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为何偏爱老儿子大孙子

 墨香四溅 2013-04-18
 老人为何偏爱老儿子大孙子?我们探讨这个问题,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加以分析。过去,早婚多育。多半二十岁之前结婚生产,一个妇女先后能生十来个孩子。
       过去的人读书很少,一个人的才智多靠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因此,生活时间长经验就丰富。“人老奸马老猾”吗?针对一件事老人和年轻人有意见分歧时,为了说服晚辈。他们常常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懂个啥?”
       在一个大家族中,老人面对众多儿孙绝不是平等对待,而是更加偏爱老儿子和大孙子。因为他们养育儿孙不仅是投入,而且是投资,是为防老而投的资。当然,这投资在当时还是偏指精神上和感情上的。老人们为了自己的将来,他们倍加呵护老儿子大孙子。
       试想,如果一个人二十岁生产,若是男孩,这便是她的大儿子。等到她老了,这个大儿子也已经半老了。(过去的人营养不良,加之缺医少药,过度劳累。一般寿命不长,健康状况不好。)比如这个人七十五岁,她的大儿子已经五十五岁了。那时又交通及交通工具不发达,都是身背肩扛。如有需要,看来这大儿子是指望不上了。那么我们来看看她的老儿子有多大呢?过去讲:够不够,四十六。也就是说,过去的自然生育年龄是在四十六岁之前。如果她的老儿子是她四十五岁时生的,她七十五岁时,这老儿子才三十岁。正值青壮年,一旦老人有需求时,这老儿子是最得力的了。再来看看大孙子,老人七十五岁时,她的大儿子五十五岁。大孙子应该是三十五岁,(过去,侄儿比老叔大,侄女比老姑大是不新鲜的事。)这大孙子对老人来讲,又是一大指望。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老人的小孙子,当老人七十五岁时,老儿子三十岁,他的孩子大的才十岁,可见是指望不上的,小的就更谈不上有什么指望了。
       因此,民间有“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之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