇,年近四旬,得胁下疼证。

\x病因\x 平素肝气不舒,继因暴怒,胁下陡然作疼。

\x证候\x 两胁下掀疼甚剧,呻吟不止,其左胁之疼尤甚,倩人以手按之则其疼稍愈,心中时

觉发热,恶心欲作呕吐,脉左右两部皆弦硬。

\x诊断\x 此肝气胆火相助横恣,欲上升而不能透膈,郁于胁下而作疼也。当平其肝气泻其胆火,其疼自愈。

\x处方\x 川楝子(八钱捣碎) 生杭芍(四钱) 生明没药(四钱) 生麦芽(三钱)

三棱(三钱) 莪术(三钱) 茵陈(二钱) 龙胆草(二钱) 连翘(三钱)

磨取生铁锈浓水,煎药取汤一大盅,温服。

\x方解\x 方中川楝、芍药、龙胆,引气火下降者也。茵陈、生麦芽,引气火上散者也。三棱、莪

术,开气火之凝结,连翘、没药,消气火之弥漫,用铁锈水煎药者,借金之余气,以镇

肝胆之木也。

\x效果\x 煎服一剂后其疼顿止,而仍觉气分不舒,遂将川楝、三棱、莪术各减半,再加柴胡

二钱,一剂全愈。

 

<目录>五、医案\(七)肢体疼痛门

<篇名>4.腰疼

属性:天津李××,年三十四岁,得腰疼证。

\x病因\x 劳心过度,数日懒食,又勉强远出操办要务,因得斯证。

\x证候\x 其疼剧时不能动转,轻时则似疼非疼绵绵不已,亦恒数日不疼,或动气或劳力时则疼

剧。心中非常发闷,其脉左部沉弦,右部沉牢,一息四至强。观其从前所服之方,虽不一

致,大抵不外补肝肾强筋骨诸药,间有杂似祛风药者,自谓得病之初,至今已三年,服

药数百剂,其疼卒未轻减。

\x诊断\x 《内经》谓通则不痛,此证乃痛则不通也。肝肾果系虚弱,其脉必细数,今左部沉弦,

右部沉牢,其为腰际关节经络有瘀而不通之气无疑,拟治以利关节通经络之剂。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大甘枸杞(八钱) 当归(四钱) 丹参(四钱) 生明没

药(四钱) 生五灵脂(四钱) 穿山甲(二钱炒捣) 桃仁(二钱去皮捣碎) 红花(钱半) 土鳖

虫(五枚捣碎) 广三七(二钱轧细)

药共十一味,先将前十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细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时,再送其余一半。

\x效果\x 将药连服三剂腰已不疼,心中亦不发闷,脉象虽有起色,仍未复常,遂即原方去山甲加川续

断、生杭芍各三钱,连服数剂,脉已复常,自此病遂除根。

\x帮助\x 医者治病不可预有成见,临证时不复细审病因。方书谓腰者肾之府,腰疼则肾脏衰惫,又

谓肝主筋肾主骨,腰疼为筋骨之病,是以肝肾主之。治腰疼者因先有此等说存于胸中,

恒多用补肝肾之品。究之,此在由于肝肾虚者甚少,由于气血瘀者颇多,若因努力任重而腰疼

者尤多瘀证。曾治一人因担重物后腰疼,为用三七、土鳖虫等分共为细末,每服二钱,日两次,服三

日全愈。又一人因抬物用力过度,腰疼半年不愈,忽于疼处发出一疮,在脊梁之旁,微似红肿,状若

复盂,大径七寸。疡医以为腰疼半年始发现此疮,其根蒂必深,不敢保好,转求愚为治疗,调治两

旬始愈(详案载内托生肌散后)。然使当腰初觉疼之时,亦服三七、土鳖以开其瘀,又何至有

后时之危险乎。又尝治一妇,每当行经之时腰疼殊甚,诊其脉气分甚虚,于四物汤中加黄 八钱,

服数剂而疼愈,又一妇腰疼绵绵不止,亦不甚剧,诊其脉知其下焦虚寒,治以温补下焦之药,又于

服汤药之外,俾服生硫黄细末一钱,日两次,硫黄服尽四两,其疼除根。是知同是腰疼而其致病之因

各异,治之者安可胶柱鼓瑟哉。

 

<目录>五、医案\(七)肢体疼痛门

<篇名>5.腿疼

属性:邻村窦××,年过三旬,于孟冬得腿疼证。

\x病因\x 禀赋素弱,下焦常畏寒凉,一日因出门寝于寒凉屋中,且铺盖甚薄,晨起遂病腿疼。

\x证候\x 初疼时犹不甚剧,数延医服药无效,后因食猪头肉其疼陡然加剧,两腿不能任地,夜则

疼不能寐,其脉左右皆弦细无力,两尺尤甚,至数稍迟。

\x诊断\x 此证因下焦相火虚衰,是以易为寒侵,而细审其脉,实更兼气虚不能充体,即不能达于

四肢以运化药力,是以所服之药纵对证亦不易见效也。此当助其相火祛其外寒,而更加补益

气分之药,使气分壮旺自能营运药力以胜病也。

\x处方\x 野党参(六钱) 当归(五钱) 怀牛膝(五钱) 胡桃仁(五钱)

乌附子(四钱) 补骨脂(三钱炒捣) 滴乳香(三钱炒) 明没药(三钱不炒) 威灵仙(钱半)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复诊\x 将药连服五剂,腿之疼稍觉轻而仍不能任地,脉象较前似稍有力。问其心中服此热药多

剂后仍不觉热,因思其疼在于两腿,当用性热质重之品,方能引诸药之力下行以达病所。

\x处方\x 野党参(五钱) 怀牛膝(五钱) 胡桃仁(五钱) 乌附子(四钱)

白术(三钱炒) 补骨脂(三钱炒捣) 滴乳香(三钱炒) 明没药(三钱不炒) 生硫黄(一钱研细)

药共九味,将前八味煎汤一大盅,送服硫黄末五分,至煎渣再服时,又送服所余五分。

\x效果\x 将药连服八剂,腿疼大见轻减,可扶杖行步,脉象已调和无病,心中微觉发热,俾停服

汤药,每日用生怀山药细末七八钱许,煮作茶汤,送服青娥丸三钱,或一次或两次皆可,

后服至月余,两腿分毫不疼,步履如常人矣。

\x或问\x 猪肉原为寻常服食之物,何以因食猪头肉而腿疼加剧乎?

答曰∶猪肉原有苦寒有毒之说,曾见于各家本草。究之,其肉非苦寒,亦非有毒,而猪头之肉实

具有咸寒开破之性,是以善通大便燥结,其咸寒与开破皆与腿之虚寒作疼者不宜也,此所以

食猪头肉后而腿之疼加剧也。

 

<目录>五、医案\(八)肿胀门

<篇名>1.受风水肿

属性:邑北境刘氏妇,年过三旬,因受风得水肿证。

\x病因\x 时当孟夏,农家忙甚,将饭炊熟,复自 田间,因作饭时受热出汗,出门时途间受风,

此后即得水肿证。

\x证候\x 腹中胀甚,头面周身皆肿,两目之肿不能开视,心中发热,周身汗闭不出,大便干燥,小

便短赤。其两腕肿甚不能诊脉,按之移时,水气四开,始能见脉。其左部弦而兼硬,

右部滑而颇实,一息近五至。

\x诊断\x 《金匮》辨水证之脉,谓风水脉浮,此证脉之部位肿甚,原无从辨其脉之浮沉,然即其

自述,谓于有汗受风之后,其为风水无疑也。其左脉弦硬者,肝胆有郁热也,其右脉滑而

实者,外为风束胃中亦浸生热也。至于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皆肝胃有热之所致也。当

用《金匮》越婢汤加减治之。

\x处方\x 生石膏(一两捣细) 滑石(四钱) 生杭芍(四钱) 麻黄(三钱)

甘草(二钱) 大枣(四枚掰开) 生姜(二钱) 西药阿斯匹林(一瓦)

中药七味,共煎汤一大盅,当煎汤将成之时,先用白糖水将西药阿斯匹林送下,候周身

出汗(若不出汗仍可再服一瓦),将所煎之汤药温服下,其汗出必益多,其小盒饭利,肿即可消矣。

\x复诊\x 如法将药服完,果周身皆得透汗,心中已不发热,小便遂利,腹胀身肿皆愈强半,脉象

已近和平,拟再治以滋阴利水之剂以消其余肿。

\x处方\x 生杭芍(六钱) 生薏米(六钱捣碎) 鲜白茅根(一两)

药共三味,先将前二味水煎十余沸,加入白茅根,再煎四五沸,取汤一大盅,温服。

\x效果\x 将药连服十剂,其肿全消,俾每日但用鲜白茅根一两,煎数沸当茶饮之以善其后。

\x或问\x 前方中用麻黄三钱原可发汗,何必先用西药阿斯匹林先发

其汗乎?答曰∶麻黄用至三钱虽能发汗,然有石膏、滑石、

芍药以监制之,则其发汗之力顿减,况肌肤肿甚者,汗尤不易透出也。若因其汗不易出,拟复多加

麻黄,而其性热而且燥,又非所宜。惟西药阿斯匹林,其性凉而能散,既善发汗

又善清热,以之为麻黄之前驱,则麻黄自易奏功也。

\x或问\x 风袭人之皮肤,何以能令人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答曰∶小便出于膀胱,膀胱者太阳之腑也。

袭入之风由经传腑,致膀胱失其所司,是以小便不利。麻黄能祛太阳在腑之风,佐以石膏、滑石,更

能清太阳在腑之热,是以服药汗出而小便自利也。况此证肝中亦有蕴热,《内经》谓“肝热病者小便先

黄”,是肝与小便亦大有关系也。方中兼用芍药以清肝热,则小便之利者当益利。至于薏米、茅根,

亦皆为利小便之辅佐品,汇集诸药为方,是以用之必效也。

 

<目录>五、医案\(八)肿胀门

<篇名>2.阴虚水肿

属性:邻村霍氏妇,年二十余,因阴虚得水肿证。

\x病因\x 因阴分虚损,常作灼热,浸至小便不利,积成水肿。

\x证候\x 头面周身皆肿,以手按其肿处成凹,移时始能撤消。日晡潮热,心中亦恒觉发热。小便赤涩,一

日夜间不过通下一次。其脉左部弦细,右部弦而微硬,其数六至。

\x诊断\x 此证因阴分虚损,肾脏为虚热所伤而生炎,是以不能漉水以利小便。且其左脉弦细,则肝之

疏泄力减。可致小便不利,右脉弦硬,胃之蕴热下溜,亦可使小便不利,是以积成水肿也。宜治以大

滋真阴之品,俾其阴足自能退热,则肾炎可愈,胃热可清。肝木得肾水之涵濡,而其疏泄之力亦自充

足,再辅以利小便之品作向导,其小便必然通利,所积之水肿亦不难徐消矣。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生怀地黄(六钱) 生杭芍(六钱) 玄参(五钱)

大甘枸杞(五钱) 沙参(四钱) 滑石(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温服。

\x复诊\x 将药连服四剂,小便已利,头面周身之肿已消弱半,日晡之热已无,心中仍有发热之时,

惟其脉仍数逾五至,知其阴分犹未充足也。仍宜注重补其真阴而少辅以利水之品。

\x处方\x 熟怀地黄(一两) 生杭芍(六钱) 生怀山药(五钱) 大甘枸杞(五钱)

柏子仁(四钱) 玄参(四钱) 沙参(三钱) 生车前子(三钱装袋)

大云苓片(二钱) 鲜白茅根(五钱)

药共十味,先将前九味水煎十余沸,再入鲜白茅根,煎四五沸取汤一大盅,温服。若无鲜白

茅根,可代以鲜芦根。至两方皆重用芍药者,因芍药性善滋阴,而又善利小便,原为阴

虚小便不利者之主药也。

\x效果\x 将药连服六剂,肿遂尽消,脉已复常,遂停服汤药,俾日用生怀山药细末两许,熬

作粥,少兑以鲜梨自然汁,当点心服之以善其后。

 

<目录>五、医案\(八)肿胀门

<篇名>3.风水有痰

属性:辽宁马××,年五旬,得受风水肿兼有痰证。

\x病因\x 因秋末远出,劳碌受风遂得斯证。

\x证候\x 腹胀,周身漫肿,喘息迫促,咽喉膺胸之间时有痰涎杜塞,舌苔淡白,小便赤涩短少,

大便间日一行,脉象无火而微浮,拟是风水,当遵《金匮》治风水之方治之。

\x处方\x 生石膏(一两捣细) 麻黄(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二钱)

大枣(四枚掰开) 西药阿斯匹林(三分)

药共六味,将前五味煎汤一大盅,冲化阿斯匹林,温服被复取汗。

\x方解\x 此方即越婢汤原方加西药阿斯匹林也。当时冬初,北方天气寒凉汗不易出,恐但服越

婢汤不能得汗,故以西药之最善发汗兼能解热者之阿斯匹林佐之。

\x复诊\x 将药服后,汗出遍体,喘息顿愈,他证如故,又添心中热渴不思饮食。诊其脉仍无火象,

盖因痰饮多而湿胜故也。斯当舍脉从证,而治以清热之重剂。

\x处方\x 生石膏(四两捣细) 天花粉(八钱) 薄荷叶(钱半)

共煎汤一大碗,俾分多次徐徐温饮下。

\x三诊\x 将药服后,热渴痰涎皆愈强半,小便亦见多,可进饮食,而漫肿腹胀不甚见轻。斯宜注重

利其小便以消漫肿,再少加理气之品以消其腹胀。

\x处方\x 生石膏(一两捣细) 滑石(一两) 地肤子(三钱) 丈菊子(三钱捣碎)

海金沙(三钱) 槟榔(三钱) 鲜茅根(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半,分两次温服下。

丈菊,俗名向日葵。究之,向日葵之名当属之卫足花,不可以名丈菊也。丈菊子,《本

草纲目》未收,因其善治淋疼利小便,故方中用之。

\x效果\x 将药煎服两剂,小便大利,肿胀皆见消,因将方中石膏、滑石、槟榔皆减半,连服三剂病全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