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和“自我一代”沟通

 黑老赵 2013-04-04

   ——酒店人力资源问题的新视点      □林钢

    近年来,酒店人才匮乏的现象愈演愈烈。很多酒店几乎所有岗位都处于缺员的状态,特别是基础员工的缺口更大。某行业网站近日在一篇以佛山地区为例的报道中提及,当地“酒店业人才缺口10%-15%、服务员流动性大,找服务员比找总经理还难”,同时,该报道还援引当地某酒店负责人的说法:“有的员工做几天就走,走前不打招呼,突然消失;有的做不到三个月,辞职理由五花八门:宿舍离酒店远,干活太辛苦,或者同行待遇好等。”

    事实上,人才成为酒店业发展的瓶颈由来已久,不少学者和业内人士都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原因有从宏观上找的,也有从微观上找的。

    然而,业内很少有人就酒店内部的微观环境展开细致的研究。尽管不少酒店从业人员也提及现在的80、90后员工非常难管理,素质比前几代人似乎退步许多,但却很少有人去耐心地分析原因,去了解这些年轻人的真实想法和真实需求。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篇《中国的“自我一代”(China'sMeGeneration)》(作者:西蒙·埃勒根特),指出中国80后出生的年轻人与其父兄辈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是独生子女!因为中国在1978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他们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代独生子女。这一代人是倾向自我的一代,是被物质文化迷惑、崇尚消费的一代,是跟着互联网和电子游戏长大的一代。然而,这一代又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一代,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更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笔者也在博文《直面“网络下的蛋”——新时代背景下的酒店投资方向》一文中写下了对这些年轻人的评价: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比较自我,在传统人士眼里可能有点自私;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尤其是高科技产品;对互联网高度热衷,喜欢网络聊天,但现实中的社交能力有退化趋势;主观意识强,对传统观念有所保留,奉行“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信条;等级观念较淡薄,喜欢被平等地对待及对待别人;追求享受,不喜欢严格区分“工作、休闲、娱乐”的界限,对SOHO、瑜伽、SPA等新兴生活休闲方式比较喜欢。

    尽管上述研究对象主要是生长在大城市的适龄人群,且笔者的研究目的主要针对酒店顾客群体,而非员工,但是,我们都应该敏锐地观察到中国不可阻挡的城市化进程,应该意识到即使是来自农村及欠发达地区的年轻人,也是一群和上一代进城务工人员完全不同的新新人类。

    那么,我们在抱怨酒店员工流失率高的同时,有没有有目的地采取一些措施,迎合这些“自我一代”对于酒店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创造出一种适合他们的酒店小环境,吸引他们长期在酒店工作呢?

    对此,笔者以为,不妨从对待员工和酒店内部环境建设两方面着手。

    对于前者,广大酒店管理人员可以参考“3A原则”,即“接受对方、欣赏对方及赞美对方”。尽管酒店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这些80后、90后所期望的有很多冲突的地方,但如果真正接受了未来他们是酒店的主角这一事实,就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其给予充分肯定。这无疑是酒店留住他们中的优秀者的前提之一。

    当然,这也仅仅是前提。如果酒店自身没有一个吸引他们的内部小环境,那么这种待人接物方面的小技巧,也只能产生“三分钟热度”。

    笔者参考“3A原则”,提出了酒店内部环境建设的“3F原则”,关键词为友好、有趣和未来。

    第一个词是“友好”。众所周知,酒店被称为“半军事化”式的管理,强调共性,而“自我一代”们恰恰有点自由散漫、个性强的倾向,两者存在着不小的冲突,员工因为工作出错被主管责备几句就甩手辞职的现象并不少见。

    时光倒退10年,那时的员工会把上级的指责当成前进的动力,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而不是甩手辞职。所以,“和员工交朋友”——这一以前管理学中并不十分提倡的手段也许当今应该尝试了。

    让这些80、90后员工认为管理者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能够和他们打成一片,遇事能够共同承担,业余时间也能玩在一起,或许能产生特殊的管理效果。尽管这么做,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多少会牺牲点儿管理纪律,但为了营造友好宽松的酒店环境,吸引年轻人安心工作,这么做也是值得的。

    不知管理者是否曾留意这样两个大人物。一位是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他在企业的员工大会上扮演白雪公主;另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股神”巴菲特,他80高龄在企业员工大会上依然一身嬉皮士打扮,抱着吉他高唱摇滚。如此知名的企业家尚能这样心系企业中的年轻人,希望和他们拉近距离,那么,我们那些经常表现得高高在上的酒店管理者们,能否放下身段到“凡间”一游呢?

    另外一种友好是在员工生活上进行支持。在谷歌已允许员工带宠物上班、让金牌大厨掌勺员工餐的当下,我们却还有很多酒店既不提供住宿,也不提供三餐,甚至连社会保险也不提供,如此不友好的企业招不到人,没什么可抱怨的。

    也许,未来不仅仅是提供食宿的问题,而是各家酒店比拼食宿质量的问题,酒店员工宿舍出现科勒档次的卫浴、员工餐出现哈根达斯应该都不是梦。假如酒店期望保留优秀人才,那么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况且这么做,成本也不见得会很高。很多高额的支出并不在于物品的价格,而在于管理的落后。

    第二个词是“有趣”。“自我一代”们注重享乐、享受,很多酒店对客环境富丽堂皇,内部环境却破破烂烂,不少员工抱怨一进更衣室心情就变坏,为什么酒店不把员工更衣室做成健身房一样呢,放几台跑步机需要很大投入吗?还有,既然日本人能出版《漫画5S(一种工作现场管理办法)法图解》,为什么酒店不能有本图文并茂的操作手册?员工活动只能是爬山和烧烤,为什么不是CS(一种网络游戏)大赛?员工不能找同一单位的恋爱对象,难道双职工会引起酒店动乱?酒店工作服永远是街边小厂的廉价货,为什么不能是品牌服饰……这样的问号可以列举很多,每一样都让酒店环境距枯燥很近,离有趣很远。

    笔者以为,从操作层面来讲,实现这些改变并不困难,困难的是管理者的头脑,“以人为本”不是口头上说说那么简单。

    最后一个词是“未来”。有学者指出,“自我一代”看上去个性十足,很有主见,其实本质上是没有理想的一群人,他们对于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对于未来没有计划,不会独立思考,恰恰是失去自我的一代。

    笔者认为,尽管这样的评论有点绝对化,但不可否认,确实有很多80后、90后的年轻人具备这样的特征,对酒店来说,如何唤醒他们的“未来”意识,帮助其建立长远的职业规划,或通过企业自身的使命和目标,带动这些大孩子们有一个相对现实的个人发展前景,也算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良性体现。

    但事实上,我们的酒店做得还很不够,不少企业连自身的发展规划都没有,又怎能成为搭载这些年轻人的人生方舟?不管酒店有多大规模,有多少竞争力,要想拥有足够的优秀员工,必须把自己变得更优秀,有更明确的发展方向,此外,别无他途。

    古语有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尽管人才瓶颈是多方面因素造成,但任何酒店的管理者都应该明白,困难对所有企业都是公平存在的,我们没办法改变世界,却能够改变自己。

    (作者单位:浙江米兰洲际酒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