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球教育何谓“素质教育” ——一个小学校长的中国梦 漫漫人生路,随着岁月的变迁,会滋生许许多多的梦想,由于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见识不同,不同年龄段的梦想也不一而足。在我至今四十余载的人生生涯中,虽然有过多个不同的梦想,但始终有一个朴素的愿望至今依然未变,那就是让孩子们能开开心心、无拘无束地打球。 遥想当年,我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入小学就读,当时在我们山区的自然村里,也有一所不像样的小学,虽然只有一、二两个年级,总共才10来个学生,但总算是让我们有书读了。班级设在村集体的仓库的二层角落,五、六张桌子摆成三排,一边是一年级,一边是二年级,中间挂一个破了角的黑板,有张讲台桌,上面放几根教鞭,老师代课的,据说是乡干部的爱人。印象中的老师很好,给一年级同学上完课,紧接着就给二年级上课。时不时还在我们背后,手把手教我们写字。冬天里,山村很冷,她偶尔也会叫我们到下面的小操场晒晒太阳,那时没有做操,更没有什么羽毛球,乒乓球,至于排球、足球之类的,我们更是见都没见过,当时的学校生活,除了老师上课、写字,基本上就是在操场晒晒太阳、听老师讲讲故事了。 三年级时,我们转到中心校读书了,所谓的中心校,也是设在祠堂里。由于我们是自然村里的孩子,到了乡里读书,经常被当地的同学欺负。久而久之,对什么都有点胆怯,心理上便形成一种担心受怕的劣势,有时路过别的村子时,也要对那里的孩子进行防备,怕万一被拦下来,又是一顿拳脚相加。当时的老师对这些基本上不管不问的,毕竟,这种事在当时的农村是习以为常的小事。现在成了老师,看到大同学欺负小同学,看到本村的学生欺负外地学生时,心里就有点不爽,总想替弱势的一方出头,这,可能多多少少有点受自己小时经历的影响吧!虽然是在中学校,可直到小学毕业,我们也没见到老师上过几节体育课,没能见到一个排球或篮球。打球,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似乎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后来,我上了初中,初一时是三个班,据说我们班是小学毕业时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当时有点自豪,心里面认为自己终于也算是好学生了。同学基本上来自整个公社(当时乡称为公社)的各个村的孩子,他们自然成了寄宿生。那时初中的老师大多只是师范毕业生,有几个很清秀很帅的,教起书来个个都认真,要求很严格。开学不久学校组织“迎元旦排球赛”,班主 直到后来上了师范学校,终于看到球场了,也见到了很多种球:排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应有尽有。上体育课时,老师是一篮子一篮子扔出来,还看到同学自己买的,装在一个兜篮里一甩一甩的,感觉非常过瘾非常风光。师范三年的体育课,以及课余时间,我经常练习打球,各种球都练,想把从小学开始后被耽误的时间都补回来。如今想来,那时的生活,真是一个“帅”字。读了三年师范,带着满腔热情回到家乡,投入到“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中,开始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生涯。 90年代初,我被分配在一个闽浙两省交界的村级小学中, 全校有150多个学生,一至五年级,一个老校长负责,有座校舍,我们住在原来一座破旧的村委楼,现在想想就是农村的茅房吧。但三两个年轻人挤在一起,闲暇之时谈人生,谈理想,谈憧憬中的恋爱生活。夜间喝喝酒,不管是当地的红酒,还是一块钱一瓶的“小角楼”,都可以让我们喝到半夜,不醉不休。那时的农村小学还是没什么球,体育课就是到操场上,爱干什么便干什么,任你瞎玩,这样的日子倒也甚是逍遥快乐。只是有时看着孩子们那可爱的脸,以及想打球的冲动,忍不住自掏腰包买了一个篮球、一幅乒乓球拍,让孩子们课余时间摆起课桌来练打球,体育课时也能摸摸篮球满足一下心里的瘾(当时还没有篮球架,无法打篮球)。 后来,好像经历了有点层次的检查或者验收了吧,最初是“一无二有”验收,后来是“六项督导”验收,接着又是九十年代末期的“两基普九”验收,直到2012年的“双高普九”验收,检查组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似乎匆匆忙忙,有重大任务在身。看着他们一个个夹着腰包,或面带微笑,或感觉不屑,或装作严肃,总之,不管怎么样,给人的感觉是看上去不是人模狗样,就是装腔作势,甚至有点狐假虎威。每次检查前,学校就组织人员连夜大抄什么计划总结,闭门造什么方案措施,成立什么领导小组,总结什么汇报材料,把原来的封面换成白色、红色、蓝色,再写上检查的内容,哈哈,检查过关万事大吉了。却从来没有人想过要给孩子们买几个球,建个像样的球场。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好像从没见过那些有模有样的人再来这些学校翻阅那些神圣的档案资料,再后来,那样小学校基本被撤并了,山村孩子们的球梦也再次随之破灭了。 直到后来,自己当上校长,手上有点经费了,终于可以给孩子们买个球了,可是又受到场地的限制,有球没地方打啊。有老师多次提议,禁了打球吧,把球架砸了吧,把乒乓球桌搬了吧,学校空间太小了,孩子们都没地儿站了,还打什么球呢?但我总是不忍心这样做,想想自己小时候,连见到球都是一种奢侈,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形势在发展,生活在改善,孩子们生活在幸福的21世纪,国力强大了,人民富裕了,可我那可怜的孩子们,你们的球梦何时能真正实现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