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式美

 浅行漫步 2013-04-11

第一章 美的内容和形式

什么是美的内容和形式呢?美的内容即体现在感性形式中的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本质力量;而美的形式则是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的、动人的、光辉的感性形象。简单地说,就是任何可以被感知的事物和现象都会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对于那些可以被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摸到的部分,我们就称之为“形式”。而那些蕴含在形式中的,能够引起人的精神活动和心理反应的部分,我们就称之为“内容”。进而,我们可以说,“美的形式”就是那些能够使我们的生理感觉器官感觉舒适、放松的形式;美的内容则是指那些能够被我们的心理所接受、认同或引起共鸣的内容。

由此我们知道,事物的美包含了两个方面,即“形式美”和“内容美”。而在时间顺序上,形式的感知要先于内容的感知,所以说形式是内容产生的必要基础。

第一节 内容美和形式美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审美表现

形式美是客观存在的,而内容美的产生主要依赖于人们由此及彼的联想。那么由于联想而产生的美感当属于内容美,而将联想因素剔除之后获得的美感,就属于形式美。由于内容美和形式美具有上述的差异性,那么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的审美也是不同的。

第一阶段,婴幼儿的审美。了解婴幼儿的审美对我们研究形式美非常有帮助。这是因为婴幼儿在感知事物的时候很少去作联想。在他们的头脑中,可以被联想的意识积累很少,也就是说,他们在感知美的过程中是很少去关注审美对象内容的。因此,能够让他们感到美的对象更多的是具备了形式美而不是内容美。 那么在婴幼儿眼中,哪些东西是美的呢?很显然,单纯的形态、柔和的色彩、柔软的质感、轻松的音乐、甜淡的味道都是美的,因为这些是能够让婴幼儿的生理器官感觉舒适的特征。另外,我们知道婴幼儿对一种玩具的兴趣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他们喜欢新鲜的东西,喜欢能够让他们产生好奇的东西,这正是他们求新求异的心态在起作用。其实,这也从生理舒适性和心理求异性两方面很好地说明了形式美产生的根源。综上所述,在婴幼儿阶段,美感的来源主要体现为形式美。

第二阶段,青少年的审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的增强、思维的丰富,青少年表现出对强烈的色彩、较为复杂的形态的喜好,这是因为他们的生理条件已经具备了对强烈刺激的承受能力。在青少年阶段,形式美的取向在发生变化,同时伴随着见识的增长,内容美的意识开始逐步形成。因此在青少年的审美过程中,形式美和内容美是并重的。

第三阶段,中年人的审美。中年人的生理机能成熟稳定,对环境的适应很强,因此,中年人的审美趋向多元化。同时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中年人在心理上的差异性因生存环境的不同而变得非常大,甚至都掩盖了他们在审美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共性,从而表现出了极大的审美差异。这个时候,内容美的力量往往超越了形式美的力量而成为美感的主要来源。

第四阶段,老年人的审美。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集体退化,接受刺激的强度在减弱,对色彩的敏感性也在减弱,那么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对形式美的感受又趋向一致了,即更加趋向于简单的、温和的形态以及不太刺激的色彩。但是,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对于内容美的感受相对于中年人而言差异性则更大了。

以上就是对人类在不同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趋向的探讨,通过探讨我们知道,形式和内容是作为两股重要力量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在没有内容或内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形式的美感占据主要地位。而在内容很多或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内容美的力量就会超过形式美的力量成为决定事物美与不美的关键。

第二节 美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美的内容是美的本质,美的形式是表现美的内容的方式,二者共处于该事物的统一体中。一般说来,美的内容处于主导地位,美的形式从属于美的内容并为表现美的内容服务;与此同时,美的形式又反作用于美的内容,形式的优劣直接影响以至制约着美的内容的表达。任何一个审美对象,如果在形式上不具有审美价值,那么,它的美就不可能存在。因此可以说,美的内容和形式是美的事物统一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种形态的美也总是以其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作用于我们的感官的。这正如俄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所说:“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然和内容紧密地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中分出来,那就意味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也一样,你想把内容从形式中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由此可见,美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于美的事物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缺一不可的。

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具有同一性,这是最基本的方面;但是,美的形式并不只是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它还有着自身的能动性,和美的内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美的形式对美的内容有着一定的反作用。也就是说,当美的形式适合美的内容时,它对美的内容的具体表现和展开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充分揭示出美的内容,从而增强美的感染力;反之,当美的形式不适合美的内容时,它就会妨碍美的内容的表现,削弱美的感染力。

第二个方面,美的形式影响美的内容的显现。如果说,美的创造是由内容向形式的转化和过渡;那么,美的鉴赏则是由形式向内容的转化和过渡。人们对美的感知,总是从观赏美的形式开始的,然后通过形式再进而去感受它的内容。比如,一位演讲者一站到台上,首先引起听众注意的是他的形象、气质、姿态、语言,然后才是接受他的内容和观点;同样,一幅精美的油画,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画面的结构布局、线条与色彩配置。所以,形式的精美、宜人、和谐,对美的内容的表达和显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方面,美的形式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与美的内容相比,美的形式更多地表现为相对的稳定性和定型化,它不像美的内容那样,直接由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所决定而表现出可变性和灵活性。

第四个方面,美的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越来越重视对事物的外部形象进行审美评价和欣赏。在创造美的事物的过程中,既注意其内部质量,又注意使其外在面貌美观,让它的外在形式也成为人的审美理想、创造力量的显现。比如一切茶具都可以泡茶,但是人们在购买茶具时往往要精心挑选,人们挑的往往不是它的容量大小,而是挑它的形式,甚至是外形式,即外观花色和样式。所以说,外观美不但能使人赏心悦目,同时它也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第三节 美的形式与形式美

美的形式和形式美是两个含义紧密相关而又有区别的概念。美的形式指美的事物外在形式的美,是该事物美的性质和特征的直观、生动的呈现,它和美的内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但不能脱离美的内容,而且要与美的内容相适应,要受美的内容的制约,因而它不能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形式美是指由一定的自然物质材料按照一定的客观法则组合而成的审美对象,它从美的形式发展而来,同美的内容的联系是间接的、朦胧的、不确定的,可以脱离美的内容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比如,就单纯的线条而论,不同形式、不同方向的线条就会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而不需借助任何内容。再比如有些窗花,它们仅仅是靠对称或者富有韵律感的几何形式来表现美的。而同样的一些几何图形,胡乱地搁在一起会显得杂乱无章,若是有规律地交替重复排列,则会表现出不凡的韵律感。由此可见,形式美是完全可以脱离美的内容的,在这一点上,它与美的形式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从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的联系程度来看,可以将美的形式分为内形式和外形式两种。内形式是美的事物内在构成要素的结构方式;外形式是与内在构成相联系的外在风貌。例如一个人,他的内容就是他的肌体、健康状况、思想、性格、气质、知识以及能力水平等等,而身高、脸形、丰秀、肤色等就是他的内形式,衣着、发型、首饰、化妆等则是他的外形式。又如一本书,其中的观点、知识、论据等是它的内容,而章节段落等是它的内形式,字体字号、装帧、版式等则是它的外形式。简单地说,内形式好像人的骨架,外形式就是人的肌肤,而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形式美,在通常情况下是指外形式的美。由此可见,形式美是美的形式的组成部分,美的形式包含形式美,形式美与美的形式乃是个别与一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第二章 形式美的一般问题

第一节 形式美的产生与发展

所谓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从审美发生的角度看,形式美是由事物的外形式经过漫长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的。形式美的发端最早应当追溯到原始社会。在这个时期,尽管审美或艺术并未独立或者分化,但它们已经潜藏在人类早期的种种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了。在旧石器时代,虽然北京人的石器尚无定形,但是丁村人的石器已经略有规范了,就像图上所展现那样,他们的石器有的呈现出尖状、有的呈现出球状,还有的呈现出橄榄状等等。而从另外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山顶洞人这个时期的石器也已经很均匀,很规整了。这些对生产工具形状的合规律性的选择和加工,说明原始初民们已经开始“人的对象化”了。不仅如此,在山顶洞人那里还有磨制光滑的,钻孔、刻纹的骨器和许多用赤铁矿染过的小砾石、石珠等“装饰品”。而且他们还要在死者身上或尸体周围撒上红色赭石粉。这表示他们已经是将人的观念和幻想外化凝冻在这些所谓的“装饰品”的物质对象上了。原始的物态化活动正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开始。之后,原始巫术礼仪以及远古图腾活动等对山顶洞人撒红粉的物化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符号图象化,而这一系列活动正是包括形式感在内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的萌芽。

到了新石器时代,在仰韶彩陶和马家窑彩陶的纹样中出现了形态各异的鱼、奔驰的狗,爬行的蜥蜴以及别致的人面鱼等形象,这些看来似乎只是“美观”和“装饰”但无任何具体含义和内容的抽象几何纹样,其实在当年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含义,也就是它们具有浓重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它们是由真实的动物形象逐步演变成抽象化、符号化的图形的。这种由写实到符号化,从模拟真实的形象到抽象化的过程,正是一个从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从上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几何纹样是以线条的构成和流转为主要旋律的。也就是说,对线的审美在新石器制陶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这些是与日益兴盛的陶器实体制造分不开的,也只有在这个物质生产的基础上,线条才日益成为了这一时期的审美核心。而由线条的内容向形式的转变,也是通过在生产劳动中所掌握的合规律性的自然法则来实现的。总之,在这个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象征,从形到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不自觉地创造和培育了比较纯粹的美的形式和审美形式感。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无论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还是仰韶彩陶饰纹的体和线,这种原来包含着特定观念和内容的“有意味的形式”却因其重复仿制而失去了具体意味,从而变成了规范化的一般形式美,使特定的审美情感也逐渐演变成了一般的形式感。于是,这些色彩、几何纹饰又成为各种装饰美、形式美的最早样板和标本了。而形式美也就这样从人类社会实践的母体中孕育并产生出来了。长期以来,人类在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运用形式美的相关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经验。这些经验作为知识积累和艺术技巧,成为了形式美创造的宝贵财富。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范围日益扩大,人类力量对象化的范围也更广阔,在这种情况下,美的事物也随之越来越丰富化。而按照形式美的产生规律,人类不断地对事物的形式和美的形式进行探索、仿制、创造和突破,自觉地推进美的内容向美的形式的积淀,使得形式美的构成因素和组合规律不断延伸,促进了形式美的迅速发展。

第二节 形式美的特征

一、抽象性

形式美的抽象性,指的是它可以不依赖于具体的内容,一般只从抽象的形式中显现美。

比如花的美,主要体现在抽象的形式中,即主要通过花的颜色和形态来显现。正因为如此,鲜花、塑料花、绢花、纸花,都因其自身缤纷的色彩和多姿的形态博得人们喜爱。

抽象性是形式美最重要的特征。

二、装饰性

形式美的装饰性,是指它较多地运用于对事物的装饰。一个事物如果没有形式美,虽然不会影响其内在的品质和整体美,但有了形式美,就会使该事物的整个面貌显得更美,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比如现在在报纸版面上常用的各种形式的装饰线,通过它们将一版报纸中的各部分内容分隔开来,这虽然对报纸的内容不会造成影响,但它能够使人们在阅读时更加愉悦。再比如在锦旗的下端镶上金穗等,这虽然也不会对锦旗所表现的内容造成影响,但是镶上了金穗之后,就会大大提高审美的效果。

我国古籍《韩非子》中讲了这样两个故事:“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作者讲这两个故事的原意,是通过“秦伯嫁女”和“买椟还珠”取笑人们舍本求末,取舍失当的行为。但是,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两个故事正好说明了重视外形式的美,不但能够提高事物的审美价值,而且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这也说明了形式美是可以脱离美的内容而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外形式的美,尤其是表层缀饰美,虽不能改变事物内美的本质,但却可以有助于美质的显示,使其锦上添花,如果秦伯盛饰了秦女怀赢,楚人美化了宝珠,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而当今的商品装潢和衣物上都特别讲究表层的缀饰美,道理就在这里。

三、单纯性

形式美的单纯性,指形式美的审美意义以及它给人的审美感受往往是简明、单一的,人们欣赏形式美,不会像欣赏悲剧那样,以痛惜的感情态度对待欣赏对象,也不会像欣赏喜剧那样,以嘲讽的感情态度对待欣赏对象。

在欣赏形式美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忽视它所体现的事物的内在本质意义,忽视事物与人的功利关系,而只注意形式美所带来的单纯的情感。因此,在欣赏形式美的过程中,人们的审美心理一般不包含复杂的思想情感,只是包容比较单纯的情感。

四、独立性

形式美的独立性,指形式美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形式美的独立审美价值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对于有些形式胜于内容的美的对象,人们通常把它作为形式美来欣赏。如自然美,某些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富有装饰趣味的绘画,京剧艺术中的服装、头饰、脸谱、桌围、椅帔和程式化的舞蹈动作,古典建筑的飞檐斗拱、雕龙描凤、装饰图案、玉石栏杆,以及冰上芭蕾、艺术体操、花样跳水等等。

第二种情况,有些美的对象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矛盾,内容并不有益而形式却很完美。比如作为农作物害虫的蝴蝶,以及残害其他鸟类的天鹅等,常常被人们从形式美的角度当作美的化身;再比如有些艺术作品思想格调并不高,但是形式工整、技巧精湛,如我国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宋徽宗赵佶的绘画、书法等,人们对它们的喜爱,实质上是把它们作为形式美来欣赏。

第三种情况,有些构成美的事物的自然物质材料,如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本身就具有审美意义的属性。如七彩长虹的色彩美,青春少女的曲线、形体美,鸟鸣虫吟的声响美等,都是为人们所公认的。美国现代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说过:“假如雅典娜的神殿巴特农不是大理石筑成,王冠不是黄金制造,星星没有火光,它们将是平淡无力的东西。”而当这些自然物质材料遵循美的法则进行组合排列时,就加强了它的形式美,因而给人的美感也更为强烈。

第三节 形式美的社会机制

形式美的构成,需要一定的自然物质因素作为其存在和被人感知的基础。构成形式美的自然因素是客观存在的色彩、形体、声音等,形式美的组合规律也存在于自然物的自然属性的时空运动过程之中,但是,形式美仍然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我们知道,无论是色彩、形体、声音,还是客观存在的对称、节奏、协调等,当它们还没有与人类社会生活发生联系时,是无所谓美丑的。只有当它们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发生关系后,才对人类有了某种价值和意义。人类审美实践也证明,抽象的形式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同样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果。事物的形式要素最先都是与其内容相联系的。

以色彩为例,红色与太阳、火联系在一起,才显得热烈、光明;白色最容不得其他杂质,看上去一层不染,所以显得纯洁。由此可见,客观事物的自然形式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不断被发现、认识,人们通过想象、联想,逐渐把它同自己的生活及其观念联系起来,这样通过长期的演进和发展,事物形式及其规律性也就具有某些抽象的审美意义了。这说明,形式美不仅仅是自然本质的表现形式,而且还是社会本质的表现形式。形式美的产生、欣赏和发展,都表现出了这一社会机制。

第一,从形式美产生的过程看,它是由美的事物的外形式演化而来的。人类最初对形式美的发现和利用是建立在实用观的基础上的。半坡人在长期狩猎过程中,认识到弓箭的速度快、射程远、命中率高、威力强,用它能获取更多的猎物,因而便认为弓箭是美的。后来,人们对这些事物具体的美的形式进行长期的重复、仿制、联想和抽象、概括,使其原有的具体的社会内容逐渐浓缩为某种观念意味,进而演变成一种规范的形式美。因此,从形式美的产生看,它并未脱离人类社会实践,相反,它是带有深层次的社会实践内容的。

第二,从形式美的审美器官看,它不能独立于人之外,而是离不开人。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也不断地丰富、发展、完善自身,逐渐形成了眼睛、耳朵、大脑等欣赏形式美的感官。人可用双目去感视色彩、形体,用耳朵去倾听声音的悠扬、哀怨,并能用大脑去赏玩、体味色彩、形体、声音及其组合规律的意味,从而获得赏心悦目的形式美感。因此,从欣赏形式美的器官说,形式美也不可能脱离人而存在。

第三,从形式美的发展看,它具有十分强的时代性。形式美的各种具体形态并不是凝固不变的,时代的发展变化总是不断地赋予它新的因素。形式美也总是在不断地汲取时代的养料,从总体上体现时代精神。比如以节奏为例,它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从乐曲的节奏上看,二胡的喁喁独奏,表征着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律动脉搏,钢琴奏鸣曲和交响乐的节奏,体现着大工业社会的节奏感;而今电子音乐的韵律,又反映了当代社会对高节奏的追求。由此不难看出,形式美是与特定的历史时代不可分离的。

第三章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

形式美是由属于自然物质属性的感性材料和这些感性材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所构成的。构成形式美的感性材料是极其丰富多样的,其中与人的审美感官相适应,最具普遍性的是色彩、形体和声音三种。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三种构成因素加以分析。

第一节 色彩

色彩是人们视觉感官所能感知的空间性的美。它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也是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下面我们通过几幅图片感受一下色彩的美。这里有火红的太阳,有蔚蓝的天空,有碧绿的草原,还有金黄的麦浪,雪白的羊群等等,这一幅幅绚丽的图景,唤起了我们无穷的遐思。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里。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色彩的装饰,那么它将是如何的单调和乏味。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色彩的生成问题。研究表明,色彩是由波长不同的光照射而产生的。光是一种电磁波。对人来说,只能接受波长在390(紫色)到780(红色)之间的电磁波,其余大部分的光波,人眼是无法感受到的。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利用三棱镜的折射,将太阳光析解为包括红、黄、橙、绿、蓝、紫、青(靛)的七色光带,加上黑白两色,共为九色。红、黄、蓝是三种基本色,又称“三原色”,由它们之间的相互调和与渗透,可以调配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色彩还可分为对比色和近似色。对色彩的辨别是人们区别各种事物、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依据。而在艺术中,色彩还是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

第二,色彩能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特有的视觉效果。不同的色彩往往会给人以冷暖、轻重、宽窄、大小、厚薄、远近和动静等特异的感受。比如,红色、橙色和黄色具有热烈和温暖的感觉效果,属于暖色;而蓝色、绿色以及紫色具有寒冷和沉静的感觉效果,属于冷色。有人做过试验,将同样温度的红与蓝的热水倒入两个杯中,让人用左右食指插入杯里,然后让其说出各自的感觉,所有实验者都说,红色热水要比蓝色热水的温度高。黑色、红色和橙色给人以重的感觉,而白色、绿色和蓝色则给人以轻的感觉。同一颜色,深色的会使人感到重,而浅色的会使人感到轻。据说,国外有家工厂,产品装在涂成黑色的包装箱内,工人搬运时感到十分吃力,后将包装箱改成浅绿色,工人搬运时感到轻松多了,工效有了明显提高。另外,深颜色具有收缩感,而浅颜色则有扩散感。法国国旗由蓝、白、红三条色带组成,本来三色的宽窄是相同的,可总让人感到蓝色带太宽,红色带太窄,后来他们对三条色带的宽窄作了调整,蓝色、白色和红色的比例为30比33比37,这样看上去就觉得匀称了。再一个,深颜色会使人在面积上感觉到比实际的要大、在厚度上比实际更厚,在距离上比实际更近,恰恰相反,浅颜色使人对事物的感觉则比实际要小、薄和远。还有就是,黄色圆圈会显示从中心向外部扩张的动势,蓝色圆圈会造成向中心收缩的动势。色彩在不同光照下还可造成视觉错误。国外心理学家曾做过试验:在宴会上打开黄色灯光,菜肴呈现出鲜艳的色彩,用餐者食欲大增;如关掉黄灯,打开蓝色灯,这些菜好象顷刻就霉烂变质了,用餐者的食欲就会大减,甚至发生呕吐的现象。

第三个问题,色彩可以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反映。歌德曾把色彩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类,也可称为主动的和被动的两大类。他认为,积极的色彩能使人产生一种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和富有生命力的情感态度,消极的色彩则适合于表现不安、温柔和向往的情绪。国外就有一位这样的足球教练,他让人把队员赛间体息的更衣室涂成了蓝色,这样便造成了一种缓和轻松的气氛;而当他在临阵前要对队员作鼓励讲话时,则让队员走进涂成红色的接待室,以便造成振奋人心的情绪。

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以及每个人由于性别、年龄、职业、个性以及气质的不同,会使其对色彩的喜好有明显的差异性。然而,由于民族心理、传统习俗的长期历史积淀,又往往使人们对色彩的情感反应具有某种共同性。例如,一般认为红色是热烈、庄严、喜庆和兴奋的,但有时又表示暴虐和危险;认为黄色是明朗、欢快、活跃和尊贵的,但有时又表示堕落、色情和凶杀;认为蓝色是平和宁静、清冷和安定的,但有时又表示忧郁和悲哀等。

第四个问题,色彩之所以具有重要的审美特征,是因为与它的表情性相联系,通过联想性的作用,可以使色彩获得一定的象征意义。简单说就是色彩具有表情形、联想性和象征性。比如,红色常常使人联想到欣欣向荣的春天,所以常用它来象征和平、青春和希望等。再比如,奥运会的会徽是在白色无边旗中绣着五只相套的彩色圆环,其中每个圆环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蓝色环代表欧洲,黄色环代表亚洲,绿色环代表澳洲,红色环代表美洲,黑色环代表非洲。

下面,我们通过一张表格来看一下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表情性、联想性和象征性。我们看到,红色的表情性热烈和兴奋,联想性是火热和血液,那么延伸出来的象征性就是革命与进步;黄色的表情性为明朗和欢快,联想性是阳光和皇宫,象征性是淫秽;同样,绿色代表着平静和安详,让人联想到的是植物,象征性为生命;还有蓝色的表情性是抑郁和悲哀,联想性是宁静和寥廓,象征性是朴素;黑色的表情性是沉重,联想性为地下和黑夜,象征性为黑暗;白色的表情性为平淡,联想性为纯洁,象征性为恐怖。

最后,我们再通过一幅世界名画《瓦尔松的浴女》来看一下色彩的形式美。《瓦尔松的浴女》这幅画是由法国著名画家安格尔创作的,从这个丰满女子微妙的背部,他找到了为之激动的因素。色调明暗、冷暖的变化,半明半暗的光色,在她柔嫩的背部变化浮动着;他用绿色的帘子、白色的床单、白色带花的头巾……,安排在浴女的周围,成为陪衬,空间和浴巾等物的装饰,通过色彩关系和素描处理,显得十分和谐,因此,溢出一种特殊的美感。

第二节 形体

形体是事物最重要的构成因素,我们说山巍峨雄壮、陡峭险峻、逶迤柔婉、奇特多姿,这些都是相对于山的形体而言的,是由山的形态决定的。另外,通过现在画面上所呈现出的几张剪影图片我们看到,剪影艺术仅仅是运用各种形体,就将各种人的面貌特征和精神气质表现得惟妙惟肖。由此可见,形体也是人的视觉感官所能感知的空间性的美。

形体是物体存在的空间形式,它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各种物体以自己具体可感的独特外在形态,展现为千姿百态的美的世界。物体的外在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和人造物形态两大系统。前者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各种外在形态,后者是人类利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制造出的产品的各种外在形态。如果单从物体形态的角度来说,人类的劳动实践都可以看成是造形活动。对物体的外在形态加以分解,则包括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元素,而它们各自又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些基本的元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点”这个元素。点是形体(造形)要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在空间中起标明位置的作用。几何学中的点是一个没有长、宽、厚和大小的抽象概念,而作为形式美的点,则具有大小,厚薄、规则和不规则等不同的类别,实际上是一个面。这主要视距离远近而定的,比如一个圆形物体,远看是一个点,近看则是一个面。在可视的图形中,一个点有收敛、集中的效果,就如同“万绿丛中一点红”似的,可以将视线全部吸引过来,成为画面的焦点。比如在下面出现的两张图中,那只红色的七星瓢虫其实就是一个点,它在一片灰色中显得尤为突出,能够将人全部的视线迅速吸引过来。再比如,放在萨克斯旁边的红色玫瑰其实也是一个点,它的出现迅速成为了整个画面的焦点。

画面上两个孤立的点是不稳定的,如果在两个点之用线连接起来,那么,它们之间就有张力感。图景中的“雪花”点会给人以柔和、轻盈的感觉;在画面上用少量的点作点缀,顿时可使整个画面活跃起来;另外,点的聚散还可以产生闪光的视觉效果,而许多相同的点密集,就组成了线和面。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形体的第二个构成因素,线。线是点的运动的轨迹,起贯穿空间的作用。线条作为形体构成的基本符号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可以说,线条美是一切造型美的基础,是形体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符号。物体的轮廓是由线来表示的,各种物质产品的造型设计,都是靠一条线的往返形成的,而这条线就是所谓的造型的基准线。它的流动、起伏、波折、停顿、平行、垂直、倾向等,往往决定了产品的基本结构和风貌。

线是造型艺术的基本语汇,书法则是典型的线的艺术。线条的情感,是书法的情感的重要基础,其中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线条的节奏感。唐代的张怀在《书议》中曾把书法艺术称为“无声之音”,主要是指书法用笔轻重徐疾,抑扬顿挫,就像音乐一样能唤起人们的节奏感;又像心电图上的曲线记录心脏活动一样,反映书法家的心灵的情韵。线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如粗细、长短、曲直、虚实、断续、光洁与粗糙等,能使人的心理产生快慢、刚柔、滞滑、利钝、顿挫、节奏等不同的情感反应。

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而线的基本形态不外乎直线、曲线和折线三种。直线一般的表情效果是刚毅、挺拔、正直、稳定等,但有时也会给人呆板、僵硬的感觉,常常用来象征男人的性格,创造阳刚的美象;曲线一般的表情效果是优美、柔和、轻盈、典雅、流畅等,有时也给人柔弱、轻浮的感觉,常用来象征女人的性格,创造阴柔的美象;折线实际上是直线的转折,一般表现为运动过程中的起伏、升降、进退和突破,给人一种动态感、方向感和灵巧感,有时也给人紧张、倾倒的感觉。

形式美的第三个构成因素是面。面,又称为平面形,是位于同一平面内轮廓线固定不变的物体的形状,起分割空间的作用。人们感知某一物体的形状,主要的依据就是所观察到的面。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原形——方、圆、三角形,指的就是物体的平面形。圆形或者由圆形演化而来的图形,比如在画面中所给出的年轮的图片以及光碟的圆形,它们给人的感受是柔韧、温和、充实、丰满,富有弹性,还有自我满足、周而复始的意味,因而是一种阴柔的美。

方形或者由方形演化而来的图形,给人的感受是方正、平实、刚劲、安稳和拘谨、固执等,因而是一种阳刚的美。从画面中给出的几张方形图片可以看出,方形给人的感觉就是方正、刚劲、安稳。

圆形美和方形美交错使用,可收到刚柔相济、相得益彰之妙。三角形有各种形态,对人的心理往往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应。比如,立三角形表现的稳定、庄重、崇高以至永恒;倒三角形表示的是动荡、不安和倾危;斜三角形则表示方向和前进等。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些构成形式美的第四个因素,体。体,或者称为立体形,它是点、线、面的有机组合,有占据空间的作用。体和面的关系最为密切,物体的空间存在形式就是先由点延长而成线,再由一维的线围绕而成二维的面,再由二维的面的移动、堆积、旋转成为三维的体。人们观察任何物质实体,直接作用于视觉的总是面,但是,凭以往的经验,或者凭借不同的角度和方位的观察,却可感知或确定整个物体的形状。

体可以分为球体、方体和锥体,即相当于圆形、方形和三角形,它们的视觉效果和心理反应也大致相同,只不过显得更具体、更强烈罢了。体如果以体量的表情效果来衡量,则厚的体量有敦厚、结实之感,薄的体量有轻盈、秀丽之感。

第三节 声音

声音又称音响,是由人的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时间性的美。人们通过不同的声音,大致可以判断出物体的类别、体量和所处的方位。在现实世界中很多事物都能发出声音,有的声音是无规律而嘈杂的,称为噪音,有的声音是有规律而和谐的,称为乐音。噪音往往会使人烦躁不安,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而乐音则悦耳动听,有益于身心健康。莺啭、虫吟、虎啸、猿啼、风吼、雷鸣、人喊、马嘶等等,造成了复杂万端的自然音响,也使得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显得如此喧腾热闹,充满勃勃生机。对自然音响的模仿,可以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声音的物理本质是发音体,也就是声源的振动通过它周围的介质比如空气等而生成的一种声波。声波的三要素是频率、振幅和波形。声音的特点是,无形无色,随生随灭,散布在空气中,流动于时间的过程里,作用于人的耳膜(振动器)而形成听觉。人耳可听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20000赫兹之间,低于或超过这个范围的声音就不能接收。声音又分为了纯音和复合音。纯音是单个频率的声音,只有在实验室中经过人工控制才能得到。人们听到的声音,绝大多数是多种不同频率的纯音组成的复合音。对于人来说,适量的音量环境是15—35分贝,超过这个限度就会有损人的身心健康。由于声音是在时间中存在和运动的,所以,节奏和旋律就成了声音这一形式美的主要构成因素。

作为听觉艺术和表情艺术的音乐,它的基本表现手段就是节奏和旋律。节奏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作曲结构的基本因素。音乐的内容、体裁、风格、民族特征、时代特征等,都首先从旋律中表现出来。所以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声音的表情作用十分明显,它有着其它形式美因素和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及的优越性。古希腊人从他们当时流行的七种乐调中,分析出情感和情绪表现的差别,认为E调安定,D调热烈,C调和谐,B调哀怨,A调发扬,G调浮躁,F调淫荡。这种分析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况,但却说明了声音与情绪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般情况下,高声显得高亢激昂,低音则显得凝重深沉,强音是振奋,轻音为柔和,急促的声音听起来比较紧张,舒缓的声音听起来比较舒坦,纯正的声音听起来悦耳动听,令人愉快,不纯的声音听起来嘈杂,令人难受。声音表现人的情感体验,的确是太丰富太复杂了。但是,声音的表情性并不是声音本身所具有的,我国晋代思想家嵇康认为,声音属于自然现象,声音的和谐是一种自然法则,与人的主观情感无关。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音乐混合不同音调的高音和低音、长音和短音,从而造成一个和谐的曲调。”声音作为形式美的构成因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声音具有表情功能,是由于声音能引起人的情绪变化,引起人们相应的情感。

当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色彩音乐和色彩音乐喷泉,前者将色彩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后者将色彩、造型和音乐结合在一起,让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同时出现,开拓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将人们带进了一个有如童话般一样瑰丽的艺术天地。

第四章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色彩、形体和声音这些自然物质材料,它们本身虽然具有一定的审美特性,但是,要使其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和意义的形式美,还有赖于这些形式因素合乎法则的组合。这些形式美法则,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和鉴赏的经验总结。它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其发展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历史过程。各种形式美法则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一般而言,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有整齐一律、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以及多样与统一等几种,下面,我们就对这几种主要的形式美法则加以说明。

第一节 整齐一律

整齐一律,又叫单纯齐一,是最基本的形式美原则,单纯指构成事物的要素,即外在定性只有一种,如一种色彩、一种形状、一个音调。齐一是指构成事物的局部各个部分尽管有许多,但它们没有任何变化,至少在宏观上是这样。也就是说,它是单一的、纯净的、重复的,不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因素,给人一种秩序感。颜色、形体、声音的一致和重复,就会形成整齐一律的美。比如色彩中的某一单色,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湖面,清澈的泉水,明亮的阳光等等,单纯能使人产生明净、纯洁的感受。

齐一是一种整齐的美,如农民插秧,秧苗插得很整齐,保持一定的距离,首先是便于植物生长,同时在形式上也呈现出一种整齐的美。再如仪仗队的行列,士兵的身材、服装、敬礼动作都很一致,加上每个战士精神状态都高度集中,这些特征也表现出一种整齐的美。另外,在珠宝首饰领域,许多造型也都是符合单纯齐一规律的,如高绿的翡翠、就其色彩而言,色彩越单纯、越逼近于正绿,也就越美、越具有价值。钻石要求完美无瑕,不能有任何斑点,其所追求的目标仍是单纯齐一律的要求。从几何形态讲,符合整齐一律的有钻石、尖晶石的八面体。它们的外表由多个平面构成,但每个平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没有任何差异,表现了原始状态的浑然一体的美。

反复是指同一形式连续出现,它也是属于“整齐”的范畴,反复是就局部的连续再现来说的,但就各个局部所结成的整体来看属整齐的美。比如我们常见的二方或多方连续的花边图案,在反复中体现出一定的节奏感,也属于齐一的美。整齐一律的形式美能够给人一种质朴、纯净、明洁和清新的感受,但是缺少变化,容易流于单调、呆滞。

第二节 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体现事物各部分之间组合关系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美法则。人体结构、动植物结构和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都是对称和均衡的,我们可以将它看成是生命体的正常状态和物质产品生产的最一般的法则。

所谓对称,是指以一条线为中轴,将两个以上相同、相似的物体加以对偶性的排列组合。对称有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和辐射对称三种,其中左右对称是主要的。对称是同一和差异的结合。黑格尔指出:“一致性与不一致性相组合,差异闯进这种单纯的同一里来破坏它,于是就产生平衡对称。”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眼、耳、鼻孔、手、脚都是左右对称的。植物的叶脉、花瓣的排列,也无不是对称的。还有我国的对联、古典诗歌和骈体文的语言形式美,对称是它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另外,北京故宫的建筑也表现出了非常突出的对称性。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天安门至神武门形成了一条南北中轴线,两旁的建筑都采取了严格的对称布局,天安门前的华表、金水桥,护城河上的角楼,以及各建筑物内部的细部构造、图案、装饰等,也都是对称的,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建筑太和殿的中心地位,象征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对称有平衡、安稳、沉静的特性,这正反映了人们在实践中一种普遍性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均衡是对称的一种变形,在静中趋向于动,表现出一种稳定中的动态美。所谓均衡,指的是左右或上下在形式上虽不对称,但在体量和力度上是均等的,而不致产生畸轻畸重、过大过小之感。均衡可分为天平式、杆秤式、跷跷板式三种。人体的内脏排列,有的虽不对称却保持均衡,各司其职又密切相关,从而使人们的躯体成为有机生命的统一体。均衡作为一种形式美法则,在建筑、盆景和产品设计、艺术创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我们所知道的米开朗基罗的著名雕塑《垂死的奴隶》,塑造的正是一个似乎在开始动作的奴隶形象。他左手托住后仰的头部,右手似乎想要挣脱身体上的缚带,整个动态呼应自然。另外还有许多国画的构图,也都体现均衡的规律。与对称相比,均衡显得有变化、较灵活自由,给人一种静中有动,统一而不呆板的感受。

第三节 比例与尺度

比例与尺度是体现物体各部分之间和主体与客体对象之间关系的一种较普遍的形式美法则。所谓比例,是指物体本身各部分之间或者部分与整体之间在大小、长短、粗细等方面的数量关系。

凡是处于正常状态的事物,各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都是合乎常规的。严重的比例失调,就会出现畸形,而畸形在形式上是丑的。比如侏儒,头大但身体小,就好像一个大人的头颅长在了小孩的身躯上,这种失常的比例就很丑。我国古代山水画有所谓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之说,人物画也有所谓的“立七、坐五、蹲三”之说,而画人的面部还要讲究“五配三匀”,这些都体现了景物之间以及人体结构、人体面部结构的合理比例关系。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黄金分割律,来说明客观事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恰当的比例关系。它的具体内容是,事物的各部分中,大小之比等于大小之和与大者之比,即:大/小=(大+小)/大。经计算,其比值为1.618。也就是说,一件事物中较长的一段与较短的一段相比,如果其比值是1.618比1,大致近似与5比3或8比5,那么它就是人们所认为的最常见的一种合理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律后来为世人所公认,并广泛地应用在了建筑、工艺、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形式美创造中。比如米勒的《牧羊女》,其在画的构图上就是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另外,建筑中的《巴黎圣母院》也符合黄金分割比例。这些作品因符合美的事物的常态而使人感到顺眼、舒服,成为了各自领域中的经典。

蔡克金将黄金分割率运用于人体分析,他发现如以肚脐为界将公认匀称的人分成两部分,那么,上体从头顶到咽喉与从咽喉到肚脐之比,下体从肚脐到膝盖与从膝盖到脚板之比,恰好符合黄金分割率的比例关系。很显然,黄金分割率反映了人的正常发育和审美心态,人类以己推物,对它由习惯、确认而运用、创造,使它成了美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率是美的,但不可绝对化,比如饭桌、沙发和影剧院的大门,就不宜制成符合黄金分割率的矩形。因此,对于物质产品的生产,一定要考虑到物体本身的特性和实用目的。

所谓尺度,是以人的尺寸作为度量标准,对物体进行衡量,表示产品的形体大小与人的使用要求之间相适应的关系。简言之,尺度就是指产品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因为一切物质产品都是供人使用的,所以它的大小尺寸要适合人的使用要求才是美的。尺度主要指体积而言,与比例有密切关系。例如,人们经常接触的机器的操纵手把、旋钮等,虽然产品不同,用途各异,使用者的生理条件和使用环境也不一样,但它们的绝对尺寸是固定的,必须适合人的操作,即使产品按比例放大或缩小,操纵手把和旋钮的大小尺寸仍不能变,否则就会造成不适应,影响产品的精美感。

经验告诉我们,矮于37厘米、高于98厘米的座位对人来说就不合适;太矮的驾驶室,人们坐在里面就会感到气闷、闭塞。男士手表和女士手表,都有一定的常用尺度,如将二者的尺度调换,就会在心理上造成不舒服的感觉。高脚酒杯和啤酒杯功能一样,但前者是用来盛放烈性酒和高级酒的,后者是用来盛放作为饮料的啤酒的,因此,在制造时前者的盛放量小而后者大;如果将啤酒杯也制造成像高脚酒杯一样,那么,不但与饮用者的习惯不相适应,而且增加了斟酒的麻烦。所以,产品造型要有合理的尺度,不能因追求比例的完美而影响使用要求。尺度和比例的协调统一,乃是取得造型形式美的基础。

第四节 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指事物的运动过程或组合形式,呈现出有规律反复的状态。它既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富有规律性的表现方式,又是人类创造物质与精神文明成果所应遵循的法则。郭沫若说:“把心脏的鼓动和肺脏的呼吸,认为节奏的起源,我觉得很鞭辟近里了”,是有道理的。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是没有节奏的:日出日没,月圆月缺,寒往暑来,四时代序,这是时间变化上的节奏;日作夜眠,一日三餐,起居有序,有劳有逸,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上的节奏。人体的呼吸、脉搏、情绪乃至思维,都像生物钟一样,是一种有节奏的生命过程。

当外在环境的节奏与人的机体的律动相协调时,人的生理就会感到快适,并引起心理上的愉悦;当外在环境的节奏与人的机体的律动不相协调时,人的生理就会感到烦躁不安,并引起心理上的难受。在人类的艺术活动中,节奏的表现更为明显、强烈。节奏是音乐、舞蹈和诗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有的音乐理论家甚至把节奏看成是音乐的本质。在建筑中,建筑群的层次变化,高低错落、疏密聚散,产生类似音乐中强弱、徐疾、浓淡的节奏感,所以建筑历来被称之为“凝固的音乐”。而俄国著名画家列宾的成名之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更是将这种节奏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画面中,众多的人物并列由右后向左前移动,画面中人物分为三组,形成由高到低,由低到高的交替错落,还有人物上方外轮廓出现的起伏线等,这些都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节奏感。

与节奏紧密联系的是韵律。韵律是在节奏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又比节奏的内涵丰富得多,是一种有规律的抑扬顿挫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特有的韵味和情趣。可以说,节奏是韵律的条件,韵律是节奏的深化。韵律一般可分连续韵律、渐变韵律、起伏韵律、交错韵律四种。我国的古典诗词,每个字有规定的平仄,每一句有规定的音韵,一首诗词有严谨的格律,律诗还讲究对仗的整饬,构成了诗的韵味。而诗贵含蓄,往往以极少量的字词包孕着丰富的含义。所以,鉴赏古典诗词时要反复吟诵,潜心品味,才能于抑扬顿挫、轻重徐疾的音韵语调中去体验诗人思想感情的脉搏,去领悟诗词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以及产品设计,都讲究韵律。意大利杰出画家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就是富于韵律感的典范作品。我们可以从位于前景的衣着华丽的教皇开始,他右臂下垂的长袖连到最下方的小天使,小天使仰首注视的姿态,又把我们的视线引向位于明亮背景前的圣母,而圣母的披肩和长袍构成优美的反“S”形,飘起的下襟连到圣女身上,最后达到背后绿色的帷幔,整幅作品浑然一体,极富韵律感,让我们享受到了韵律的美。

第五节 多样与统一

多样与统一,或称协调、和谐,它是对上述的整齐一律、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以及节奏与韵律等法则的集中概括和总体把握,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规律,也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在人类审美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所以,它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态,或者说是形式美的总法则。

所谓多样,是指整体中所包含的各个部分在形式上的区别和差异性,前面所举各种法则都包含在这一总的形式美总法则中,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一个侧面,但是,如果单独出来,它们谁也不能成为多样与统一这一法则。所谓统一,是指各个部分在形式上的某些共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某种关联、呼应、衬托、协调的关系,也就是说,各个部分都要服从整体的要求,为整体的和谐、一致服务。

多样与统一是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有多样而无统一,则会让人产生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缺乏整体的感觉;有统一而无多样,又会让人觉得刻板、单调和乏味,当然,美感也就难以持久了。在多样与统一中,同中有异,异中求同,寓“多”于“一”,“一”中见“多”,杂而不越,违而不犯;既不为“一”而排斥“多”,也不为“多”而舍弃“一”;而是把两个对立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多样中求统一,从统一中见多样,追求“不齐之齐”、“无秩序的秩序”,才能成就高度的形式美。多样与统一的法则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体现了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其实,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物质的多样统一的有机整体。

从客观世界看,宇宙间的星体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但都按照万有引力的定律,相互吸引,沿着一定的轨道、以一定的速度有序地运行着。从微观世界看,尽管品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但它们都统一于物质,而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即原子的内部结构,其排列组合虽然变化万端但却又是井然有序的。再从人体的结构看,外有眼耳鼻舌、四肢躯干;内有中枢神经、五脏六腑,可谓多样了。但它们又整齐地、有秩序地构成一个和谐的有机体。人体的各个部分在整体结构中都占有一定地位,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发挥着各自的功能,相互协调配合,这才使生命能够健康存在。

总之,多样与统一这两方面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就不能成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创造不出富有艺术魅力的文艺作品。只有二者很好地结合,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在这幅画中,当耶稣说其中有一个门徒出卖了他的时候,十二个门徒的姿态和表情均不相同,极富变化,然而画家把他们三人一组地分置于耶稣两边,使处于明亮背景前的耶稣对统一画面起统摄作用,这样就很好地做到了多样与统一的结合。

一般情况下,多样与统一表现为两种基本形态:一是对比,二是调和。所谓对比,指的是具有显著差异的形式因素的对立统一。比如色彩的浓与淡、冷与暖,光线的明与暗,线条的粗和细、直与曲,体积的大与小,声音的长与短、强与弱等,有规则地组合排列,就会相互对照、比较,形成变化,又相互映衬、协调一致。这种对立因素的统一,可收到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色彩学上的对比色就是这个道理。如红与绿互为补色,可产生强烈的色对比和色反差。“桃红柳绿”、“红花绿叶”、“红肥绿瘦”、“万绿丛中一点红”等,都能使人感到特别鲜明、醒目,富有动感。这是一幅林风眠的《静物》,在这幅图中,直立的玻璃水壶和水平的鱼、黑与白、背景上的橙与绿,都存在鲜明的对比,而这样的对比使得整个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然而由于黑、白在画面中占主导作用,整个画面看起来又是非常和谐的。

所谓调和,指的是没有显著差异的形式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它只有量的区别,是一种渐变的协调,并不构成强烈的对比。如果说,对比是在差异中趋向于“异”,那么,调和则是在差异中趋向于“同”。以色彩为例,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蓝与青、青与紫、紫与红都是相似色,在同一色中又有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如绿有深绿、浅绿、暗绿、墨绿、嫩绿、翠绿、碧绿等。这种相似或相近的颜色相互配合协调,在变化中保持大体一致,就会给人一种融和、宁静的感觉。比如北京天坛,深蓝色的琉璃瓦,和蔚蓝色的天空,交相呼应,配合在一起,其色调就显得非常和谐。又如,音乐中利用谐音的原理,使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则同时发响,形成和声,给人的感觉也是柔和、协调的。

综上所述,对比是强调相同形式因素中强烈的对照和映衬,从而更鲜明地突出自己的特点;调和是寻求相同形式因素中不同程度的共性,以达到治乱、治杂、治散的目的。对立一般属于阳刚之美,调和属于阴柔之美。但是,无论是对比还是调和,其本身都要求在统一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就能显示出多样与统一的美来。

第三章  形式美应用举例

第一节 《开国大典》的构图与设色

《开国大典》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董希文创作的一幅油画。画家深谙构图和设色法则,对形式美因素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从构图上看,画家可谓匠心独运。首先,他大胆运用了调动艺术和舍弃艺术。为了既表现领袖们的神情姿态,又要反映开国大典的宏大场面,他放弃了将领袖们正面排列的画法,而是将主要人物处理在不足一半幅面的左侧。并且大胆地舍弃了右边应有的柱子和灯笼,使整个画面简洁明快。由于有高远的天空和壮观的群众场面相照应,右边也不显空虚,反而给人均衡的感觉。

其次,他改变油画讲究团块造型不重线条的习惯作法,大量运用各种线型来塑造形象。如廊柱、麦克风架、栏杆柱子、领袖的站姿是采用的垂直线,给人以挺拔庄严的感觉;地毯边缘、栏杆、城楼边缘、群众队形、地平线等则是用的稍有斜度的水平线,给人以平衡稳定的感觉;灯笼、白云、地毯花形、菊花又是用曲线,给人以流畅、欢快的感觉。再次,掌握画幅重心十分精当。毛泽东的位置,从横向看,在黄金分割点上,从纵向看,其头部也在黄金分割点上,充分突出了他作为党和国家领袖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在色彩运用方面,画家也熟知其妙谛。从全画的整体看,以大红大黄为主,呈热烈的暖调风格。廊柱、灯笼、红旗、地毯用红色,缨子、菊花,广场边的屋顶,用黄色,这两种色占据了画幅的大半空间,形成了画面的主色调。并且红色与黄色显得热烈、喜庆、欢快,与举国同庆的气氛相协调。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具有明朗感,既与主色调形成对比,又使意境深远,昭示着幸福美好的前程。画家把汉白玉栏杆画得比较暖,调进了浅棕、土黄等颜色,显得结实、稳固而厚重。画面采取平敷,不施光油,尽量让其产生茸厚的感觉。领袖们的服装各具特色,但均揉进了沉重的深色给人以庄严肃穆感。画面在色彩运用上也达到了多样统一的效果。该画的构图和设色是非常成功的,是将形式美的因素和规律用于油画创作的范例。

第二节 故宫建筑群布局在形式方面的特点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帝王的皇宫。

故宫建筑分内廷和外朝两大部分。内廷有三殿:即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它们是皇帝及皇后居住之所。外朝也分三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朝会庆典的地方。整个建筑群成中轴布局,主要建筑如外朝和内廷的三大殿都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其他次要建筑则如同众星捧月般环绕配置在四周。三大殿中又尤以供皇帝施政的太和殿最高大,最雄伟,以突出至尊无比的皇权。故宫的建筑共有9千余间,占地72万平方米,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60米,四面建有高大的城墙和城门,城的四角耸立着造型复杂而美丽的角楼。城内各种建筑大小有序,高低错落,显得非常有秩序感和节奏感。它的空间组织和主体轮廓既特别强调统一和严整,又在统一中求变化。其广场的配置和拱桥、华表、石狮、玉龙、铜龟等建筑小品的运用,烘托了局部的艺术气氛。许多建筑大同小异,不断重复,又不乏“变奏”。大片金黄色琉璃瓦屋顶、红墙、红柱、彩画,对建筑加以金碧辉煌的装饰,显示着皇权的显赫和威严。这一切构成了故宫既对称严整又多样统一的建筑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