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归本真

 大道本无边 2013-04-08

    

        回归本真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实际是说,人在生命之初,在还没有分辨善恶能力的时候,它只有一面——天真无邪的本真。这以我们理性的评判来说,就意味着“善”。

人的本真,是混沌的,没有分别的。善恶与是非的概念,是在出生后,在后天理性教育的过程中,逐步被打上烙印的。就像一个小孩子,不知道把手伸向火炉是危险的,只有当他有了被灼伤的体验,或者被告诫火会灼伤身体之后,才会知道这种行为是必须要禁止的,才能够自觉克制这一行为。小孩子把东西窃为己有,我们不能用成人的道德评判,把它看做一种自私。小孩子不知道这叫自私,它只是一种本能的天性。

随着人不断成长,接受教育,渐渐的关于善恶与是非的概念就在头脑中建立起来。抑恶扬善,不是天生的,是在不断接受后天理性教育的过程中,自觉形成的。这就是人的良知。

凡人都是有良知的。但人的天性中,又有一生都无法根除的欲望。于是,在人的内心,就永远存在着抑恶扬善的理性和与生俱来的欲望这对矛盾冲突。如果抑恶扬善的理性占了上风,本性中欲望的一面就会被抑制,善的一面就被扶植起来。一旦理性战胜不了欲望,欲望就会恶性膨胀。它们的较量和博弈,将会伴随人的一生。

当两者的矛盾处于和缓状态时,人的心理就呈健康状态,显现出平衡协调。矛盾一旦加剧,人的心理就会因失衡而出现异常。当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时,重心完全偏向一方,人的心理就会崩溃,表现出各种心理障碍,极端行为,甚至暴力、杀人、自杀、犯罪。所以说,抑恶扬善的理性和与生俱来欲望的冲突,从根本上左右着人的行为,影响着人的品行及幸福指数。

这个矛盾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可调和的。良知让我们抑恶扬善,但欲望带来的是更大的利益,它对人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这就使人在明知是恶的前提下,宁愿铤而走险。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邪恶虽然战胜了良知,但不等于良知的泯灭。因此,冲突仍在进行。来自深层次下良知的谴责,会让人背上沉重的精神债务。所以,我们会看到做了坏事的人,昼间食饮不香,夜间辗转难眠,纠结萦绕,内心承受着良知的谴责和痛苦。

在现代商品化社会里,人心被功利所诱惑的力量越来越强。而更可悲的是,人心能分辨善恶。所以,一方面要承受良知上的不忍和羁绊,另一方面又不可自限的为物质利益跃跃欲前。内忧外患,种种矛盾交织,导致心理负担过重,于是,各种心理疾病频现。

回归本真,过一种恬静、淳朴、平和的生活,是获得精神解脱和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这也许被看作幼稚和天真,但如果你已经处于心理崩溃的边缘,且还有自救能力的话,就会自觉自愿或不得已做出这样的选择。如果能变被动为主动,不要等到渴而掘井、战而铸兵,而是为自己的人生长期树立这样一种信念的话,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很轻松、很快乐、很满足、很幸福,而且也很高尚。

回归本真,并不是回归那个最原始的、不辨善恶的初级状态,而是回归被后天评判为“善”的那个天性。这是一种升华了的回归,这是一种灵魂的净化。有了这种回归意识,你就会发现一切渐入平静、淡泊、自然。轻松、快乐、满足、幸福就会回到你身边。

这个目标并不能唾手可得,需要不断进行自我修炼、自我改善。只要做到了持之以恒,它并不是不可企及的遥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