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最早的古民居 靖安云山世第属

 茶香飘万里 2013-04-10

水上人家

水上人家

古民居

古民居

赵家村牌楼

赵家村牌楼

牌楼

牌楼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仁首乡棠港大队牌楼赵家,村民称之为“牌头”,今存古建筑群,其核心部分为一个矩形的大院子,为云山世第。

    罕见的元代古民居

    深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一兵在偶然情况下,与靖安县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起发现了云山世第。云山世第平面上是一个四面围合的矩形大院,残存近一半的院墙。

    中部前方为带八字门墙和牌坊式大门,朝向西偏北,近年经过比较彻底的修缮更新,从尚存的一些古代构件看,近年大修前是一座明代晚期的建筑物。进入大门后是三进二天井的一组古建筑,村民称之为“赵氏宗祠”。这一组建筑物保存比较完整,其中重要的部分是梁架和柱础,按照其形制分析,应当属于明代早期洪武至永乐年间的建筑。

    张一兵从祠堂的梁架和柱础等构件推测,整个祠堂是明代早期的建筑。在祠堂北路有两栋部分倒塌的民房,专家从这两栋民房的建筑形制、用料等特点来推断,这处建筑群始建于元代早期。 

牌楼

牌楼

古民居

古民居

古民居风情

古民居风情

古民居周边风景

古民居周边风景

    氏族多人不同时期修建

    张一兵认为,一般家族来到一块陌生土地上开基创业,初期所建房屋多半是简陋的临时性建筑,很难传之久远。但也有少数家族是在原居地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厚的财力之后,再携带资金到新居址进一步开基创业。赵用夫在孙子出生后“复迁云山”就属于后者。

    在赵用夫迁云山之前,靖安赵氏已经过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是从始迁祖赵徵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开始,到第七世、八世的赵谦夫、赵苾进考中进士的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公元1256年)为止,是真正的开基创业阶段。第二阶段从赵谦夫叔侄中进士开始,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成为了一个累世簪缨之家。

    结合以上内容,张一兵认为这栋建筑应该是合众人之力建成,在不同的时期,都进行过修建,既包括南宋进士赵用夫,也包括了山西知县赵瑺。所以云山世第这个民居大院的建设营造活动,应该是从赵用夫家族迁入此地的元代初年,大约在公元1300年左右就开始建造。

    从构件推测建筑时间

    根据实地调查发现,云山世第围墙内外现存众多房屋的建造时间可以从古代一直排到近代、现代。虽然近代以来村民的改建和改造对这一古建筑群的原貌和完整性造成了很大破坏,但是其核心部位即中部的两路二、三进主要建筑物,至今仍然保存得基本完整。

    梁架造型与结构基本上是明代早期的,梁架为微弧月,明栿却没有髹饰。结构上明间里槽为抬梁减柱造,在前金柱的位置上用一根与大梁等径的楣梁,架大梁于其上,于是减去了二根前金柱。大梁后部坐于后金柱顶上,上部以大坐斗与出要头的准十字斗拱承托二梁、三梁。后金柱之间连以额枋,上设普柏枋,后檐柱与金柱间则以穿插枋相连。前檐柱上有额枋与普柏枋,以大坐斗承担一条内弯翘中部,外面托住外檐檩,里面托住下金檩。大楣梁与前檐之间的联系依赖于次间山面的大排穿斗架。圆檩皆用上下双重,本地话中檩称为“桁”,下檩称为“梁”。明间两扇抬梁架保留了一定的宋式大木作风格。

    靖安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金檩下的楣梁减柱造和前檐下的内弯翘也使用了早期的大木作法。祠堂的柱础都是木櫍矮覆盆八方座样式,各个柱础之间的形制也往往有微小的差异变化,可能是多次维修更换的结果,其风格造型代表的时代皆不出于明代洪武到永乐年间。”

    门厅柱础是此建筑群中年代最早也最重要的构件,与祠堂柱础用花岗岩材料不同,此厅柱础所用石料为豆青石,石质不仅细腻光滑,而且密度大、硬度高,特别耐用。造型为木櫍翘唇扁覆盆八方座,具有典型的早期特征,与此村始建于元代早期的结论完全吻合,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在全国现存古民居建造时间排序中,元朝时期的建筑算是营建时间较早,比较罕见的。靖安县博物馆馆长刘靖宇告诉记者,在江西省已经发现或是有记载的建筑当中,云山世第的修建时间最早,可算是江西最早的古民居,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晴天不见灰,雨天不湿鞋

    据了解,云山世第是村子的中心,村子里的房屋围绕着这座祠堂而建,形成了“四街八巷”。由于房屋密集,屋檐相靠,过去在街巷里行走,可以“晴天不见灰,雨天不湿鞋”。

    在云山世第中,最古老的部分并不是处于中轴线上的祠堂建筑组群,而是处于北侧的一路二进住宅建筑。村民称北侧的一路为“老屋”,都说是先建了老屋才建的祠堂。

    根据相关专家调查结果显示,老屋的建造时间的确早于祠堂,由此可知这是一个先建内部住宅、后建外部围墙或围屋的围合式建筑群。

    传是皇族后裔所造

    牌楼赵家来到靖安的开基始祖名赵徵,落脚地为熊仙都棠荫,如今棠荫这个地名已消失。

    村中的老人听祖辈谈起过村子的发展由来,老人告诉记者,南宋末年,为了逃避战乱,他们的祖先辗转到了永修。由于感觉当地不安全,便想要找一个防御中心,最后找到了这里,在此安居乐业。相传,迁徙到这里的赵氏家族有三兄弟,牌楼村是其中一支。其他两支,则分布在附近的云村和箭头村,而牌楼村是最为兴旺的一支。

    有村民认为,牌楼赵家村的建造者为赵匡胤的后裔赵徵,云山世第的建造者也是赵徵。但是,村中的老人告诉记者,云山世第的建造者应该为赵瑺(赵徵的后人)。

    村中的族谱卷二《琛支世系之图》记载:“瑺,字孟琛,号南桥,由选贡初任广西迁江县,复任山西潆河县知县,世居云山。”专家分析,“世居”就有可能是赵瑺先辈的居所。根据《祖谱》记载:“其先世,父为苾宗,祖父为用夫。”也有说法认为此建筑为赵用夫所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