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文姬:乱世女子,乱世情

 许多米 2013-03-27

  也许蔡文姬不曾像《乱世佳人》里的斯嘉丽一样,紧握拳头呐喊:“我发誓,绝不再挨饿。”尽管她们有太多的不同,但她们却都是遭遇波折的不折不扣的乱世佳人。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墙头变换霸王旗,是乱成一锅粥的乱世。蔡文姬生于此乱世,原本不可掌控的命运,变得更加不可预知。她出身名门,是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岂的女儿,“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在蔡文姬年幼之时,父亲因为得罪了宦官,被放逐到朔方(今内蒙古境内)。她和家人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董卓掌权时,蔡琶回到洛阳。

  年轻时,蔡文姬嫁给了卫道子。卫道子出身世家,也是个有才学的人,夫妻恩爱相知。但卫道子不幸早亡,文姬膝下无子,不招婆家待见,被骂“克夫”。而她也不是忍气吞声之人,愤怒之下回到了娘家。

  此后,天下大乱。她的父亲蔡琶因受董卓提携,在董卓死时叹了一口气,而被王允一派抓人监狱,后死于狱中。家破国乱之时,蔡文姬跟随着饥贫的难民队伍,四处流亡,遭遇了趁乱打劫的匈奴人。蔡文姬和一批落难的妇女被劫掠到了匈奴。匈奴左贤王慧眼识珠,在衣衫槛楼失魂落魄的难民堆中,挑出了蔡文姬。蔡文姬戏剧性地从俘虏变成了匈奴左贤王的妻子,开始了陌生的草原生活。

  在遥远的北方,她所陌生的不仅仅是广裹的草原、异族的饮食服装、异族的男人、漂泊的游牧生活,还有完全不同于中原的文化。多年之后,蔡文姬日渐熟悉了这一切,也学会了一些匈奴语言,但是“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内心情感恐怕却是弥久愈深。而每当思乡之时,她就会吹起宛转凄凉的胡茄曲,即使是强悍的匈奴人听了也会莫名伤感。

  文姬在匈奴呆了十二年,生下了两个儿子。“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胡茄十八拍》,从蔡文姬写下的诗句中,可看出左贤王对她倒是宠爱的,而她也尽心尽力地在做一个母亲。

  在这段时间里,袅雄曹操已称霸北方。曹操曾师从蔡琶,在稳坐北方之时,他突然想起了恩师,他知道恩师没有儿子,只有一名被匈奴掳走的女儿。为了报答师恩,曹操派使者带着千两黄金和璧玉前往匈奴赎回蔡文姬。

  使者的到来,让蔡文姬陷人了两难境地,一边是母子亲情,一边是故土家园。而最后,蔡文姬选择了国家。 “文姬归汉”和“昭君出塞”一样,成了日后文人墨客喜欢的创作题材,一再演绎。汉代这两名女子的一归一出,是中国历史上让人难忘的两个碎片,传奇而悲凉。总是沦为历史注脚的女性,却常常要搭上整个命运去担负时代的创伤。

  归汉之后的蔡文姬已三十多岁,在曹操的安排下,她嫁给了年轻的田校尉董祀。乱世中的蔡文姬一生三嫁,但每一次婚姻都无法自己做主。而虽然三嫁,却人了《列女传》,这也是少见。

  《列女传》记载了蔡文姬救夫的故事。董祀犯法当死,蔡文姬跑去向曹操求情。当时,曹操正在招待公卿名士和远方使节,蔡文姬蓬头乱发出现,向他磕头请罪,哀怨凄楚。曹操说:“我虽然同情你,但是文书已发下了,怎么办?’’蔡文姬说:“您马厩里有上万匹马,有如森林般众多的勇猛士兵,为什么怜惜跑坏一匹马的腿,而不去救一条即将死去的生命呢?’’于是曹操派人追回董祀,并赦免了他。蔡文姬勇敢救夫,挽救了最后一段婚姻。

  至于她和曹操之间,排闻和流言倒是有,但实质性的关系却不见有记载。对于蔡文姬,曹操应该更多的是欣赏,欣赏她的才华,也因为蔡琶的关系,又多了一层怜惜之情。而曹操也是出色的诗人,“建安风骨”自成一派,所以两人之间更多的应是惺惺相惜,估计最多也就是止于暖昧吧。

  蔡家原本藏书四千多卷,但在乱世流离中,毁坏殆尽,无所保存,甚是可惜。幸好蔡文姬博学多才,竟能背诵其中的四百多篇文章。在曹操的要求下,她把脑中的四百多篇文章重新誊写于纸上,没有丝毫的遗漏和错误,而且书法精妙,这让爱书的曹操如获至宝。

  人生经历是最大的财富,乱世的辛酸,成了蔡文姬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她最重要的创作是《胡茄十八拍》,颠沛流离的乱世遭遇孕育了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除此外,蔡文姬还写下了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悲愤诗》。而无论曲、诗,都是凄凉哀怨,宛转断肠。在个体的命运中,历史的线条也变得生动鲜活,充满感性。

  后来,蔡文姬和董祀隐居蓝田,过起了平静安逸的生活。前半生的流离辗转,使得后半生的平静弥足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