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本中介猛释创新红利 券商融资744亿抢先机

 MYyangke 2013-04-17

邱晨

  备受瞩目的创新大会,预计将在5月开幕。在过去的一年里,券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环境,各项新业务陆续展开,呈现百花齐鸣的局面。

  而在尝试与摸索的过程中,以融资融券、约定购回业务为代表的资本中介型业务,在各项券商的新业务中率先发力,并即将成为券商下一轮大发展的“新引擎”。但是,技术门槛不高的资本中介业务,有可能会沦为券商下一轮“价格战”的领域,而目前券商过激的融资行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资本中介新引擎

  在新业务的发力点选择上,年报显示出券商的一窝蜂的倒向了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质押式融资、股票收益互换和利率互换这类资本中介型业务。

  “券商在新业务的选择上,肯定是以回报率为导向的,而从去年的经验来看,资本中介型业务的吸引力肯定是最大的。”深圳某大型券商金融行业分析师称。

  事实上,融资融券业务作为券商资本中介业务的先锋,在去年随着标的券扩容和转融通开闸,已经给参与其中的券商带来相当可观的回报。

  以融资融券为例,其高达90%以上的回报率超越了券商几乎所有传统业务。而约定购回、质押融资和股票收益互换等刚刚开闸的业务,也具有与融资融券一样的高额回报。

  更重要的是,资本中介型业务的门槛并不高,只要取得试点资格,便可以立刻推广并实现收益。

  而具备以上众多优势的资本中介型业务,便在券商各项新业务中脱颖而出。

  海通证券(600837.SH)年报显示,公司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及期现套保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的3.7%快速上升到2012年的16.5%。而其中,融资融券收入占据了大头。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资本中介型业务的迅速做大,券商对于该类业务的风险管理却相对滞后。

  记者在网上发现,广发证券的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在网上发布了招聘广告,其招聘的内容是针对博士后研究课题——《证券公司资本中介型业务发展及风险管理研究》。

  “如何对资本中介型业务涉及的

  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度量与管理;如何对场外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价与管理;针对场外交易业务,如何合理征收客户保证金并实施担保品管理等,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广发证券在招募广告中写到。

  券商爆发融资潮

  资本中介型业务撬开了券商创新的红利大门后,券商对于资金的饥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目前对于券商来说,资本中介型业务的诱惑摆在面前。但需要跨越的两道门槛,一个是监管层的业务资格限制,另一个则是对资金的需求。

  “今年各个业务部门对于资金的申报大幅提升,特别是融资融券这类部门。”深圳某大型券商人士称。

  而从去年监管层放开了券商融资渠道以后,部分券商已经率先开始通过短期融资券来凑集资金。而到了今年,券商的融资更呈现爆发的趋势。

  截至今年4月初,共有12家券商通过短期融资券或公司债的形式进行了债务融资,融资规模合计744亿元,包括中信证券(600030.SH)、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招商证券[微博](600999.SH)、国信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000776.SZ)、光大证券(601788.SH)、平安证券[微博]、东方证券、第一创业证券和安信证券。

  “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式交易这些资本中介型业务都很类似,都是通过赚取利息差实现收入,因此资金成本将是这类业务关键。”上述分析师表示,“谁能更低成本的融到钱,谁就能占得先机”。

  从融资成本来看,券商短期融资券的利率通常在4%左右,而公司债的利率稍高,在5%左右。

  在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式业务等业务上,券商给投资者的利率通常在8%-9%之间。换句话说,目前券商在这类业务上赚取的一倍的利差,若以自有资金,券商则可以获全部利息收入。

  而在这轮资本金的较量当中,如中信证券、海通证券这类自有资本金充裕、客户基础牢固的大型券商将取得更加明显的增量收益,进一步优化其经纪业务收入结构。

  “券商的资本中介业务在今年爆发是可以预见的,但隐忧还是存在。”深圳某券商经济业务部人士表示,目前较高的利润率会随着竞争的加剧而被摊薄,技术门槛不高的资本中介业务有可能会沦为券商下一个“价格战”的领域,而目前券商过激的融资行为存在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