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跑步离你到底有多远?

 昵称535749 2013-04-02
作者: 刘艳    时间: 2013年04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不知不觉,已经又是春光烂漫的时候了,脱下厚重的棉衣,你离跑步还有多远?也许,你的健康已经亮起黄灯,也许,你只是感到疲惫不堪,缺乏活力,不如去尝试一下长跑吧。然后在长跑中沉淀自己、发掘自己、超越自己,你会发现,一切已然发生改变。

《经理人幸福谈》专栏由易普斯向财富中文网独家提供。易普斯作为中国EAP引领者,已同《财富》(中文版)7度合作公益的“中国高级经理人压力调查”。专栏将聚焦经理人职场生态的酸甜苦辣,同时高度关注经理人的身心健康,对如何提升经理人幸福感从专业心理学角度进行深度剖析。

一个人的极限到底能到哪里?

    时间已经过去了近1个世纪,但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探寻显然并未结束。马拉松、登山、越野……人们不断用各种运动挑战着自己,也挑战着身心的极限。

    但显然,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相较于登山、越野、冲浪等挑战性运动,马拉松有着更大的优越性。正如马拉松“资深”爱好者,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所说,“你不需要别人来帮你,你也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设备,不一定要到特定的地方去。只要你有一双跑鞋,一条好的路,就可以跑得很高兴。”

    2011年,《美国马拉松》杂志(USA Marathon)刊登,全美跑完马拉松全程的人数从2000年的不到30万激增至2011年的52.5万人。而根据美国体育用品生产商协会(Sporting Goods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的数据,全美参加铁人三项全能赛(包括天然水域游泳、公路自行车、公路长跑等三项运动)的人数也由2008年不到150万人暴涨至2011年的约250万人。

    与此同时,国内也正发生着类似的转变:以2012北京马拉松赛为例,在报名启动的第一个小时,官方网站报名就已达到4100人,截至当日19:00,报名人数已突破24000人,平均每小时报名3429人,计每分钟报名57人。

    马拉松到底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也许,马拉松爱好者,资深职业经理人Ellen的经历会给我们带来些许启发:

    “有一段时间,感情和工作上都遇到了很多问题,我感觉周围的一切都似乎在跟我作对,状况连连,干什么都不顺。失眠、焦虑、奔波……让我身心俱疲,情绪特别差,几乎都不怎么见朋友。后来,一个闺蜜实在看不下去了,周末硬硬地把我拉出来,带着我到郊区让我陪她跑步、爬山。

    第一次我只跑了差不多5公里,虽然现在看起来不是很远,但当时差不多要了我的命——因为不规律的作息和失眠的影响,我的身体已经处于严重的亚健康状态。事实上,刚跑了没一会儿我就想放弃了:心脏咚咚咚地猛跳不止,口干舌燥、喘不上气,肺也好像要炸开了。但朋友怎么都不让我停,就这样坚持着,直到我感觉腿开始变得麻木,脑子也空了,只想着前进、前进……

    用时走时跑的节奏,我勉强“跑”完了全程,用了将近2个小时,到了以后就瘫在地上起不来了。但奇怪的是,当我坐在那里,尽管身体很虚弱、疲惫,但脑子却非常清明,既兴奋又有一丝久违的成就感,而心里所有的烦心事此刻也似乎消散了很多,心里感觉通透多了。

    一直到现在,我开始越来越认真地对待跑步,当然,我也从中受益很多:我减去了差不多6公斤的体重,身体变得更结实、健康,也更有活力了,而且我也找到了如何让自己缓解压力、发泄情绪的方法,很多朋友、同事都说我的性格比以前豁达、宽容多了。”

    对于一部分职业经理人来说,参加马拉松的初衷往往是因为对身体健康的考虑。而对于很多健康并未亮起黄灯的职业经理人来说,跑步的动力则是源于对自我掌控能力丧失的恐惧:任由体型恣意发展而不节制,这本身就意味着自己是一个毫无控制力的失败者。但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都终于让人们开始规规矩矩、气喘吁吁地跑了起来……

    但即使如此,这似乎也不足以解释人们对参加马拉松的狂热:马拉松本身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相反,比赛的过程是痛苦、漫长的,那为什么还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此、乐此不疲呢?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除了强身健体、保持体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原因。

马拉松与高峰体验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求,也是人的终极需求。要满足这种需求,人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竭尽所能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趋于完美。

    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成功人士时,马斯洛发现他们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一种特殊的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并由此获得的人性的解放,心灵的自由,照亮他们的一生。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一种极限感受。美国心理学家Richard Bennett在他的《寻求你的高峰体验》一书中提出,“在任何情景下,你有过的一种短暂的、突发的、奇妙惊喜的、敬畏的情绪体验,感觉自我、空间在消失或扩展,那就是一种高峰体验。”

    但毋庸置疑,高峰体验是一种稀缺资源,一个人可能一辈子也遇不上几次。统计显示,世界上只有约30%的人有过高峰体验。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的职业经理人,纷纷投入到诸如马拉松、登山、越野、冲浪等挑战运动中来,希望藉此寻找和体验这种能带来强烈快感的极限感受。

    高峰体验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事实上,心理学研究发现,通过吸食毒品等瘾症所获得的快感与“高峰体验”所带来的生理唤起和心理感受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瘾症对身体是有害的,影响是负面的,而我们突破自我所产生的高峰体验则是创造价值,是有意义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一个人从马拉松中获得强烈的快感和满足感后,会对跑步“上瘾”,乐此不疲的原因所在。

    当然,跑步的乐趣我们很难一下就能体会到,只是偶尔跑一跑的人更不用说了。当然,真正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要想感受到跑步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你至少需要每周跑四天,每天跑45分钟到1个小时。只有让跑步成为一种习惯和常态,并持续一定的时间,我们才能更容易从中收获快乐,产生高峰体验。

美国塔夫茨大学弗里德曼营养科学与政策学院(Tufts University"s Friedman School of Nutrition Science and Policy)的院长Robin?Kainarick通过研究发现,将持续保持锻炼的老鼠强制停止运动后,出现的症状同强制停止注射吗啡(具有止痛、镇静、放松的作用)的老鼠一样。她说,“身体到达一定极限后就会有一种上瘾的感觉——刚开始你可能只是想参加半程马拉松,然后你觉得可以再多跑一段,接着是全程马拉松,最后甚至可以完成铁人三项。”

马拉松与自我超越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必须要具有哪些品质?大量的研究发现,喜欢接受挑战、善于将长远目标划分成阶段性任务,具有坚强韧性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对此,凭借多年的培训经验,运动心理学家查理?布朗提出,相较于其他运动,事业有成的职业经理人往往更适合马拉松——他们的喜好冒险、顽强有毅力、善于规划等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都与马拉松的需求相契合。

    当然,最重要的是,跑步并不是一个集体性的运动项目,不需要同伴配合,也不需要特定的场地。长跑无关乎战胜别人。人唯一的对手就是自己,不涉及其他任何人。而在一次次的自我超越过程中,我们会不停地问自己:我比上一次更强了吗?从而将自己再一次推向极限。

马拉松与专注力

    在长跑时,我们的身心会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因此我们需要抛掉各种杂念,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跑步本身。对此,美籍匈牙利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发现人在长跑时,很容易陷入一种“漂流”的感觉:完全沉浸在跑步本身,失去对自我和时间的意识,专注力和思维反应能力也会大幅提高。

    除此之外,美国神经学家Kramon教授经过大量研究发现,持续性的有氧运动,比如跑步,会让人脑的海马丘体积增大,分泌出更多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简称B.D.N.F),在智力测验中表现更好。B.D.N.F是一种蛋白质,它能增强脑神经细胞的相互连接,并触发神经元的再生,促进大脑的生长。

    事实上,为了更好地进行长距离跑步,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呼吸,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方式、呼吸节奏等等,其实这就是最好的静心活动。不管我们有多么的不快、愤怒或悲伤,我们都能慢慢地平静、放松下来,从而让身心达到一种“漂流”的境界,这是非常有利于自我恢复和思考的。

    从33岁起,31年来坚持每天跑步的村上春树说:“跑步无疑大有魅力: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有效地燃烧——哪怕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一事的隐喻。这样的意见,恐怕会有很多跑者予以赞同。”

    本文作者刘艳,易普斯咨询促进部副总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拥有两年多的EAP从业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