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学校教师的一些基本状况

 yiyidaodao 2013-04-04

唐朝学校教师的一些基本状况

 (2010-02-25 20:27:33)

    本文介绍唐朝各类学校教职工的数量,种类、资格,待遇,职责,社会地位等基本情况。

    根据《唐六典》记载,一般来说,唐朝学校的教师是有编制的,学生入学也是有一定资格的,普通学校教师数量是按规定该类学校应该招生名额而定。教师的品秩是看规定的学生家庭的品秩,入学资格学生家庭品级越高,对应教师的品级也越高。除了京城内中央办的三所允许招收普通百姓的学校四门馆,太学,国子学有学生300名到500名外,其他的学校的学生都在20名到50名之间,规模只相当于现代国内的半个班到两个班的样子。绝大多数学校教师与学生之比为1:10上下。

    地方学校

  县学

   大约有学生20——40名,教师三—四名,品秩在从九品下,

  州学

   有学生40——60名,教师有4——6名,品秩在从8品下。

   州县学校都招收按规定可以入学的当地官员、贵胄的子弟与通过考察进来的有才华的百姓学童。

    中央学校

    四门馆

    在战国的时候,贵族的学校在城中央,而为百姓半的学校都在城的四个门,所以,四门馆就是平民学校。

    四门馆博士六人,正七品上;助教六人,从八品上;四门馆直讲四人,共16名教师,四门馆掌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子为生及庶人子为俊士生者。有学生三百人,教学管理人员从八品下典学四人,掌看管仓库及陈设之事流外七等掌固六人;平均每个教师教18名学生,每个教职员负责名学生。另外东都也有四门馆,学生五十人。

   太学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太学的相当于现代大学,虽然教授的课程与其他学校基本相同。

   太学博士六人,正六品上;太学助教六人,从七品上。掌教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为生者,五分其经以为业,每经百人。有学生五百人,教师12人,典学四人,掌固六人,平均每个教师教41.7名学生,每个教职员负责22.名学生。东都学生七十五人。(说明:应该还有其他教师,目前缺乏确切资料)

    广文馆

   所谓广文,就是广博的才学。属于国子监一个分支,唐玄宗于天宝九年(750)首办,教师的品级与国子监相同,广文馆是基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启动的原因是,为安置被贬十年后回京的无所不精的大家、奇才郑虔的。郑虔是当时有名的学者,他的诗、书、画被玄宗评为“三绝”,郑州选十历史名人与杜甫、白居易齐名。很快就没有再办了。后来,宪宗元和初,西京广文馆定生员六十人,东都广文馆为十人。再后来宋朝也设立过广文馆。

    国子学

    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也可以称国子监。

    国子学博士五人,正五品上。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者。

五经博士各二人共十名,正五品上。掌以其经之学教国子(《周易》、《尚书》、《毛诗》、《左氏春秋》、《礼记》为五经,《论语》、《孝经》、《尔雅》不立学官,附中经而已。)。国子学助教五人,从六品上。掌佐博士分经教授。国子学直讲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经术讲授。学生有三百名,教师共24人平均每个教师教25名学生。
还有二馆:1. 弘文馆,录属于门下省;2. 崇文馆,录属于东宮。收之生徒,为皇族、皇太后及皇后大功以上亲族,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实封者之子,东宮职官从三品之子。为皇族和其他高级貴族的学校,二馆生徒所研习者与国子学同。

  医学

 医学直属于中书省辖下的太医署。大医署医博士正八品上,有学生40人的医科,、学生为20人的针科、学生15人的按摩科、学生10名的咒禁科(很奇怪吧?唐朝竟然把巫术看作治疗的一种方法,甚至唐律把医疗也放在祭祀类)。其修业年限分别为七至三年。
 律学

  隶属于大理寺,相当与现代部属学校。
  博士三人,从八品下;助教一人,从九品下。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律令为颛(专)业,兼习格式法例。武德初,隶国子监,后来撤消;贞观六年复置,显庆三年又废,以博士以下隶大理寺;龙朔二年复置。有学生二十人,典学二人。元和初,东都置学生五人。
  书学
  培养秘书与图书编辑人员,隶属于秘书省,秘书省又名“兰台”及“麟台”,為六省(实际上有六省,三省只是权力核心)之一,工作性質是管理皇家图书馆。

 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石经、《说文》、《字林》为颛业,兼习余书。武德初,废书学,贞观二年复置,显庆三年又废,以博士以下隶秘书省,龙朔二年复。有学生十人,典学二人,东都学生三人。
   算学

  博士二人,从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为生者。学生分两科施教,每科15人。科学习《九章算术》等7部著作,另一科学习《缀术》等3部著作。两科同时都要学《数术记遗》和《三等数》两书。

  律学、书学、算学等职业学校有两个特点:教师品级低,从八品下和从九品下,学生数量非常少。表明职业技术教育当时重视程度不够。其具体原因是对应的岗位少,还是没有人去报名学习不得而知。有与医学关系到下至百姓上至皇帝的日常健康与寿命,医生也可以外出看病获得额外的收入,与为什么医疗类专业教师的等级要高于其他职业科的理由是很明白的。

  地区州县学校教师的任职资格还不很清楚,有品级的正式教师(九品以上,八品以下)可以由中央直接委派,也可以与其他临时聘任的教师一样由当地州县一把手推荐。

   教师一次要把一个经(课程)讲完,不能够半途而废,教师一年的工作量必须记录,考核;教师还要亲自主持旬考和年考。“诸博士、助教皆分经教授学者,每授一经必令终讲,所讲未终,不得改业。诸博士、助教,皆计当年讲授多少,以为考课等级”;诸生先读经文通熟,然后授文讲义,每旬放一日休假。前一日博士考试,其试读每千言内试一帖,帖三言讲义者,每二千言内问大义一条,总试三条。通二为及第,通一及不全通者,酌量决罚”。(《唐会要》卷66、卷35)
    由于唐朝文人众多,人才济济,教师总的数量与今天相比毕竟少得可怜,在中央学校的博士都有一定名气之人,助教也都是学有专攻之士,比如韩愈三十四岁就当过四门馆教授,后来也做过国子学教授。虽然唐朝教师的地位比其他技术职官的待遇与地位要高,却与其他唐朝的文人一样都想当有一定等级的实职官吏,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好在唐朝的官员(包括教师)是三年一任,按规定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机会到任何对应的品级岗位任职,而且作为中央官学的教师也是一种值得自豪的资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