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层高的解读

 迷糊128 2013-04-16

      现在我们购买房子时,多会留意价格、面积、楼层、朝向、位置、交通等等因素,但却很少人注意到住宅层高,也不了解层高的定义。层高虽然不是大问题,但却会影响到我们日后居住的舒适度,如果住宅层高太矮,住起来就很压抑,所以我们买楼前,特别是一手预售楼时,要留意住宅层高。
        那么层高的定义是怎么样的呢?层高是指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就是一层房屋的高度。在1987年发布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砖混结构住宅建筑层高采用的参数为:2.6米、2.7米、2.8米。

        而我国在计算住宅建筑面积方面有规定,计算建筑面积的房屋,层高应2.2米以上;而层高在2.2米以下(不含2.2米)的夹层、插层、技术层和层高在2.2米以下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是不计算建筑面积的。

        了解了层高的定义,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室内净高,住宅层高与室内净高是两项不同的概念,并不等同。《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室内净高是指“楼面或地面至上部楼板底面或吊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室内净高和层高的关系公式是:层高=室内净高+楼板厚度,即层高和楼板厚度的差就叫室内净高。《商品房买卖合同》中一般是就住宅层高进行约定,而许多买家在交房验收时测量的是室内净高,忽视了楼板厚度,因此产生了误解。
 
        住宅层高、开间和进深 (即住宅的高度、宽度和长度)是确定住宅价格的重要指标因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住宅的尺寸越大(即开间、进深、层高越大),建筑工艺相应就越复杂,建造的难度就越大,同时所消耗的建材也会越多,导致建造的成本也就越高。当然人们居住的空间会有所增大,但要付出的房价就会更高。

        层高纠纷案例:商家购商铺,层高不够降低了使用价值

        2000年2月2日,张女士及合伙人购买了建筑面积为104.88平方米的框架式营业用房一套,总价99万余元。签定购房合同时,该营业用房住宅层高是3.9米,但交房后,他们装修时才发现实际层高只有3.4米。因为层高不够,他们原来的一些装修计划不能实现,严重影响了他们对该房的使用,也降低了该房的使用价值。另一商家则表示,当初购买该营业房就是看中住宅层高3.9米,可以打一个夹层,上面用来堆放货物。但现在铺面修成这样,要加一个夹层的话,铺面会很压抑, 层高的定义也影响空气流通,顾客进门后肯定会反感。为此,几户商家联手将房产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按铺面减少的体积索赔。

        对此,法律界人士表示, 住宅层高没达到合同约定标准,房产公司肯定违约,但如何计算违约损失,则是法律空白。律师表示,违约责任赔偿有两种方式,一是购房者要求解除购房合同;二是如果购房者不愿解除合同,则可根据法律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以减少的住宅层高可能使该铺面的使用价值降低多少来参考计算赔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