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待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小申书院 2013-04-10

期待从教课文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吴忠豪

崔峦老师在去年宁夏会议上说“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大家都认同,当然也有老师提出“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那么课文就不要教了?我想:崔峦老师主要是针对目前我们语文课堂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一篇一篇分析课文。课改十年,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的语文教师比课改之前更加辛苦,学生负担也没有减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没有明显提高,语文课越来越难教。“大道至简”。任何越先进的东西越简单。(电脑、相机、汽车……)我们越改越复杂,这肯定是不对的。社会对我们的语文教育评价不高。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对中小学教育基本评估:“ 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内容方法比较陈旧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举例:故宫盗窃案赠送锦旗错别字的出现。
    一、什么是“教课文”,什么是“教语文”
    例:四年级《太阳》大陆老师·台湾老师(教法完全不同)
    《毕加索和和平鸽》香港老师的教法“画流程图”
    *什么是教课文—— 以分析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要目标组织教学过程的,无确定的语文本体性课程内容的阅读教学。
    *什么是教语文—— 确定的语文本体性课程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在教学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同时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阅读教学。
教课文的效率调查——三年级《一尊铜像》五年级《詹天佑》
词语教学效率调查
    *老师的教学起点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设定,而不是根据学生来,常常把学生的起点设定为零。
    &我们的语文课常常不是在教语文,常常是在教思想品德老师、科学老师、地理老师、音乐老师……的工作。
    &语文本身就是人文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我们把语文的学习排斥在人文之外,强调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特错特错的。
    二、为何难以克服“教课文”的顽症
   《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讨论》发表于201012期《课程·教材·教法》
   “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关注的主要是教学层面的问题,比如如何改革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等,很少从课程层面去反思语文课程的症结所在。其实,语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存在于课程层面上,诸如课程形态设计不合理,课程内容不成体系,课程重点取向失当,课程教材编写不够合理等等。 ”
    什么是课程——课程决定教育的方向和内容,规定“教什么”,课程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设好了的
    什么是教学——教学是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决定“怎样教”;而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
    症结——
   A.以阅读为核心设计课程形态
   缺乏结构性的课程体系(本体错位)
   课文人文教育为核心(语文知识、口头表达、书目表达)(语文技能、学习方法、其他)
   语文课程内容:

a.本体性课程内容(工具性)——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独有、会用、稳定)
    b.课文思想内容(人文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共有、体验、时效)
   美、英、法、日、俄的课程形态
   例:《月光曲》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薛法根、于永正)
   B.以文本解读为目标组织教学过程
   *“教材内容”不等于“课程内容”
   教材内容:指为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
   课程内容:指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整体循环式文本解读(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认读能力)
   &语文教师教学是一种再创作。
   &深度解读对我们的孩子有用吗?学生要学什么?
   &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最重要的是认读能力,把文字符号转化为有意义的字符(几个毫秒的时间)
   *能力递进式的阅读教学模式:认读技能——理解技能——品读欣赏
   三、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
   1.把发展儿童的语言放在首位
   例:五年级《银杏树》画出描写梧桐树的词句,来写《梧桐树》
    学习课文的语言,用课文语言去发展、丰富、规范学生的语言,去提高学生的语言。
   *语言的输入(朗读、背诵):是学习者学习的蓝本,也是语言学习过程的起点,没有语言的输入,根本谈不上语言的学习。语言输入的内容、数量和方式,往往直接影响语言学习的质量和速度。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积累。
    *语言的输出(表达):绝大部分孩子语言输入之后,是不能直接表达的,需要老师创设情境去练习语言的输出。这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
    例:《香港,璀璨的明珠》
   &要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课文语言的意识,善于运用吸收的语言。
    &语言发展了,语言智慧、语言策略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要靠学生在反复的练习的过程中去领悟。
    &以表达促进学生阅读,为用好课文的语言必须主动、积极地去理解词语。
   &为表达而理解
   例:四年级《燕子专列》、三年级《蝙蝠和雷达》、五年级《詹天佑》
   &就像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学开车,我们语文老师天天带着孩子读课文,自己不写文章,也不让学生学写文章。
    &语文课堂是让学生学说话,不是老师练说话。
    2.凸显语文方法的学习过程
    例《祖父的园子》对话人物提示语的学习  六年级《穷人》
   *贾志敏语言学习三部曲:入乎其内化乎其中  迁移运用 
   &
“教过”不算高明,不是本事;“教会”才是最高境界,才是高明。

   3.构建适合语文学习的课型
    *颠覆一篇一篇教课文的现状
    *语文课型结构:方法指导课(一课时)、基于阅读的表达课(两课时)、基于生活的表达课(一课时)、读书指导课(一课时)、课文学习(自学课文——自学检测——自学指导)
   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课文学习,应付考试。
    *课外阅读课程化
    抓好读书的指导、交流,课文上不完就不要上。
    让孩子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语文教师最大的成功。
   4.探索结构化的语文课程内容
    语文课时越来越少,就因为我们语文老师连自己教什么都不知道。
    语文课程内容(阅读领域)——阅读方式、读懂理解课文、各类文体阅读、表达方法的学习与欣赏、阅读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