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

 留送书屋 2013-03-29

我国经历了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日益严重的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等问题,具体体现在需求结构、投入结构、产业结构的失衡。扭转结构失衡状况,让国民经济保持协调、平衡和可持续的发展,是今后若干年必须努力实现的重大任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在哪里?我们认为关键是要改变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

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是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也是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推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近10%,创造了世界奇迹。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是依靠持续的高投资和高资本积累来推动的。但我们也要看到,高投资和高资本积累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在经济实现起飞之后和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之后,这种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就难以为继了,必须适时转换。否则,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就不可能达到。

在需求结构上,高投资必然会相应地降低消费。在2001年至2010年间,投资率从36.5%上升到48.6%,而消费率相应地从61%下降到47%,其中居民消费从45.3%下降到33.8%。消费的萎缩造成内需不足,就不得不依靠外需来维持较高的总需求,结果是越来越依赖出口来维持高增长。外向型经济对国际经济形势非常敏感,一旦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衰退和萧条,就会导致出口下滑,经济增长减速。

在投入结构上,高投资导致资本投资效率下降。首先,高投资使得总量生产率难以提高。投入由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等要素构成。技术进步是提高总量生产率的决定因素,由于资本投入比例高,促进技术进步的创新就比较薄弱,因为企业能够依靠高投资获得高额利润,就没有动力去追求创新和变革。其次,高投资导致资源消耗过快,环境不断恶化。

在产业结构上,高投资导致我国经济结构越来越重工业化。我国大部分投资倾向于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和基础设施,而对农业和服务业的投资相对较少,结果是工业部门比重不断提高,尤其是近10年来重化工业比重上升较快,重化工业比重从上个世纪末的50%上升到目前的70%,而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则相对滞后。由于工业部门发展越来越重型化,造成了重工业部门产品积压、产能过剩。

从以上分析中可知,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是导致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症结所在,因此调整经济结构必须把改变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作为主要着力点。一要扭转GDP崇拜的社会氛围,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二要深化体制改革。首先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理顺价格体系,让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其价格。其次是加快财税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通过财税政策对收入的调节功能,让低收入阶层获得更多的收入,让高收入者上缴更多的税收;以财政为后盾建立和完善城乡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逐渐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三要通过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投资。要改变投资驱动型发展模式就要下决心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投资和过度干预,让发展型政府逐渐转变为服务性政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