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诊断学辅导第四单元

 懿岚寻 2013-04-09

第四单元 实验室诊断

 

 细目一:血液的一般检查
  要点:
  1.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检查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2.网织红细胞、红细胞沉降率检查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一、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
  (一)参考值
  1.血红蛋白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100190gL
  2.红细胞计数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二)临床意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贫血分级及其血红蛋白值

贫血分级

血红蛋白(Hb)值

轻度

男<120g/L;女<110g/L;但>90g/L

中度

6090g/L

重度

3060gL

极重度

<30gL


  贫血常见的原因

贫血原因

具体疾病

红细胞生成减少

造血原料不足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

造血功能障碍

再障、白血病

慢性系统疾病

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慢性肾病

  红细胞破坏过多

各种溶血性贫血

  失血

各种失血性贫血。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红细胞增多:是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血液浓缩所致。见于大量出汗、连续呕吐、反复腹泻、大面积烧伤等
  (2)绝对性红细胞增多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
  继发性:
  ·生理性:新生儿、高山居民、登山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
  ·病理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发绀型先心病
  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参考值
  1.白细胞总数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2.分类计数
  中性杆状核:0.O10.05
  中性分叶核:0.50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00.O1
  淋巴细胞:0.200.40
  单核细胞:0.030.08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数高于10×109L称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增多或减少的常见原因

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减少

1

化脓性感染:流脑、肺炎、阑尾炎等;某些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

病毒感染、伤寒、疟疾等

2

严重组织损伤:大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后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3

急性大出血、溶血:脾破裂或宫外孕、急性溶血。

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甲状腺药物、X线及放射性核素等。

4

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皮质激素。

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
  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
  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者为主,若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则称为核右移
  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若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发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4)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 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可单独或同时出现。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及大面积烧伤等。
  2.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见于:过敏+寄生虫+血液病
  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及某些皮肤病等;
  寄生虫病;
  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
  3.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 见于:
  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也见于某些杆菌感染,如结核病、百日咳、布鲁菌病。
  某些血液病。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淋巴细胞减少 主要见于应用糖皮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5.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增多见于:
  生理性:婴幼儿。
  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

  三、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一)参考值(魏氏法,Westergren)。
  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
  (二)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快 妇女月经期、妊娠、老年人。
  2.病理性增快
  各种炎症:如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和结核病活动期。
  损伤及坏死、心肌梗死等。
  恶性肿瘤。
  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肝硬化等。
  贫血。
  例题:
  血白细胞总数增多,可见于
  A.伤寒杆菌感染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失血
  D.使用氯霉素的影响
  E.脾功能亢进

   [答疑编号501074040101]
  『正确答案』C

  患者食欲和记忆力减退。检查:眼睑苍白,血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减少。应首先考虑的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答疑编号501074040102]
  『正确答案』A


  细目二:血栓与止血检查
  要点:出血时间、血小板粘附试验、凝血时间的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一、出血时间(BT)测定
  1.参考值 测定器法:6.9±2.1分钟,超过9分钟为异常
  2.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血小板显著减少:如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功能不良: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毛细血管壁异常:如维生素C缺乏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某些凝血因子严重缺乏。

  二、血小板计数(PCplt
  1.参考值(100300×109L
  2.临床意义:
  血小板数低于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血小板数高于400×109L为血小板增多
  ·反应性增多——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
  ·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三、凝血时间(CT)测定
  1.参考值 试管法:412分钟。
  2.临床意义
  ·凝血时间延长见于血浆因子严重减少(重症AB型血友病,遗传性因子缺乏症),凝血酶原严重减少(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DIC后期继发纤溶亢进时。
  ·凝血时间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时,如DIC早期、脑血栓形成或心肌梗死

  细目三: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要点:
  1.蛋白质、胆红素代谢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和异常的临床意义
  2.常用血清酶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3.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蛋白质代谢检查
  (一)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测定
  1.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6080gL
  白蛋白:4055gL
  球蛋白:2030g/L
  AG比值:1.512.51
  2.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常出现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AG比值减低。AG比值倒置(AG<1)见于肝功能严重损害。
  (2肝外因素
  低蛋白血症:见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不良;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等;消耗增加,如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症结核等
  高蛋白血症:是指血清总蛋白高于80gL或球蛋白高于35gL,亦称高球蛋白血症。主要因球蛋白增加引起,尤其是γ球蛋白增高为主,见于肝硬化、恶性淋巴瘤、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浆细胞病等
  (二)血清蛋白电泳
  1.参考值:
  白蛋白:0.610.71
  α1球蛋白:0.030.04
  α2球蛋白:0.060.10
  β球蛋白:0.070.11
  γ球蛋白:0.090.18
  2.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血清白蛋白和α1α2β球蛋白减少,γ球蛋白增加,是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共同特征。慢性肝炎、肝硬化表现更明显。
  (2)其他疾病
  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由于血脂增高,可致α2β球蛋白等脂蛋白增高,白蛋白及γ球蛋白降低
  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白蛋白轻度降低,γ球蛋白明显升高。
  (三)血氨测定
  血氨升高见于:
  严重肝脏损害:如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血氨升高是诊断肝性脑病的依据之一
  肝外因素:如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尿毒症等。

  二、胆红素代谢检查
  健康人及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鉴别表
  

  三、肝脏病常用的血清酶检查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测定
  1.参考值 比色法(Karmen法):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25卡门单位,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28卡门单位。
  连续监测法(37):ALTl040UL
  ASTl040ULALTAST≤1
  2.转氨酶升高的临床意义
  (1)肝脏疾病 谷丙转氨酶 ALT 5-40u/L (赖氏法Reitman: 5-30 u/L)谷草转氨酶 AST 5-40u/L
  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AST均显著升高,以ALT升高更加明显,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检测项目。急性重症肝炎AST明最升高,但在病情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良。
  慢性病毒性肝炎时,转氨酶轻度上升或正常。
  肝硬化时,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
  肝内、外胆汁淤积,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2)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后68小时,AST增高,与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有关,45天后恢复正常。
  (二)碱性磷酸酶(ALP
  1.参考值 ALP成人40110UL,儿童<250UL
  2.临床意义 ALP增高见于:
  胆道阻塞:各种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
  急、慢性肝炎;
  肝胆系统以外疾病如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细胞瘤等。
  (三)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1.参考值 <50UL
  2.临床意义
  γ-GT增高见于:
  肝癌。
  胆道阻塞。
  肝脏疾病:
  急性肝炎γ-GT呈中等度升高;
  γ-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或病情恶化;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γ-GT可明显升高。
  (四)乳酸脱氢酶(LDH
  1.参考值 LDH活性(连续监测法):104245UL
  2.临床意义 LDH增高见于:
  肝脏疾病:急性肝炎和中度慢性肝炎,肝癌尤其是转移性肝癌时LDH显著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
  其他疾病:如溶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四、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两对半检查
  
  1.HBsAg及抗-HBs测定:
  ·HbsAg
  1具有抗原性,不具有传染性
  2阳性的意义——感染HBV的标志,见于HBV携带者或乙肝患者
  ·-HBs
  3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发病后36个月出现
  4阳性的意义——注射过乙肝疫苗或曾感染过HBV,目前HBV已被清除者,对HBV已有了免疫力
  2.HBeAg及抗-HBe测定
  ·HbeAg
  阳性表示有HBV复制,传染性强
  ·-Hbe
  1)多见于HBeAg转阴的病人。意味着HBV大部分已被清除或抑制,是传染性降低的一种表现
  2)抗-HBe并非保护性抗体,不能抑制HBV的增殖
  3.-HBc测定
  核心抗体(抗-HBc)不是中和抗体,而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可靠指标,主要有IgMIgG两型。
  抗-HBc IgG在机体感染HBV1个月左右开始升高,能反映抗-HBc总抗体的情况。阳性高滴度,表明患有乙型肝炎且HBV正在复制;抗-HBc IgG阳性低滴度,则是HBV既往感染的指标,可在体内长期存在,有流行病学意义。
  抗-HBc IgM是机体感染HBV后出现最早的特异性抗体,滴度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病愈后618个月即可消失。-HBc IgM阳性,是诊断急性乙肝和判断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并提示有强传染性
   乙肝病毒检测项目及意义

检测项目

意义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阳性表示感染HBV,见于HBV携带者或乙肝患者。无传染性

2.HBs-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阳性表示注射过乙肝疫苗或曾感染过HBV,目前HBV已被清除者。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

阳性表示有HBV复制,传染性强

4.HBe-乙肝病毒e抗体

阳性表示HBV大部分被清除或抑制,传染性降低。

5.HBc-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阳性表示曾经或正在感染HBV,是诊断急性乙肝和判断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


  大三阳与小三阳临床意义

大三阳(135

小三阳(145

1.HbsAg(表面抗原)

阳性

HBV正在大量复制,有较强的传染性。

1.HbsAg(表面抗原)

阳性

HBV复制减少,传染性降低

3.HbeAge抗原)

4.-Hbee抗体)

5.-HBc(核心抗体)

5.-HBc(核心抗体)

  

 

 


  卫生部决定取消公民入学、就业乙肝五项检查
  丙型肝炎抗体是有传染性的标志而不是保护性抗体——与乙肝抗体的本质区别!
  例题:
  对诊断骨质疏松最有意义的是
  A.淀粉酶
  B.血清转氨酶
  C.γ-谷氨酰基转肽酶
  D.血清碱性磷酸酶
  E.肌酸磷酸激酶

   [答疑编号501074040201]
  『正确答案』D

  作为机体获得对HBV免疫力及乙型肝炎患者痊愈的指标是
  A.HBsAg+
  B.-HBs+
  C.HBeAg+
  D.-HBc+
  E.-HBe+

   [答疑编号501074040202]
  『正确答案』B

  HBV感染进入后期与传染减低的指标是
  A.HBsAg+
  B.-HBs+
  C.HBeAg+
  D.-HBc+
  E.-HBe+

   [答疑编号501074040203]
  『正确答案』E


  细目四:肾功能检查
  要点:
  1.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及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的意义、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2.浓缩稀释试验的临床意义

  一、肾小球功能试验
  (一)血清尿素氮(BUN)测定
  1.参考值 成人:3.27.1mmolL;儿童:1.86.5mmolL
  2.临床意义 血清尿素氮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各种肾脏疾病都可以使BUN增高,而且常受肾外因素的影响
   血清尿素氮升高的因素

分类

疾病

肾前性因素

肾血流量不足:脱水、心功能不全、休克、水肿、腹水等。
体内蛋白质分解过盛:急性传染病、脓毒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和甲亢

肾脏疾病

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症、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和肾肿瘤的晚期

肾后性因素

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等


  (二)血肌酐(Cr)测定
  1.参考值 全血肌酐:88177μmolL
  2.临床意义 在控制外源性肌酐摄入的情况下,血中Cr浓度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能力,故测定血中Cr浓度可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敏感性优于血尿素氮,是评价肾功能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肾小管功能试验
  (一)浓缩稀释试验
  在日常饮食起居条件下,多次测定病人尿量与比重,来判断肾脏调节水液平衡方面功能的试验,称为浓缩稀释试验。
  可测定远端肾单位(髓袢、远曲小管、集合管)的功能。
  1.参考值
  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
  昼尿量/夜尿量为3141
  夜尿量<750ml
  尿液最高比重>1.020,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之差>0.009
  2.临床意义
  (1)肾源性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变累及肾髓质时,可出现浓缩功能障碍,表现为尿量增多,夜尿量>750ml24小时尿量>2500ml,尿液最高比重<1.O18,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之差<0.009。慢性肾炎晚期则出现尿比重固定在1.010左右的等张尿,表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很差。
  肾小管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时,因肾小管损害严重,患者常先有多尿、夜尿增多和尿液比重降低,晚期可发生尿比重低而固定。急性肾盂肾炎可出现一过性肾小管功能异常。
  (2)本试验亦受肾外因素的影响,如高血压病肾功能失代偿期等可出现多尿、夜尿增多及尿比重降低甚或固定。
  (二)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C02CP)测定
  1.参考值 2231mmolL5070vol%
  2.临床意义
  C02CP降低和C02CP增高常见疾病

C02CP

酸(碱)中毒

常见疾病

C02CP降低

代谢性酸中毒

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性酮中毒、休克所致的乳酸中毒;剧烈腹泻、肠瘘等丢失大量碱性肠液。

呼吸性碱中毒

脑炎、支气管哮喘、癔病等。

C02CP增高

呼吸性酸中毒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广泛肺纤维化等。

代谢性碱中毒

急性胃炎、幽门梗阻、妊娠反应等


  例题:
  下列关于血尿素氮的改变及临床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消化道出血对,血尿素氮减少
  B.大面积烧伤时,血尿素氮减少
  C.严重的肾盂肾炎,血尿素氮减少
  D.血尿素氮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差
  E.血尿素氮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强

   [答疑编号501074040204]
  『正确答案』D

  下列关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肾功能严重损害时,开始升高
  B.高于80ml/分提示预后不良
  C.肾功能损害愈重,其清除率愈低
  D.肾功能损害愈重,其清除率愈高
  E.其测定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无关

   [答疑编号501074040205]
  『正确答案』C

  下列检查结果中,最能反映慢性肾炎患者肾实质严重损害的是
  A.尿蛋白明显增多
  B.尿中自细胞明显增多
  C.尿中红细胞明显增多
  D.尿中出现管型
  E.尿比重固定于1.010左右

   [答疑编号501074040206]
  『正确答案』E



  细目五:常用生化检查

  一、血糖测定
  1.参考值 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
  血浆3.35.6mmolL60100mgL
  血清3.96.1mmolL7011OmgL
  2.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升高见于餐后12小时、高糖饮食、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等,常为一过性;降低见于饥饿、剧烈运动等。
  (2)病理性变化
  1)血糖升高:
  糖尿病。
  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
  应激性高血糖:如颅内高压。
  2)血糖降低:如胰岛细胞瘤或腺癌、胰岛素注射过量等;缺乏抗胰岛素的激素,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二、血脂测定
  (一)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
  1.参考值 成人2.96.0mmolL
  2.临床意义
  (1TC增高 TC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TC者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生率较高。升高还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疗、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长期高脂饮食等
  (2TC降低 见于重症肝脏疾病如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化等
  (二)血清甘油三酯(TG)测定
  1.参考值 男性0.441.76mmolL;女性0.391.49mmolL
  2.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冠心病、动脉硬化症、肥胖症、阻塞性黄疸、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
  (2)降低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三)血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测定
  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 HDL-C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好东西!
  与TG呈负相关,也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
  HDL-C明显降低,见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 LDL-C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危险因素——坏东西!
  3.载脂蛋白A1Apo-A1)测定 血清Apo-A1是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指标之一,其血清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血清Apo—A1越低,冠心病发病率越高。——好东西!
  4.载脂蛋白BApo-B)测定 血清Apo-B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Apo-B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坏东西!
  例题:
  成人血清钠的正常值是
  A.110120mmolL
  B.121130mmolL
  C.136146mmolL
  D.150155mmo]L
  E.156160mmolL

   [答疑编号501074040301]
  『正确答案』C

  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引起血清钾增高
  A.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B.静脉滴注大量钾盐
  C.严重溶血
  D.代谢性酸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

   [答疑编号501074040302]
  『正确答案』E

  患者,男,55岁。劳累及情绪激动后,多次出现短时间胸骨后疼痛,下列哪项血清检查对明确诊断最有参考意义。
  A.
  B.
  C.氯化物
  D.
  E.胆固醇及甘油三脂

   [答疑编号501074040303]
  『正确答案』E


  三、酶学检查
  要点:血清淀粉酶、心肌酶检测的正常值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一、淀粉酶(AMS)测定
  1.参考值 血清:8001800UL;尿液:100012000UL
  2.临床意义 急性胰腺炎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有诊断意义。

  二、心肌损伤常用酶检测(ASTLDH见肝脏病检查)
  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测定
  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之一,发病后数小时即开始增高。
  各种原因的骨骼肌病变与损伤,均可引起CK及其同工酶活性升高。
  例题:
  对心肌缺血与心内膜下梗死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A.淀粉酶
  B.血清转氨酶
  C.γ-谷氨酰基转肽酶
  D.肌酸磷酸激酶
  E.血清碱性磷酸酶

   [答疑编号501074040304]
  『正确答案』D

  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最有价值的血清酶检查是
  A.谷草转氨酶
  B.淀粉酶
  C.碱性磷酸酶
  D.谷丙转氨酶
  E.血清碱性磷酸酶

   [答疑编号501074040305]
  『正确答案』B


  细目六:免疫学检查

  一、感染免疫检测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测定
  1.参考值 乳胶凝集法(LAT):ASO<500U
  2.临床意义 AS0高常见于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及感染后免疫反应所致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扁桃腺炎、风湿热、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二)伤寒与副伤寒的血清学检查
  肥达(Widal)反应
  (1)参考值0”凝集价<180;伤寒“H”凝集价<1160;副伤寒“A”“B”“C”凝集价<180
  (2)临床意义
  正常人因隐性感染或预防接种,血清中可含有相关抗体。
  若抗体效价依次递增或恢复期较急性期升高4倍或以上,则有诊断意义。
  (三)梅毒血清学检查
  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即产生梅毒螺旋体抗体,包括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反应素)。反应素检测为定性试验,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有助于梅毒的确诊。
  临床意义:
  定性试剂用于梅毒的初筛,因其抗原为非特异性,临床易出现假阳性。
  在定性试验阳性的前提下,特异性抗体试验阳性可确诊。
  (四)艾滋病病毒抗体及RNA测定
  1.参考值
  (1)筛选试验 ELISA法和快速蛋白印迹法(RWB)均为阴性。
  (2)确诊试验 蛋白印迹法(WB)和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HIV-RNA均为阴性。
  2.临床意义 筛选试验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常有假阳性。确诊试验有利于AIDS的确诊和早期诊断。

  二、自身抗体检测
  类风湿因子(RF)检查
  1.参考值 乳胶凝集试验正常人为阴性;血清稀释度<110
  2.临床意义 未经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RF阳性率为80%,且滴度常>1160临床上动态观察滴定度变化,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物治疗后疗效的评价。
  少数正常人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患者,RF也可阳性,但其滴度均较低。

  细目七:尿液检查
  要点:常用尿液检查的内容、正常值和异常的临床意义

  一、一般性状检查
  (一)尿量
  1.多尿 尿量超过2500ml24h者称为多尿。病理性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有浓缩功能障碍的肾脏疾病及精神性多尿等。
  2.少尿或无尿 尿量少于400ml24h(或17mlh)者称为少尿;尿量少于100ml24h者,称为无尿或尿闭。
  肾前性:各种原因所致的肾血流量减少,如休克、脱水、心力衰竭及肾动脉栓塞等;
  肾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及慢性肾衰竭终末期等;
  肾后性:尿路梗阻如肿瘤、结石、尿道狭窄等。
  (二)颜色和透明度
  1.血尿 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及出血性疾病等。
  2.血红蛋白尿 当血管内大量红细胞被破坏时,出现血红蛋白尿,其颜色呈浓茶色或酱油色,镜检无红细胞,但隐血试验可呈强阳性。见于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及恶性疟疾等。
  3.胆红素尿 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及阻塞性黄疸。
  4.乳糜尿 常见于丝虫病,少数因结核、肿瘤引起。
  5.脓尿和菌尿 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
  (三)气味
  尿中出现烂苹果样气味,多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有机磷中毒时尿带蒜臭味
  (四)酸碱反应
  正常新鲜尿多呈弱酸性至中性反应,pH5.07.0(平均6.0)。
  l 尿液酸度增高见于多食肉类、蛋白质,代酸,痛风;
  l 碱性尿见于多食蔬菜、服用碳酸氢钠类药物、代碱、呕吐。
  (五)比重
  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正常人尿比重波动在1.0151.025
  l 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蛋白尿、失水等;
  l 减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竭和肾小管间质疾病等;
  l 固定,常在1.010左右,称为等张尿,——肾实质严重损害。

  二、化学检查
  (一)尿蛋白
  当尿液用常规定性方法检查蛋白呈阳性或定量检查超过150mg24h者,称为蛋白尿。病理性蛋白尿见于:
  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肿瘤等);
  继发性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等);
  肾外疾病(发热、高血压、妊娠、中毒、心功能不全等)。
  (二)尿糖
  当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或血糖正常而肾糖阈值降低时。尿糖定性检测呈阳性,称为糖尿。
  1.血糖增高性糖尿 最常见于糖尿病,也见于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等。
  2.血糖正常性糖尿 由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减退,肾糖阈值降低所致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妊娠等。
  3.暂时性糖尿 见于:
  生理性糖尿,如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糖后。
  应激性糖尿,如精神刺激、颅脑外伤、急性脑血管疾病等。
  (三)尿酮体
  一般检查法为阴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呈强阳性反应,妊娠呕吐、重症不能进食等可导致脂肪分解加强,均可致尿酮体阳性。

  三、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
  1.红细胞

  镜下血尿:尿外观无血色,每高倍镜视野超过3个以上;
  肉眼血尿:尿内含血量较多,外观呈红色。

  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肾盏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血液病及肿瘤等。
  2.白细胞和脓细胞
  每高倍镜视野超过5个白细胞或脓细胞,称镜下脓尿,多为泌尿系统感染,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及肾结核等。
  3.上皮细胞 由泌尿生殖道不同部位的上皮细胞脱落而来。
  (1)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扁平上皮细胞) 来自阴道及尿道黏膜表层,成年女性尿中多见,临床意义不大。
  (2)移行上皮细胞
  表面移行上皮细胞(大圆上皮细胞):偶见于正常人尿内,大量出现见于膀胱炎。
  中层移行上皮细胞(尾形上皮细胞):多来自肾盂,又称肾盂上皮细胞。肾孟肾炎、输尿管炎时可见成片脱落。
  (3)肾小管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 主要来自肾小管上皮,尿中出现此类细胞表示肾小管有病变,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成堆出现表示有肾小管坏死。
  (二)管型
  1.透明管型 正常人也可偶有;肾实质病变时,明显增多
  2.细胞管型
  (1)红细胞管型 几乎总同时有肾小球性血尿。主要见于肾小球疾病。
  (2白细胞管型 常提示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病变,主要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
  (3)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表示肾小管有病变,是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的指征。常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高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3.颗粒管型 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或某些原因(药物中毒等)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4.脂肪管型 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
  5.蜡样管型 尿液中出现蜡样管型,说明肾小管病变严重,预后较差。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慢性肾衰竭及肾淀粉样变性。
  (三)结晶体
  若经常出现于新鲜尿中并伴有较多红细胞时,应怀疑有泌尿系结石的可能;若在服用磺胺时尿中出现大量磺胺结晶体,应及时停药。
  (四)病原体
  l 直接涂片平均每个油镜视野的细菌数>1个,为尿菌阳性。
  l 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5ml为尿菌阳性。
  例题:
  下列哪种病变通常不出现蛋白尿
  A.化脓性扁桃体炎引起的高热
  B.高血压病(3级)
  C.妊娠中毒症
  D.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发作时)
  E.慢性右心功能不全

   [答疑编号501074040306]
  『正确答案』D

  正常人尿中可以偶见的管型是
  A.红细胞管型
  B.白细胞管型
  C.上皮细胞管型
  D.透明管型
  E.蜡样管型

   [答疑编号501074040307]
  『正确答案』D

  主要见于肾盂肾炎的管型是
  A.红细胞管型
  B.白细胞管型
  C.上皮细胞管型
  D.透明管型
  E.蜡样管型

   [答疑编号501074040308]
  『正确答案』B

  下列除哪项外,均可出现蛋白尿
  A.高热
  B.高血压
  C.妊娠中毒
  D.心功能不全
  E.慢性胃炎

   [答疑编号501074040309]
  『正确答案』E


  细目八:粪便检查
  要点:粪便检查的内容、正常值和异常的临床意义

  一、一般性状检查
  1. 当胃肠、胰腺有病变或其功能紊乱时,则粪便次数及粪量可增多,也可减少。
  2.颜色及性状 ——重要!

  大便颜色或性状

  提示疾病

  1. 水样或粥样

  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如急性胃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 米泔样

  霍乱

  3. 黏液脓样或黏液脓血便

  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

  4. 果酱样

  阿米巴痢疾

  5. 鲜血便

  肠道下段出血

  6. 柏油样

  上消化道出血

  7. 灰白色

  阻塞性黄疸

  8. 细条状

  直肠癌

  9. 绿色

  乳儿消化不良

  3.寄生虫体 蛔虫、蛲虫、绦虫节片等虫体,肉眼即可分辨。

  二、显微镜检查
  1.细胞
  (1)白细胞 大量白细胞出现,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道寄生虫时,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2)红细胞 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时可见,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痔疮出血、直肠息肉等。
  (3巨噬细胞 见于细菌性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
  2.食物残渣 若镜下见较多的淀粉颗粒、脂肪小滴、肌淘纤维、植物细胞及植物纤维等提示消化不良。
  3.寄生虫 肠道寄生虫的诊断主要靠镜检查找虫卵、原虫滋养体及其包囊。如蛔虫、钩虫、蛲虫、绦虫、阿米巴滋养体等。

  三、化学检查
  隐血试验
  当胃肠道少量出血时,粪便外观不显血色,称为隐血。
  阳性常见于消化性溃疡的活动期、胃癌、钩虫病以及消化道炎症、出血性疾病等。
  消化性溃疡隐血试验呈间断阳性,消化道癌症呈持续性阳性,故本试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消化道肿瘤的普查、初筛和监测均有重要意义。
  注意——“假阳性反应服用铁剂,食用动物血或肝类、瘦肉以及大量绿叶蔬菜时,可出现假阳性。口腔出血被咽下后也可阳性。

  四、细菌学检查
  肠道致病菌的检查主要靠培养分离与鉴定,但有时也做直接涂片检查,如粗筛霍乱弧菌,可做粪便悬滴和涂片染色检查。怀疑肠结核时行耐酸染色后查找其分支杆菌。
  例题:
  粪便中查到巨噬细胞,多见于
  A.阿米巴痢疾
  B.细菌性痢疾
  C.急性胃肠炎
  D.血吸虫病
  E.霍乱

   [答疑编号501074040310]
  『正确答案』B


  细目九: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要点: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根据浆膜腔积液的形成原因及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漏出液

  渗出液

  原因

  非炎症所致

  炎症、肿瘤或物理、化学刺激

  外观

  淡黄、浆液性

  不定,可为黄色、脓性、血性、乳糜性

  透明度

  透明或微浑

  多浑浊

  比重

  <1.018

  >1.018

  凝固

  不自凝

  能自凝

  黏蛋白定性

  阴性

  阳性

  蛋白质定量

  25g/L以下

  30g/L以上

  葡萄糖定量

  与血糖相近

  常低于血糖水平

  细胞计数

  常<100×106L

  常>500×106L

  细胞分类

  以淋巴、间皮细胞为主

  不同病因,分别以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检查

  阴性

  可找到致病菌

  细胞学检查

  阴性

  可找到肿瘤细胞


  细目十:脑脊液检查
  要点: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脑脊液检查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有脑膜刺激症状需明确诊断者;
  疑有颅内出血;
  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及瘫痪等表现而原因未明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椎管内给药者。
  2.禁忌证 颅内压明显增高或伴显著视乳头水肿者,则禁忌穿刺,以免发生脑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