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业唱灯戏

 民族地志 2013-04-03
       乐业唱灯戏源于四川、贵州。据杨再强妻子郭氏在逻沙的墓碑记载殁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则唱灯戏的传入起码已有180余年的历史,最初也处在“地唱灯”阶段,常与舞龙队同时演出,剧目多为故事情节较为简单、载歌载舞的小戏。如《双探妹》、《打牙牌》、《开财门》等,当是杨再强从贵州余庆带来的。
       约在乾隆或嘉庆年间,由贵州省平越府余庆县大同乡人杨再强迁居广西乐业县的逻沙(今属田林县),经他多年来的经营,使唱灯戏在广西扎了根。但因是业余的家庭班,故影响仅及于乐业县的甘田、同乐、幼平及相邻的凌云县玉洪、田林县的逻沙、浪平、百乐等乡。活动受到限制,因此过去不为人知。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大约在嘉庆、同治以后,开始自编自演一些反映家庭生活的小戏,演出也从场院发展到节假日喜庆搭台演出,而称之为“台唱灯”了。剧目从最初的生活小戏,发展到能演数个小时的《马氏赶子》、《芦花训子》、《孝妇登仙》等,怕已吸收了其它剧种的剧目或从民间传说故事加以改编,可以想见乐业唱灯剧后期的剧目与贵州花灯不一定相同。但其主要曲调,如[梳妆调]、[闹五更]、[雪花飘]等与四川、贵州花灯基本相似。她与广西彩调虽有亲缘关系,但属不同支流,所以也是有同有异,在广西独树一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