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生情

 聽雨軒sjh 2013-04-19

师生情

------赵执信与冯班、仲翰村

徐植农

    古代文人颇重师生之情,清初诗人赵执信就是一个重师生情义的人。他与其师冯班、其徒仲翰村的关系,一直被传为佳话。

    赵执信“生平服膺常熟冯班遗书,称私淑弟子”(《清史稿·列》)。清人王应奎在《柳南随笔》中,有这样的记载:“赵宫赞秋谷执信少负才名,于近代文章家多所訾警,独折服于冯定远班,一见其《杂录》,即叹为至论,至具朝服下拜焉。尝至吾邑谒定远墓,遂以私淑门人刺焚于冢前。”赵执信流寓于苏州时,曾专程去常熟虞山脚下拜谒冯班墓,还访问了冯氏故居。冯宅已墙垣颓败,房舍衰废,赵执信吟道:

青山一掩子云居,风簌松门雨涨闾。

破屋时闻吟啸苦,诸孙寒饿抱遗书。

    诗中不仅把冯班比为扬雄那样的高士,而且说仿佛不时能听到冯班苦吟的声音。

    据史料记载,冯班是明末饱学之士,工诗善书。明亡入清后,佯狂避世,无意功名利禄,专志著书立说,著有《钝吟文稿《钝吟杂录》和《钝吟集》等。他在诗论上,力抵严羽的“妙悟”说。他说:“至于诗者,言也。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咏歌之。但其言微不与常言同耳,安得不落言筌者乎?诗者,讽刺之言也。凭理而发,怨诽者不乱,好色者不淫,故曰思无邪。但其理玄或在文外,与寻常文笔言理不同,安得不涉理乎?”对严羽“妙悟”说中的“不落言筌,不涉理路”作了有力的批驳。赵执信读后,十分赞赏,一生尊奉冯氏之学。赵执信之所以敢于向王渔洋的“神韵说”挑战,在诗坛上独树一帜,就是因为有冯班的诗论作其理论支柱。赵执信在他的《谈龙录》里说:“余幼在家塾,窃慕为诗,而无从得指授。弱冠入京师,闻先达名公诸论,必怦怦焉,每有所不能惬。既而得常熟冯定远先生遗书,心爱慕之。不复至于他人。”

    冯班是个落拓不羁的人,他对市侩人物常常不予理睬,掉臂而去。胸有所得,就漫声长吟。有时鞋陷在泥淖中,衣服撕破了,也若无其事,怡然自得。有时酒喝多了,胸中的愤懑抑郁无处发泄,就当众痛哭不止。冯班排行第二,当时人称他为“二痴”,他便以二痴为名。冯班虽佯狂避世,但在做学问上是十分严肃的。他写的文章,考据精确,丝毫无有牵强附会之处,“其论古今成败必了然于其时势,依倚人情,可见诸行事不肯迁谬诡激,求人之短。”冯班的好友陆贻典深知他的为人,说他是“与人交,多率其真,或喜或怒,或离或合,人颇以为迂,以为怪,则避而去之。顾与余独有终始,余无矫情饰貌,定远亦忘机弃善,淡然如水”。赵执信于康熙十八年,十八岁中进士,官至右春坊右赞善,二十八岁因《长生殿》案件罢官终生。其孤傲不群的性格,也有和冯班相似之处。赵执信晚年自号呆叟,冯痴赵呆,真是无独有偶了。有人曾喻赵执信一生崇冯氏为师,如同铸金属的模子一样,赵以诗答曰:

间世钟期强听琴,潜依流水写徽音。

敝庐未解相料理,枉被名卿妒范金。

    赵执信可以说是冯班的知音,“潜依流水写徽音”,“徽音”是抚琴发出的声音,赵执信在这句诗里,反映了冯班的思想、文章对他的影响。

    仲翰村是赵执信的门生,他俩的关系可以称得上是千秋知己。赵执信最后一次流寓苏州在康熙五十九年冬至雍正二年冬,也就是公元1720年冬天到1724年的冬天。这时的赵执信“老客吴门,贫病荒落”,已是花甲之年了。谁想在这垂暮之年竟与常熟的仲翰村结成了“终身莫逆”的忘年之交。仲翰村原是常熟濒海乡村的一位塾师,胸怀磊落,情性伉直,自少从冯班之侄冯武(字窦伯,号简缘)学诗。壮年时,学识大进,他的诗已有成就。有人说他的诗可以高攀唐代诗人杜牧,可以与五代诗人罗隐(字昭谏)媲美。赵诗中有“论交岁在庚”句,赵执信与仲翰村论交是在1720年,即康熙的庚子年(五十九年)。这年秋天,先是仲翰村慕赵执信诗名长途跋涉两千余里由江南来到赵执信的故乡------博山登门拜师。冬天,赵执信举家南发。第二年夏天他俩又在苏州见面。仲翰村如鱼得水,喜不自胜,写了《饴山夫子来吴谒见志喜》诗:

岱岳清光远入吴,讲堂贫宪疾趋隅。

春回南国梅先笑,水激江西鲋不枯。

已觉别开新酒户,似因偿过宿诗逋。

绛前传语频相慰,恩露朝来借独殊。

    赵执信见到仲生也十分高兴。写了《喜门人仲生至》诗:

积日相求人不知,但云家在海之涯。

扁舟还似山中至,正是去年相见时。

    这次仲生被赵夫子留在寓所住下了。仲生一面与赵论诗,一面在赵寓承担了培养赵家小儿子赵庆的任务,过着“药篮诗卷日追随”的生活。雍正元年,仲生四十岁,写了《吴中怀古》十首。赵执信十分赞赏,欣然为之评点。雍正二年冬,赵执信结束了流寓苏州生活,偕仲生同回山东博山,途中在扬州留滞数月。仲生在这里写了《广陵怀古》诗十首,赵执信又为之作序。

    仲翰村随赵夫子到了博山,筑室于博山城东关赵氏别墅------因园内,住处取名雪龛。他不负赵之所托,精心培育赵庆,曾为其《梅花赋》作序,播闻于世。赵庆才隽学富,于1736年(乾隆元年)中举,著有《对酒集》。仲生蛰居雪龛十九年之久,写出了《雪龛居士集》八卷,直到1743年(乾隆八年)因患风痹病卒于赵氏别墅,终年六十岁。

    赵、仲生相从、死相依的关系是十分感人的。1727年(雍正五年),仲翰村南归省亲,赵写了六十韵的长诗送他。当仲生临行时,又写了送别诗:“苦向西风问归雁,三春还忆北来无?”盼望他早日归来。仲生走后,赵茫然所失,“知我连朝无与语,不堪独坐月明中”,他俩简直到了难离难分的程度。仲翰村不久又回到了博山,与赵结伴共度晚年。1742年(乾隆七年),八十一岁的赵执信将新酿的一坛好酒送给仲生品尝,“寒夜请君倾五斗,新诗好品作珠圆”。两人情谊之深可以想见。仲翰村死后留葬博山城南峨怜之阳,后迁至杏岭,与赵墓相邻。仲翰村在康熙庚子年第一次来博山时,曾有《将次颜神镇》诗:

日日劳形远问津,一溪行过一翻新。

前头已是安心处,野店何须觅主人。

    二十三年竟成了诗谶。他的墓地与赵夫子墓地相偎依,可以说是称心如意的安身之地了。

    仲翰村是赵执信的高足,赵氏在《题雪龛图》词中,活画出了仲生的形象:

    何许容龛,在岱北,淄西山雪。其中有,诗人一个,心肠孤洁。烂醉狂饮常放浪,尘容俗状都消灭。任三春暖意夏炎威,寒无别。

    清梦里,何刘接;高屐底,方蓬列。拼乡关隔断,烟波吴越。妙绘偏从闲处赏,佳名浑似前生揭。是王维曾现画师身,今双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