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道,茶文化与茶的艺术

 古典的心 2013-04-05

一、茶的历史

茶的起源 

茶史大事记 

茶圣陆羽 

中国茶典 

1.1茶的起源

饮茶的发源时间
  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字,而只有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 ,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再转成,而成为茶的起源。

 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秦汉说 
西汉.王褒僮约 
  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此文撰于汉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 

 六朝说 
中国饮茶起于六朝的说法,有人认为起于孙皓以茶代酒,有人认为系王肃茗饮而始 ,日本、印度则流传饮茶系起于达摩禅定的说法。然而秦汉说具有史料证据确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说的正确性。
达摩禅定:
传说菩提达摩自印度东使中国,誓言以九年时间停止睡眠进行禅定,前三年达摩如愿成功,但后来渐不支终于熟睡,达摩醒来后羞愤交加,遂割下眼皮,掷于地上。不久后掷眼皮处生出小树,枝叶扶疏,生意盎 
然。此后五年,达摩相当清醒,然还差一年又遭睡魔侵入,达摩采食了身旁的树叶,食后立刻脑清目明,心志清楚,方得以完成九年禅定的誓言,达摩采食的树叶即为后代的茶,此乃饮茶起于六朝达摩的说法。故事中掌握了茶的特性,并说明了茶素提神的效果。 

 孙皓以茶代酒:

 根据三国志--韦曜传中说,吴国皇帝孙皓率群臣饮酒,规定赴宴的人至少得喝七升,而韦曜酒力不胜,只能喝二升,孙皓便常密赐茶荈以代酒。由此可知三国时代,当时上层社会饮茶风气甚盛,同时已有以茶代酒的先例了。

 王肃茗饮:
唐代以前人们饮茶叫做「茗饮」,就和煮菜而饮汤一样,是用来解渴或用来佐餐的。这种说法可由北魏人杨衔之所着洛阳伽蓝记中的描写窥得。书中记载说当时喜欢「茗饮」的,主要是南朝人,北方人日常则多饮用酪浆,书中尚记载了一则故事:北魏时,南户齐朝的一位官员王肃向北魏称降,刚来时,不习惯北方吃羊肉、酪浆的饮食,便常以鲫鱼羹为饭,渴则饮茗汁,一饮便是一斗,北魏首都洛阳的人均称王肃为漏厄,就是永远装不满的容器。几年后,北魏高祖皇帝设宴,宴席上王肃食羊肉,酪浆甚多,高祖便问王肃:你觉得羊肉比起鲫鱼羹来如何?王肃回答道:莒附庸小国,鱼虽不能和羊肉比美,但正是表兰秋菊各有好处。只是茗叶熬的汁不中喝,只好给酪浆作奴仆了。这个典故一传开,因此茗汁方有酪奴的别名。

 茶树的发源地
      对这一点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树的发源地的研究上来。关于茶树的发源地,有这么几种说法:

 西南说:
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发源地。这一说法所指的范围很大,所以正确性就较高了。

 四川说:
清.顾炎武日知录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带已知饮茶。其实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说成立,那么西南说就成立了。
  

 云南说:
认为云南的西双版纳一代是茶树的发源地,这一带是植物的王国,有原生的茶树种类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茶树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则是活化劳动的成果。

 川东鄂西说:
陆羽茶经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该地有如此出众的茶树,是否就有人将其利用成为了茶叶,没有见到证据。

 江浙说:
最近有人提出始于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带目前是我国茶叶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历史若能够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义的话题。 

 我们在茶叶商店总是见到五花百门的茶叶名称,令人眼花缭乱。其实名称多样化是各产茶地及各产茶商刻意造成的。有的根据茶叶形状的不同而命名,如珠茶、银针等等;有的结合产地的山川名胜而命名,如西湖龙井、普陀佛茶等等;有的根据传说和历史故事见命名,如大红袍、铁观音等等。

1.2茶史大事记 

 原始社会神农时代

 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神农百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是茶叶药用的开始。   

 西周 

 华阳国志载: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所产的茶叶作为纳贡珍品,是茶作为贡品得最早记述。   

 东周 

 春秋时期婴相齐竟公时(公元前547---公元前490)“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表明茶叶已作为菜肴汤料,供人食用。(晏子春秋  

 西汉(公元前206--24) 

 公元前59年,已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这表明四川一带已有茶叶作为商品出现,是茶叶进行商贸的最早记载。(僮约   

 东汉(公元25--220) 

 东汉末年、三国时代的医学家华佗食论中提出了苦荼久食,益意思,是茶叶药理功效的第一次记述。   

 三国(公元220--265) 

 史书三国志述吴国君主孙皓(孙权的后代)密赐茶荼以代酒,是以茶代酒最早的记载。

 南朝齐(公元479-502) 

 南齐书-武帝纪记述在遗诏中要求以饼、茶饮、干饭、果脯代替牲祭。   

 南朝梁(公元502-557

 邛州先茶记中记述南朝梁已有将字读为音,但尚未将荼改用茶字。      

 (公元581--618) 

 茶的饮用逐渐开始普及,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见效。于是人们竞相采之,并逐渐由药用演变成社交饮料,但主要还是在社会的上层。

 (公元618--907) 

 唐代是茶作为饮料扩大普及的时期,并从社会的上层走向全民。 唐代科举时,朝廷为怯除应举士人的疲乏,故送茶汤入试场,称为麒麟草,因此饮茶风俗渐及于文人。 唐玄宗所撰开元文字音义(公元730)首次出现字。 封氏见闻记中记述降魔大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煎煮,以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开始在顾渚山(今浙江长兴)建贡茶院,每年清明前兴师动众督制顾渚紫笋饼茶,进贡皇朝。 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纳赵赞议,开始征收茶税,但由于民怨,于兴元元年(公元784)终止。复于贞元九年(公元793)准张滂所奏重课。 公元8世纪后(约公元760年后)陆羽茶经问世。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日本僧人最澄大师从中国带茶籽茶树回国。是茶叶传入日本最早的记载。 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专门任命王涯为榷茶使,专责管理茶务。 唐武宗时诸道置邸以收税,谓之蹋地钱。(语出新唐书食货志唐懿宗咸通15(公元874)出现专用的茶具。  

 (公元960--1279)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开始在建安(今福建建瓯)设宫焙,专造北苑贡茶,从此龙凤团茶有了很大发展。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元年间(公元1107)亲着大观茶开一书,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 建文二年(公元1191),荣西禅师归日本,将末茶传去扶桑。   

 (公元1368--1644) 

 明太祖洪武六年(公元1373),设茶司马,专门司茶贸易事。 明太祖朱元璋与洪武24(公元1391)9月发布诏令,废团茶,兴叶茶。从此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散叶茶),对炒青叶茶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610年荷兰人自澳门贩茶,并转运入欧。1916年,中国茶叶运销丹麦。1618年,皇朝派钦差大臣入俄,并向俄皇馈赠茶叶。   

 (公元1644--1911

 1657年中国茶叶在法国市场销售。 康熙8(1669)印数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从万丹运华茶入英。 康熙28(1689)福建厦门出口茶叶150担,开中国内陆茶叶直接销往英国市场之先驱。 

 1690年中国茶叶获得美国波士顿出售特许执照。光绪31(1905)中国首次组织茶叶考察团赴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考察茶叶产制,并购得部分制茶机械,宣传茶叶机械制作技术和方法。 

 1865年淡水海关公文记载82022公斤茶叶。为宝岛正式茶叶输出记录。 

 1866年英商John Dodd来台收买茶叶。 

 1867John Dodd于艋舺初设精制茶厂。

 1869John Dodd2131担乌龙茶首销美国,并加以福尔摩沙茶的标记

 1873年台湾将滞销的乌龙茶运往福洲,首制包种茶外销。 

 1885年福建安溪人王水锦、魏静至南港大坑制作包种茶并传授技术。 

 1889年刘铭传成立茶郊永和兴茶叶辅导机构,并附设回春所作为茶职介绍所。

 1896年福州市成立机械制茶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机械制茶业。

1.3茶圣陆羽 

 中国是茶的故乡,唐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间除了朝廷的提倡、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因素外,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更应居首功。陆羽如何能从一个弃儿,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茶神,被尊为茶圣,现在就让我们一探他那充满着传奇的一生!

 身世坎坷

 陆羽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33年,一说公元727年),据新唐书--隐逸列传记载: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据文献记载,一个秋末冬初的日暮之时,大约三岁的陆羽被竟陵龙盖寺的住持智积禅师发现在一座小石桥下,并带回寺中抚养。陆羽长大后,因无名字,乃以周易为自己卜卦取名,卜得卦,其爻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遂以为姓,为名,鸿渐为字。

 陆羽自小在龙盖寺中成长,智积和尚欲教他佛经,希望他皈依佛门,陆羽却以为出家人终鲜兄弟而绝后嗣有违孝道,而不肯接受;智积和尚大怒,遂命他从事清扫等杂役,同时还要他去照料三十头牛。陆羽在放牛时,仍然不放弃学习,而在牛背上练习写字,一旦被发现,就遭到一顿鞭打。陆羽每想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便不禁悲从中来。后来陆羽找机会逃离龙盖寺,藏匿在戏班子里当优伶,虽然陆羽面貌寝陋,说话又结巴,却富有机智,扮演丑角极为成功,他同时还编写了谑谈三卷。

 学子生涯 

 玄宗天宝五载(746),河南府尹李齐物慧眼识才,决定将陆羽留在郡府里,亲自教授他诗文。在人生歧路上徘徊的陆羽,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学子生涯,这对陆羽后来能成为唐代著名文人和茶叶学家,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的。 

 天宝十一载(752),当时的崔国辅老夫子,被贬为竟陵司马,在这期间,陆羽与崔公往来频繁,较水品茶,宴谈终日,他们之间的情谊日渐深厚,成为忘年之交。这也说明陆羽的才华、品德和崭露头角的烹茶技艺,已经为时人所赏识。

 隐居笤溪

 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笤溪(今浙江吴兴),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开始闭门著述,陆羽经常在田野中吟诗徘徊,或以竹击木,或有不称意时,就放声痛哭而归,因此当时人将他比拟作楚狂人接舆。肃宗时,曾被任为太子文学,因此有陆文学之称,后改任太常寺太祝,陆羽辞官不就。

 云游四海

 陆羽生性淡泊,清高雅逸,喜欢与文人雅士交游,全唐诗中搜录了陆羽写的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由诗中可看出陆羽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陆羽的前半生经历受到了4个人的重大影响,即两僧两吏:两僧为智积和皎然,两吏为李齐物和崔国辅。在隐居期间,他与诗僧皎然、隐士张志和等人,交往甚密,成为莫逆。

 陆羽不但喜爱大自然,对茶叶专业的兴趣更为浓厚,为钻研茶叶生产科学技术,他跋山涉水,四处云游,深入江苏、浙江、江西等各主要茶区进行调查研究,将游历考察时的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丰富了茶叶知识与技能,更是他日后撰写茶经的主要依据。 

 著书茶经

 茶经共分为三卷十节,约有七千余字,卷上:一之源,谈茶的起源、名称、品质,介绍茶树的型态特征;二之具,论采制茶叶的器具;三之造,说明茶叶种类和采制程序。卷中:四之器,述说烹茶饮茶的器皿。卷下:五之煮,讲茶的烹煮技巧和各地水质的优劣;六之饮,谈饮茶的风尚的起源、传播与饮茶习俗,并提出饮茶方法;七之事,描写历代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八之出,叙述各地所产的茶的优劣,并将唐代全国茶叶生产区域划分为八大茶区;九之略,说明可省略的茶具;十之图,则论及将茶事以素绢书之事。

茶经是中国第一部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来历、技术、工具、品啜之大成的茶业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它使中国的茶业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根据,对茶业生产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堪称一部茶道的百科全书。

 茶神传说

 在流传下来的茶书中,都记载了陆羽生平的一些轶事。唐人张又新的煎茶水记里曾记载这样一则小故事:一次,湖州刺史李季卿船行至维扬,适遇茶圣陆羽,便邀同行。抵扬子驿时,季卿曾闻扬子江南泠水煮茶极佳,即命士卒去汲此水。不料取水士卒近船前已将水泼剩半桶,为应付主人,偷取近岸江水兑充之。回船后,陆羽舀尝一口,说:不对呀,这是近岸江中之水,非南泠水。命复取,再尝,才说:这才是南泠水。士卒惊服,具实以告。季卿也大加佩服,便向陆羽请教茶水之道。于是陆羽口授,列出天下二十名水次第。当然,限于时代,所列名水,仅为他足迹所至的八九个省的几处而已,不能概括全国的众多名水。 

1.4中国茶典 

 茶经   [陆羽 

 大观茶论  [赵佶

 茶录   [ 蔡襄

 北苑别录 []赵汝砺 

 茶疏  [许次纾

 阳羡茗壶系[周高起 

 煮泉小品[田艺蘅 

 岕茶汇抄[冒襄 

二、茶叶简介

2.1茶树简介

 茶树为原产于中国及印度之常绿灌木。茶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叶互生,具短柄,叶形有披针状、椭圆形、卵形及倒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花白色而有芳香,蒴果扁球形,外有3纵棱,种子卵圆形、棕褐色。

 茶树生长的环境 
茶树适合生长的环境条件
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4.5~6.5为宜。

 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公厘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
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2.2茶叶的分类 

 茶主要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分类:
按茶的颜色分类
按茶叶的发酵程度分类
按焙火程度来分类
按采茶的季节不同分类
按萎凋程度不同来分类

 我们在茶叶商店总是见到五花百门的茶叶名称,令人眼花缭乱。其实名称多样化是各产茶地及各产茶商刻意造成的。有的根据茶叶形状的不同而命名,如珠茶、银针等等;有的结合产地的山川名胜而命名,如西湖龙井、普陀佛茶等等;有的根据传说和历史故事见命名,如大红袍、铁观音等等。 

2.2.1按茶的颜色分类 

 虽然中国茶叶的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但比较科学的分类是依据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来划分的,特别是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绿茶茶多酚氧化最轻,红茶氧化最重。这六大茶类被称为基本茶类 

 绿茶
炒青绿茶:
眉茶(炒青、特珍、珍眉、风眉、秀眉、贡熙...)
珠茶(珠茶、雨茶、秀眉...)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

烘青绿茶:
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苏烘青...)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华顶云雾...)
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
蒸青绿茶:(煎茶、玉露...)

 白茶:(白牡丹、贡眉...)

 黄茶:
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
黄小茶(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

青茶: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龙...)

 黑茶: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
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

 红茶:
小种红茶(丘山小种、烟小种...)
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闽红...)
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再加工茶类:
用这些基本茶类的茶叶进行再加工,如窨花后形成花茶、蒸压后形成紧压茶、浸提萃取后制成速溶茶、加入果汁形成果味茶、加入中草药形成保健茶、把茶叶加入饮料中制成含茶饮料。因此再加工茶类也有六大类,即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

 花茶(茉莉花茶、珠圭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 
紧压茶(黑砖、茯砖、方茶、饼茶...) 
萃取茶(速溶茶、浓缩茶...) 
果味茶(荔枝红茶、柠檬红茶、狝猴桃茶...) 
药用保健茶(减肥茶、杜仲茶、甜菊茶...) 
含茶饮料

2.2.2按茶叶的发酵程度分类 

 茶青(俗称茶菜)从采摘下来到杀菁这段期间内,在日光萎凋(或热风萎凋),室内萎凋与搅拌等过程中,发酵就一直在进行,为了适合各地的习惯而可分成不发酵的绿茶类、半发酵酵的青茶类,与全发酵的红茶类、后发酵的黑茶。
 茶叶中发酵程度的轻重不是绝对的,当有小幅度的误差,依其发酵程度大约红茶 95%发酵,黄茶 85%发酵,黑茶 80%发酵,乌龙茶 60~70%发酵,包种茶 
30~40%发酵,青茶 15~20%发酵,白茶约 5~10%发酵,绿茶完全不发酵。而青茶之毛尖并不发酵,绿茶之黄汤反有部份发酵。
  国际上较为通用之分类法,是按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来作简单分类。 

 不发酵茶(学名:绿茶类):

 龙井、碧螺春、明前虾目(又名珠芽)、珠茶、眉茶、煎茶和一般绿茶。

 半发酵茶(部份发酵茶)(学名:青茶类):

 a. 轻发酵茶(又通称包种茶类):白茶、文山包种茶(清茶)、宜兰包种、南港包种、香片、明德茶、冻顶茶、松柏长青茶、铁观音、武夷、水仙。

 b. 重发酵茶:乌龙茶。
注意:俗称半发酵茶为乌龙茶。真正的乌龙茶则是东方美人茶,即白毫乌龙茶,或又称椪风茶,然而俗称之乌龙茶其实皆已混淆。

 全发酵茶(学名:红茶类):
按品种分:小叶种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叶种)
按形状分:条状红茶、碎形红茶和一般红茶。

 后发酵茶:(学名:黑茶类)
普洱茶:普洱茶它的前加工是属于不发酵茶类的做法,再经渥堆后发酵而制成,它是属于黑茶类。

2.3茶叶的成分 

 茶叶的成分中主要包括有水、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多元酚类、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挥发性成分、有机酸,这些物质并非皆可经由冲泡的过程而溶于茶汤之中,像脂质,植物色素及蛋白质等成分甚难溶于水中,多元酚类及维生素会在茶叶制作过程中改变其成分及含量,至于影响茶汤品质几个主要成分则大碳水化合物、咖啡因、氨基酸及多元酚类。 

 茶叶色泽的由来
茶叶中的物质包括: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香素、花黄素、儿茶素、维生素C、氨基酸、糖、果胶、蛋白质等。
儿茶素无色,在茶叶制造过程中,与氧发生作用(氧化作用),颜色才逐渐加深,儿茶素氧化得越彻底,颜色越深。
颜色的变化:无色>黄>黄红>红>红褐>黑褐
维生素C也会氧化褐变。
氨基酸和糖也会相互作用,产生黄褐色物质。
果胶、蛋白质受热干燥后,凝固于叶面,使颜色加深。 

2.4茶叶的主要用途 

 茶的用途,主要的是作为饮料,而且是色、香、味兼具的绝佳饮料,可是除了欠用之外,还有许多特别的用途,也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茶在人们生活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日积月累,自然会发现许多特别用途,将这些用途综合起来,介绍如下:
治脚气:杀菌治脚气。茶叶里含有多量的单宁酸,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尤其对致脚气的丝状菌特别有效。所以,患脚气的人,每晚将茶叶煮成浓汁来洗脚,日久便会不治而愈。不过煮茶洗脚,要持之以恒,短时间内不会有显著的效果。而且最好用绿茶,经过发酵的红茶,单宁酸的含量就少得多了。

 消除口臭:茶有强烈的收敛作用,时常将茶叶含在嘴里,便可消除口臭。常用浓茶漱口,也有同样功效。如果不擅饮茶,可将茶叶泡过之后,再含在嘴里,可减少苦涩的滋味,也有一定的效果。

 护发:茶水可以去垢涤腻,所以洗过头发之后,再用茶水洗涤,可以使头发乌黑柔软,富有光泽。而且茶水不含化学剂,不会伤到头发和皮肤。

 洗涤丝质衣物:丝质品的衣服,最怕化学清洁剂。如果将泡过的茶叶,用来煮水洗涤丝质的衣服,便能保持衣物原来的色泽而光亮如新。洗尼龙纤维的衣服,也有同样的效果。

 缓解感冒症状:喉头发炎、声音嘶哑,可能是感冒,但在就医之前,用冰糖泡浓茶喝上几大杯,立刻会觉得口腔清爽,痛苦减少。以前农村里将它当作偏方治病。

 煮茶叶蛋:煮茶叶蛋是一道美味可口的食品,有的利用泡过的茶叶来煮,有的用茶叶末。但最好的是用红茶。因为普通的红茶价格便宜,煮出来的茶叶蛋,色泽红润,味道香美。煮茶叶蛋的要领是先将蛋煮熟,将蛋壳轻轻敲碎,然后在将茶叶放入水中,再继续煮,以使茶叶更好的入味。

 茶叶枕:将用过的茶叶,不要废弃,摊在木板上晒千,日积月累积存下来,可以用作枕头的蕊。据说,茶叶枕可以清神醒脑,增进思维能力,按茶属凉,清神醒脑之说不是毫无道理的。

 驱除蚊虫:将用过的茶叶晒干,在夏季的黄昏,点燃起来,可以驱除蚊虫,而且绝对对人体无害,和蚊香有相同的效果。

 菜肴调料:茶有丰富的色素,尤其红茶的红褐色色素,用途更加广泛,调酒可以用他,制造食品也可以用他,如果厨房准备一点红茶浓汁,用作菜肴的调料,比一般化学色素好得多,家中常有茶叶的主妇们,不妨一试。 

 花草肥料:冲泡过的茶叶仍有无机盐、碳水化台物等养分,堆掩在花圃里或花盆里,能帮助花草的发育与繁殖,一般喜爱盆栽的朋友,都知道这项用途,这比当垃圾处理方便多了。

 红茶牛奶糖:食品工业的进步,使茶有了特别用途,红茶牛奶糖问世之后,已经是一种味道别致芬芳香郁的可口糖果,不过这是一种专业用途,不是一般家庭可以做到的,但也可以说明茶的用途广泛了。 

2.5茶叶选购 

 以食味来说,吃多油腻食物的人,就选用滋味浓厚的茶;

 喜爱食物味道强烈的人,就选用较芬芳的茶;

 蔬果吃得少的人,就选发酵较轻或不发酵的茶。

 以地区而言,北方人是较喜爱选用花茶;江浙及邻近省份的人,多选用龙井茶或高级绿茶;南方云贵广东和福建人士,为保健及治疾,多选用半发校的高级包种茶、武夷茶或普洱茶等;

 居住在都市的人常喜欢选用浓味刺激性较强的红茶。

 以年龄来说,年轻人为了健美可选用绿茶或包种茶,为了欣赏可选用清香包种茶;上了年纪的人最好选用乌龙茶和焙火稍重的包种茶。不同的人要选适合自己的茶。

 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使得判断茶叶的品质更加不易。这里粗略介绍一下鉴别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嫩度 

 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 
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此外,还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条也无锋苗和白毫。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 
很多。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

 条索

 条索是指各类茶的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以杭州地区绿茶条索标准为例,可见,以紧、实、有锋苗为上。 

 色泽   
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

 整碎 

 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 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无论哪种茶,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净度

 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此外,还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无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干香和湿香也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 

2.6茶叶贮藏 

 品质很好的茶叶,如不善加以保藏,就会很快变质,颜色发暗,香气散失,味道不良,甚至发霉而不能饮用。为防止茶叶吸收潮气和异味,减少光线和温度的影响,避免挤压破碎,损坏茶叶美观的外形,就必须采取妥善的保藏方法,所以只要遵守以下方法,便可令茶叶的保存期延长。

 茶叶是干燥食品,保存期限长;但影响茶叶价格的形、色、香、味会随着时间而产生变化。 

 茶质变化的因素:

 内在因素:茶叶本身含水量。 
外在因素:光线、温度、氧气、异味。 

 ()温度 
  温度愈高、茶叶外观色泽越容易变褐色,低温冷藏()可有效减缓茶叶变褐及陈化。

  ()水分 
  茶叶中水分含量超过5%时会使茶叶品质加速劣变,并促进茶叶中残留酵素之氧化,使茶叶色泽变质。 
   

 ()氧气 
  引起茶叶劣变的各种物质之氧化作用,均与氧气之存在有关。

  ()光线 
 光线照射对茶叶会产生不良的引响,光照会加速茶叶中各种化学反应之进行,叶绿素经光线照射易褪色。 

 茶质变化的原因

 茶叶中各种多酚类成分,因上述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化-“陈化如下:

 叶绿素:是影响茶叶外观色泽的重要成分,会因高温和紫外线照射产生褐变脱镁叶绿素。以绿茶和轻发酵轻焙火的包种茶影响最大。

 维生素 C会因氧化而减少。茶叶中含水超过6%,或高温、日照都会使维生素C大量减少;除了茶汤颜色会褐变,滋味也不清爽。 

 儿茶素类:因吸湿而自动氧化,使茶汤滋味变淡,并有混浊的陈味。

 茶黄素与茶红素类:因氧化而影响茶汤色明亮与鲜活度。

 脂肪酸与胡萝卜素:因高温与空气中氧结合而产生酸味。

 氨基酸:因氧化与茶多酚类结合而影响茶汤鲜活与甜度。以绿茶影响最大。

 香气:因存放时间延长而降低。 

 茶叶的贮藏方法:

 要诀:控制含水量、避免阳光直射、低温保鲜贮藏、脱氧真空包装。

 外包装材质:不透光塑料袋、金属铁罐或纸罐、可隔绝空气的铝箔袋。

 家庭保存:茶叶是可耐久存放的产品,只要保存得当,如:保持干燥、避免吸入异味、避免阳光直射等,均可长久存放。一般标示保存期限为两年。如果超过时间,只要不发霉,经过适当烘焙,除了没有原来清香味外,陈年茶汤仍别有一番滋味 

 ()塑料袋、铝箔袋贮存法 

        最好选有封口且为装食品用之塑料袋,材料厚实一点、密度高的较好,不要用有味道或再制的塑料袋。装入茶后袋中空气应尽量挤出,如能用第二个塑料袋反向套上则更佳,以透明塑料袋装茶后不宜照射阳光。以铝箔袋装茶原理与塑料袋类同。另外,将买回来的茶分袋包装,密封后装置于冰箱内,然后分批冲泡,以减少茶叶开封后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延缓品质劣变的产生。 

 ()金属罐贮存法 

     可选用铁罐、不锈钢罐或质地密实的锡罐,如果是新买的罐子,或原先存放过其它物品留有味道的罐子,可先用少许茶末置于罐内,盖上盖子,上下左右摇晃轻擦罐壁后倒弃,以去除异味。市面上有贩售两层盖子的不锈钢茶罐,简便而实用,如能配合以清洁无味之塑胶袋装茶后,再置入罐内盖上盖子,以胶带粘封盖口则更佳。装有茶叶的金属罐应置于阴凉处,不要放在阳光直设、有异味、潮湿、有热源的地方,如此,铁罐才不易生锈,亦可减缓茶叶陈化、劣变的速度。另锡罐材料致密,对防潮、防氧化、阻光、防异味有很好的效果。 

 ()低温贮存法 

 将茶叶贮存的环境保持在5C以下,也就是使用冷藏库或冷冻库保存茶叶,使用此法应注意: 

 1. 贮存期六个月以内者,冷藏温度以维持0~5C最经济有效;贮藏期超过半年者,以冷冻(-10-18C)较佳。

 2. 贮茶以专用冷藏(冷冻)库最好,如必须与其它食物共冷藏(),则茶叶应妥善包装,完全密封以免吸附异味。

 3. 冷藏(冷冻)库内之空气循环良好,以达冷却效果。

 4. 一次购买多量茶叶时,应先予小包()分装,在放入冷藏()库中,每次取出所需冲泡量,不宜将同一包茶反复冷冻、解冻。 

 5. 由冷藏(冷冻)库内取出茶叶时,应先让茶罐内茶叶温度回升至与室温相近,才可取出茶叶,否则骤予打开茶罐,茶叶容易凝结水气而增加含水量,使未泡完之茶叶加速劣变。 

2.7名茶博览 

 名茶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名茶具有烩炙人口的品质,独具特色的韵味,叱声中外的名誉,以及历史文化的悠久掌故。而名茶的成名,与优良的茶树品种,精湛的制茶手艺,优异的品质风格,以及名人的诗词歌赋所分不开的。

 而名茶一般可分为四个方面来说明:
()饮用者共同喜爱,认为其与众不同。
()历史上的贡茶,至今还是存在的。
()国际博览会上比赛得过奖的。
()新制名茶全国评比受到好评的。

 名茶也可分为三大类说明:

 ()传统名茶:
主要是历史上的贡茶,持续生产至今,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名茶。

 ()恢复历史名茶:
是指历史上曾有的名茶,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而消失,近现代才重新恢复名声的名茶,如徽州松罗茶、蒙山甘露茶等。

 ()新创名茶:
近现代新创的名茶,饮用者共同喜爱,有着与众不同的风味,如江西名茶、高桥银峰等名茶。

 名茶有他的空间性和时间性,因此,有历史名茶和现代名茶的差异,以及地方名茶和全国名茶的区别。
在种类繁多的名茶中,为大多数人所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包括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及凤凰水仙十种作为代表,并介绍于下。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山区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故有「狮」「龙」「云」「虎」「梅」五品著称,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因此西湖龙井茶,正是「三名」巧合,「四绝」俱佳。 

 龙井茶品质特点为,色绿光润,形似碗钉,藏风不露,味爽鲜醇,采摘十分细致,要求苛刻。在产品中因为产地的分别,品质风格略有不同。龙井茶极品,产量很少,异常珍贵,常见的龙井茶,历史上又分「莲心」,「旗枪」,「雀舌」等花色。 

 洞庭碧螺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以花香果味,芽叶细嫩,色泽碧绿,形纤卷曲,满披茸毛,为古今赞美。碧螺春原称「吓煞人香」,清朝康熙皇帝以其称不雅,就按茶色碧绿,卷曲似螺,又采制于春分到谷雨时间,故命名为碧螺春。 

 碧螺春采摘十分细嫩,生产季节性很强。春分开始采茶,到谷雨碧螺春采制结束,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极品为碧螺春,其特色嫩摘、精剔、细致、色香味形俱佳,故有「一嫩三鲜」之称。所谓一嫩是芽叶嫩,三鲜是色、香、味鲜。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猴坑,位于湘潭南面山麓,属黄山山脉。境内海拔1000公尺,湖漾溪流,山青水秀,颐然成画。此地产制「尖茶」,尖茶中的极品「奎尖」,以品质优异获得赞赏,后来加以改进提高,并冠上地名,称为「猴魁」。

 猴坑遍生兰草花,花香逸熏,对茶叶品质形成有利的影响,味厚鲜醇,回干留味,冲泡杯中芽叶成朵,生浮沉降,与叶翠汤明相映成趣,并有兰花为特质。

 猴魁的外形,叶里顶芽,有「两刀夹一枪」、「二叶抱一芽」、「尖茶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弓弯」之称。芽藏峰露尖,顶尖尾削形成两端尖细的特殊形状。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著名风景名胜地黄山,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号称黄山「四绝」。其茶园分布在拔约1000公尺左右的挺拔壮观如画的山间,山区气候温和,年均温1417度,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不过在松、石、云、泉之外,还有另一绝,那就是轻香冷韵的黄山云雾茶。 

 黄山毛峰以香清高,味鲜醇,芽叶细嫩多毫,色泽黄绿光润,汤色明澈为特质。冲泡细嫩的毛峰茶,芽叶竖直悬浮汤中,然后除除下沉,芽挺叶嫩、黄绿鲜艳,且黄山毛峰耐冲泡,冲泡五六次,香味犹存。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地区的金寨县,品质以斋云山蝙蝠洞所产最优,故又称「斋云瓜片」。依产地不同分为「内山」、「外山」,内山是指斋云山的黄石、里冲等地,内山所产的品质优于外山。

 瓜片茶是由柔软的单叶片制成,茶味鲜爽回干,汤色青绿明澈。采摘鲜叶制造瓜片茶须待顶芽开展,若采摘带顶芽的,采后要将芽叶摘散,称作「扳片」,分别制造,凡是以顶芽制成品称「攀针」或「银针」。以第一叶制造的成品称「瓜片」或「提片」;以第二、三叶的制成品称为「梅片」;而以嫩茎制成品为副茶,称为「针把子」。 

 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省岳阳市号称八百里的洞庭湖中一个秀丽的君山岛上。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亮,芽壮多毫,条直匀齐,着淡黄色茸毫,香气高而清纯。

 君山银针的采茶季节性强,采摘十分细致。早在清代,君山茶就有「尖茶」和「兜茶」之分。采回的芽叶,要经过拣尖,把芽头和幼叶分开。芽头如箭,白毛茸然,称为尖茶。此种焙制成的茶,作为贡品,则称为贡尖。拣尖后,剩下的幼嫩叶片,叫做兜茶,制成干茶称为贡兜,不作贡品,也由芽头制成。

 1952年设国营君山茶场产制君山银针茶。该地产茶始于唐代,清朝纳入贡茶。一斤银针便约有三万个茶芽。

 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境内多山,自然环境适合茶树生长,优良茶树品种较多,而以铁观音种作原料制造出来的乌龙茶,独具特色,是中国鸟龙茶的极品,又称安溪铁观音,素富盛誉,叱声中外,特别是在闽南,粤东和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华侨社会,享有极高的声誉,备加珍贵。 

 铁观音香高郁持久,味醇韵厚爽口,齿颊留香回干,具有独特的香味风韵,评茶上称为「观音韵」,简言「音韵」,其茶叶质厚坚实,有「沉重似铁」之喻。品尝铁观音时,领略「音韵」,是品茶行家和乌龙茶爱好者的乐趣。铁观音由于香郁味厚,故耐冲泡,因此有「青蒂、绿腹、红娘边、三节色、冲泡七道有余香」之称。

 凤凰水仙 

 凤凰水仙,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海拔在1100公尺以上,属海洋性气候,年均温17度,年降水量2000mm,土质为黄土壤,是茶树良好的生长环境。

 凤凰水仙由于选用原料优次,制造工艺精细程度不同,按成品品质,依次分为凤凰单丛、凤凰浪菜、凤凰水仙三个品种。凤凰水仙味醇厚回甘,香芳浓烈持久,汤澄黄明澈,叶呈「绿叶红镶边」,外形状挺,色泽金褐光润,泛朱砂红点。以小壶泡饮浓香扑鼻。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省祁门县,产地在历口、闪里两地为大宗。属于工夫红茶,主要以优良品种储叶种的芽叶制成,约占70%;其次为柳叶种,约占17%。所制红茶香气特高,汤红而味厚。 

 其外形细紧纤长,完整匀齐,有峰毫,色泽乌润匀一,净度良好,精制精造是「工夫」茶称谓的来源。

 红遍全球的红茶中,祁门红茶独树一职,百年不衰,以高香形秀著称,博得国际市场的称赞,奉为茶中佼佼者。并把祈门红茶和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伐的季节茶,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而祈门红茶的地域性香气称为「祁门香」,誉为「王子茶」、「茶中英豪」、「群芳最」。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信阳地区。所谓「五山两潭」为主要产地,就是车云山、震雷山、云雾山、天云山、脊云山和黑龙潭、白龙潭。这些地区属于大别山区,海拔800公尺以上,溪流纵横,云雾多,为制造独特风格的茶叶提供了天然条件。

 信阳毛尖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直清香,汤绿味浓,芽叶嫩匀,色绿光润。

 采摘是制好毛尖的第一关,以一芽一叶初展为特级;一芽二叶为一级;一芽二、三叶为23级。毛尖炒制操作法,兼收并蓄了瓜片茶与龙井茶的部分操作,其杀菁使用炒帚,为瓜片茶炒法的演变;其炒条使用理条手法,为龙井茶炒法的演变。

 其它地区性名茶介绍 

 黄山名茶:黄山市所辖的三区四县是闻名中外的茶叶之乡,开发的新老名茶有30多个品种,其中祁红、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均在中国十大极品名茶之列;屯绿、黄山银钩、顶谷大方也多次荣膺国际金、银奖。

 屯绿:屯溪绿茶,简称屯绿,是皖南地区数县采制绿茶的统称。因黄山市辖诸县和相邻县的绿茶以前均在屯溪茶市总经销转口,故称之为屯溪绿茶。  
屯溪绿茶的制作,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种茶采制精细,鲜叶原料多为一芽二叶或三叶嫩梢,制作方法分炒青和烘青两种。炒青是将鲜嫩叶揉捻以后,在茶锅里炒制成茶,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绿茶芬香馥郁,茶汁浓厚,汤色碧绿清新。烘青是鲜叶揉捻以后,在烘笼里用木炭烘制成茶。烘青的特点是颜色深厚,茶叶醇和,汤色明净。屯溪绿茶是黄山市大宗出口产品,是我国炒青中出类拔萃的品种。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屯绿就誉满国内,并销往欧洲和美国。

2.7制茶工艺

 采摘:
采摘是用食指与姆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藉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采摘时间以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前较佳,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有的采一个顶芽和芽旁的第一片叶子叫一心一叶,有的多采一叶叫一心二叶,也有一心三叶。目前则另有单人式、双人式采茶机,可利用机械采茶,既省力且快速。 

 日光萎凋:
采摘下来之茶菁须于日光下摊晒,或利用热风使茶菁水分适度蒸散,减少细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细胞膜之半透性,而胞细中各化学成分亦得以藉酵素氧化作用引起发酵作用的进行,搅拌后摊平于笳苈上。

 炒青:
茶青萎凋至适当程度即以高温炒青破坏叶中酵素活性停止发酵的继续进行,并可除去鲜叶中的臭青味,而鲜叶亦因水分的蒸散而便于揉捻。 

 揉捻:
将炒青后之茶叶置入揉捻机内,使其滚动并形成卷曲状,由于受到揉压,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挤出而粘附于表面,如此在冲泡时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汤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样。

 团揉(乌龙茶制法):
团揉是以布巾包裹茶叶使其成为一圆球状,再以手工或布球揉捻机来回搓压,并不时将茶叶摊开打散以散热,团揉过后的茶叶茶身将更为紧结而形成半球形或球形茶。

 渥堆(普洱茶制法): 

 一般茶青制作到揉捻已算告一段落,剩下的只是干燥,但「后发酵茶」在杀青、揉捻后有一堆放的过程称为「渥堆」,也就是将揉捻过的茶青堆积存放,由于茶青水分颇高,堆放后会发热,且引发了微生物的生长,就因为热度与微生物关系,使茶青产生了另一种的发酵,茶质被「降解」而变得醇和,颜色被氧化而变得深红,这就是所谓的「普洱茶」。

 干燥:
干燥是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之茶叶,使其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四,利于贮藏运销,通常为了能使内外干燥一致,常采用二次干燥法,先使其达到七、八成干燥,然后取出回潮,再进行第二次的干燥。 

 紧压: 
  紧压就是把制成的茶蒸软后加压成块状,这样茶就被称为「紧压茶」,除便于运输、贮藏外,蒸、压、放的过程中也会为茶塑造出另一种老成、粗犷的风味。

 蒸:
使茶再多热受潮。 

 压:
利用茶叶本身的胶质使叶子紧密连结在一起,稳定了往后陈放期间受潮、陈化的速度。 

 放:
       继续紧压前一些成分的降解与陈化,使茶质变得更醇厚。紧压茶的陈放年份是决定市价很重要的因素,当然陈放的品质也很重要。 

     紧压的形状有圆饼状、有方砖形、有碗状、有球状、有柱状...等,紧结程度也所不同,有些紧压茶只要用手一剥就可以剥开,有些紧压茶就非得用工具不可。紧结的程度也会影响陈放的效果,紧结程度高者,陈放的效应慢,茶性显得结实,紧结程度低者,陈放的效应快,茶性显得豪放。

 精制

    茶青经过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等制造工序(不发酵茶略前二项,后发酵茶在揉捻后增加渥堆)后制成茶称为「初制茶」,这样的茶品质并不稳定,不能就此推出市面,否则放一段时间后容易变质,这变质不是说喝了会坏肚子,而是其欣赏价值会降低。初制茶必须再经过精制的过程,茶才算完全制成。

 茶的精制分成下列三种状况:  

 高级茶的精制:
这里所谓的高级茶是指人工采摘,或虽机器采摘,但经人工捡过,这样的茶制成后,除筛掉细末捡掉粗片,以及叶茶类的枝叶分离外,最重要的是放几天以后的再干,也就是前面曾说的覆火,芽茶类用低温干燥,叶茶类可用高温干燥,但也以90为上限。

 普及型茶叶的精制:
这类茶在当代几乎都是机器采青,制造过程也大量仰赖自动化设备,初制完成后,必须经过筛分(筛分成粗、中、细不同的外形大小)、剪切(将太粗的叶片剪成所需的规格)、拔梗(挑掉茶枝)、整形(使外观更加规格化)、风选(将细末粗片吹掉)、覆火(再一次干燥)等过程。 

 后发酵茶的精制:
后发酵茶分成渥堆干燥以后散形与再经紧压的块状茶,这些茶的精制是指陈放。这些茶若只是粗制完成,其欣赏价值不高,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陈放,这里所说的长时间的陈放是指五年、八年,二十、三十年,茶质才提升至另一境界。陈放要在干燥阴凉无杂味的地方,不是使用抽真空冷冻的方法,而是自然地陈放在空气中,需要包装、防尘、防潮但透气。增加温度湿度可以增快陈放效果,但成品的品质低劣。 

二、茶叶简介

2.1茶树简介

 茶树为原产于中国及印度之常绿灌木。茶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叶互生,具短柄,叶形有披针状、椭圆形、卵形及倒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花白色而有芳香,蒴果扁球形,外有3纵棱,种子卵圆形、棕褐色。

 茶树生长的环境 
茶树适合生长的环境条件
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4.5~6.5为宜。

 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公厘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
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2.2茶叶的分类 

 茶主要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分类:
按茶的颜色分类
按茶叶的发酵程度分类
按焙火程度来分类
按采茶的季节不同分类
按萎凋程度不同来分类

 我们在茶叶商店总是见到五花百门的茶叶名称,令人眼花缭乱。其实名称多样化是各产茶地及各产茶商刻意造成的。有的根据茶叶形状的不同而命名,如珠茶、银针等等;有的结合产地的山川名胜而命名,如西湖龙井、普陀佛茶等等;有的根据传说和历史故事见命名,如大红袍、铁观音等等。 

2.2.1按茶的颜色分类 

 虽然中国茶叶的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但比较科学的分类是依据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来划分的,特别是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绿茶茶多酚氧化最轻,红茶氧化最重。这六大茶类被称为基本茶类 

 绿茶
炒青绿茶:
眉茶(炒青、特珍、珍眉、风眉、秀眉、贡熙...)
珠茶(珠茶、雨茶、秀眉...)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

烘青绿茶:
普通烘青(闽烘青、浙烘青、苏烘青...)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华顶云雾...)
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
蒸青绿茶:(煎茶、玉露...)

 白茶:(白牡丹、贡眉...)

 黄茶:
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
黄小茶(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

青茶: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龙...)

 黑茶: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
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

 红茶:
小种红茶(丘山小种、烟小种...)
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闽红...)
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再加工茶类:
用这些基本茶类的茶叶进行再加工,如窨花后形成花茶、蒸压后形成紧压茶、浸提萃取后制成速溶茶、加入果汁形成果味茶、加入中草药形成保健茶、把茶叶加入饮料中制成含茶饮料。因此再加工茶类也有六大类,即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

 花茶(茉莉花茶、珠圭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 
紧压茶(黑砖、茯砖、方茶、饼茶...) 
萃取茶(速溶茶、浓缩茶...) 
果味茶(荔枝红茶、柠檬红茶、狝猴桃茶...) 
药用保健茶(减肥茶、杜仲茶、甜菊茶...) 
含茶饮料

2.2.2按茶叶的发酵程度分类 

 茶青(俗称茶菜)从采摘下来到杀菁这段期间内,在日光萎凋(或热风萎凋),室内萎凋与搅拌等过程中,发酵就一直在进行,为了适合各地的习惯而可分成不发酵的绿茶类、半发酵酵的青茶类,与全发酵的红茶类、后发酵的黑茶。
 茶叶中发酵程度的轻重不是绝对的,当有小幅度的误差,依其发酵程度大约红茶 95%发酵,黄茶 85%发酵,黑茶 80%发酵,乌龙茶 60~70%发酵,包种茶 
30~40%发酵,青茶 15~20%发酵,白茶约 5~10%发酵,绿茶完全不发酵。而青茶之毛尖并不发酵,绿茶之黄汤反有部份发酵。
  国际上较为通用之分类法,是按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来作简单分类。 

 不发酵茶(学名:绿茶类):

 龙井、碧螺春、明前虾目(又名珠芽)、珠茶、眉茶、煎茶和一般绿茶。

 半发酵茶(部份发酵茶)(学名:青茶类):

 a. 轻发酵茶(又通称包种茶类):白茶、文山包种茶(清茶)、宜兰包种、南港包种、香片、明德茶、冻顶茶、松柏长青茶、铁观音、武夷、水仙。

 b. 重发酵茶:乌龙茶。
注意:俗称半发酵茶为乌龙茶。真正的乌龙茶则是东方美人茶,即白毫乌龙茶,或又称椪风茶,然而俗称之乌龙茶其实皆已混淆。

 全发酵茶(学名:红茶类):
按品种分:小叶种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叶种)
按形状分:条状红茶、碎形红茶和一般红茶。

 后发酵茶:(学名:黑茶类)
普洱茶:普洱茶它的前加工是属于不发酵茶类的做法,再经渥堆后发酵而制成,它是属于黑茶类。

2.3茶叶的成分 

 茶叶的成分中主要包括有水、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多元酚类、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挥发性成分、有机酸,这些物质并非皆可经由冲泡的过程而溶于茶汤之中,像脂质,植物色素及蛋白质等成分甚难溶于水中,多元酚类及维生素会在茶叶制作过程中改变其成分及含量,至于影响茶汤品质几个主要成分则大碳水化合物、咖啡因、氨基酸及多元酚类。 

 茶叶色泽的由来
茶叶中的物质包括: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香素、花黄素、儿茶素、维生素C、氨基酸、糖、果胶、蛋白质等。
儿茶素无色,在茶叶制造过程中,与氧发生作用(氧化作用),颜色才逐渐加深,儿茶素氧化得越彻底,颜色越深。
颜色的变化:无色>黄>黄红>红>红褐>黑褐
维生素C也会氧化褐变。
氨基酸和糖也会相互作用,产生黄褐色物质。
果胶、蛋白质受热干燥后,凝固于叶面,使颜色加深。 

2.4茶叶的主要用途 

 茶的用途,主要的是作为饮料,而且是色、香、味兼具的绝佳饮料,可是除了欠用之外,还有许多特别的用途,也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茶在人们生活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日积月累,自然会发现许多特别用途,将这些用途综合起来,介绍如下:
治脚气:杀菌治脚气。茶叶里含有多量的单宁酸,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尤其对致脚气的丝状菌特别有效。所以,患脚气的人,每晚将茶叶煮成浓汁来洗脚,日久便会不治而愈。不过煮茶洗脚,要持之以恒,短时间内不会有显著的效果。而且最好用绿茶,经过发酵的红茶,单宁酸的含量就少得多了。

 消除口臭:茶有强烈的收敛作用,时常将茶叶含在嘴里,便可消除口臭。常用浓茶漱口,也有同样功效。如果不擅饮茶,可将茶叶泡过之后,再含在嘴里,可减少苦涩的滋味,也有一定的效果。

 护发:茶水可以去垢涤腻,所以洗过头发之后,再用茶水洗涤,可以使头发乌黑柔软,富有光泽。而且茶水不含化学剂,不会伤到头发和皮肤。

 洗涤丝质衣物:丝质品的衣服,最怕化学清洁剂。如果将泡过的茶叶,用来煮水洗涤丝质的衣服,便能保持衣物原来的色泽而光亮如新。洗尼龙纤维的衣服,也有同样的效果。

 缓解感冒症状:喉头发炎、声音嘶哑,可能是感冒,但在就医之前,用冰糖泡浓茶喝上几大杯,立刻会觉得口腔清爽,痛苦减少。以前农村里将它当作偏方治病。

 煮茶叶蛋:煮茶叶蛋是一道美味可口的食品,有的利用泡过的茶叶来煮,有的用茶叶末。但最好的是用红茶。因为普通的红茶价格便宜,煮出来的茶叶蛋,色泽红润,味道香美。煮茶叶蛋的要领是先将蛋煮熟,将蛋壳轻轻敲碎,然后在将茶叶放入水中,再继续煮,以使茶叶更好的入味。

 茶叶枕:将用过的茶叶,不要废弃,摊在木板上晒千,日积月累积存下来,可以用作枕头的蕊。据说,茶叶枕可以清神醒脑,增进思维能力,按茶属凉,清神醒脑之说不是毫无道理的。

 驱除蚊虫:将用过的茶叶晒干,在夏季的黄昏,点燃起来,可以驱除蚊虫,而且绝对对人体无害,和蚊香有相同的效果。

 菜肴调料:茶有丰富的色素,尤其红茶的红褐色色素,用途更加广泛,调酒可以用他,制造食品也可以用他,如果厨房准备一点红茶浓汁,用作菜肴的调料,比一般化学色素好得多,家中常有茶叶的主妇们,不妨一试。 

 花草肥料:冲泡过的茶叶仍有无机盐、碳水化台物等养分,堆掩在花圃里或花盆里,能帮助花草的发育与繁殖,一般喜爱盆栽的朋友,都知道这项用途,这比当垃圾处理方便多了。

 红茶牛奶糖:食品工业的进步,使茶有了特别用途,红茶牛奶糖问世之后,已经是一种味道别致芬芳香郁的可口糖果,不过这是一种专业用途,不是一般家庭可以做到的,但也可以说明茶的用途广泛了。 

2.5茶叶选购 

 以食味来说,吃多油腻食物的人,就选用滋味浓厚的茶;

 喜爱食物味道强烈的人,就选用较芬芳的茶;

 蔬果吃得少的人,就选发酵较轻或不发酵的茶。

 以地区而言,北方人是较喜爱选用花茶;江浙及邻近省份的人,多选用龙井茶或高级绿茶;南方云贵广东和福建人士,为保健及治疾,多选用半发校的高级包种茶、武夷茶或普洱茶等;

 居住在都市的人常喜欢选用浓味刺激性较强的红茶。

 以年龄来说,年轻人为了健美可选用绿茶或包种茶,为了欣赏可选用清香包种茶;上了年纪的人最好选用乌龙茶和焙火稍重的包种茶。不同的人要选适合自己的茶。

 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使得判断茶叶的品质更加不易。这里粗略介绍一下鉴别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嫩度 

 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 
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此外,还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条也无锋苗和白毫。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 
很多。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

 条索

 条索是指各类茶的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以杭州地区绿茶条索标准为例,可见,以紧、实、有锋苗为上。 

 色泽   
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

 整碎 

 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 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无论哪种茶,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净度

 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此外,还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无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干香和湿香也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 

2.6茶叶贮藏 

 品质很好的茶叶,如不善加以保藏,就会很快变质,颜色发暗,香气散失,味道不良,甚至发霉而不能饮用。为防止茶叶吸收潮气和异味,减少光线和温度的影响,避免挤压破碎,损坏茶叶美观的外形,就必须采取妥善的保藏方法,所以只要遵守以下方法,便可令茶叶的保存期延长。

 茶叶是干燥食品,保存期限长;但影响茶叶价格的形、色、香、味会随着时间而产生变化。 

 茶质变化的因素:

 内在因素:茶叶本身含水量。 
外在因素:光线、温度、氧气、异味。 

 ()温度 
  温度愈高、茶叶外观色泽越容易变褐色,低温冷藏()可有效减缓茶叶变褐及陈化。

  ()水分 
  茶叶中水分含量超过5%时会使茶叶品质加速劣变,并促进茶叶中残留酵素之氧化,使茶叶色泽变质。 
   

 ()氧气 
  引起茶叶劣变的各种物质之氧化作用,均与氧气之存在有关。

  ()光线 
 光线照射对茶叶会产生不良的引响,光照会加速茶叶中各种化学反应之进行,叶绿素经光线照射易褪色。 

 茶质变化的原因

 茶叶中各种多酚类成分,因上述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化-“陈化如下:

 叶绿素:是影响茶叶外观色泽的重要成分,会因高温和紫外线照射产生褐变脱镁叶绿素。以绿茶和轻发酵轻焙火的包种茶影响最大。

 维生素 C会因氧化而减少。茶叶中含水超过6%,或高温、日照都会使维生素C大量减少;除了茶汤颜色会褐变,滋味也不清爽。 

 儿茶素类:因吸湿而自动氧化,使茶汤滋味变淡,并有混浊的陈味。

 茶黄素与茶红素类:因氧化而影响茶汤色明亮与鲜活度。

 脂肪酸与胡萝卜素:因高温与空气中氧结合而产生酸味。

 氨基酸:因氧化与茶多酚类结合而影响茶汤鲜活与甜度。以绿茶影响最大。

 香气:因存放时间延长而降低。 

 茶叶的贮藏方法:

 要诀:控制含水量、避免阳光直射、低温保鲜贮藏、脱氧真空包装。

 外包装材质:不透光塑料袋、金属铁罐或纸罐、可隔绝空气的铝箔袋。

 家庭保存:茶叶是可耐久存放的产品,只要保存得当,如:保持干燥、避免吸入异味、避免阳光直射等,均可长久存放。一般标示保存期限为两年。如果超过时间,只要不发霉,经过适当烘焙,除了没有原来清香味外,陈年茶汤仍别有一番滋味 

 ()塑料袋、铝箔袋贮存法 

        最好选有封口且为装食品用之塑料袋,材料厚实一点、密度高的较好,不要用有味道或再制的塑料袋。装入茶后袋中空气应尽量挤出,如能用第二个塑料袋反向套上则更佳,以透明塑料袋装茶后不宜照射阳光。以铝箔袋装茶原理与塑料袋类同。另外,将买回来的茶分袋包装,密封后装置于冰箱内,然后分批冲泡,以减少茶叶开封后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延缓品质劣变的产生。 

 ()金属罐贮存法 

     可选用铁罐、不锈钢罐或质地密实的锡罐,如果是新买的罐子,或原先存放过其它物品留有味道的罐子,可先用少许茶末置于罐内,盖上盖子,上下左右摇晃轻擦罐壁后倒弃,以去除异味。市面上有贩售两层盖子的不锈钢茶罐,简便而实用,如能配合以清洁无味之塑胶袋装茶后,再置入罐内盖上盖子,以胶带粘封盖口则更佳。装有茶叶的金属罐应置于阴凉处,不要放在阳光直设、有异味、潮湿、有热源的地方,如此,铁罐才不易生锈,亦可减缓茶叶陈化、劣变的速度。另锡罐材料致密,对防潮、防氧化、阻光、防异味有很好的效果。 

 ()低温贮存法 

 将茶叶贮存的环境保持在5C以下,也就是使用冷藏库或冷冻库保存茶叶,使用此法应注意: 

 1. 贮存期六个月以内者,冷藏温度以维持0~5C最经济有效;贮藏期超过半年者,以冷冻(-10-18C)较佳。

 2. 贮茶以专用冷藏(冷冻)库最好,如必须与其它食物共冷藏(),则茶叶应妥善包装,完全密封以免吸附异味。

 3. 冷藏(冷冻)库内之空气循环良好,以达冷却效果。

 4. 一次购买多量茶叶时,应先予小包()分装,在放入冷藏()库中,每次取出所需冲泡量,不宜将同一包茶反复冷冻、解冻。 

 5. 由冷藏(冷冻)库内取出茶叶时,应先让茶罐内茶叶温度回升至与室温相近,才可取出茶叶,否则骤予打开茶罐,茶叶容易凝结水气而增加含水量,使未泡完之茶叶加速劣变。 

2.7名茶博览 

 名茶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名茶具有烩炙人口的品质,独具特色的韵味,叱声中外的名誉,以及历史文化的悠久掌故。而名茶的成名,与优良的茶树品种,精湛的制茶手艺,优异的品质风格,以及名人的诗词歌赋所分不开的。

 而名茶一般可分为四个方面来说明:
()饮用者共同喜爱,认为其与众不同。
()历史上的贡茶,至今还是存在的。
()国际博览会上比赛得过奖的。
()新制名茶全国评比受到好评的。

 名茶也可分为三大类说明:

 ()传统名茶:
主要是历史上的贡茶,持续生产至今,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名茶。

 ()恢复历史名茶:
是指历史上曾有的名茶,后来因为某些原因而消失,近现代才重新恢复名声的名茶,如徽州松罗茶、蒙山甘露茶等。

 ()新创名茶:
近现代新创的名茶,饮用者共同喜爱,有着与众不同的风味,如江西名茶、高桥银峰等名茶。
名茶有他的空间性和时间性,因此,有历史名茶和现代名茶的差异,以及地方名茶和全国名茶的区别。
在种类繁多的名茶中,为大多数人所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包括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及凤凰水仙十种作为代表,并介绍于下。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山区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故有「狮」「龙」「云」「虎」「梅」五品著称,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因此西湖龙井茶,正是「三名」巧合,「四绝」俱佳。 

 龙井茶品质特点为,色绿光润,形似碗钉,藏风不露,味爽鲜醇,采摘十分细致,要求苛刻。在产品中因为产地的分别,品质风格略有不同。龙井茶极品,产量很少,异常珍贵,常见的龙井茶,历史上又分「莲心」,「旗枪」,「雀舌」等花色。 

 洞庭碧螺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以花香果味,芽叶细嫩,色泽碧绿,形纤卷曲,满披茸毛,为古今赞美。碧螺春原称「吓煞人香」,清朝康熙皇帝以其称不雅,就按茶色碧绿,卷曲似螺,又采制于春分到谷雨时间,故命名为碧螺春。 

 碧螺春采摘十分细嫩,生产季节性很强。春分开始采茶,到谷雨碧螺春采制结束,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极品为碧螺春,其特色嫩摘、精剔、细致、色香味形俱佳,故有「一嫩三鲜」之称。所谓一嫩是芽叶嫩,三鲜是色、香、味鲜。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猴坑,位于湘潭南面山麓,属黄山山脉。境内海拔1000公尺,湖漾溪流,山青水秀,颐然成画。此地产制「尖茶」,尖茶中的极品「奎尖」,以品质优异获得赞赏,后来加以改进提高,并冠上地名,称为「猴魁」。

 猴坑遍生兰草花,花香逸熏,对茶叶品质形成有利的影响,味厚鲜醇,回干留味,冲泡杯中芽叶成朵,生浮沉降,与叶翠汤明相映成趣,并有兰花为特质。

 猴魁的外形,叶里顶芽,有「两刀夹一枪」、「二叶抱一芽」、「尖茶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弓弯」之称。芽藏峰露尖,顶尖尾削形成两端尖细的特殊形状。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著名风景名胜地黄山,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号称黄山「四绝」。其茶园分布在拔约1000公尺左右的挺拔壮观如画的山间,山区气候温和,年均温1417度,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不过在松、石、云、泉之外,还有另一绝,那就是轻香冷韵的黄山云雾茶。 

 黄山毛峰以香清高,味鲜醇,芽叶细嫩多毫,色泽黄绿光润,汤色明澈为特质。冲泡细嫩的毛峰茶,芽叶竖直悬浮汤中,然后除除下沉,芽挺叶嫩、黄绿鲜艳,且黄山毛峰耐冲泡,冲泡五六次,香味犹存。
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地区的金寨县,品质以斋云山蝙蝠洞所产最优,故又称「斋云瓜片」。依产地不同分为「内山」、「外山」,内山是指斋云山的黄石、里冲等地,内山所产的品质优于外山。

 瓜片茶是由柔软的单叶片制成,茶味鲜爽回干,汤色青绿明澈。采摘鲜叶制造瓜片茶须待顶芽开展,若采摘带顶芽的,采后要将芽叶摘散,称作「扳片」,分别制造,凡是以顶芽制成品称「攀针」或「银针」。以第一叶制造的成品称「瓜片」或「提片」;以第二、三叶的制成品称为「梅片」;而以嫩茎制成品为副茶,称为「针把子」。 

 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省岳阳市号称八百里的洞庭湖中一个秀丽的君山岛上。香气清高,味醇甘爽,汤黄澄亮,芽壮多毫,条直匀齐,着淡黄色茸毫,香气高而清纯。

 君山银针的采茶季节性强,采摘十分细致。早在清代,君山茶就有「尖茶」和「兜茶」之分。采回的芽叶,要经过拣尖,把芽头和幼叶分开。芽头如箭,白毛茸然,称为尖茶。此种焙制成的茶,作为贡品,则称为贡尖。拣尖后,剩下的幼嫩叶片,叫做兜茶,制成干茶称为贡兜,不作贡品,也由芽头制成。

 1952年设国营君山茶场产制君山银针茶。该地产茶始于唐代,清朝纳入贡茶。一斤银针便约有三万个茶芽。

 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境内多山,自然环境适合茶树生长,优良茶树品种较多,而以铁观音种作原料制造出来的乌龙茶,独具特色,是中国鸟龙茶的极品,又称安溪铁观音,素富盛誉,叱声中外,特别是在闽南,粤东和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华侨社会,享有极高的声誉,备加珍贵。 

 铁观音香高郁持久,味醇韵厚爽口,齿颊留香回干,具有独特的香味风韵,评茶上称为「观音韵」,简言「音韵」,其茶叶质厚坚实,有「沉重似铁」之喻。品尝铁观音时,领略「音韵」,是品茶行家和乌龙茶爱好者的乐趣。铁观音由于香郁味厚,故耐冲泡,因此有「青蒂、绿腹、红娘边、三节色、冲泡七道有余香」之称。

 凤凰水仙 

 凤凰水仙,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海拔在1100公尺以上,属海洋性气候,年均温17度,年降水量2000mm,土质为黄土壤,是茶树良好的生长环境。

 凤凰水仙由于选用原料优次,制造工艺精细程度不同,按成品品质,依次分为凤凰单丛、凤凰浪菜、凤凰水仙三个品种。凤凰水仙味醇厚回甘,香芳浓烈持久,汤澄黄明澈,叶呈「绿叶红镶边」,外形状挺,色泽金褐光润,泛朱砂红点。以小壶泡饮浓香扑鼻。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省祁门县,产地在历口、闪里两地为大宗。属于工夫红茶,主要以优良品种储叶种的芽叶制成,约占70%;其次为柳叶种,约占17%。所制红茶香气特高,汤红而味厚。 

 其外形细紧纤长,完整匀齐,有峰毫,色泽乌润匀一,净度良好,精制精造是「工夫」茶称谓的来源。

 红遍全球的红茶中,祁门红茶独树一职,百年不衰,以高香形秀著称,博得国际市场的称赞,奉为茶中佼佼者。并把祈门红茶和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伐的季节茶,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而祈门红茶的地域性香气称为「祁门香」,誉为「王子茶」、「茶中英豪」、「群芳最」。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信阳地区。所谓「五山两潭」为主要产地,就是车云山、震雷山、云雾山、天云山、脊云山和黑龙潭、白龙潭。这些地区属于大别山区,海拔800公尺以上,溪流纵横,云雾多,为制造独特风格的茶叶提供了天然条件。

 信阳毛尖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直清香,汤绿味浓,芽叶嫩匀,色绿光润。

 采摘是制好毛尖的第一关,以一芽一叶初展为特级;一芽二叶为一级;一芽二、三叶为23级。毛尖炒制操作法,兼收并蓄了瓜片茶与龙井茶的部分操作,其杀菁使用炒帚,为瓜片茶炒法的演变;其炒条使用理条手法,为龙井茶炒法的演变。
其它地区性名茶介绍 

 黄山名茶:黄山市所辖的三区四县是闻名中外的茶叶之乡,开发的新老名茶有30多个品种,其中祁红、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均在中国十大极品名茶之列;屯绿、黄山银钩、顶谷大方也多次荣膺国际金、银奖。

 屯绿:屯溪绿茶,简称屯绿,是皖南地区数县采制绿茶的统称。因黄山市辖诸县和相邻县的绿茶以前均在屯溪茶市总经销转口,故称之为屯溪绿茶。  
屯溪绿茶的制作,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种茶采制精细,鲜叶原料多为一芽二叶或三叶嫩梢,制作方法分炒青和烘青两种。炒青是将鲜嫩叶揉捻以后,在茶锅里炒制成茶,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绿茶芬香馥郁,茶汁浓厚,汤色碧绿清新。烘青是鲜叶揉捻以后,在烘笼里用木炭烘制成茶。烘青的特点是颜色深厚,茶叶醇和,汤色明净。屯溪绿茶是黄山市大宗出口产品,是我国炒青中出类拔萃的品种。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屯绿就誉满国内,并销往欧洲和美国。

2.7制茶工艺

 采摘:
采摘是用食指与姆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藉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采摘时间以中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前较佳,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有的采一个顶芽和芽旁的第一片叶子叫一心一叶,有的多采一叶叫一心二叶,也有一心三叶。目前则另有单人式、双人式采茶机,可利用机械采茶,既省力且快速。 

 日光萎凋:
采摘下来之茶菁须于日光下摊晒,或利用热风使茶菁水分适度蒸散,减少细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细胞膜之半透性,而胞细中各化学成分亦得以藉酵素氧化作用引起发酵作用的进行,搅拌后摊平于笳苈上。

 炒青:
茶青萎凋至适当程度即以高温炒青破坏叶中酵素活性停止发酵的继续进行,并可除去鲜叶中的臭青味,而鲜叶亦因水分的蒸散而便于揉捻。

 揉捻:
将炒青后之茶叶置入揉捻机内,使其滚动并形成卷曲状,由于受到揉压,因此遂有部分汁液被挤出而粘附于表面,如此在冲泡时便可很容易地溶解于茶汤之中,不同的茶其揉捻程度也不一样。

 团揉(乌龙茶制法):
团揉是以布巾包裹茶叶使其成为一圆球状,再以手工或布球揉捻机来回搓压,并不时将茶叶摊开打散以散热,团揉过后的茶叶茶身将更为紧结而形成半球形或球形茶。
渥堆(普洱茶制法): 

 一般茶青制作到揉捻已算告一段落,剩下的只是干燥,但「后发酵茶」在杀青、揉捻后有一堆放的过程称为「渥堆」,也就是将揉捻过的茶青堆积存放,由于茶青水分颇高,堆放后会发热,且引发了微生物的生长,就因为热度与微生物关系,使茶青产生了另一种的发酵,茶质被「降解」而变得醇和,颜色被氧化而变得深红,这就是所谓的「普洱茶」。

 干燥:干燥是利用干燥机以热风烘干揉捻后之茶叶,使其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四,利于贮藏运销,通常为了能使内外干燥一致,常采用二次干燥法,先使其达到七、八成干燥,然后取出回潮,再进行第二次的干燥。 

 紧压:   紧压就是把制成的茶蒸软后加压成块状,这样茶就被称为「紧压茶」,除便于运输、贮藏外,蒸、压、放的过程中也会为茶塑造出另一种老成、粗犷的风味。

 蒸:使茶再多热受潮。 

 压:利用茶叶本身的胶质使叶子紧密连结在一起,稳定了往后陈放期间受潮、陈化的速度。 

 放:继续紧压前一些成分的降解与陈化,使茶质变得更醇厚。紧压茶的陈放年份是决定市价很重要的因素,当然陈放的品质也很重要。 

     紧压的形状有圆饼状、有方砖形、有碗状、有球状、有柱状...等,紧结程度也所不同,有些紧压茶只要用手一剥就可以剥开,有些紧压茶就非得用工具不可。紧结的程度也会影响陈放的效果,紧结程度高者,陈放的效应慢,茶性显得结实,紧结程度低者,陈放的效应快,茶性显得豪放。
精制

    茶青经过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等制造工序(不发酵茶略前二项,后发酵茶在揉捻后增加渥堆)后制成茶称为「初制茶」,这样的茶品质并不稳定,不能就此推出市面,否则放一段时间后容易变质,这变质不是说喝了会坏肚子,而是其欣赏价值会降低。初制茶必须再经过精制的过程,茶才算完全制成。

 茶的精制分成下列三种状况:  

 高级茶的精制:
这里所谓的高级茶是指人工采摘,或虽机器采摘,但经人工捡过,这样的茶制成后,除筛掉细末捡掉粗片,以及叶茶类的枝叶分离外,最重要的是放几天以后的再干,也就是前面曾说的覆火,芽茶类用低温干燥,叶茶类可用高温干燥,但也以90为上限。

 普及型茶叶的精制:
这类茶在当代几乎都是机器采青,制造过程也大量仰赖自动化设备,初制完成后,必须经过筛分(筛分成粗、中、细不同的外形大小)、剪切(将太粗的叶片剪成所需的规格)、拔梗(挑掉茶枝)、整形(使外观更加规格化)、风选(将细末粗片吹掉)、覆火(再一次干燥)等过程。 

 后发酵茶的精制:
后发酵茶分成渥堆干燥以后散形与再经紧压的块状茶,这些茶的精制是指陈放。这些茶若只是粗制完成,其欣赏价值不高,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陈放,这里所说的长时间的陈放是指五年、八年,二十、三十年,茶质才提升至另一境界。陈放要在干燥阴凉无杂味的地方,不是使用抽真空冷冻的方法,而是自然地陈放在空气中,需要包装、防尘、防潮但透气。增加温度湿度可以增快陈放效果,但成品的品质低劣。 

   茶具鉴赏 

3.1  茶具的概念

 茶具又称茶器具,茶器,有广意和狭义之分:广义来说:是泛指完成泡饮全过程所需设备,器具,用品及茶室用品亦统称为茶道具。狭义意来说:仅指泡和饮的用具,即主茶具。

 茶具对茶汤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茶具颜色对茶汤色泽的衬托。陆羽茶经之推崇青瓷,青则益茶,即青瓷茶具可使茶汤呈绿色(当时茶色偏红)。随着制茶工艺和茶树种植技术的发展,茶的原色在变化,茶具的颜色也随之而变。二是茶具的材料对茶汤滋味和香气的影响,材料除要求坚而耐用外,至少要不损茶质。

3.2   古代二十五件茶器功能简述

 风炉:用以生火煮水。

 筥:用以采茶之茶笼。 

 交床:用以固定鍑于风炉之上。 

 鍑:用以煮水。

 火策:用以夹炭入风炉。

 炭檛:用以敲碎炭。

 熟盂:用以贮熟水,止沸育华之用。

 碗:用以品茗饮茶。

 畚:用以贮藏茶碗 

 札:刷子,用以清洁器物。 

 巾:用以擦拭器物。

 滓方:用以收集茶渣、残水。

 涤方:用以贮洗涤水。

 具列:煮茶时陈列茶器的架子。

 夹:用以夹茶饼灸茶。

 纸囊:用以贮存灸热过的茶。

 水方:用以贮生水。 

 碾:用以碾茶。 

 罗合:以罗筛茶,以合贮茶。

 则:用以杓量茶末。

 漉水囊:用以滤水。

 瓢:用以杓水。 

 竹策:煮水时用以环激汤心以发茶性。 

 鹾簋:用以贮盐花。 

 都篮:用以收藏茶器的篮子。

3.3   现代泡茶器具与功能 

 现代泡茶茶具区分成下列四大类,这四大类分别为:

 主泡器:主要的泡茶用具,如壶、盅、杯、盘等。 

 辅泡器:辅助泡茶的用具,如茶荷、茶巾、渣匙、茶拂等。

 备水器:提供泡茶用水器具,如煮水器、热水瓶等。

 储茶器:存放茶叶的罐子。 

 3.3.1 主泡器 

 茶壶
茶壶为主要的泡茶容器,一般以陶壶为主,此外尚有瓷壶、 石壶等。 

 上等的茶,强调的是色香味俱全,喉韵甘润且耐泡;而一把好茶壶不仅外观要美雅、质地要匀滑,最重要的是要实用。

 空有好茶,没有好壶来泡,无法将茶的精华展现出来;空有好壶没有好茶,总叫人有美中不足的感觉。

 一个好茶壶应具备之条件有:

 壶嘴的出水要流畅,不淋滚茶汁,不溅水花。

 壶盖与壶身要密合,水壶口与出水的嘴要在同一水平面上。壶身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紧不宜松。 
无泥味、杂味。

 能适应冷热急遽之变化,不渗漏,不易破裂。

 质地能配合所冲泡茶叶之种类,将茶之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方便置入茶叶,容水量足够。

 泡后茶汤能够保温,不会散热太快,能让茶叶成份在短时间内合宜浸出。 

 茶船
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 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又称茶池或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 
盛热水烫杯。 
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 

 茶海
又称茶盅或公道杯。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 

 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 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 
沉淀茶渣。 

 茶杯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择,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对杯子的要求,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盖碗
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约150 C,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以此法泡茶,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茶盘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它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3.3.2   辅泡器和其它器具 

 茶则
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茶漏
茶漏则于置茶时 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匙
又称「茶扒 」,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茶荷
茶荷的功用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3.4  茶具种类

 3.4.1陶土茶具
最负盛名的紫砂壶是陶器的一种,成陶火温在1000 ~ 
1200°C,质地致密,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能吸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缓慢不致烫手,即使冷热骤变,也不致破裂;用紫砂壶泡茶,香味醇和保温性好无熟汤味,能保茶真髓,一般认为用来泡台湾的乌龙茶,铁观音等半发酵茶最能展现茶味特色。
3.4.2瓷器茶具
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瓷器以白为贵,约1300C左右烧成,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适中,对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精巧,适合用来冲泡轻发酵、重香气,如文山包种茶。

 3.4.3玻璃茶具
质地透明、传热快、不透气,以玻璃杯泡茶,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逐渐舒展的情形以及吐露的茶汤颜色,均可一览无遗。玻璃茶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较烫手,但价廉物美。用玻璃茶具冲泡龙井、碧螺春等绿茶,杯中轻雾飘渺,茶芽朵朵、亭亭玉立,或旗枪交错、上下浮沉,赏心悦目别有风趣。

 3.4.4其它质料茶具
塑料茶具往往带有异味,以热水泡茶对茶味有影响,纸杯、塑料杯亦然,除临时急用外,实不宜用来泡好茶。用保温杯泡高级绿茶,因长时间保温,香气低闷并有熟味,亦不适宜。

5  紫砂壶与茶文化 

 紫砂壶以宜兴出产的最出名,至少有一千几年前的历史。在北宋中期,紫砂壶就开始广泛甘使用,但是早期的紫砂器制作工艺粗劣,以圆形的壶比较多,主要是用来煮茶和煲水。真正有收藏价值的壶是明中叶以后的产品。明朝后期,紫砂的工艺有了好大的发展。紫砂壶日趋精巧,各种样式,层出不穷,真是美不胜收,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所以不少宜兴的紫砂壶都成为了皇家的御用物品。 

 紫砂壶因为有良好的吸附气味和透气性能,而且一个用得久的紫砂壶内壁还会积聚一层茶渍,这样泡出来的茶,茶味更醇厚芳香,紫砂壶令茶汤的质量得到提升,所以就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称号。除此之外,使用经年、日加擦拭的紫砂茶壶,表面会泛出一层光泽,令人爱不释手。 

 中国人喝茶,讲究用好的茶具,紫砂壶当然是首选了。由于它有内在的实用价值,又有外在观赏价值,所以紫砂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许多收藏家对其有很大偏好。紫砂壶自产生以后,就以它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和保持茶的色、香、味的特点,使历代茶艺家大为赞赏,并被作为最理想的茶具。 

 紫砂壶艺向以其高度精巧的工艺性著称于世,几乎所有好的砂壶都是手工成型的,即使是为求其产量与规格化而采用的挡坯成型法,其手工修整的工序仍相当繁琐,所以工艺水平的高低自是评断砂壶好坏的重要条件。砂壶的工艺要求,基本上有下述几项 

 嘴、钮、把,三点成一线。这点是诸多藏家所特意注重的,尤其是水平壶、西施壶等基本壶式更是如此,它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甚至包含名家壶在内,仍有许许多多的砂壶嘴歪把斜。另外,上把与下把不在同一垂直线上的亦相当常见。当然,这样的砂壶一样能泡能养,只是中国人讲究的是「大中至正」、「允执厥中」,所以除非是特意设计的砂壶,不然仍应慎重审视为宜。

 紫砂名壶

 呈祥壶
该作品的整个形态,是取材于无锡的惠山泥塑阿福娃娃的题材所启发,福福泰泰;底部并采取三足的作法,以凸显其圆胖体态,也自然的展现了胖娃娃灵巧而活泼的性格。壶身肩部装饰一条小而半圆的浮凸线,既增加了制作难度,又强化了整体美感和作品的

   张力;壶流以圆而丰腴

   的现条表现,来增加和

   谐的形式美,使该作品

   犹如无锡的阿福娃娃

可爱而亲切,配上壶钮以

如意雕塑,寓意给人们带

来吉祥如意的祝福。 

 蝉璧壶
本作品的壶钮是以三只蝉连贯合而为一,粗略观之若只一蝉,每转一方再现一蝉,再尔...,则见第三蝉;于玉璧形之盖面上,采半浮雕手法雕塑出三只成圈的蟠龙,十分别致、精采而特殊,此手法为紫砂壶上较为少见的制作方式;壶把与壶流大开大合,壶底三足外张而斜,壶身下部更以大块面的凹圈来稳固视觉安定之效果,益凸显磅礡而憾人的雄伟气势。
香鼎壶
本作品以曲折变化...,充满神州古风的如意小雕塑为桥钮,配上鼎形壶身,简约而素雅,却不失重器之感,尤以盖缘凹及肩凹线的点睛,顿使作品充满力度之美感和艺术的生命力。

 苑菱壶
本作品壶身采菱花瓣之阴阳筋纹,并予浑角化修饰,盖面宽广以彰显整壶气度及高超的制作与烧成技术,亲和而实用、精美无伦,确为名壶挑战极致的新典范。
欣朴壶
本作品采融合而抽象的如意为桥钮,配上十分朴素简洁、优美圆润的线条过渡为壶体,散发出阵阵迷人的内蕴气质。 

 天娇壶
国色天香、娇艳欲滴...!本作品以花朵为创作题材,壶钮用含苞待放的花蕾巧妙的装饰之,壶身刻划适当弯曲的阴线,使壶身若一朵盛放的花朵,配上如花梗般的流与把,拉开了视觉舒畅的效果,壶底像花瓣般的三足,以十分合理而流畅的角度与壶身阴线相结合,呈十分巧妙的呼应之势,使作品整体自然地散发出若欣赏花朵般的怡然之情! 

 虎泉壶
本作品以虎跑泉为创作的主题,壶身采用大胆上收而下张形体,彰显虎虎生风的生气与稳健的下盘,以如意盖钮的桥形搭配,及壶流根部雕塑成写意的猛虎吐水成柱,巧妙的呼应主题,壶把以外张而有力的曲线形貌来代表虎尾,使之与整体搭配更形云称、完美...而充满艺术张力。

 坊玉壶
本作品采用古代玉器造型为基础变化而成的桥型,钮上并修整出一吉祥图腾,桥面外张而桥足略收,使整体气度有加分之效果,配上壶肩的浑凹宽线,更促作品生命力的无限扩张,壶把、壶流与壶身的衔接处,皆采明线吉祥图案做收,十分得体而协调云称,乃十分成功的艺术设计创作品。

6  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的品種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這些茶具在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都曾有過輝煌的一頁。

 6.1青瓷茶具 

 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早在東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澤純正、透明發光的青瓷。晉代浙江的越窯、婺窯、甌窯已具相當規模。宋代,作爲當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生産的青瓷茶具,已達到鼎盛時期,遠銷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質地細膩,造型端莊,釉色青瑩,紋樣雅麗而蜚聲中外。16世紀末,龍泉青瓷出口法國,轟動整個法蘭西,人們用當時風靡歐洲的名劇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麗青袍與之相比,稱龍泉青瓷爲雪拉同,視爲稀世珍品。當代,浙江龍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發展,不斷有新産品問世。這種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衆多優點外,因色澤青翠,用來沖泡綠茶,更有益湯色之美。不過,用它來沖泡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則易使茶湯失去本來面目,似有不足之處。

   茶道 

4.1茶道概述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4.2 中国茶道 

 4.1.1茶道历史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斗茶」会的茶室一般为二层建筑,当时称作「茶亭」。客人先在楼下「客殿」等候,待到茶亭主人邀请,再到二楼「台阁」斗茶。「台阁」四面有窗,可眺望户外景色。室内的屏风上挂著名家的画,屏风前的桌上铺着识锦,上面放着香炉、花瓶和烛台。西厢房内放置一对饰柜,里面堆满奢华的奖品,胜者即可成为奖品的主人。

 斗茶」采用「四种十服」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抹茶,然后说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叶和非本地茶叶,「水品」是指冲茶所用水的水质,亦即水的出处。

 4.1.2 茶道的内涵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

 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十一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喝茶、品茶、茶艺与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4.1.3  中华茶道精神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释义如下:

 

 清洁清廉清静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英文似purityTranquility表之为宜。 
 

 

 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英语可译为harmony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4.2日本的茶道 

 茶道精神:
  千利休居士说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就是茶道的根本。

 茶道之饮法与礼仪:

 地点:

 茶室:喝茶的地方(可以容纳五人左右)。入口为活动格子门,高仅三尺,人须躬身而入,以保持谦逊态度。室内陈设简朴,瓶花佩合季节,且悬有名贵字画,供人欣赏。室之右角,设有小巧木架,挂着铜包锡的茶壶。茶碗各用饰盒贮藏。

 水屋:洗涤茶具之场所

 待合:提供宾客暂待,等主人邀请进入茶室之场所

 礼仪与饮法:

 1.宾客进入茶室之后,依序面对主人就座,宾主对拜称见过礼,主人致谢称恳敬词

 2.室内从此肃穆,宾主危坐,静看茶娘进退起跪调理茶具,并用小玉杵,将碗里的茶饼研碎。

 3.茶声沸响,主人则须恭接茶壶,将沸水注入碗中,使茶末散开,浮起乳白色饽花,香气溢出。

 4.将第一碗茶用文漆茶案托着,慢慢走向第一位宾客,跪在面前,以齐眉架式呈献。

 5.宾客叩头谢茶、接茶,主人亦须叩头答拜、回礼。

 6.如上一碗一碗注,一碗一碗献;待主人最后亦自注一碗,始得各捧起茶碗,轻嗅、浅啜、闲谈。

4.3茶艺与茶道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重点在,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文化之间。

 茶道的内涵大于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我们这里所说的,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艺、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严格区别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4.4佛教与茶道 

 4.4.1佛教与茶道的关系

 佛教和茶早在晋代结缘。相传晋代名僧慧能曾在江西庐山东林寺以自制的佳茗款待擎友陶渊明话茶吟诗,叙事谈经,通宵达旦。佛教和茶结缘对推动饮茶风尚的普及并向高雅境界以至发展到创立茶道,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佛教的传播与中国化佛教的传人: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汉未,自印度传入中国;东汉初,在封建统治阶级中间流行,宣扬人死精神不灭,因果报应,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言,不饮酒,慈悲为本,行善修道等等教义。由于当时战乱频繁,硝烟四起,人民生命涂炭,劳苦大众,富贵荣禄者都可以从佛教教义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统治阶级则可以利用佛教麻醉人民,因而传播很快。 

 佛教的传播者认识到,要使佛教在中国扎根必须与中国国情相揉合。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求生存与发展,还在思想意识形态和教义上竭力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并互相渗透互为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东晋后期,佛教领袖慧远竭力把儒家封建礼教和佛教因果报应沟通起来,宣扬孝顺父母,尊敬君主,是合乎因果报应教义的。并直接提出佛儒合明论

 隋唐时代一些佛教宗派,是调合中国传统思想而创立的,华严宗学者宗密用周易四德(元、亨、利、贞)调合佛身四德(常、乐、我、净)。以五常(仁、义,礼、智、信)调含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饮酒、不安言)力图两者相融台,调台儒家的趋势越来越强烈。宋元明清时代,更加注意调合中国传统思想。北宋天台宗学者智园,宣扬非仲尼之教,则国无以治,家无以宁,身无以安。而国不治,家不宁,身不安,释氏之道,何由而行哉?他还提出修身以儒,治心以释儒释共为表里的主张,因而发展成为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宗教。 

 (二)茶道的创立与佛教的渗透茶道的创立: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光辉绚丽,但茶道一词,很长被人们所遗忘,竟发展到日本学者曾向国人提出中国有没有茶道?荒谬而富讽刺的笑话。 

 对中国茶道的创立,学术界说法下一。有引陆羽茶经精行俭德四字。有引封氏见闻记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请注意,时在晚唐)有中国明初朱权自创的茶道等等。百花齐放,可见大家都在深入的研究,形势喜人。陆羽,擅长种菜种茶,首创饼茶炙烤三沸煮饮法,对茶的功效论述甚详,对茶的品饮他侧重精神方面的享受,无疑他是我国茶道的奠基人。但遗憾的是他在茶经中没有明确提出茶道这个词,令人费解。 

 茶道一词最早是中唐时期江南高僧皎然在饮茶歌·逍崔石使君一诗中明确提出来的,诗中云: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看陶潜篱下时。    
  崔候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这是一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诗篇,三饮神韵相连,层层深入扣紧,把饮茶的精神享受作了最完美最动人的歌颂,不但明确提出了茶道一词,而且使茶道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中唐以湖州为中心的茶文化圈内任何僧侣、文人所不可匹敌的。结合皎然其他重要茶事活动,所以笔者认为皎然是中国禅宗茶道的创立者。 

 4.4.2中国茶道与佛教 

 佛教于公元前6--5世纪间创立于古印度,月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传播与发展,到随唐时达到鼎盛时期。而茶是兴于唐、盛于宋。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自由曾被智积禅师收养,在竟陵龙盖寺学文识字、习颂佛经,其后又于唐代诗僧皎燃和尚结为生相知,死相随的缁素忘年之交。在陆羽的自传茶经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 

 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僧俗两方面都津津乐道,并广为人知的便是--禅茶一味。 

 4.4.2.1“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 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其一曰"

 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达到大彻大悟,求得对的解脱。

 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中创出来的。

 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 

 其三曰"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此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 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 劳无益。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 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诗最妙: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

 愿大家都作个放得下,无牵挂的茶人。 

 4.4.2.2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 

 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为了满足 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唐代国史补记载,福州"方山露芽",剑南"蒙顶石花",岳州"悒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等名茶均出产于寺庙。僧人对茶的需要从客观上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茶道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2.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别是 "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 

 3.佛门的茶是活动为茶道的发展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参考。

 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规范茗饮礼仪等都广有帮助。在南宋宗开禧年间,经常举行上千人大型茶宴,并把四秒钟的饮茶规范纳入了百丈清规,近代有的学者认为百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道相结合的标志。 三、"禅茶一味"的意境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 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下面的四幅对联与四首茶诗很有趣,对理解"禅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 帮助。 

 4.4.3茶道中的佛典与禅语 

 石蕴玉而山晖,水含驻而川媚。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在茶道中佛典和禅语的引用,往往可启悟人的慧性,帮助人们对茶道内涵的理解,并从中得到悟道的无穷乐趣。

 4.4.3.1 

 ""是历史上禅僧常书写的一个字,也是茶室中常挂的墨宝。""不是世俗所说的"",而是超越了世俗认为的""""之上的"",是 佛教的世界观的反映。讲到"",不能不提起五祖传道的典故。禅宗五祖弘忍在将传授衣钵前曾召集所有的弟子门人,要他们各自写出对佛法的了悟心得,水写得最好就把衣钵传给谁。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个饱学高僧,他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认为这偈文美则美,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谛。而当时寺中一位烧水小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认为,"会能了悟了"。于是当夜就将达摩祖师留下的袈裟和铁衣钵传给了慧能,。因为慧能明白了"诸性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的真理。只有认识了世界"本来无一物"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无一物中物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茶学界普遍认为,只有了悟了""的境界,才能创造出"禅茶一味"的真境。""是茶道艺术创造的源泉。

 4.4.3.2直心是道场 

 茶道界把茶室视为修心悟道的道场。直心即纯洁清静之心,要抛弃一切烦恼,灭绝一切妄念,存无杂之心。有了直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修心,若无直心就是在最清静的深山古刹中也修不出正果。

 茶道认为现实世界即理想世界,求道、证道、悟道在现实中就可进行,解脱也只能在现实中去实现。"直心是道场"诗茶人喜爱的座 右铭。 

 4.4.3.3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指把"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等等按世俗常规办的事的主管能动彻底忘记,而应保持一个毫无造作,不浮不躁,不卑不亢,不贪不嗔的虚静之心。 

 4.4.3.4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这句话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有一次有僧人问崇慧禅师:达摩祖师尚未来中国时,中国有没有佛法。崇慧说:"尚未来时的事暂且不论,如今的事怎么做?"僧人不懂,又问:我实在不领会,请大师指点。"崇慧禅师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隐指佛法于天地 同存,不依大摩来否而变,而禅悟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应该着眼自身,着眼现实,而不管他大摩来否。

  茶艺

5.1   沏茶 

 5.1.1沏茶方法

 沏茶要将每种茶不同的风格表现出来,不只是自私地把它泡来喝,有了这样的心情,才有办法与茶为友,很客观地欣赏茶的美。

 从小壶茶练起
小壶茶的沏茶方式,是茶道基础课程中常练习的沏茶法。小壶茶法要求层面比较多,地区间、个人间在做法风格上的变化也比较大。

 5.1.2置茶量控制

 5.1.2.1茶量与时间的关系 

 泡茶时茶叶放置量、浸泡时间与水温是决定茶汤浓度的三大要素,茶量放得多,浸泡时要短,茶量放得少,浸泡时间要长。这时如果水温高,浸泡时间宜短,水温低,浸泡时间要加长。

 茶叶放置量要考虑茶叶的外形与粗细的程度。一般常看的茶叶外形,就泡茶角度言之,可分为下列三类。

 特密级:
如剑片状的龙井、煎茶、剑状的龙井、煎茶、针状的工夫红茶、玉露、眉茶,球状的珠茶,碎角状熏花香片等

 次密级:
如揉成球状的乌龙茶、肥大带绒毛的白毫银针、纤细膨松的绿茶等。

 膨松级:
如包种茶、白亮乌龙、叶形粗大的碧螺春、瓜片等 

 假设第一泡欲浸泡一分钟得出适当浓度茶汤,那特密级只要放1/5壶量即可,次密级要放1/4壶,膨松级放六、七分满。第二道以后看茶叶舒展状况与品质特性决定增减的时间,以下数项是应考虑的因素:

 揉捻成卷曲状的茶,第二道、第三道方完全舒展开来,所以浸泡时间往往需要缩短。

 揉捻轻、发酵少的茶,可溶物释出的速度很快,所以二、三道后浓度缓慢,必须增加更多的时间。

 重雕萎凋、轻发酵的白茶类如白毫银针、白牡丹,可溶物释出缓慢,浸泡时间应延长。

  细碎茶叶可溶物释物出很快,前面数道时间宜短,往后各道的时间应增加得更多。

 重焙火茶可溶物释出的速度较同类型茶之轻焙火者为快,故前面数道时间宜短,往后愈多道增加愈多的时间。

 普洱茶、沱茶等之紧压茶视剥碎程度与压紧程度调整时间。细碎多者参考第四条,紧结程度低者参考第一条,紧结程度高者;慢慢泡,慢慢舒展,时间宜长,并依舒展速度调整之。

 将茶汤倒出后;若相隔时间长(如10分钟以上),下一道浸泡的时间应斟量缩短。若属二、三道的茶,可溶物释出量正旺,缩短的程度还要加大。例如紧揉成球状的高级乌龙茶若第一泡浸泡一分钟即得所需浓度,放置10分钟后冲泡第二道,几乎无须等待,冲完水,盖上壶盖,就可以将茶汤倒出。前一道茶汤未完全倒干,留下来的茶汤也会影响下一道茶的浓度。

 泡茶时,置茶量最好适当,宁愿少也不要太多。一般来说,第二泡过后,茶叶就会膨胀到九成以上。所以,控制置茶量,尽量不要泡到满出来,而需要将壶盖下压的状况。 

 以乌龙、铁观音、金萱来比较。金萱膨得最凶,铁观音次之。生熟来说,熟茶膨胀的倍数较小。如果泡包种,因包种茶成条索状,不管是用什么品种制成,茶叶膨松,要放多量。 

 5.1.3时间控制 

 第一道浸泡的时间,最好能在一分钟以上,因为茶叶各种可溶于水的成分比较有机会释出,这样得出的茶汤比较能代表该种茶的品质。如果时间太短,如三、四十秒,可能只有部份的物质溶出,较难反应该种茶的真面目。所以国际鉴定茶叶的标准杯泡法,浸泡时间多在5~6分钟,希望将茶叶的内质尽量溶出。以便评总成绩。 

 5.1.4水温控制 

 温度与泡茶的关系 

 泡茶水温与茶汤品质有直接关系,这「关系」包括:

 口感上,茶性表现的差异:
如绿茶用太高温的水冲泡,茶汤有如婴儿般活的感觉会降低,白毫乌龙如用太高温的水冲泡茶汤有如女性般娇艳、阴柔的感觉会消失;铁观音、水仙如用太低温的水冲泡,香气不扬,阳刚的风格也表现不出来。

 可溶物释出率与释出速度的差异:
水温高,释出率与速度都会增高,反之则减少。这个因素影响了茶汤浓度的控制,也就是等量的茶水比例,水温高,达到所需浓度的时间短,水温低,所需时间长。

 苦涩味强弱的控制:
水温高,苦涩味会加强,水温低,苦涩味减弱。所以苦味太强的茶可降低水温改善之,涩味太强的,除水温外,浸泡的时间也要缩短。为达所需的浓度,前者就必须增加茶量,或延长时间;后者就必须增加茶量。 

 冲泡不同类型的茶需要不同的水温:

 什么茶用什么水温冲泡易得出高品质的茶汤,可区分为三大类说明:

 低温(70~80):
用以冲泡龙井、碧螺春等带嫩芽的绿茶类与黄茶类。

 中温(80~90):
用以冲泡白毫乌龙等嫩采的乌龙茶,瓜片等采开面叶的绿茶,以及虽带嫩芽,但重萎雕的白茶(如白毫银针)与红茶。

 高温(90~100):
用以冲泡采开面叶为主的乌龙茶,如包种、冻顶、铁观音、水仙、武夷岩茶等,以及后发酵的普洱茶。这两类偏嫩采者,水温要低,偏成熟叶者,水温要高。上述乌龙茶之焙火高者,水温要高,焙火轻者,水温要低。  

 泡茶用水是先烧到100再降到所需温度?或是需要多高的水温就烧到所需温即可?这要看水质是否需要杀菌或利用高温降低某些矿物质与杀菌剂而定,如果需要,先将水烧到100再降到所需温度,如果不需要,直接加温到所需温度即可。因为水开滚太久,水中气体含量会降低,不利香气挥发,这也就是所谓水不可烧老的道理。

 影响泡茶水温的因素

 泡茶水温还受到下列一些因素的影响:

 温壶与否:
置茶之前是否将壶用热水烫会影响泡茶用水的温度,热水倒入未温热过的茶壶,水温将降低5左右。所以若不实施「温壶」水温必须提高些,或浸泡的时间延长些。

 温润泡与否:
所谓温润泡就是第一道冲水后马上倒掉,然后再次冲水,浸泡后得出饮用的第一道茶。第一次冲水倒掉的过程称为温润泡(不一定要实施),这时茶叶吸收了热度与的湿度,再次冲泡时可溶物释出的速度一定加快,所以实施润泡的第一道茶,浸泡时间要缩短。

 茶叶冷藏过没有:
冷藏或冷冻后的茶叶,若未放置至常温即行冲泡,应视茶叶温度斟量提高水温或同时延长浸泡时间,尤其是「揉捻」后未经「干燥」即行冷冻「湿茶」。 

 5.1.5水质控制 

 泡茶用水影响茶汤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项:

 1. 矿物质含量:

 矿物质含量太多,一般称为硬度高,泡出的茶汤颜色偏暗、香气不显、口感清爽度降度,不适于泡茶,矿物质含量低者,一般称为软水,容易将茶的特质表现,是适宜泡茶的用水,但矿物质完全没有的纯水,口感清爽度不佳,也不利一些微量矿物质的溶解,所以也不是泡茶的好水。若以「导电度」说明水中矿物质的含量,10~80度是很好的状况,150度以上就嫌硬了点。台北等一些城镇的自来水硬度都在适用的范围。

 2. 消毒剂含量:

 若水中含有消毒剂,如台湾自来水使用液氯,饮用前应使用活性碳将其滤掉,慢火煮开一段时间,或高温不加盖放置一段时间也可以,消毒剂会直接干扰茶汤的味道与品质。

 3. 空气含量:
水中空气含量高者,有利茶香挥发,而且口感上的活性强,一般说「活水」适于泡茶,主要因活水的空气含量高,又说水不可煮老,因为煮久了,空气含量降低。

 4. 杂质与含菌量:
这两项东西愈少愈好,一般高密度滤水设备都可以将之隔离,后者还可以利用煮沸的方法将之消减。

5.2饮茶 

 5.2.1饮茶与季节的关系 

 春饮花茶 
花茶是以绿茶窨制而成的。春饮此茶可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

 夏饮绿茶 
绿茶又称未发酵茶,营养成分较高,并且具有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药用价值。此茶冲泡后水色清冽,幽香四溢。夏季饮用,具有清热解暑、解毒止渴的作用。 

 秋饮青茶 
青茶性味不寒不热,能消除人体内的燥热,达到清燥生津之功效。 

 冬饮红茶 
红茶是在绿茶基础上加工制作的,特点是经冲泡后呈红色汤汁,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具有提神益思、解除疲劳等作用。冬季寒冷易伤体内阳气,饮此茶可补阳气,助消化,强身健体。

 5.2.2喝茶量

 人每天喝多少茶为宜

 茶作为一种大众化的饮料,一天饮用多少为合适呢?这要因人而异,取决于每个人的饮茶习惯、年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时又有饮茶的习惯,一口饮茶6克~10克之间,分2次~3次冲泡是适宜的。居住在西藏等高原地区的人,一日饮砖茶ZO克~3O克也是不多的。对于体力劳动量大、体能消耗多、进食量也大的人,尤其在高温环境,或接触有毒物质较多的人,一日饮茶20克左右也是适宜的。食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也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孕妇和儿童饮茶量应适当减少。

 5.2.3健康饮茶

 饮什么茶对人体健康更有利

 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一般地说是细的名优茶比粗老的茶高,绿茶比红茶高。从营养保健的角度考虑,喝高级绿茶和细嫩名优茶更有利于人体健康.茶叶中的营养和药用成分虽有差异.

 比如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喝点红茶,在茶叶中添加点糖,既可增加能量,又能补充营养。

 青年人正处发育旺盛期,需要更多的营养,以喝绿茶为好。

 妇女经期前后以及更年期,性情烦躁,饮用花茶有疏肝解郁、理气调经的功效。

 身体肥胖、希望减肥的人,可以多喝些沱茶、乌龙茶等。

 民族地区,常年食用牛羊肉较多的人,为了增进脂肪食物的消化,可以多喝些经过发酵的紧压茶,如砖茶和饼茶等。

 经常接触有毒物质的人员,可以选择绿茶作为劳动保护饮料。

 脑力劳动者、军人、驾驶员、运动员、歌唱家、广播员、演员等,为了提高脑子的敏捷程度,保持头脑清醒,精神饱满,增强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记忆力,可以饮用绿茶。

5.3茶艺

 5.3.1大众泡茶技法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洗茶:第一泡的茶不饮,只用作洗茶,所以倒掉

 二次冲茶:二次冲茶时,盖好壶盖,在盖上淋热水,以增茶香。

 倒茶: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5.3.2铁观音茶的泡饮方法

  铁观音茶的泡饮方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 

 冲泡程序:

  杯:用开水洗净茶具;

  茶:把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

  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茶: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茶:观赏杯中茶水的颜色;

  茶:乘热细缀,先嗅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嗅,浅斟细饮。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别有情趣。

 5.3.3西湖龙井茶的泡饮方法

 茶具:优质龙井茶、透明玻璃杯、水壶、清水罐、水勺、赏泉杯、赏茶盘、茶匙、干净的硬币等。

 用水:龙井茶、虎跑水是为西湖双绝,冲泡龙井茶必用虎跑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虎跑泉的泉水是从砂岩、石英砂中渗出,流量为43.286.4立方米/日。现在将硬币轻轻置于盛满虎跑泉水的赏泉杯中,硬币置于水上而不沉,水面高于杯口而不外溢,表明该水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碳酸钙含量低。

 用具:冲泡高档绿茶要用透明无花的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的姿态,观赏碧绿的汤色、细嫩的茸毫。冲泡龙井茶更是如此。将水注入将用的玻璃杯,一来清洁杯子,二来为杯子增温。

 置茶:一般来说,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50,即100毫升容量的杯子放入2克茶叶。现将茶叶用茶则从茶仓中轻轻取出,每杯用茶2-3克左右。
温润:采用回旋斟水法向杯中注水少许,以1/4杯为宜,目的是浸润茶芽,使干茶吸水舒展,为将要进行的冲泡打好基础。

 高冲:温润的茶芽已经散发出一缕清香,这时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这一冲泡手法,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不仅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

 品茶:评定茶的优劣,必从色、形、香、味入手。龙井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之称。其色澄清碧绿,其形一旗一枪,交错相映,上下沉浮。通常采摘茶叶时,只采嫩芽称莲心;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则称为旗枪;一芽两叶,叶形卷曲,形似雀舌,故称雀舌。闻其香,则是香气清新醇厚,无浓烈之感,细品慢啜,体会齿颊留芳、甘泽润喉的感觉。

 再悟:绿茶大多冲泡三次,以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因此,当客人杯中的茶水见少时,要及时为客人添注热水。龙井茶初品时会感清淡,需细细体会,慢慢领悟。正如清代茶人陆次之所说: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也。” 

 5.3.4祁门工夫红茶的泡饮方法 

 用具:瓷质茶壶、茶杯(以青花瓷、白瓷茶具为好),赏茶盘或茶荷,茶巾,茶匙、奉茶盘,热水壶及风炉(电炉或酒精炉皆可)。

 赏茶:在赏茶盘中观赏祁红,祁门工夫红茶条索紧秀,色泽并非红色,而是乌黑润泽。被称之为宝光

 温壶:热水壶中用来冲泡的泉水经加热,微沸,壶中上浮的水泡,仿佛蟹眼已生。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壶及杯中,为壶、杯升温。

 高冲:冲泡红茶的水温要在100摄氏度,水现在正是蟹眼已过鱼眼生,正好用于冲泡。而高冲可以让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

 分杯:用循环斟茶法,将壶中之茶均匀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

 闻香:祁红到手,先要闻香。祁门工夫红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浓郁,有茶中英豪群芳最之誉,香气中蕴藏着兰花之香。

 观色:祁红的汤色红艳,杯沿有一道明显的金圈。茶汤的明亮度和颜色,表明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度。再观叶底,嫩软红亮。

 品茶:祁红以鲜爽、浓醇为主,与红碎茶浓强的刺激性口感有所不同。滋味醇厚,回味绵长。

 重酌:红茶通常可冲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

 红茶性情温和,收敛性差,易于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调饮。祁门工夫红茶同样适于调饮。然清饮更可领略祁门红茶特殊的祁门香香气,领略其独特的滋味、明艳的汤色。 

 5.3.5北京盖碗茶的泡饮方法 

 北京人爱饮花茶,北京盖碗茶即以花茶(北京香片)为主要用茶。

 用具有:绢帕、挂绢帕的挂架、茶罐、盖碗、清水罐、水勺、铜炉及铜壶、水盂等。

 程序:

 选茶:北方人喜爱的花茶属于绿茶的再加工茶,又称香片。窨制香片常用茉莉花、兰花、玳玳花、桂花等。窨制花茶要在三伏天进行,因为三伏天的茉莉花香气最浓。

 用水:用泉水、纯净水等泡茶的效果较好。古都北京有不少名泉,如延庆的珍珠泉、卧佛寺的水源头、八大处的龙泉等。用中软水泡茶,可使茶中的有效成份充分浸出,茶汤明亮,滋味鲜活。 

 用具:沏泡花茶要用盖碗,加碗盖有利于保持香气和清洁;茶碗呈现喇叭形状,可使饮茶人清楚地风见到茶叶在碗中的形态,碗底浅可使饮茶人及时品尝到碗根处的浓酽茶汤;碗托可以护手,又可保温,更显示出古都茶文化的考究与尊严。盖、碗、托三位一体,不可分离。

 温盏:温盏给碗升温,有利于茶汁的迅速浸出。

 置茶:北京盖碗讲究香醇浓酽,每碗可放干茶叶3克。投茶时,可遵照五行学说,按木、火、土、金、水五个方位一一投入。

 冲茶:冲泡花茶要用沸水。先注水少许,温润茶芽,然后再悬壶高冲,使茶叶在杯中上下翻腾,加速其溶解。一般注水七成为宜。

 品茶:在饮用盖碗茶时,用左手托住盏托,右手拿起碗盖,轻轻拂动茶汤表面,使茶汤上下均匀。然后开始闻香、观色,缓啜三口。之后,便可随意细品了。
对茶味因人而异。花茶以形整、色翠、香气浓酽为好。

 重酌:茶要趁热连饮。当客人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的茶汤时,主人就应及时添注热水。

 品饮花茶,以第二泡的滋味最好,因茶中的有效成份已基本上充分浸出,故此时茶叶香酽浓郁,回味无穷。好花茶可以冲泡三开,三开以后,茶味已淡,不再续饮。

 5.3.6潮州泡法 

 看着潮州泡法,简直是一种享受,动作大得令人吃惊,说是打拳还比泡茶适切些!这回不是「云手」,是通俗的「八段锦」!虎虎生风!那个时候才知道原来壶可以这样拿!茶汤一沾舌,叹为天人!跟原来冲泡的茶汤姿态完全不一样啊!这种跟一般不同的冲泡方式所显现出来的差别简直是不敢想象! 

 潮州泡不会脱离摇壶、甩壶、浸壶的手法,跟以前的小壶泡很像。

 首先,先烫壶两次至三次,壶最好选小壶、单孔壶,出水快、蓄温力强,壶盖的比例不要太大(倒把西施不错)。温壶后,用干茶巾包住,如果怕温度丧失太多或是壶太大,可以用两三条茶巾或特制毛巾包住。保持壶温。水要全沸。

 将准备好的茶叶赶紧放入壶中,冲一些滚烫的水,体积为壶体积的四分之一左右。速度要快!用力抖壶两三秒,主要是让茶叶与开水混和。立刻将水倒出。倒出后赶紧用茶巾包着,握住壶身,将壶内的茶汤甩出。双手要握得很紧,我已经甩破了十几支西施壶。用力甩。茶汁会从壶嘴甩出,甩到茶汁流出的量少才停手。最后,壶内的茶叶甩往后,俾使不阻住壶嘴。场地应当宽敞,因为动作很大,而在塌塌米、地毯上、有点不适宜。 

 又湿又热的茶巾包住的茶壶放置在桌上。约略一分钟,就可以冲第一泡。时间也可以更长一些。很重要的是保持温度,让壶内近乎是干的!冲第一泡之前,将布掀开一点点,将茶箴(名字忘了,不知道对不对?)塞入壶嘴。茶海准备好!再将布掀开一点,露出壶盖。一手持壶盖、一手持滚烫的沸水壶,壶盖不要掀开太大,注水壶的壶嘴靠近壶盖,猛冲,水满了立刻盖壶,将茶箴抽出,立刻将茶汤到入茶海中。当然,这个时候可以等一等,例如两秒、三秒,久一点就浓一点,但太久例如五秒以上,前功尽弃 

 茶倒入茶海时最怕塞住,所以之前要将茶叶甩往后、壶出水要好(最好是便宜壶)、壶要通就是防止塞住。茶倒出后,立刻将壶包住(这时候可以换一张茶巾---如果茶巾太烫、太湿)。手用力握住壶,上下抖,大约五秒内。因为水不能停留壶中太久。抖完,甩干壶内的水。茶巾包住茶壶,维持温度约一分钟,倒入沸水,是为第二泡。 

 好的茶叶可以泡六泡,一般泡四泡还有滋味的茶叶已经算不错了。茶汤混浊,可以用滤网滤,但也可不用。泡到最后泡之后,泡茶人最累,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但是,可以鉴别一下,留在茶叶里的是些什么东西。像一般泡茶方法一样,将沸水冲入壶中,停个40-50秒,倒入茶海中,最后一批茶汤,建议只是尝一下就可,不然会疯掉!浅尝最后一批茶汤才可以知道潮州泡的恐怖!之前,如果冲泡时,倒出的速度太慢,会喝到最后一批茶汤的味道! 

6.1品茶论诗

 娇女诗
[]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灿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卷襞。
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擿。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掇紫蒂,萍实骤抵掷。
贪华风雨中,焂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
翰墨戢函按,相与数离逖。
动为炉钲屈,屣履任之适。
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池,难与沈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茶诗
[五代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
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喜园中茶生
[]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
[]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尝茶
[]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峡中尝茶
[]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湖州贡焙新茶
[]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元稹

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李白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重过何氏五首
[杜甫]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对茶
[]孙淑

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
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亲尝散暮愁。
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

 尚书惠蜡面茶
[]徐寅武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苏轼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咏茶
[]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汲江煎茶
[]苏轼

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椀,卧听山城长短更。

 尝新茶
[]曾巩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水调歌头·咏茶
[]白玉蟾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
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
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茗饮
[]元好问
宿醒来破厌觥船,紫笋分封入晓前。
槐火石泉寒食后,鬓丝禅榻落花前。
一瓯春露香能永,万里清风意已便。
邂逅化胥犹可到,蓬莱未拟问群仙。

 尝云芝茶
[]刘秉忠

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
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
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
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

 雪煎茶
[]谢宗可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
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咏贡茶
[]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茶烟
[]瞿佑

蒙蒙漠漠更霏霏,淡抹银屏幂讲帷。
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
雪飘僧舍衣初湿,花落艄船鬓已丝。
惟有庭前双白鹤,翩然趋避独先知。

 采茶词
[]高启

雷过溪山碧云暧,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水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蓝素轩遗茶谢之
[]邱云霄

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
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
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武夷茶
[]陆廷灿

桑苧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采茶歌
[]陈章 

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
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
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
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6.2  茶与对联 

 

 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茶联,很多已经找不出作者来了。目前有记载的,数量又比较多的,多出自清代;而留有姓名的,尤以郑板桥为最。

 郑板桥: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纸。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山光四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其它: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为爱清香请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菜在街头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疑成云雾顶,茗出晨露香。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香飘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

 摆开八仙桌,招徕十六方。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茗外风清赏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
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

 扁乎?不扁,不扁亦扁!
圆耶?是圆,是圆非圆!

 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
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