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贴:饮酒与心血管健康

 比上不足 2013-04-04
       饮酒是饮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交往中的媒介。我国古代《诗经》中记载“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认识到饮酒的养生、保健功效。1989年WHO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法国悖论”现象,即法国人在膳食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与其它西方国家相仿的背景下,冠心病病死率却显著低于这些国家。在校正其它危险因素的影响后,“法国悖论”现象被归因于法国人普遍饮用红葡萄酒。迄今为止,逾百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观察到饮酒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及全因死亡率呈“U”或“J”型曲线关系,即在一定范围的饮酒量内,冠心病发病率、病死率及全因死亡率与饮酒量呈负相关。尽管如此,关于心血管病患者能否饮酒依然莫衷一是。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警告心血管病患者必须戒酒,并建议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不饮酒;而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院(AHA/ACC)对于心血管病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建议中,则允许适量饮酒。
  一、适量有益,过量有害 
       研究发现,少至适量饮酒(酒精量<30g/日)可以降低冠心病发病率30%~35%,降低冠心病死亡率30%,降低总死亡率18%。而且不论地域、种族或性别,规律的适量饮酒均可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如果以人群心血管获益最大、风险最低的饮酒量界定为适量,通常为平均每日饮酒量女性不超过1单位(约含12克酒精,相当于3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45ml的40度或30ml的50度烈性酒),男性不超过2单位。过量饮酒可导致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猝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同时使酒精性肝病、认知障碍及痴呆、某些肿瘤的患病风险升高。由于女性绝经前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也有证据显示即使是适量饮酒,可使女性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升高,因此女性饮酒的健康获益可能逊于男性。 
        我们通过对源自于中、日、韩关于饮酒和男性冠心病或中风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当饮酒量为酒精41~60 g/d时,冠心病发病率下降达54%、冠心病死亡率下降36%;甚至在饮酒量> 60 g/d时,仍显现出冠心病发病率下降52%,但此时冠心病死亡率已无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就饮酒量对总死亡率的影响、也即饮酒的安全性而言,少至中量饮酒(≤ 40 g/d)使总死亡风险下降7%~17%。尤其是少量饮酒(≤ 20 g/d)使总死亡风险下降最明显、达17%;当饮酒量为酒精41~60 g/d时,已使总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而当饮酒量> 60 g/d时,总死亡率上升32%。同时显示,在有益于降低冠心病风险的饮酒量范围内,卒中风险已呈上升趋势。东亚男性适量饮酒范围应每日酒精量不超过40 g,≤ 20 g/d为最佳切点。
 二、饮用红葡萄酒是否更有益于心脏健康
       不同类型的酒精饮料,诸如啤酒、红、白葡萄酒等低度酿造酒,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中国白酒等蒸馏类烈性酒,其心血管保护效应是否存在差异仍有争议。
       不少研究认定红葡萄酒中多酚类物质和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在心血管保护作用方面可能具有优势。然而,众多研究显示出不同的酒精饮料,其心血管保护效应并无差别。某些研究所观察到的葡萄酒的优势可能归因于饮用葡萄酒的人群受教育程度较高、吸烟较少、运动较多、享有更完善的医疗保健、饮食更均衡合理等健康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 
       普遍认为适量饮酒引致心血管保护的效应物质主要是酒精本身,通过提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常所说的好的胆固醇)水平、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炎等机制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其中一半以上的效应归因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升高,通过加快胆固醇逆向转运速度,抑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常所说的坏的胆固醇)的氧化,促进病变部位脂质和胆固醇溢出,减少黏附分子表达等,发挥着抗动脉粥样硬化效用。
 三、饮酒是一把双刃剑 
        观察性研究表明无论是对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规律的适量饮酒均显示出明显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特别是降低心肌梗死风险。饮酒与中风的关系比较复杂,较多研究报道相互矛盾。适量饮酒与卒中发生呈负相关,主要减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不少研究显示即使是适量饮酒,也可能使出血性卒中发生率升高。过量饮酒无疑导致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均增高,尤其是出血性卒中,推测为过量饮酒引发血压明显升高所致。少量饮酒并不增加健康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但每日酒精量超过30g将使高血压的患病率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效应。事实上过量饮酒是最常见的可纠正的高血压原因。一般认为,饮酒量超过80~100 g/日酒精、连续5年以上有可能导致已心脏扩大、心力衰竭为表现的酒精性心肌病发生。
       除了饮酒量,饮酒模式对于心血管疾病影响也不同。有证据表明,饮酒频率可能影响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程度。一项大型研究显示,男性每周饮酒5~7日,女性每周饮酒3~4日者心肌梗死风险最低。平素不饮酒、而节假日暴饮可使心血管事件及酒精相关问题明显增加,失去规律适量饮酒的心脏保护作用,甚至使心血管死亡增加。如节假日狂饮之后出现的发作性心悸、胸部不适或头晕,被称作“假日心脏综合征”,甚至使心性猝死的风险增加。 
       进餐时饮酒被认为是较好的模式,对心脏保护作用增强,推测与降低高脂饮食引发的餐后内皮功能紊乱有关;但也有报道指出进餐时饮酒并无额外的心血管获益。
 四、如何科学对待饮酒
        值得指出,上述大量数据、信息来自于观察性研究,相当程度地混杂着干扰因素,诸如:不饮酒人群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多;因病戒酒或不宜饮酒的人群归入到不饮酒人群;饮酒量、方式、种类的不断变化;调查方式及各种问卷设计的异质性;等等。因此,不断有学者质疑适量饮酒的心脏保护作用可能相当程度地出自于对混杂因素纠正不够所致,饮酒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关系仍有待于设计严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来验证,然而,由于生活方式复杂、饮食习惯多样和伦理道德制约等诸多因素,无论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的试验均难以实施。我们在相当长时间内对于饮酒和心血管健康之间关系的认识,仍然不得不停留在对于基于这些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的发现基础上。 
       中国是酒业消费大国。过量饮酒和暴饮引致的精神异常、自杀、交通事故、暴力、犯罪等社会相关问题不容忽视。由于自控力和环境等复杂原因,不饮酒人群开始饮酒后或者适量饮酒者是否会出现过量饮酒或暴饮,须关注饮酒耐受的个体差异。因此,不应提倡不饮酒人群开始饮酒以期心血管获益,也不应鼓励适量饮酒人群戒酒。在衡量心血管危险因素、社会经济状况、个体差异和出现酒精相关问题的概率之后,指导适量饮酒者是否继续饮酒或戒酒。对于过量饮酒及暴饮的人群,应当力劝其适量饮酒或戒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