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担保公司的发展困境

 亮剑老者 2013-04-02

担保公司的发展困境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分配由计划向市场转变。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1999年我国正式启动以扶持中小企业为宗旨的担保体系建设,民营资本开始大量介入担保行业。据银监会数据,2011年末全国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8402家,其中国有控股占18.7%,民营及外资控股占81.3%;显示了民营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领域的分量和作用。但是随着担保行业的快速发展,民营担保公司日益面临发展瓶颈。

  第一,银行授信规模困境。抵押、质押、担保是商业银行非信用贷款的主要保证方式,担保公司本质上就是专业的第三方担保,因此担保公司必须获得贷款银行的授信额度才能开展担保业务。2011年北京中担信用担保公司“出事”后各家银行纷纷大幅度下调了对民营担保公司的授信额度,工商银行(601398,股吧)甚至完全终止了对全国所有民营担保公司的合作,大批小资本金规模的民营担保公司陷入“断炊断粮”的困境。

  第二,收益风险倒挂困境。监管当局对担保公司的担保费收益定位在不超过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50%;加上贷款银行收取的“保证金”,担保公司的风险拨备等,一家担保公司业务规模不超过5亿元,很难保持赢利性经营。尽管担保公司“赢亏平衡点”很高,但是却承担了银行贷款100%的风险,这种“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非市场化运行,极大的增加了民营担保公司的脆弱性和非持续性。

  第三,担保业务绑架困境。A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向B银行申请贷款,由于信用评级不够、抵押资产不足值等多种原因,B银行引入C担保公司对银行贷款担保。这种ABC的三角信用架构从理论上讲是平衡稳定的,但是由于担保公司对银行贷款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担保,担保公司成了事实上的银行贷款第一债务人。A公司如果企图逃债赖账,C担保公司将被迫面临两个选择:或者“积极”为A公司融资归还银行贷款;或者动用担保公司的风险拨备进行代偿赔付。这是一种反经济现象:杨白劳在家里唱“北风吹”,黄世仁在门外喝西北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