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口”众皆知,“铺前”可相识?

 向春阁 2013-04-18

小地方

“海口”众皆知,“铺前”可相识?

2013年4月12日   22:22-解放周末·旅游     作者:蔡彤

  文/图 蔡彤

    去“铺前”之前,我一直以为铺前是个品牌。因为在遍布海口市街头的公交车车身后,都打着大大的广告——铺前马鲛鱼。直至在法国传教士萨维纳所著的一本书里,读到其对1882年的海南的描述,当时海南最主要的两个港口就是海口港和铺前港。我方恍然:铺前曾经是海南岛上最繁华的码头。

    铺前镇位于海南省文昌市的最北面,三面环海,从明代的军港到近代的商港,历史悠远。上个世纪30年代,商船可以从这里直航东南亚各国,成为当时名噪一时的商港,成为海南华侨出洋的主要港口。据说当时有一句老话:东走西走,不如铺前和海口。铺前和海南北部许多临海的城镇一样,每个家族自古都有赴南洋谋生的传统,古镇至今还有一条保存完整的南洋骑楼老街,只是规模比海口老街略小。

    前一阵,初中同学聚会,正巧获知有同学老家便在铺前,几个同学一拍即合,定好日期相约一同前往探访。

    来到铺前古镇,老街上的骑楼经过一个世纪的风雨,失去了当年港口的作用,早不复昔日的繁华景象。有些楼早已破旧并开始坍塌,但规模却仍很齐整。铺前镇主街道为东西走向的胜利街与南北走向的渔港南街构成的“十”字街,建于1920年左右,当时的铺前人下南洋闯荡,积攒了财富回乡建造了这条南洋风格的骑楼街。东西方向胜利街呈弧形直通港口,如一张漂亮的长弓。 400米不到的街道,却让人一眼望不到头,寓意聚财敛物之意,商人发家致富的美好愿望尽蕴其间。

    临街铺面虽然大多关着门,但原本大木板窗门的格局仍保持得很完整。建筑物虽有些黑旧残破,但遗留在墙面上的浮雕装饰却依然华美。我们徜徉在街道两旁,南洋风情扑面而来。几幢建筑结构颇为考究,当年最有名的三家店铺 “南发行”、“金泰行”、“南泰行”依旧傲然而立。街道两旁的骑楼上,阳台花栏各具特色:带孔洞的女儿墙,勾勒出一条条波浪般起伏的天际线;底楼为开敞的柱廊,柱柱相连,柱子外表大多带有框纹,二楼则是造型多姿的窗楣,中西合璧,变换万千;窗户上下的墙面处,传统浮雕的砖雕花饰繁多,龙凤松鹤、荷花莲藕、梅兰竹菊、回纹圈绳等,多姿多彩,虽历经百年风雨侵蚀,依然令人惊叹当年的匠心巧工。

    现在镇上的居民多以捕鱼而生,或做着织网等相关生意。铺面大多关闭,不过是游人拍照留影而已。我们去时正值中午,有几户敞开着大门,老式的理发铺子和一头白发正在打瞌睡的剃头师傅,几个织网的老妇和蹲在门口吃得一脸是汗的小童……屋子里的所见,如同历史照片中的场景,宁静悠远。时光,如同墙面上斑驳的印迹一样,在此停滞,不再前行。

    来铺前必定要品尝一下当地最出名的糟粕醋,一种用酿酒后剩余的酒糟,加以少许辣椒、蒜头、油等煮开制成汤汁,再根据客人喜好往醋中加入海带丝、海菜、鱼蛋或海产品等熟菜,吃起来酸辣爽口,开胃之极。

    胜利街上有两家做地道糟粕醋的铺子最为出名。其中一家叫林花糟粕醋,临街店面,摆着几张看着感觉要随时散架的木桌,一个玻璃橱柜里摆着各式配菜,下面两个大塑料桶里分别装满了刚熬制出来的糟粕醋,一个辣的一个不辣。这么简陋的家庭排档,生意却十分兴隆,有专门开车过来打醋的熟客,也有排队等台面的游客。前脚客人刚吃完,完全来不及清扫台面,后脚客人就占下凳子,店主忙着配菜舀醋,客人还得自己端盘服务。后面院子便是加工坊,几位帮工的伙计忙得头也顾不得抬。来这里的人,仿佛都不大讲究环境了,直奔美味而来。

    环顾四周,沾满油烟的墙上挂着一幅民国时期装扮的面容姣好的年轻女子黑白照,女子笑容淡然纯真,烫过的头发看得出其家世良好。美丽的照片挂在这灰暗拥挤的店铺里,似乎有些格格不入。问店家墙上照片为何人,对方忙着手上活计回答:是阿婆啊!那么是本家的阿婆还是别家的阿婆呢,便没有下文。难道墙上的女子便是店主林花吗?历史过往里,很多故事,无从问起,没有答案。

    美美地吃饱喝足出来,同学带我们一行前往美兰村的林家大院,这是当地出名的一幢保存完整的民国宅院。车子停在村口,徒步进村。海南本地的村子,总在村口开着一家杂货铺,卖些果汁烟酒和生活用品,铺前多用茅草或彩色条纹的油布搭出一块雨篷,便是村子里居民的集会中心。篷下通常会摆上一张桌球台,余下便支出几张麻将台,牌声起落里,男人们抽着烟说着海南话扯着闲篇,照例围上几圈看热闹的人。一群妇人在篷外的树荫下忙着织网,边织边聊。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自己的游戏,一派渔家之欢。

    也许因为此处宅子常有游客到访,人们对我等这些背着包端着相机的游客见怪不怪,只有当镜头扫过去时才会吃吃地笑着背过脸去。我亦是个腼腆之人,常怕惊扰别人而不敢轻举相机,总先以微笑探路,如对方友好地回以笑容,常觉得那一瞬是很美好的。

    在村子里绕了些路,围着林家大院围墙走了大半圈也寻不到正门。天上落起雨点,回头一看原本在杂货铺前聊天的妇人都各自归了家或躲进了雨棚下,打麻将的人依旧,落牌的声音和方言交错,丝毫不为外界动静所干扰。

    走进林家大院,雨点渐大。如同海南的大多数老宅一样,入门便是一通到底,也许是因为热带地区更注重通风和敞亮。屋内由木板间隔,虽看着有些年久失修,但大厅中悬挂的南洋式煤油吊灯至今看起来也是精致考究的,还有屋檐下静美的壁画和木雕,门框中雕花的鱼蟹花鸟十分立体生动,舶来的彩纹地砖则透出当年屋主时尚的气息。

    雨势渐大,一行人候在后房廊下观雨。我跑到对面的正厅拍木雕,一扭头,发现同行的朋友在对面或观雨或交谈,或顶着相机各寻拍点,神情各异、站姿错落有如舞台布景,不禁有些感慨,人间处处是剧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