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益气丸治疗慢性功能性低热37例疗效观

 刘曦谦 2013-04-17

补中益气丸治疗慢性功能性低热37例疗效观察;

慢性功能性低热治疗补中益气丸
           慢性功能性低热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其体温常在38℃以下,日夜相差一般0.5℃左右,常伴有多汗、手震、怕冷、心悸、失眠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病程可长达1个月或数月。病人常因此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不仅造成医药资源的浪费,且对病人身体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近年来,笔者应用补中益气丸治疗慢性功能性低热37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病人37例,男性11例、女性26倒;年龄19~54岁,平均41.6岁;病程10天到1个月者18例、1个月以上不足2个月者12例、2个爿以上7倒。病人均应用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抗生索.疗程最短者5天、最长者19天,且多进行过血常规、血沉、抗“0”、三碘甲腺原氨酸(L)、甲状腺索(n)、肝功、胸片、肝胆B超、尿常规等各种检查无异常。所有病人均伴有下列1种或1种以上的症状(表1)。
        表1慢性功能性低热患者伴随症状2方法补中益气丸9g,2次/d.饭前或随饭服,1周为1个疗程,可连服2~3疗程。
       3疗效3.1疗效评价标准治愈:发热减退,停药1周无复发;好转:发热减退大于O.5℃,但仍在正常值以上,伴随症状有1项以上减轻;不稳定:体温降至正常,停药后l周复发;无效:体温不降或下降小于05℃。3.2疗缺观察治愈17例(46%),好转10倒(27%),不稳定6例(16%).无被4倒(11%)。服药期间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4讨论慢性功能性低热,最常见的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拉热,在中医学属气虚或阴虚发热的范畴,其中气虚发热是由于脾胃气虚、虚阳外浮所致。其机理是饮食、寒热、情志所伤等原因引起脾胃元气不足、各气下流、下焦离位、相火上冲胸腹,出现身热心烦、怕风怕冷、乍寒乍热、自汗、身虽热而欲近衣被等表现。治疗时不能昔寒攻伐过度,应H甘湍之药补益脾胃元气,提升下流之各气。中气足则相火降,相火降则热病除,此即甘温除热之法。此为补中益气丸治疗慢性功能性发热的刳【理。至于阴虚发热,表现为午后潮热或骨蒸劳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搏细数等,则不适宜用本方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