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蛋滋补有宜忌

 蜂言 2013-04-15

现在鸡蛋是既营养又经济,一般人都可以选择它来作为日常滋补食品,尤其对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来说,鸡蛋更是理想食品,另外鸡蛋对神经系统有良好作用,可改善记忆力,延缓智力衰退,所以脑力劳动者要多吃,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的致癌物质,其中如硒、锌等微量元素可以防癌,所以很适合免疫力低下者食用。

那么哪些人不适合吃鸡蛋呢?

肝、胆病患者要根据病情控制鸡蛋用量,因为蛋黄中的胆固醇和脂肪均在肝脏中代谢,会使肝脏的负担加重。

肾炎患者的肾功能减退、尿量减少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全部由肾脏排出体外,如果再多吃鸡蛋,会加重肾脏负担。

高热患者的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的活力下降,此时再吃高蛋白、难消化的鸡蛋会消化不良,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

腹泻患者也要少吃鸡蛋,因为这时肠胃功能本来就很衰弱,再吃鸡蛋会难以消化、吸收,还会加剧腹泻,不利于康复。

有的人吃鸡蛋会过敏,这类人体质敏感,不光是鸡蛋,吃了其它蛋类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也容易发生蛋白过敏性荨麻疹,出现腹泻、腹痛、胃痛、皮肤出疹等现象。

中医认为,鸡蛋属于“发物”,所以皮肤生疮化脓的人要少吃鸡蛋,防止使病情加重。

要吃就吃煮鸡蛋

鸡蛋要怎么吃呢?常见的吃法有煮鸡蛋、炒鸡蛋、蒸鸡蛋、鸡蛋汤、荷包蛋等。其中煮鸡蛋的营养吸收率是最高的。煮鸡蛋要煮成什么样呢?煮到鸡蛋黄略带些溏心为最佳。煎鸡蛋也要注意火候,煎到蛋黄凝固最好了,不要过嫩,也不要煎到过焦。

有的人喜欢生吃鸡蛋,觉得这样吃最有营养,这可就错了。鸡蛋生吃不仅味道不好,还难吸收又不卫生。胃肠消化力薄弱的人吃了容易感觉不舒服,甚至坏肚子。

很多人早上都习惯吃个茶鸡蛋,这也不是好个习惯,要吃就吃煮鸡蛋就行了,因为茶叶中含大量的单宁酸,它可以使蛋白质形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影响吸收。

鸡蛋不宜吃得太多,健康的人每天吃12只鸡蛋就够了。

选择鸡蛋有门道

市场的的鸡蛋品种越来越多,该怎么样挑选呢?

我们可以对着光源,看看鸡蛋黄的位置,新鲜鸡蛋的蛋黄位于鸡蛋正中,边界清晰,有系带与鸡蛋两极相连。如果蛋黄系带松弛和断裂,蛋黄会偏离中心,甚至贴在蛋壳上,或者蛋黄散开,和蛋清边界模糊了,这样的“贴壳蛋”、“散黄蛋”则不新鲜。

我们还要注意分辨经过孵化的鸡蛋,怎么看呢,这种蛋的的内部基本变成了固态,我们把鸡蛋放在平面上旋转起来,孵化的鸡蛋旋转快,而普通的蛋旋转较慢,或很难旋转。

鸡蛋有白壳、粉壳还有褐色壳的,哪一种更好呢?其实蛋壳的颜色因产蛋鸡的品种而异,就像人有不同肤色一样。所以我们不要差别对待。

鸡蛋的的营养保健食谱

一、鸡子羹:养血安胎

鸡蛋是孕妇和产妇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下面讲的这道鸡子羹就是专门为孕妇朋友们准备的。

准备鸡蛋1个,阿胶(炒干)15克,食盐3克,清酒500毫升。把鸡蛋去壳搅匀备用;把阿胶放入锅中倒入清酒微火煮,等到阿胶常烊化后,再把鸡蛋倒进锅中、加入食盐,调和以后,就可以起锅食用了,能够起到养血安胎的作用。

这道方子出自《圣济总录》,适用于妇女妊娠期胎动不安,胎漏等症。胎漏是因孕后气血虚弱,或肾虚、血热等因素导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而产生的出血症,所以方中的采用了阿胶来补血止血,滋阴润燥,阿胶是中医治疗血虚症的首选药物,也是妇科的首选药物。方中的清酒就是清纯的陈米酒,之所以用清酒除了取它通阳续脉的功效之外,还用它行药滞的作用,防止鸡蛋、和阿胶这些养阴的、滋腻的药滞腻脾胃。这道鸡子羹要空腹食用,1日内分3次食完,不过要注意,不善饮酒的人不要食用。

二、三七藕蛋羹:凉血清热,化瘀通络,宁络止血

接下来推荐的是《同寿录》里记载的一道三七藕蛋羹,从方子的名子我们就能看出它的组成了,取鲜藕汁1小杯,三七粉5克,生鸡蛋1个,盐和油各少量。做法很简单,把鲜藕汁倒入锅中,加入少量的水煮沸,然后把鸡蛋打入碗中和着三七粉匀,倒入到煮沸的藕汁汤中,加入少量油盐调味就可以了,每次1剂,佐餐食用,每日2剂。

这道粥有什么功效呢?它可以凉血清热,化瘀通络,宁络止血。我们来看看方中的材料,藕汁生用可清热,凉血,散寒,熟用能健脾,开胃,益血,生肌,止泻等症。三七粉呢?又叫金不换。有个说法是北人参,南三七。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粉可以治一切血病。所以这道三七藕蛋羹可以治疗多种因素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出血症;也常常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月经失调、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病,也可用作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饮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