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丨400万撬动40亿:联讯证券新三板传奇

 真友书屋 2015-03-31

来源新三板智库


2015年2月2日,一则新闻引爆资本市场: 14家券商争相成为联讯证券的做市商,从而使得联讯做市商数量刷新新三板纪录。


自2014年8月1日登录新三板,半年时间,联讯证券先后实行两次定增,募集资金40亿元,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开券商股权激励先河,俨然成了新三板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一颗明星。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此之前,联讯证券正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命运岌岌可危。


是什么原因拯救了联讯?联讯起死回生背后的秘诀是什么?本期新三板智库将为您揭晓这一答案。


生死关头


2014年7月15日,证监会发布2014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参评的96家证券公司中, 6家公司被评为C级,其中联讯证券更是被连降三级,由BBB直接降为CCC,降级排名第二,处于勉强及格状态,在广东本土券商中排名垫底。


数据显示,联讯证券2013年净利润亏损5699万元,虽然2013年业绩有所好转,净利润扭亏盈利806万元,但在115家券商中排名97位。在业绩表现差强人意的时候,降级这样的打击直接将联讯推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降级不仅将直接增加联讯缴纳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比例,而且会严重影响公司业务。此外,若评级再被降为D,就将被采取风险处置措施。一旦公司资金匮乏,命运便会岌岌可危。


资金!资金!!资金!!!这是联讯命门所在,能否起死回生,就看其能否短时间完成大量融资。


糟糕的财务业绩已经宣布联讯与创业板和主板无缘, 而且即使业绩符合要求,漫长的审批过程也会让联讯感到绝望。发行债券或者向银行借贷显然也是不可能的。钱从何处来?


新三板成为联讯救星


通过寻常的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已经不可能了。绝望中的联讯将目光投向了新三板。此时,新三板发展得如火如荼,并承载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大使命。企业挂牌新三板,不仅门槛低,而且手续简便。企业申请新三板挂牌,一经受理即进入审核程序,前端没有任何节奏管控,不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实质审核。这大大提升了挂牌效率,减少了企业的等待时间和各项成本。


因此,新三板成为了联讯的救星。


两月豪募40亿,绝处逢生


联讯在2014年10月和2014年12月通过两次定向增发,以不到400万的融资成本募资约40亿元,注册资本从5亿元增至32亿元,行业排名从97位增至30位,净资产从最初的6亿元增长到47亿元。


在联讯证券“饿得只求一个面包的时候,新三板送来了一桌满汉全席”!短短四个月时间,原来资金捉襟见肘的联讯摇身一遍成为“土豪”,并创造了多项新三板记录:第一家在新三板实现融资的证券公司;第一家实施股票做市转让的证券公司;第一家推出全员持股计划的证券公司;新三板做市商数量最多的挂牌公司;新三板现金融资规模最大的挂牌公司。


2014年联讯实力大幅提升,公司业绩高速增长。按未经审计数据,2014年联讯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净利润8100万元,增长了约9倍。经纪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资产管理、固定收益、融资融券等业务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借助新三板,联讯获得新生。


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


2015年1月30日,联讯证券做市签约仪式在联讯惠州总部顺利举行,14家券商及华夏资本代表参加了签约仪式。由于此前老股东认购非常踊跃,因此联讯向做市商配售的额度非常紧张,14家做市商的配售比例无一家满额配售,基本都按照20%比例配,一些想参与做市的券商还因申请时间滞后、申请额度太小等,错失了机会。


从一个资本市场的“弃儿”,变为如今的“香饽饽”,联讯证券让人们感受到了新三板“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但故事并不止于此。


从“丑小鸭”到“黑天鹅”——湘财证券借助新三板华丽转身


元旦过后,中国股市从14年底的“疯牛”切换至震荡回调。1月份,上证指数月线止步八连阳。A股连续数月的火热激情消退,股民也终于开始感受到了这个冬天来自股市的丝丝寒意。不过,1月23日,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100%收购湘财证券的大智慧复牌,给股市重新带来些许温暖。以前名不见经传的湘财证券,开始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


湘财证券于1999年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系首家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2014年1月24日挂牌新三板,成为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金融机构。湘财证券相关人士在挂牌时表示,通过在新三板挂牌,湘财证券能够有效地增强公司股份的流动性,股票的估值也将更加合理,有利于股东实现其投资价值。


那么就让我们来梳理一下,看看登陆新三板这一年来在湘财证券在资本市场腾挪的步伐:


2014年1月24日,登陆新三板

2014年3月21日,发行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6亿元

2014年6月18日,发行第二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6亿元

2014年9月12日,发行第三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7亿元

2014年12月5日,发行第四期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7亿元

2015年1月23日,发布重大事项公告,宣布被大智慧全资收购。


截至今天,收购湘财证券后复牌的大智慧已经连续8天涨停。


不难看出,借助新三板,湘财证券从资本市场的“丑小鸭”一跃成为“白天鹅”。


借风破浪谋发展——开源证券即将登录新三板


资本市场犹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众多公司纷纷涌入。然而创业板和主板的高门槛让不少公司望而却步,即使那些符合条件的公司,也因为核准制所需的繁琐手续,不得不苦苦等待。资本市场门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堰塞湖。


风起于新三板。


新三板较低的准入门槛,特有的注册制,独有的协议转让+做市制度,开辟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新途径,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司。前述的湘财证券便是借道新三板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也许是受湘财证券启发,就在上周五,开源证券的公开转让说明书出现在新三板的官方网站上,它将成为继湘财证券、联讯证券之后第三家挂牌新三板的券商。


作为一家地方性证券公司,开源证券的经纪业务高度集中在陕西地区,22家营业部中,省外仅占5家。近两年来,公司营业收入主要依靠佣金费率收入和投资收益,自营业务开展良好,但投资银行、融资融券、新三板等创新业务规模很小。随着公司各项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现有资本规模对创新业务形成了束缚,公司需要适时、适度补充资本金。


截至2014年9月,公司净资本规模为11.48亿元。2012年、2013年以及2014年1-9 月,开源证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亿元、1.6亿元和2.65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685.7万元、724万元和8936万元。


显然,以这样的财务数据,要想迅速进入资本市场,融资解渴,借助新三板成为其不二选择。


当然,对于急需资金解困的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也不失为一种解决之道。那么,两种选择,孰优孰劣呢?


折价发行,认购不足——中州证券港股折戟


中原证券(中州证券前身)在港交所公布的招股书显示,2011年该公司经营现金流为-11.17亿元;2013年该公司经营现金流仍为-9.71亿元,从2014年起,中原证券接连发债融资:2014年1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融9亿元,利率6.65%;


2014年4月25日,又发行了15亿元公司债,利率6.2%,目的是补充运营资金,可见中原证券一直“钱紧”。


中原证券2012年4月便欲上市,但当时国内有数百家企业在排队等候上市,而且2012年11月,A股市场的IPO暂停,所以中原证券在国内排队中久久等待未果。无奈之下中原证券打算曲线救国,先到香港上市,然后再择机转回A股。2014年4月2日,中原证券上市获得港交所受理。


2014年6月25日,中原证券在香港主板上市,改名为中州证券。此次招股价仅相当于2014年公司预测市净率的0.95-1.12倍,不仅远低于A股同类上市券商2.5倍左右的估值水平,也低于3家已在H股上市的内陆券商估值,“定价实在不高”。沪港通效应也未令中州证券受本港股民热捧。H股发售价为每股2.51元港币,即为招股价范围2.51-3.14元的下限定价,股份在本港公开发售部分认购不足,只占可供认购的股份总数约0.65倍,认购股份中签率为100%,并无实行拨回机制,而未获认购的2110.1万股已重新分配至国际发售。国际发售获轻度超额认购,于重新分配后,国际发售股份最终数目为5.59亿股,相当于全球发售总数93.5%。最后公司净筹13.817亿元港币。折合人民币11.09亿元(当时汇率为0.8026)。


最新动态


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出现在股转在审企业名单中,新三板有望迎来首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已有期货公司计划登陆新三板。未来,挂牌新三板的证券期货机构有望进一步增多,新三板的推荐和做市业务也有望被证券期货机构带动。


小结


联讯的起死回生、湘财的华丽转身、开源的磨刀霍霍……种种事例都说明新三板正在开启我国资本市场的黄金时代。借助新三板,不仅能够大大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对于提升企业知名度也将大有益处。企业和新三板的交相辉映,将使得我国资本市场大放异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