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与俗之争说明了什么?

 xjjk雅儒 2013-03-27

xjjk雅儒

雅与俗之争说明了什么?

类别:百家杂谈 作者:那丹飞霞 [个人杂文集] 日期:2013-3-26 16:24:37  
编者按:雅俗问题,作者亮明的观点很明确。但是,雅俗的标准怎样界定?作者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论题:纯文学和草根文学、观念差异和喜好、现代文明与落后现象,对比中提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的,这是一个辩证问题,我们应该看到二者各自的优势,做到最好的结合。文章对我们的鉴赏和写作都是有启迪意义的。
  从古至今,雅与俗之争就没有停止过,不仅是文化范畴的争论,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争论是正常的,因为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可能完全相同,有差异就有争辩。雅与俗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绝对的高低,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若是争个绝对高低,分出个子丑寅卯来,无论是“雅派”还是“俗派”,从某种意义上讲,最终结果是没有赢家,存在就是现实。
  雅与俗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那就是高尚的,不粗俗的,内在气质的一种外在表现,为雅;大众化的,最通行的,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为俗。
  雅俗之争没有赢家,但长期争论不休,还真是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的事。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人们对于雅与俗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观心态和个人的意志。通俗的讲也就是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
  笔者以为:雅也好,俗也好,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毕竟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体现不同的价值取向。若是将雅与俗截然分开,我们在这个社会就会无法立足。话又说话来了,没有雅与俗之争,哪来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所以说,雅中有俗,俗中有雅,共生共存,各有千秋。
  探讨雅与俗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提高对事物的欣赏能力和水平,也有助于我们增添对生活的情趣。虽然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谁也干涉不了,但也不能做出有害他人的事,或把某些意志强加于人。
  雅与俗的碰撞系观念之争,可以说是精神层面上的问题,也是文化范畴的问题。研究雅与俗的问题,对事物的认识有促进作用,也可以给人许多启迪。探讨的目的并非说雅俗之争没有意义,正相反,很有意义,但不要去争高低,争高低毫无意义,雅与俗客观存在,谁也改变不了人们的自我意识。
  
  纯文学与草根文学,谁雅谁俗?
  就文学作品而言,没有谎言的为之“纯”,这是核心内容。谎言是容易被人揭穿的,不着边际的会令人一头雾水的,胡编滥造的是会倒人胃口的,没有欣赏价值的是容易被遗弃的,没有文学艺术价值的可视为文字组合而已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纯文学的内涵是由思想性、教育性和艺术性、欣赏性所构成的。
  就草根文学而言,一般被认为就是大众文学,平民文学。当下,有显著特征的就是“网络文学”,她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就像草的根一样,深深地扎在百姓的心坎里,喜闻乐见,无须受报刊杂志或出版商的“制约”,只要符合网站游戏规则,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作品,尽管参差不齐,但百花齐放,争相斗艳。
  从古到今,许多经典名著和传世佳作,都是所谓的纯文学的例证。对文化的发展和继承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从这种意义上讲,这就是所谓的“雅”,文学艺术之“气质”。值得提及的是,又有多少人去阅读这些经典名著和那些传世佳作呢?为了生计而忙碌不已的人们,不去欣赏这些大雅之作,难道就是俗吗?难道会读这些大雅之作而唯利是图的人,或君面小人心,就是大雅之人吗?
  相反之下,草根作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创作与阅读的竞争力,网络尤是。是啊,许多网络作品上不了大雅之堂——报刊、杂志,出版社(非自费)、媒体,因为她“俗”的成分太浓郁了,以至于“雅派”们嗤之以鼻,把它当成垃圾。要知道,许多所谓的纯文学作品中,俗的东西也很多,有的甚至“赤裸裸”,或“指桑骂槐”,或“暗度陈仓”,或“借花献佛”,林林总总。即使再好的作品,也有人说东道西,这就是人们对“雅”的不同认识。再说了,草根作品中,也有很多精品和佳作,来源于生活和对事物的看法,符合百姓的心声,即使是再俗,也有市场。
  
  观念差异与喜好不同,谁雅谁俗?
  古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两种音乐形式,说的就是高雅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关系。前者多见于宫廷和官场,被认为高雅的;后者多见于民间,被认为低俗的。孰不知,那高雅的阳春白雪最早也是来自民间,被后人精炼升华了。受此影响,通过历史沿革、发展和演变,类似阳春白雪式的高雅文化盛行起来,形成了许多文化形式和流派,诸如许多剧种、音乐、歌曲;名著、名文、名画等。与此同时,下里巴人式的民间文化也十分盛行起来,与阳春白雪比肩,共同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现代人对艺术形式的欣赏程度,仍然受着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影响,崇尚高雅文化的对民间文化不屑一顾,或颇有微词;而崇尚民间文化的对高雅文化并无多大兴趣,或高攀不起。譬如说:有的人喜欢交响乐,认为那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神圣作品,却对民间的民乐表演形式嗤之以鼻。孰不知,有多少人能有那个雅兴,花上高额的票价去欣赏辉煌大厅里的音乐。可民乐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老百姓喜闻乐见,不用花钱都能看得到。有的人喜欢某种剧种,却对类似“二人转”的演艺形式说三道四。孰不知,传统的剧种也是在民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那么二人转为什么就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呢?有的人喜欢名著、名家之作,却把草根作品视为“垃圾”。孰不知,没有读者,再好的作品怎能流芳。更有甚者,以为喝咖啡就是高雅,吃大蒜就是低俗。这种典型的雅与俗的“分水岭”式的荒谬言论,混淆了雅与俗共生共存的关系。孰不知,无论你吃下什么,最终的排泄物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废物。所以说,自己喜欢什么,谁也管不了,但不能阻止别人喜欢什么。
  
  现代文明与落后现象,谁俗谁雅?
  自古以来,对于已故的人,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祭奠活动,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文明祭奠,简化形式,坚持环保,厉行节约等,都是值得提倡的,可谓“雅祭”。但民间的一些祭奠活动形式多样,吹吹打打,拜佛念经、烧纸焚香,磕头跪拜等,以寄托哀思,你就不能一概说是低俗。民间的一些传统风俗不是很轻易就能改变的,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将取代落后,这是总的趋势。过去棺葬很流行,通过殡葬改革,火葬已经被人们接受。就祭奠活动而言,现在的“雅”也是从“俗”演变而来的。要是说民间的祭奠活动是低俗的,甚至说是迷信的,那就错了,祭奠的形式不同罢了,本质上却没有什么区别。某地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平坟运动”,挑战的是老百姓的底线,伤害的是老百姓的感情,触犯的是老百姓的利益,难道这就是高雅?我们并不反对“退坟还耕”,毕竟土地资源是宝贵的,但强行“施政”,物极必反。
  政府大兴土木,楼堂馆所一浪高过一浪,形象有了,花的却是纳税人的钱,不心疼。气派、豪华、舒适,确实是“雅”的不得了,不得不令人“赞叹”。相比之下,老百姓却为住不起房子而忧愁,甚至一辈子做“房奴”,有的想做房奴也只能是“望洋兴叹”。
  公款大吃大喝、公款肆意消费,喊了多少年了,相应的红头文件也堆积如山,却收效甚微。官场上的这种“大雅”,领导有面子,随从跟着沾光,败坏了党纪吃坏了胃,满足了个人乐趣精神倒退。要知道,许多挣扎在贫困线上的百姓,没有技能,收入可怜,生存条件极差,连温饱都没解决,怎能让人不寒心。
  富人阶层,以及所谓的富二代、星二代、名二代等,过着优雅的生活,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可谓上层大雅之人,尽管是总人口的少数,但却富得流油。老百姓俗啊,挣扎在生存线上,疲命劳奔。社会贫富悬殊,分配不公,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雅与俗的对立,不仅是物质上的问题,也有精神层面的问题。
  当下的“光盘行动”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浪费可耻,节约光荣。但过去的几十年人们却忽视了浪费现象,觉得自己花钱卖享受,天经地义,为了摆阔气、争面子,浪费一些没什么。争来的是大雅之面,丢失的是厉行节约的光荣传统。刺激消费没错,都当吝啬鬼,物流岂不堵塞了,社会还怎么发展。但把肆意浪费和奢侈消费当做“大雅”,能说是现代文明吗?从辩证角度来看,这就是一种披着高雅的外衣的低俗表现。
  
  雅与俗是一个辩证关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的本质。
  雅俗共赏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和谐共处,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因为每个人对雅与俗的观念不同,所以就没有必要固执己见,或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提倡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提倡文明,反对落后,这才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雅与俗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包容,没有绝对的对立,也没有绝对的高与低,只是人们的认识不同,喜好不同罢了。同样是参加一个聚会,穿的西装革履给人一种高雅的印象,认为是雅;而穿着中山装的给人一种寒酸的印象,认为是俗。这就是一种排斥,喜好的排斥。但相聚在一起又是一种包容,谁也不能因为着装不同,而将其排斥在外。
  雅与俗共存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割裂开来势必会造成去无休止的争论。就喜剧人物赵本山本身以及他的系列作品而言,很多人把它看成低俗的玩意加以抨击,这是一种文化歧视。毕竟他的演艺和作品给国人带来了许多欢乐,俗的可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然了,其作品有不是完美的地方,确实也有低俗的东西存在,但不能以偏概全,抹杀民间传统文化。
  雅与俗之间本无什么可争的,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而已。要争的话,那就要与低俗、媚俗、庸俗去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一些被媒体或名人学者们叫好的作品,为什么有许多观众或读者会感到遗憾、不满意,这说明“雅”的东西里面也有许多“俗”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影视剧,高调“雅唱”,大力宣传,谋取巨额投资回报,但有的内容却低俗的很,老百姓根本不买账,那就是低俗、媚俗、庸俗在作祟,甚至还有鄙俗和恶俗在吸人眼球,何来之雅。
  有理由相信,雅与俗是可以转化的,一旦灵魂出了问题,美丑不分了,即使给“雅”披上再美的外衣,也是俗不可耐的东西。若是俗东西提炼了,升华了,被广大群众认可了,即使不是什么大雅之物,也会放出光芒来。
  综上所述,雅与俗的碰撞系观念之争,思想素质与精神境界是这个“争”的坐标,个人的喜好是这个“争”的内在因素,是非曲直是这个“争”的内涵。这个世界没有圣人,都是俗人,谁也离不开俗,谁也不能没有雅。雅俗共赏,共生共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