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不要在教材上过分纠结

 芦苇片语馆藏 2013-04-17

[转载]不要在教材上过分纠结

(2013-04-16 21:40:10)
原文地址:不要在教材上过分纠结作者:南木

     一位妈妈在QQ上发来一长条:陈老师,您的学生诵读量实在大得惊人!而且,我看到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很大,我熟悉的……同学是跟我女儿同时长大的,但现在……的妈妈每次跟说她的孩子阅读过的书籍时,我家姑娘如果听天书一样,他们老师几乎从不给孩子介绍书籍。就算要孩子读课外书,也是当作考核内容。我跟她的老师说起您的做法,她说“我知道,那个陈琴老师就是专门带着学生死记硬背古文,不教教材的。背那些东西有什么用?考又不考的,而且死记硬背,孩子那还不累死不厌烦死呀?……陈老师,但我问了……的妈妈,说她家孩子一年级刚开始有点怕背书,现在却很喜欢了。还说,您也上完所有的教材内容的。我想知道,这是真的吗?”

     误解常常来自臆测。

     我从来不反对学习教材中的内容。但是,我拒绝把教材当作唯一的或最主要的或最重要的读本。那么,教材到底该怎么用才能既节省时间又不至于限于空洞?

    首先,你得意识到教材在当下的角色。

    教材是国家规定的教科书。现代教育跟古代不同,古代是重典籍,所有的教材都是以尊重元典为基础,根本不可能有人想到把元典中的某些章句选取出来,断章断篇地学习。那是不可思议的。即便如《论语》这样看似没有明显关联的语录体似的文本,也不会有人想到只撷取某些篇章给学生读。要读,就要扎扎实实地整本书读,耐心地读。再者,那时的先生或教育行政官员可能确实太过谦卑或胆怯,几乎没有人敢认为自己有能耐超越先贤自编一套所谓的教科书强行推向每一个读书人。不像我们今天,人人有胆识,敢于质疑圣贤教诲,名家名篇都可视为俗物,唯自己编写的内容才是真正的经典。所以,亲爱的老师呀,今天的教材你是不能不重视的,这关乎到孩子甚至老师的命运前途。既然是某些人以国家的名义要我们学的内容,我们能随便处之吗?当然不能!除非你有能耐,让某些人听你的,或听真理的。

    因此,教材,从它以国家的名义诞生那天起,就已经左右着我们的命脉。个人乐观地判断,这种宿命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其次,教材已经不可否认地得到了所有家长的认同。我们这一代甚至上几代,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大概也有四五代人了吧,都已经习惯了西方的教材方案。能考上大学的,有几个是教材学不好的呢?要是能考上重点大学的,那更是教材学得最扎实的。你先别管考得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未来的命运如何,至少大多数考上大学的学生都是属于市井认可的优秀生。到目前为止,你身边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态度:至于圣贤教诲,那是锦上添花的事,有当然好,没有,不见得就没饭吃。

     你要是跟他感慨“教育就沦落到混饭吃的地步”时,他还会反过来责问你:“连饭都混不到吃,还谈什么圣贤教诲?”在砂砾堆中,你的那点光亮常常显得过于微弱。

     既然家长都追求教材的内容——实在就是追求每一次的考分,你可千万别不在乎。否则,你纵然下足了功夫,也得不到一声好,你的学生因为在家被父母的一通负面言论所迷惑,搅乱的是整一个班的心态。

    其三,教材是考试的底本。你要是完全不管教材的内容,最终就会寸步难行:“你有本事,怎么考试时你的学生却考不过别人呀?”尽管你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你知道你的学生就算这次考不过别人,但他们的学问其实远甚于那些“别人”,但是,没用,在这个短视的教育时代,人们只相信一种评价!除非你能争取到“教什么考什么”的权利。

    所以,亲爱的老师,你可千万别忽略教材!

    但是,你也别在教材上纠结!

    我的感觉是,你越是担心教材学不透,就可能越是学不透,就越会钻牛角尖般弄出许多繁琐的内容给学生咀嚼。到头来你全力以赴教材,学生的能量耗散在教材上,反而弄出许多中下生来。课外补充的能量才大呀!堤内损失堤外补。一个孩子如果不能从自主阅读和诵读积累中获得大能量,你想让他成为一个爱学习且学有所成(此有成非以考上大学为标尺),那是不可能的。

    那么教材怎么用?

    首先,低年段注重字词过关,书写是第一位的。但不要局限于一个学期。比如汉语拼音,你甚至可以放到二年级才完全过关。要给学生一个坡度。

   其二,该背诵的课文都要背诵。

   其三,该指导的知识常识要不遗余力地重复纠正,反复练习。如中年段写话,高年段写篇,概括大意等等。

   其四,针对教材要多练习。是针对各种不同知识点的练习,过关了就不重复。重点难点,常抓不放。

   其五,避免细讲每一篇课文,尤其要相信学生会自己读懂的文句就千万不要再重复追问。你甚至可以针对某些文章只教其中的一个片段。

   教材有什么难?所有的难都是人为的。当学生读了很多经典文字后,再来读教材中的课文,你发现,你很多时间都可以省略掉了。难,是因为我们要上某些固定的公开课给某些人看。明明可以不这样上,却非要这样上,你当然会觉得难乎其难啦。难的另一个致命点,是因为我们没有让孩子成为自己读懂文章的学生,要一字一句带着读,糟糕啦,孩子永远处于不断奶的婴儿状态,教材在他手里就成了蔽日的乌云,且终难见天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