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7

 yiyidaodao 2013-04-11

邹衍(7):第六章 寒谷吹律、蒙冤下狱与再度为稷下先生

(2010-02-25 19:15:04)
标签:

杂谈

分类: 邹氏文化

第六章 邹衍蒙冤下狱与再度为稷下先生

 

第一节 邹衍蒙冤下狱

 

一、 邹衍吹律,使寒谷变暖

 

邹衍在燕国,受到燕昭王的尊宠,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这里只举一例,这就是他利用阴阳家的“候气”知识使燕国某处因土地寒冷而不能种植庄稼的寒谷,变成可以种植庄稼的“黍谷”。王琦撰《李太白集注》巻三十有李白《邹衍谷》五言诗一首:“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其注引《一统志》说:燕谷即是黍谷山,其地在顺天府懐柔县东四十里,跨宻云县界,亦名燕谷山。据《山水记》记载,黍谷山有风洞,其洞口的风寒气逼人,即使盛夏,人们也不敢进入。据刘向《别录》记载,燕国有一处谷地,其土地肥美,但是气温很低,所以不生长小米等农作物。邹衍曾居住在于这个地方,他用吹律的办法来使寒谷变暖。据《史记·律書》说,吹律是以某种乐器吹出孟春之声以主季冬,使气与杀相合并,其音崇尚宫之声,因为同声相从,顺物之自然,使寒谷变暖。由于邹衍吹律,就可以生长庄稼了,所以这个山的名字就叫黍谷。邹衍吹律实为古代一种“候气”的办法,据《后汉书·律历志上》有关于“候气”具体办法的记载,但是对于今人来说有相当的难度,我们在这里不去细说它。总之它是利用“候气”的知识,使燕国的寒冷的土地,不长庄稼的山谷,适应季节而变为可以种植农作物的“黍谷”。这使燕国扩大了农作物耕种的面积,当然对燕国农业发展的贡献是很大的。

关于邹衍吹律之地也有不同的说法,据《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四十记载,《大清一统志》说:“黍谷山在密云县西南十五里。又《密云县志》谷中有庙,基址犹存,旧城东门外有邹衍吹律处碑。”又《畿辅通志》卷十七山在懐柔县东跨密云界。记录于此,以备有兴趣的朋友查考。

 

二、邹衍蒙冤下狱

 

虽然邹衍有功于燕国,但他毕竟是齐国人,燕国齐国从开始成为封国之后,两国的关系就不友善。特别是燕、齐处在两国交战之时,邹衍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公元前 278 年 (周赧王 37 年,齐襄王 6 年,燕昭王 34年,太子即王位,即燕惠王。这时邹衍 46 岁,邹衍以燕昭师而继续在燕惠王朝为臣。然而燕惠王与燕昭王为人大不相同,燕昭王对邹衍及其大臣可说得上是言听计从,尊宠有加,而新继承王位的燕惠王对先朝老臣却并不信任,更谈不上尊宠了。因为燕惠王在为太子的时候,和将军乐毅发生过矛盾,到燕惠王即王位之后,便怀疑乐毅将军,怕他手握重兵危害他的利益,于是就派骑劫取代乐毅为将军。《史记·乐毅列传》则更具体地说到田单使用反间计,派人对燕惠王说:齐国城市只有两座城没被燕军占领,其原因就在于乐毅将军与燕王有矛盾,乐毅想要留在齐国,等待机会打回燕国,取代燕王的地位。于是燕惠王果然中计,召回将军乐毅,乐毅害怕被诛杀,所以被迫逃亡到赵国。邹衍所处的地位与乐毅相似,或许因为乐毅的縁故而受到牽連,这在我们分析此事时自然联想到的。

关于邹衍蒙冤的原因,我们还可以作如下分析:上面我们说了邹衍用阴阳家的“候气”知识对燕国农业的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邹衍的学说本身也是有毛病的,扬雄《法言》批评邹衍迃回而不可承信。这是说邹衍的学说,虽然宏大高远,但是很难使人相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也批评邹衍的学说王公大人最初知道他的学术,都会肃然起敬,另眼相看,但时间长了,便觉得很难实行。也就是说,给人以空谈和不真实的感觉。自然使人产生疑惑,加上政治上燕、齐的敌对地位,更容易让人怀疑邹衍学说的动机。

燕国大军更换主帅,使得前线的战事局面大大不利于燕军,而此时齐国出了个很了个不起的英雄田单,他以即墨为反攻的起点,用火牛阵的战法,神出鬼没地大败燕军,燕国将军骑劫被杀,燕兵退回燕国,齐国很快收复失去的国土与城市。齐闵王死在莒,而拥立他的儿子为齐襄王。

燕国与齐国双方战局的逆转,形势变化很快,这就引起了燕国国内的思想混乱,朝廷的一些大臣难免猜疑,某些过去嫉妒邹衍的人趁机散布流言蜚语,加之邹衍是齐国人,使燕惠王周围的人更容易找到借口譛害邹衍。燕昭王虽然尊礼邹衍等人,但毕竟燕、齐两国处于交战状态,双方不能不有防备之心。《战国策·燕二》记载,燕昭王与天下诸侯讨伐齐国,而有齐国人在燕国为官者,燕昭王召他来对他说:“寡人现今与天下诸侯讨伐齐国,很快就要下令出兵了,你必然出来劝阻,劝阻不听,你必然因此而离开燕国,然后去齐国。寡人要是再与齐国复归于好,我会通过你再与齐国谋事的。”由此可见,燕昭王虽然在齐国人而前并没有表现出灭亡齐国的决心,但当时燕、齐两国已是对头,颇为势不两立,常常有独自呑并齐国之志向。既然燕昭王都是如此,而又何况他的后继者燕惠王呢?更不用说燕惠王周围的大臣们了。

《后汉书·刘瑜传》曾引《准南子》说:

邹衍在燕惠王朝里为臣确实是诚心诚意要想效忠的。但是燕惠王左右的大臣譛害于他,给他揑造了谋反的莫须有罪名,邹衍蒙冤被下到监狱。他仰望天空,放声痛哭,这时虽是五月间的天气,本该暖和了的,却因为他的冤情而感动了上天,从而为他下起霜来了。

王充《论衡·感言》说:

传书上记载:邹衍本来没有罪,却被关押在燕国的监狱中,那时正是夏天,因为含冤的邹衍仰天长叹,感动得老天爷为之下霜。

这些关于燕惠王将邹衍下狱的记载,是儒家的传统说法。反映了“天人感应” 的思想。

王充对五月下霜,有较为合情理的解释。《论衡·变动》说:

燕国地处北方,邹衍入狱之时为周代实行的历法(简称周历),那时的五月,相当于以十一月为正月的夏代实行的历法(简称夏历)的三月,中原地区在夏历正月、二月常有霜雪,北边比较寒冷,三月下霜,并不是奇怪的事。只是邹衍蒙冤,仰天而呼,正好碰上下霜而已。王充认为这只是巧合,并不属于怪异。

公元前 277 年,周赧王 38 年,齐襄王 7 年,燕惠王元 2 年。齐国将军田单攻聊城,稷下先生鲁仲连写信给燕国将领,燕国将领下令撤兵。此时邹衍约 47 岁,在燕国监狱之中,稍后,邹衍的冤屈可能是得以昭雪而出狱。

(台湾)王梦鸥先生《邹衍遗说考》认为邹衍系狱,最终是死于狱中。此说是不可信的。因为邹衍在燕王喜时还有活动,说明邹衍未死于狱中,他的冤案是可能是得到了“昭雪”。

 

第二节 邹衍再度为稷下先生

 

公元前 277 年,此时齐国已收复燕国侵占的土地,齐襄王也打算要振作起来,于是稷下学宫又开始恢复活动,学术空气又重新活跃。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

稷下学宫中的稷下先生田骈等已经死了,在齐襄王时,荀子是资格最老的老师,齐国还是恢复了稷下学宫的老传统,使有名的稷下先生为大夫,而荀子三次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德高望重的主持者)。

邹衍又回稷下学宫到成为稷下先生,从事著作。为什么呢?我们分析其原因,是邹衍的冤案被昭雪以后,燕惠王并未重用他。作为齐国人,在燕昭王去世之后,政治上支持他的势力,没有了,这样呆下去邹衍觉得毫无意义。邹衍知道此时齐襄王早已继位,稷下学宫已经恢复了昔日的繁荣景象。这当然对邹衍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邹衍又回到了稷下学宫。作为祭酒的荀子,对邹衍这样出生于齐国,而又有相当影响的稷下先生,虽然他们在观点上有颇大的分岐,也还是以稷下学风的兼容并包精神,接纳了邹衍。又据明代张宇初撰《岘泉集》巻三记载:“孟轲学扵子思之门,荀卿学于邹衍。此儒之所相传也。”这个记载,前者是确凿无疑的事实,后者我们虽然没更多的材料来确证,但有此一家之言,作为依据,也比只是猜测要好得多。既然荀子曾是邹衍的学生,那么,邹衍要从燕国回稷下学宫,再为稷下先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邹衍回稷下学宫的时间,我们可作大致的推算,是在齐襄王时,再要具体的时间已经很难准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