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太极拳健身机理

 浪迹天涯的秋子 2013-03-27

摘 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内外兼修的拳术,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它动作柔和、风度潇洒,不受年龄的限制,也不受体制强弱的限制;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达到有病治病、健身防病的作用,因而深受世人喜爱。笔者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现场考察等方法对太极拳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从心血管系统、免疫、中枢神经系统、物质代谢等方面来阐述练习太极拳对健身、康复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太极拳;健身;机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0-0128-02 
   
  (一)前言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太极拳形架之源,与道教科仪踏罡步斗极其相似,其间“禹步”之术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术,道教法术中的禹步,即为今天的八卦步、太极圆环步的雏形。太极拳理论,直接来源于道教思想,道教继承和发展老庄道家思想,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宗旨指导下,有一系列养生修身炼己、以求长生久视的锻炼功法,集中且精当地体现在太极拳功法拳理上,“柔弱胜刚强”。在太极拳中,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都来源于老庄哲学,因此太极拳被称为“国粹”。它柔和平稳、细腻委婉、感情的抒发、气息的流畅、形体的自然圆活,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拳术,它动作柔和、风度潇洒,不受年龄的限制,也不受体制强弱的限制,因而深受世人喜爱。 
 (二) 太极拳健身机理 
  大量文献证实,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达到有病治病、健身防病的作用。《素问?上古天真伦》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阴阳应录大伦篇第五》指出:“治病必求于本”。真气就是元气,本就是气血,太极拳术是一种治本的功法,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协调脏腑、有病能治、无病能防的显著效果。目前国内约有数千万人以太极拳为主要健身、康复方法而常年练习,国际上也有相当多的人在练习太极拳。笔者通过多年研究、实践,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现将太极健身、康复功效从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多学科、多方位对其进行探讨。 
  1 .改善心肌血供,增强泵血能力 
  人体是一个复杂又奇妙的机体,我们知道血液遍布全身,是从心脏通过舒张、收缩到动脉中去,然后再从静脉回流到心脏,这就叫主循环。可是怎么从动脉过渡到静脉,而又如何使血液将养料和氧气带到每个细胞,并将CO2和废料带出来的呢?这就要说到微循环了。所谓微循环也就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循环,它实现着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一方面给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另一方面排出废物,这也就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内环境,是生命机体最基本的保证,因此被誉为生命的源泉。 
  为了保证微循环实现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需要三个基本条件:①体液的流动;②微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对交换物质的通透性;③微血管的数量和管径。 
  全身微血管长度达96 555 km,足可以绕地球一周半,仅靠心脏的收缩力难以将血液输送到每个细胞组织,还必须靠微血管自身的节律运动。这种运动与心跳并不同步,起到了第二项调节供血的辅助作用,成为“第二心脏”。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微循环功能良好的人就健康长寿。微循环功能如果发生障碍,就难以满足组织氧化代谢的需要,造成组织器官功能的不全或衰竭,这是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现代医学证明,人体的衰老、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许多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密切关系。微循环的功能正常与否是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 
  研究发现:与没练习太极拳的人相比,练习者练习后甲皱微循环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开放的毛细血管变多,因此可以得出练习太极拳能改善微循环。研究还发现太极拳练习者的心室壁厚度和心室收缩力较大,心室壁的血液供应也获得改善,由此证实太极拳练习可以明显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提高心肌的泵血能力。 
  2.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据报道,60岁以上老年人的淋巴细胞活性,还不到10岁儿童的1/10,因而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降低,机体抵抗能力下降,老年性疾病随之相应增加。特别像胃、十二指肠溃疡、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支气管炎、肿瘤等疾病,与免疫能力下降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从根本上说,应通过行之有效的锻炼来达到目的。而太极拳的经常性习练,就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的较好选择。据观测,经常习练太极拳,会使唾液中的SIGA含量大大增加,这将有助于全身粘膜系统免疫功能加强;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还可以对老年人淋巴细胞的染色体产生有益的影响。太极拳与长跑等运动比较,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后唾液中分泌的IgA高,T细胞玫瑰花环形成率也高了许多,反映了太极拳练习对改善和提高中老年人的免疫稳定机能有着明显的作用。 
  3.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太极拳以意念代万念,较容易排除外界干扰、消除杂念,使大脑神经系统自我控制力提高,提高了大脑兴奋与抑制平衡的稳定性,消除大脑皮层病理兴奋灶,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其动作复杂,运动强度较小,练习时按照虚领顶颈、垂肩沉肘、气沉丹田等动作要领的要求进行健身运动,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间接训练作用,从而达到强化大脑的调节目的。 
  4. 对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活动的影响 
  太极拳螺旋式的弧形运动,能使全身各部肌肉群的肌肉均衡地参加运动,经过反复地缠绕绞转,一张一弛,使全身肌肉匀称,柔韧而富于弹性,并增强了收缩能力。肌肉的收缩牵引着全身骨骼,同时由于新陈代谢的旺盛,骨骼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从而使骨骼的结构与性能都发生了良好的变化。骨质更为紧密、坚固,这就提高了骨骼的抗折、抗弯、抗压缩与抗扭转方面的性能,不易发生变性和畸形。由此,肌肉和骨骼不断地作螺旋式的弧形运动,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关节韧带均受到良好的锻炼,增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太极拳要求全身各部分运动保持协调一致,完整一气。即所谓“一动无有不动”。这就会使得周身的关节、肌肉、韧带都能得到充分、均衡、全面的活动和拉抻,以及拧裹锻炼。 
  太极拳要求以腰为轴,带动四肢,练习时“刻刻留意在腰间”,使腰部随时左旋右转,这对于腰肾都是一个极好的锻炼。中医认为,肾对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太极拳运动不仅可以活动关节,加强韧带的弹性,而且对防治腰痛及肾病大有裨益。 
  经常打太极拳的人,不仅骨质比较坚固,而且其柔韧性和协调性也较好,能较容易地掌握新的动作要领,提高练拳水平,而且很少发生意外事件,尤其对老年人的腿力衰退、足膝痿软、屈伸僵硬、行走乏力等症,都有很好的防治与保健作用。 
  5. 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良好。有报道说,老年人锻炼5~30 min后,血内的胆固醇含量会下降,而血中蛋白含量增加,这样动脉硬化的症状也会大大地减轻。 
  6. 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 
  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导致股骨颈骨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骼钙质减少,骨质疏松而致。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是专门练习平衡能力的,使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练习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不容易摔跤和骨折。 

7. 对内脏、消化系统的作用 
  太极拳要求辗转攻防,皆以腰腿为主、意念为辅,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腰的运动加强,腰两侧为肾,肾是先天之本,这些练习能有效地促进肾脏运动,增精养锐;对腹部的运动:通过对现肾抽提,丹田鼓荡,肌肉的节律舒张,使大腔静脉回心血加速循环,对肝脏、胃肠运动起推动作用,提高了胃肠的蠕动、消化和改善吸收能力,提高健康水平。 
 8 .对经络气血作用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是中医“脏象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经脉络脉的总称,在内联络脏腑,在外联络、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脉分成正经和奇经,正经十二条,即手足三阴和三阳经,合称“十二经”,是气血运动的主要通道;奇经有八条,即督脉、任脉、带脉、冲脉、阴蹻脉、阳蹻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有统领、联络和调节的作用。经脉之经有路径之意,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多循于人体的深部,有一定的循行路径。太极运动健身祛病的原理可以说是通过外静内动,使丹田之气鼓荡,而推动奇经中的任、督、冲、带四脉,进而调节人体十二正经的气血,使人体内部增蓄精气、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最终达到“阴平阳和,精神乃治”的功效。 
(三)练习太极拳时的注意事项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变化也必然影响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化。而太极拳运动是一种合乎自然界变化规律,是一种合乎中医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是人生治养身体的有效手段,因此,在练习太极拳时要遵循其规律,注意以下几项: 
  1. 动作姿势要正确 
  太极拳动作姿势的基本要求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敛臀、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尾闾中正。如果动作姿势不正确,势必影响力量的协调发挥,使不应用力的肌群也紧张、僵硬,使部分关节过度负重和局部肌肉劳累,造成关节劳损和肌肉损伤。 
  2. 技术动作要规范 
  在实际的练习中,很多人的动作上下、左右脱节,如转体动作,出现下肢不转仅仅上体转,导致膝关节扭曲力过大,可能会出现膝关节损伤。规范的太极拳技术要求气沉丹田、圆裆活髋、内鼓外安,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各种基本技术动作要做到起点准确,运行路线清楚,止点到位,动作连贯,上下相随,手眼配合,从而使身法自如。 
  3. 运动量不宜过大 
  多数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大都在40~60 min之间,还有25%的人超过60 min,但其间休息时间过少。这样的运动量对中老年人的身体来说是不合适的,可考虑缩短练习时间或延长间隔时间。 
  4 .应有专业人士指导 
  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打太极拳时出现了腿部肌肉和关节损伤。因此,练太极拳时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或按运动处方练习,腿部已有损伤的中老年人不宜练习太极拳。 

来源:健康养生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