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邱振中线条在书法审美中的作用

 思寒0519 2013-04-02
浅议线条在书法欣赏中的审美效应 【摘要】 线条在书法艺术中有独到的地位。 欣赏书法作品, 要在线条的审美效应上下工夫, 探索书法艺术的各种美,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更能体会书法艺术中丰富多彩的情味。 线条是造就书法作品“飘逸、严整、轻灵”等风格的最基本要素书法中的线条也像音乐、 戏剧、 舞蹈一样能够产生优美的节奏感。 线条的瘦而挺、 壮而遒、摇曳生姿, 产生飞动之态, 加上笔墨之外微妙的精神内涵的体会,将给人“小桥流水轻流慢淌,或瀑布飞流、落于九天 的感受”。线条所产生的气势、骨力、神采、风味等将使书法作品产生特殊的意境,为表达 各异的神韵发生美好的效应。 情感的运动只有依靠线条的律动来表现, 而线的运动只有以情 感的运动作为必要而充分的心理依据。 【关键词】 线条 姿态美 引 言 邱振中、吴鸿清教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主编的《书法艺术》一书中强调“线条是构成书法 艺术形式的唯一手段”、“尽管作品中有些笔画短小,但从整个作品来看,从所有笔画内在 的连续性运动来看,书法无疑是线的艺术”、“只有当线条获得足够的表现力时,书写才上 [1] 升为艺术,线条组织才上升为艺术语言”。 鉴于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独到的地位,本人认 为在书法的欣赏中,不可不在线条的审美效应上下工夫,从中探索书法艺术的各种美,探索 书法艺术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 体会书法艺术中丰富多彩的情味。 本文将就此谈谈粗浅的看 法和感受。 一、线条的姿态美 当人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 往往第一眼看的是姿态美不美, 因此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也往 往是:“飘逸”、“严整”、“轻灵”等类的赞叹。而达到这些效果的正是以线条作为基础 而形成的美,线条的姿态美是基本要素。众所周知,书写的工具是毛笔,以笔锋而论,柔软 而富有弹性。书写的轻重、快慢、强弱、提顿、正偏,将在纸上留下浓淡、干湿、刚柔、动 静、方圆等各具特色、千变万化的线条。正是这些线条的有机搭配,构成了书作的美姿,表 现出书作的形态,体现了书作的特色。姿态美又是和形象挂钩的,正因为线条的抽象,它的 形象才可能存在于线条之中,存在于结构之中,当然,形象又是模糊的,而不是具体的。如 有的像舒卷的云,有的像虎卧,有的像龙腾,有的如惊蛇,有的如雷鸣等等。正如文学的欣 赏一样,在一千个人心目中就有一千个林黛玉,一千个孔乙己。只有在欣赏中通过线条展开 联想,才能感觉到书法艺术中的线条姿态美,线条的伸张曲直构成了字的姿态美,给人以直 观上的美感及精神上的享受。才能真正进入审美愉悦的更高阶段。如唐代韩愈对张旭赞道: “往时旭善草书,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华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 [2] 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万物之变。” 他仿佛告诉人们,正因为狂草的线条,才发挥了表 现优势而创造出变幻多姿的艺术形象。 这一切都足以证明线条在书法中表现美、 弘扬美的巨 大作用。 二、线条的节奏美 节奏美 动态美 情感美 意境美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从而创造抽象的形象。书法和音乐 有相同之处。在优秀的艺术家笔下,能创造出使人感到旷远、博大、深沉、飘逸,从而使人 的精神得到升华的艺术境界。 作为书法来讲, 能达到这一境界正是靠线条所表现出来的节奏 美。就书法作品而言,造成节奏美的主要因素,在于笔画的轻重、缓急、浓淡、曲直、方圆、 粗细等,字形的结构、宽窄、开合、伸缩、倚正以及自然的牵连映带等。在书法欣赏中不可 忽视这一系列的书法技巧。如欣赏《韭花帖》横竖撇捺在每一个字中都不重复,言字旁等在 不同的字中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而这些变化又非常自然生动,圆的委婉,方的雄劲,粗壮 者凝重,纤细者潇洒。像白居易《琵琶行》中所描述的音乐节奏一样,“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 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可以说妙不可言。但如果线条只有粗没有细,只 有曲没有直,只有实没有虚,只有浓没有淡,只有圆没有方,那么就会显得线条单调乏味。 如欣赏明代解缙的部分作品,从头到尾只有圆笔没有方笔,只有曲线没有直线,而且轻重节 奏缺乏调节,从而感觉没有重点。所以欣赏书法作品不应忽略线条所显现的各种节奏,因为 那是书者心声荡漾出的音符。当然,书体不同,节奏也不同,相对来说,篆、隶、楷书线条 节奏感较弱,行、草书线条节奏感较强。 三、线条的动态美 线条的动态美来源于它的力度。就力度而言,自古就有“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的说法。 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是足以证明只有讲究笔力,才能体现线条的力度美。有了力度才能 瘦而挺,壮而遒,摇曳生姿,产生飞动之态,当然此处的力度也指意义表达上的力度。有了 力度才能使书法作品产生动感,即为动态美。古代书法理论家有许多论述如“点如高峰之坠 石”、“横如千里之阵云”、以及“如折钗股”、“如屋漏痕”、“如锥画沙”等,都是对 线条动态美的生动概括。欣赏书法作品时,你或许能感到小桥流水、轻流慢淌,或许感到瀑 布飞流、落于九天,或许感到骇雷惊电、环谷震撼……所有这些感受,都是书家通过用笔的 控制,写出神态各异、丰富多采的动感线条,体现在笔墨之外十分微妙的精神内涵所致。从 优秀作品中不仅能看出书家笔墨技巧的娴熟,更能看出对作品“韵”的把握。使人产生抑扬 顿挫的感受,似高山流水,时而泻于千里之外,时而旋于险滩之间,起到美不胜收的艺术效 果。如草圣张旭的书法作品,“每为一字,各象其形”,“观之于字,会之于意”。汉字中 的某些象形因素, 书法作品中的结构, 每个汉字的线条及其造型上的某些倾向都会使欣赏者 浮想联翩。如怀素的《自叙帖》,其线条流利圆美、放逸跳动、虚实动静、开阖伸缩、吞吐 缓急、密丽雄秀,通篇神完气秀、妙姿佳味,无不措手而至于完美尽善之境界。抽象的点画 线条、字形神态,包含了许多生动可感的形象,在这里动态所引发的联想、想象和类比充当 了书法欣赏者与创作者心灵沟通的桥梁,这使书法欣赏变的生趣盎然。 四、线条的情感美 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中以抒情见长的一门艺术, 它以汉字作为表现对象, 以文字赖以构成的 线条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传达出某种朦胧的情感世界。 人们将自己的情感审美趣味化为或纵 或收,或浓或淡,或枯或润的线条。并通过这些线条的变化反映出人的审美经验。 在书法欣赏中,线条的抒情美是在反复体验玩味的过程中逐渐把握的。一般来说,直线预示 着平静,曲线则预示着动感,流畅的线条和心情的愉悦有关,枯涩的线条带有压抑的情感, 等等。 “人们通过书法去表现自己的生命情思,又从书法线条中看到自我、看到自己的审 [3] 美趣味和审美追求”。 作为一名书法欣赏者,面对一件书法作品,要力图窥见作者的感 情因子。 如颜真卿《祭侄稿》,是颜真卿悼念侄子季明的祭文草稿。文中多处线条涂改痕 迹, 不但没有削弱作品的整体气息, 相反地这些黑团墨块与字里行间的一些空白形成了鲜明 的黑白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加之线条速度的变化,形成了墨色由浓湿到枯淡的变 化,更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而这些全出乎天然。可以想见当时真卿愤笔疾书,血泪交迸, 情不能自禁的神情, 满腔的忠义与悲愤化作笔下或粗或细或浓或淡的缕缕线条。 这些线条犹 如一个个摄人心魂的音符, 汇合成章, 犹如一曲洪亮高亢的悲怆交响乐。 明代祝枝山说: “情 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 [4] 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 书法线条随书家的情感,在 不同的变化中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所以书法家笔下的线条是抒情的,是有生命意义的。 作为欣赏者来说,只有感情上同作者发生共鸣,真正同作品实现感情交流,才能最大程度的 享受审美的愉悦。 五、线条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对作者书法的气势、骨力、神采、风味的高度概括。而这一切又都通过某种特殊 的工具,通过书写用的点画线条等一系列因素,将心灵中的某种情趣表达出来,这种心灵意 [5] 境的情趣,往往能使书法作品取得某种神奇的效果。唐太宗说“夫字以神为精魂”。 宋 [6] [7] 黄庭坚说“书者能以韵观之”。 清姚配中说“以气为主”。 而今人则以“精、气、神” 来概括。字为心声,气运笔端,所谓“妙笔生花”之说可知也。自然界中,无论是静态的, 还是动态的各类事物,无不给书者一定的启迪。加之书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个性,也就是人 们常说的“字外功”,就不难产生个性突出的优秀作品。如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深得外物之感召,大胆创造,锐意革新,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板桥体”,他一改用笔之章法, 在精、气、神上下功夫,他的作品乍看如“乱石铺街”,但“乱”出法度,“乱”出神韵, 从那点点画画中可以窥视出他高风亮节的卓然傲世的精神。 又如现代书法家弘一法师, 他把 佛家的精神融入锋端,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书法意境。同样,王羲之《兰亭集序》所体现的清 风出袖,明月入怀的平和自然之美,正是其随顺自然、委运任化的人格心灵的体现。作者完 全陶醉于大自然中,从流畅的线条到其内容、结构、章法、体势等无不体现了作者那纯真、 质朴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人生短暂、 欢乐有尽的感慨。意境美, 源于自然, 源于优美的环境, 源于人们的心灵感受。而这一切却能在书法作品中,通过点横撇捺的巧妙变化运作表现、创 设出来,可见书法线条的表现能力之强。所以,要了解书法艺术的真正审美根源,只有到书 法主体的心灵中去寻找。因为在那些流畅的线条、飞动的曲线、变化多姿的结构中渗透着主 体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精神! 结 语 综上所述,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它的美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多层面的,而构成书法艺术 的线条,是展示美表现美的重要因素,是基础。作为书法爱好者,在阅读、欣赏、评价、学 习、感悟作品时,不可忽视线条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当然,要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领悟能 力,以至于提高自己的书法艺术和创作水平,还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理论水平。只有 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在艺术的殿堂里有所发展,有所造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