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位:俯卧位。 2.步骤: ① 罐排法:罐分别排列在对应的穴位上。 ②留罐时间:留罐时间3—5分钟,每个罐抽气次数一致(2-3次)。 ③注意事项:若在3天内吃药;打针;点滴;喝酒或服用保健品等则诊罐时,影响准确度。潜在疾病初学者诊视困难。 ④诊断依据:根据八纲辨证,即阴阳、虚实、寒热、表里,为疾病定位,定性,或叫读像。 3.罐像分布:罐像与穴位、脏腑对应。 罐诊诊断准则 一、辨证颜色 常色:生理色,微红润,有光泽。 病色:实证,热证,表证,阳证——明亮的,红润的,含蓄的,色浅。 虚证,寒证,里证,阴证——晦色的,虚脱的,枯萎的,色深。 二、罐像颜色判定 三、病程辨别: 陈病:深紫;暗。 新病:红色;亮。 四、罐诊中三焦的划分: 上焦——肺、心; 中焦——胆、胃、肝、脾; 下焦——小肠、大肠、肾、膀胱。 五、表里关系: 从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上判定: 肺——大肠 心——小肠 肝——胆 脾——胃 肾——膀胱 六、临床表现: 1.根据色泽判定临床表现: 阳症的临床表现:面红、身热、呼吸气粗、多言、烦躁、小便赤涩、大便秘结。 阴症的临床表现:畏寒、肢冷、疲乏无力、声低、神倦、小便清长、大便泄汤。2.一般常规临床表现: ● 阳证、热证、实证多呈现鲜红色瘀斑反应; ● 阴证、寒证、血瘀证多呈现紫红色、暗红色瘀斑反应; ● 寒证、湿证皮肤多呈现水珠或水泡; ● 热毒炽盛的患者皮肤常出现出血点或血泡; ● 慢性病或虚证的患者皮肤多呈现潮红或淡红色。 ● 感受风邪毛孔表现粗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