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闯荡上海滩的西方冒险家雷士德

 泉源阁 2013-04-04
他把爱留给了这座城市

  雷士德出生得比哈同还早,1840年,他出生于英格兰南部港口城市南安普顿。就血统来
说,他比哈同要来得纯粹一些,他是正宗的英国人,如同乐滨生是正宗的法国人,雷玛斯是
正宗的西班牙人。

  如果没有那个预言,雷士德将十分安静地生活在他的南安普顿,至多作为一个建筑设计
师终老于伦敦,但家族中的一个可怕预言让他怀着万分的恐惧而出离南安普顿。

  那是在雷士德刚刚成为建筑学的学士之后,他的三个哥哥原因不明地相继死去,这个情
景让雷士德既害怕又困惑,求教于人,却被这样告知:“你必须离开自己的家乡,而且越远
越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逃脱命定的灾难,才有可能从你家族的可怕预言中挣脱出来。”
  暂时不知是谁建议雷士德前往中国上海,或许,在他出逃的时候,关于远东这座城市的
种种说法在南安普顿已沸沸扬扬地传扬开来?

  1867年,雷士德搭乘上一条货轮漂洋过海前往上海,与他结伴而行的还有一个英格兰人,
他叫马立斯。眺望着茫茫大海的时候,雷士德不会想到他与马立

  斯两人将在上海开辟的锦绣前程,也不会想到日后成为他生意合伙人的马立斯将拥有奢
华的马立斯花园(今瑞金宾馆)。

  雷士德抵达上海的时候,上海正进入它的第一个经济增长、市政发展的高峰期,若以贵
金属作形容,那应该就是上海的紫铜时代。

  其时,小刀会的起义早已烟消云散,而太平天国引起的巨大社会激荡也正在逐渐地平息。
1863年,英美两国在上海的租界合而为一公共租界,面积为10685亩,在这块地域上理应产
生众多建筑供领事、大班和西方形形色色的冒险家们居住与享用。此外,这个时候,两次中
英战争已让一度还十分狂妄自大的清帝国有了一点清醒,而洋务运动的掀起,则让西方人在
中国、在上海的存在变得合情合理,这时上海道台与麦华佗们的关系,想来比巴富尔、阿利
国们是要来得更加和谐一点。

  雷士德可谓适得其所,他是个正宗的建筑系毕业生,对渴望发展和成长的紫铜时代上海
来说,最缺的不就是建筑设计师吗?雷士德立刻便被公共租界工部局聘用,负责起租界中的
城市规划与建设监督。

  雷士德在工部局也就工作了三四年,随后,他退出工部局,自己开了一个建筑事务所,
它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德和洋行。雷士德显然是个智商、情商都十分了得的人,他的强项远
远不止建筑这个,通过房地产参股合资或收购股票等等不同方式,他成为上海多家商行、公
司的股东甚至是主要股东,一度,他还担任了字林洋行董事长,控制了上海滩最大的西方报
业印刷出版集团字林西报。也就在这时,上海滩最早的地产商巨头史密士开办了史密士洋行,
邀请雷士德做自己的合作伙伴。雷士德欣然同意,成为史密士洋行的股东。19世纪80年代,
当史密士退休回到美国,其名下的房地产全部转入雷士德名下,转瞬间,雷士德便成为上海
滩的房地产巨子,相比之下,后来上海滩地产首富哈同,这时还在虹口四卡子与罗迦陵缠缠
绵绵。

  1913年,雷士德的事业有了再次飞跃,他与当年与他共乘一条海轮前来上海的马立斯以
及另外一个英国冒险家约翰逊重组德和洋行,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是上海滩上最为著名的一个
建筑事务所,它有先施公司、日清汽船公司(1921年)、普益大楼、台湾银行、上海仁济医
院、雷士德工学院、三菱银行以及迦陵大楼等等作品留给上海。

  雷士德功成名就。

  当年那个因逃避家族的可怕预言而仓皇地来到上海的雷士德,已经因自己卓著的成绩而
被选作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董事,法租界公董局的董事、副总董。1916年,雷士德已经76岁的
高龄,他选择了退休。有意思的是,他没有重回自己的故乡南安普顿,他选择的是在上海度
过他人生中的最后岁月。

  1925年,那是上海将由“白银时代”过渡到“黄金时代”的时期,雷士德很遗憾地没有
目睹到“黄金时代”的上海,他在这年的5月去世,安葬于静安公墓(今静安公园)。去世
前,他留下了一份很长的遗嘱,在遗嘱里他这样说道:“在将近六十年中,我主要和永久的
定居处一直在中国的上海,现在如此,以后也将如此……”

  随后,雷士德在遗嘱中明确规定,当他去世后,他名下的全部产业都委托工部局管理,
并由他指定的亲朋好友监管,但所有钱财都必须用于发展上海的教育卫生事业。

  雷士德热爱这个带给他生命安宁和奇迹的城市,那么,他留给上海有多少财产呢?

  根据雷士德基金会对雷士德遗产作的统计,截至1926年,雷士德的全部资产估价为1434
万两白银,由于雷士德的遗产多半为房地产,仅土地就有600余亩,到1927年,雷士德基金
会再次估价时,他的遗产总价已经飙升为2000万两白银,其时,赫赫有名的汇丰银行上海分
行全部注册资本也刚好是2000万两白银,这个细节足以佐证雷士德曾经创造的财富有多雄厚
了。

  终身未娶的雷士德将上海当作了自己的另一个故乡,为此,他明确要求在他死后,遗产
中的其中一部分必须用来给上海建立一所大学,医学或工学的大学。

  为了满足雷士德生前的最后愿望,雷士德基金会在听取了香港大学H·G·厄尔博士、瓦
尔特·布朗教授以及已退休的伦敦北方理工学院的校长R·S·克莱博士的种种意见后,开始
了建校准备。1934年2月17日,雷士德工学院举行了奠基仪式,时任英国驻沪总领事白利南
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部长王世杰共同为工学院开工作基石奠基,1334年10月8日,雷士德
工学院与附设中学同时开学。

  雷士德工学院的主体建筑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99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
建筑中间为五层楼高,两侧为阶梯状,逐步降为四层与三层。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
中,日军出动飞机多次轰炸上海,给上海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与此同时,飞机在战争中的作
用也被国人认识,当上海掀起“航空救国”的浪潮时,在德和洋行的精心设计下,雷士德工
学院被设计成一架战斗机,在当时,这确实可以称作是个充满了想象力的设计。而整幢建筑
的立面及空间中的一些细部,又以天平、角尺、齿轮、圆规、烧杯等科学仪器或机械图案作
为装饰,细微之处尽显工学院的特性,让人很是叹服。

  工学院设建筑系、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等专业,身为虔诚的基督徒的雷士德,却没
有将他的文化强行纳入工学院,根据遗嘱,工学院不设与宗教相关的课程,此外又规定必须
以华人学生为主要生源,也可适当地接纳除英国、美国、法国这三国之外的其他国籍学生。
  那以后发生的一切相信雷士德决不想看到。

  1937年,当“八一三事变”在上海发生,虹口区迅即被沦为了日占区,在该年底前,为
躲避战火,雷士德工学院的许多英国教师返回了祖国,工学院的教学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1942年年底,在太平洋战场上吃了大败仗的日本人恼羞成怒,在上海,将所有英国人都关进
了集中营,雷士德工学院中的英国教师也不例外,这让雷士德工学院陷于彻底瘫痪。要到19
45年后,重获自由的英国人要求南京国民政府让雷士德工学院恢复开学,但因为之前雷士德
工学院被日本海军占用,而此时的校舍已被南京国民政府以敌产没收,又由于战乱导致了雷
士德基金会资金的严重流失,雷士德工学院再也没有恢复原状,直到1949年以后成为上海海
员医院。

  或许,我们并不能真正地理解雷士德的内心,深入到他的精神世界中。或许,历史的真
相要再过多少才会浮现而起,也许再过几个世纪。我们可以确认这么一点,对1887年来到上
海,并在1925年上海去世的雷士德来说,当他即将走完自己全部人生之旅时,并没有像史密
士、雷玛斯、老沙逊、赛斯·马勒那样地携带许多金银而回家乡耀祖光宗,他留下了全部财
产,给这座叫做上海的城市,他将上海当作了自己的家乡。

  冒险家,他们还有多少的东西是我们不知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