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上海的旧照片老故事(二)

 泉源阁 2013-04-13
老上海的旧照片老故事

    上海的人文演变是比较快的。

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这一组照片可以看到大清帝国的官兵在洋人面前卑躬屈膝,一副奴才相,在国人面前仍是高头大马,冠冕堂皇,前呼后拥,耀武扬威。

  中国被外人看不起或许还真有点遗传。你看,那个回过头来的人,留着长辫子,带着洋礼帽,一副假洋鬼子的打扮。在当时,很新潮呢。连那个警察,大家看到吗?穿着已经西化的制服,还留着长辫子呢。这里能清楚看到,上海正以最快的方式接受了新的事物,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外表装束,建筑风格,还在生活习惯,文化和思维方式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从灵魂深处成为了推翻封建制度的拥护者,成为北伐革命的基础。

 这曾经是上海“白相人”的生活。光顾这里的闲人,绝不是处在最底层的普通民众。

 旧上海的大家闺秀。

  

 上只角的女人,照都差不多这样的打扮,这样的神情。

就上海的“奶油小生”。  

  这是在租界汇丰银行门口的无家可归的露宿者,应该是逃避战火的难民吧。

  上海刚刚解放不久的街头宣传就把中美交恶的意识形态推了出来。 

 旧上海灯火通明的南京路夜景。

 这是上海老城厢的旧街道。看到地上不是现在的柏油马路,也不是水泥马路,而是被我们上海人叫着“弹咯路”的马路。是用不规则的花岗岩块铺就的。车子在上面走会颠簸。就去这样的道路很常见,随着现在旧区改造,这样的路越来越少了。

  王开照相馆可是上海最著名的照相馆。直到我们结婚时(80年代前后),还有人拿在这里拍过结婚照,作为一种炫耀呢。

 当年令全国人仰视的上海国际饭店,现在连小弟弟也挨不上了,它的高度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这条余庆里在很多电影和小说里出现过,历尽沧桑,砖墙都有些斑驳了,可是还在大家的心里久久不忘。只是旁边的香烛店已经改行了。

 这是当年在西藏路福州路口拍的大世界门口实景。广告的效应当年就已经被充分的利用了。那天标语可能是无意间拍到的,请见谅。

 

 

  上海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十里洋场的南京路,或许只是商业繁华的一个缩影。看到了吗,当年在南京路上的公交车是有轨电车,我记得是“1”路电车,从杨树浦路底,经过提篮桥,南京路到终点站静安寺。

旁边还有私家车。那时候,拥有这样身价不菲的私家车一定是非常有钱,有地位的人。一般的有钱人,还是坐黄包车的多。

 

 上只角的石库门弄堂,我们也叫它“外国弄堂”。很洋气。

 “外国弄堂”很洋气。当年住在这里的,也是有一定身份的人。

 这个石库门弄堂就比较平民化了。

 我们小时候经常坐这样的有轨电车。提篮桥大名路公平路口还有个专门的“电车二场”呢,那是我儿时去玩过的地方。下乡第二次回来上海的时候,四川北路到大

柏树还有“3”路有轨电车呢。

 大光明电影院这是我们年轻时向往的地方。拥有那里的电影票,表示路子老粗的。

 这是当年的戏院,也是吸引了无数的戏迷。我母亲是铁杆的戏迷呢,现在94岁了,说起看戏还是那么津津乐道!

 这是民族资本的国字号商号。

 旧上海也造就了很多像协大昌一样的民族资本家,他们后来也成为我们民族的精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