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维生素b2缺乏的原因 2012-7-26 维生素B2缺乏症系核黄素供给不足所致。以口角炎、舌炎、结膜炎及皮炎为特征。核黄素为耐热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在人体内是许多呼吸酶系统的组成部分。与烟酸及其他耐热B族维生素共同存在于食物中,如动物心、肝、肾、蛋类、奶类、酵母、豆类和新鲜蔬菜等。所以,核黄素缺乏多与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同时出现,尤以与烟酸缺乏病关系密切。若食物中长期缺乏动物蛋白和新鲜蔬菜,或大米淘洗过度或婴儿所食牛奶多次煮沸等。均可导致核黄素缺乏。再者,患有消耗性疾病:烧伤、创伤、结核病、肺炎、长期发热时,机体代谢加速,消耗量增加、需要较多量核黄素。另外,核黄素在肠道吸收,反复呕吐、腹泻等慢性胃肠道疾病均可影响核黄素的吸收。 维生素B2缺乏症又名核黄素缺乏症,是一种由于体内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以阴囊炎、唇炎、舌炎和口角炎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吸烟会导致维生素B2大量流失,严重缺乏时会引发眼疾。“红眼”(眼白很红,有点像红眼病,但又不是红眼病。 病因病理 (一)摄入不足核黄素存在于奶类,肉,蛋,豆类,谷类,根茎与绿叶蔬菜中。一般成人每日需求量男性为1.4~1.7mg,女性1.2~1.3mg,孕妇与乳母需求量增加,运动量增强,能量消耗多时,需求量亦随之加大。如摄入动物性蛋白质与新鲜绿叶蔬菜不足,可致维生素B2营养不良。核黄素对光敏感,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迅速导致不可逆的分介破坏。故瓶装牛奶等食品避光可保存维生素B2的生物活性。光线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婴儿时,可导致部分核黄素解体。此外,核黄素为水溶性维生素,可因洗淘过度或随菜汤流失。核黄素在碱性环境中易破坏,如烹调时为保持蔬菜的绿色添加碳酸氢钠,可破坏核黄素的生物活性。 (二)吸收障碍某些疾病如严重慢性腹泻,小肠病变大部手术切除者,可致核黄素吸收不良。此外,嗜酒者也因肠道吸收减少与生物利用度降低致维生素B2不足。 (三)药物与金属影响某些影响精神的药物,与各种抗疟疾药物,许多金属及其他物质都可影响维生素的生物活性。 (四)激素失调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五)排泄增加当负氮平稀的情况下,包括糖尿病,停用胰岛素后,或者在用某些药后,如硼酸(boricacid),或长期服用硫胺素制剂,也可出现核黄素排泄增加的现象。在高热,禁食等情况下,也可使排泄量反应性升高. 维生素B2缺乏病吃什么好 (一)发病原因 1. 摄入不足 由于经济条件、供应困难和偏食等原因造成富含维生素B2的动物性食物(如乳类、肉类、蛋类等)和新鲜蔬菜摄入不足,如每天摄入量低于0.55mg,数月后即可出现症状。 2. 需要增加 妇女怀孕和哺乳期、婴幼儿和青少年青春发育期、重体力劳动或精神紧张、外科手术或创伤后恢复期对于维生素B2的需求量都明显增加,如不及时补充容易导致缺乏。 3. 吸收利用障碍 维生素B2主要在小肠上端吸收。腹泻、阶段性回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和肝硬化的病人维生素B2的吸收利用会受到影响。 (二)发病机制 由维生素B2生成的黄素酶有40多种,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较大。某些黄素酶在生物氧化中起递氢体的作用,其在组织中的缺乏会造成多种脱氢酶活性的下降,同时黄素酶也是许多氧化酶的催化剂和辅酶,因此维生素B2缺乏可以显著影响组织细胞内糖和脂肪的代谢,导致氧化不全、能量利用率降低,以及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B2与蛋白质代谢关系密切。尿中维生素B2排出量明显受氮平衡影响,组织生长旺盛时,尿中维生素B2排出减少,负氮平衡时则排出量增多。维生素B2缺乏可导致赖氨酰氧化酶活性下降,从而影响胶原蛋白交联形成,以致细胞间胶原支持减弱,可能是皮肤受损的重要原因。 展开全部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2013-04-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