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营企业授信风险控制探析!

 lwdalian 2022-05-24 发布于辽宁
出品 | 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 | 向虹

因为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制度安排,具有产权明晰、责权分明、经营方式灵活、自负盈亏、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民营经济已逐渐从市场竞争中成长,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较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强,民营企业在商业银行的授信占比日益提高。然而,民营企业在生存环境、制度体制、市场因素、发展环境、经营方式、信息披露及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先天缺陷,加上疫情影响,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部分民营企业陷入资金困境,甚至面临倒闭危机,企业信用急剧下降,极大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安全。下面从银行防范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的角度,尽职做好贷款“三查”、合理制定授信方案、有效采取风控措施等方面谈谈如何守住民营企业信用风险底线。

图片

民营企业信用风险特征

要坚守信信用风险底线,首先要了解民营企业信用风险特征。民营企业由于企业管理粗放、易偏离经营主业、盲目扩张、过度融资、参与民间借贷、过度担保等主观特性导致信用风险事件频发。

(一)管理粗放的经营风险。


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导致决策具有经验主义,引起企业经营决策失误,引发企业经营性风险。且民营企业任人唯亲,存在人才机制不灵活风险。员工通常持打工心态,难以真正融入企业,一旦资深业务人员离开,可能会带走重要客户,致使企业蒙受损失。

(二)实际控制人道德风险。


民营企业个人集权式的管理,导致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个人意志决定了企业行为,实际控制人的素质、能力和信誉对公司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企业资产与个人资产往往难以区分,资产和资金运用容易受到操纵,部分民营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股东和管理人员素质较差,会利用银行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从银行套取贷款,转嫁企业的经营风险。有的企业则在原始积累和高速扩张时期从事违法经营、偷税漏税等,一旦东窗事发,企业将因为实际控制人处于经营停滞困境。

(三)信息披露不对称风险。


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性较差,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部分民营企业信息透明度较差,财务信息被人为操纵的可能性较高,刻意隐瞒关联关系,使得不易于收集到企业真实的资产情况,导致财务数据可信度偏低,企业在财务核算方面的缺陷,直接影响到其对外整体形象和长远发展。有的民营企业账外经营和现金交易较多,加大了调查难度,有的民营企业常常游走于制度边缘,违法违规经营情况时有发生。

(四)民间借贷的融资风险。


不少民营企业在资金短缺时会通过民间借贷渡过难关,这类债务不上征信,不易被银行查询,无法对企业形成制约,一旦不能按时还钱,沉重的利息负担会让企业陷入债务泥潭,甚至债主方可能会暴力催贷造成企业实控人“消失”,立刻会影响企业经营。加之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关键人之间互保等现象,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很容易殃其他企业,导致一群企业被一家企业带入泥潭,信贷风险通过担保链传染蔓延,进而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五)经济波动周期性风险。


有关分析显示:有七成中小企业会在创业后的五年内被淘汰,而运行期超过十年的中小企业不足一成。与国有企业相比,民企抗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相对较差。由于民企发展面临外部环境的多重约束,核心竞争力不强或无核心竞争力,无序竞争和产能过剩的威胁长期存在,导致其风险承受能力偏弱,更易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图片

谋好“因企施策”的民营企业授信策略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提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的实施,尤其是优质民营企业,已各金融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因此,“因企施策”的授信策略是银行平衡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重点优质民企做实“加法”。


对以下三类民营企业适当放大授信额度:一是抗风险能力强、具有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的民企;二是技术水平与产品附加值高,未来发展潜力大的民企;三是经营稳定、信誉度高、银企合作良好的民企。

(二)风险较大民企做准“减法”。


可考虑对以下三类客户实施退出或压缩授信额度:一是财务指标波动过大、经营不稳定或长期处于亏损的民企;二是关联情况复杂、关联(含潜在关联)担保比重高的民企;三是主副业混同、多元化经营过度的民企;四是有多头授信、过度融资情况的民企。

图片

做好“个性化”的民营企业授信方案

有效防止民营企业信用风险,重在制定合理科学的授信方案。企业授信时不仅需要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更要侧重对重点信息的搜集与分析。企业的基本面信息多,只有抓住关键、去繁取简,才能真正做到抽丝剥茧,切实把握好授信工作的风险点。银行可以基于民企尤其是其核心企业披露的信息,抓住实际控制人关键信息,从经营稳定性、融资合规性入手,制定合理可行的授信方案。

(一)确保授信需求的真实性。


首先,从经营流水入手,防范民营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联合粉饰报表行为;其次,从负债规模入手,有效分析各项财务指标变化情况,掌握企业近年来的整体经营真实情况;再次,从征信记录入手,核实企业信用概况,根据企业物流、货流、资金流等情况,测算出符合企业经营情况的授信额度;最后,从融资需求合规性入手,确保授信资金按需使用,无挪用情况。

(二)合理确定银行目标份额。


充分了解民营企业尤其是核心企业在各家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授信敞口,准确测算敞口与企业规模匹配程度,是防止客户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的基础,制定银行目标份额及测算授信总量,防止贷款挪用风险。

(三)有效进行授信产品配置。


授信时,应根据信贷政策和民营企业的风险偏好,制定个性化、操作性强、内容全面的金融服务方案,尤其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和真实生产经营情况,通过对授信用途计划的认真分析,提出产品及其额度配置的具体安排,做到授信用途、授信期限、信贷产品相匹配。

图片

定好“多样性”民营企业风险控制措施

虽然民营企业由于其自身特殊的所有制性质和管理特点,带来了一些特有的风险,但只要科学、全面地揭示民营企业的授信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控制措施,民营企业授信风险依然可控。

(一)严把民营企业准入。


首先要严格控制从业人员准入,建立业务素质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健全授信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其次要严格执行授信客户准入,尤其是首贷客户准入,对所处行业基本面不好、财务结构不合理、流动性不强的民营企业坚决拒之门外,要筛选出能真正抗压、抵御风险的民营客户。三要考虑到民营企业总体生命周期较短,淘汰率高的特点,实行强制退出机制,根据社会统计民营企业平均生存周期,结合金融机构客户风险特征,核定一定的年化退出比例。

(二)提升贷款“三查”质效。


对民营企业的“三查”重点要围绕“三品四表”及有关信息真实性的调查核实,并强化全过程的动态跟踪管理。要借助征信系统、外部公共信息和同业互通信息平台,通过实地调查、外围渠道了解和第三方佐证等途径提高决策信息的可靠性。尽量做到对企业的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掌握其真实债务水平。核实现金流做到六查六看:查真实负债和或有负债看银行信贷登记系统、查产量看电费发票,查销售看纳税申报,查出口收付汇量看海关数据,查库存看生产日期,查资金回笼看银行账。核实物流做到四个结合:对房地产等不动产实行权证核实和实地察看相结合,对机器设备实行检查原始发票和实地考证相结合,对存货实行查看账册及进货、销货发票和盘点仓库、车间的实物相结合,对经营状况核实采用查看纳税申报和向当地税务部门核实相结合的方法。高效的贷款“三查”,才能做到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先知先觉”,防范于未然,一旦“后知后觉”将会花更多时间进行“亡羊补牢”,甚至造成贷款逾期。如某电器公司贷后检查中,未及时、充分揭示客户现金流减少的原因,导致前两笔银承备付款,通过多次与客户谈判才按时兑付,最后一笔贷款出现逾期,由于支行采取措施进行压降,兑付了银承,压缩了授信敞口,客户违成本增加,有足值抵押,出现损失风险可能性大大降低。

(三)重视实际控制人品行。


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通常表现出较强的个人和家族色彩,核心企业的经营发展、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在很大程度上与实际控制人的个人素质密切相关。部分区域民营企业“跑路”现象时有发生,与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道德品行分不开,支行某百货公司批量租金贷形成不良贷款,就是该公司实际控制人陆某“跑路”引发的。防范个人道德风险除了传统的实地走访外,还要充分利用人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了解实际控制人的历年个人信用记录及工作经历,通过其社交圈和外围了解其发家史、个人习性和健康状况,对经营者个人素质、资信状况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考评。

(四)合理把控企业融资规模。


民间借贷信息不透明是把控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一大难点,合理控制融资规模、规范融资方式是防范民营企业过度融资风险重要措施。银行可多方面收集和分析企业民间借贷和担保信息,主要包括:一是通过企业银行分户账分析是否有异常进出,是否有支取大额现金支付其他财务费用,企业往来款是否与主营业务相关并匹配,财务费用等融资成本是否合理,现金流是否与企业经营投资规模匹配,是否与担保公司、典当公司有往来;二是加大对民营企业互保风险的关注,全面分析“担保圈”可能引发的串联风险。

(五)有效引入组合担保。


抵押物不足和企业信誉不足是限制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可探索采取多种担保的组合、以提高授信保障,增强对企业现金流、物流的控制力。一是引入个人资产、信用的连带担保。银行可以接受自然人提供的以其财产或权利为抵质押的担保,并追加企业主、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个人(家庭)连带责任。二是群体联保。由企业的合作伙伴,上下游企业,区域内类似企业圈内结对联保,或由关系相对密切的种族、宗教群体提供担保,以有效减少银行监督成本和交易成本,增强担保能力。三是争取利用政策性担保,如由政府组建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担保公司提供保证或给予风险补偿。四是以企业经营中形成的物流如存货等动产质押,以企业质量较高的债权如应收账款质押。五是以企业或企业主拥有的专利权、股权、采矿权、排污权、保险权益等可带来现金流或变现价值的权利质押。

(六)合理运用金融产品组合管理。


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往往自身实力偏弱,担保条件不能达到银行要求,但其中也有不少企业拥有稳定的销售或采购渠道,持续经营能力较强。对于这类企业,银行可以根据其经营特点,发掘其在产业链中的优势条件,借助其处于其上下游的优势核心企业的商业信用和控制能力,通过流程设计掌握和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使其得到信用增级,从而控制企业资金用途和还款来源,降低银行授信风险。可采取“M+1+N”的模式,即围绕产业链中的优势核心企业“1”,对处在其上下游的大量“M”和“N”民营企业提供不同的授信产品和组合。例如:对于处在核心企业上游的民营企业,可以利用核心企业对其的应收账款,开展应收账款质押、国内保理等业务;对于处在核心企业下游的民营企业,可以开展保兑仓、“先票后货”存货质押(厂商银)等业务。通过多种产品的组合运用,掌握和利用民营企业自身经营的关键资产和渠道优势,从根本上控制授信风险。

民营企业是我国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就业、创造国家税收的重要力量。商业银行在民营企业领域大有可为,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需要。从我国经济改革的大方向看,民营经济占GDP总量早已过半,经济贡献突出,民营企业会越来越多,商业银行要练就与民营企业打交道的本领,掌握控制民营企业授信风险技能,争取更大生存和发展空间。作为地方城商行,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好中小型企业,更是行稳致远的关键。因此,商业银行应更新观念,为民营企业制造平等的融资环境,把优质的民营企业作为长期贷款客户群,开发信贷产品,简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品质,更好引导民营积极提升,更好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需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