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此汇改的后果

 往事如烟一串串 2013-04-21
如此汇改的后果 [原创 2013-4-19 14:08:32]   钮文新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日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汇率制度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时称,中国近期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同时,易纲强调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取得的进展,以及对实体经济再平衡调整的影响。此外,他还提出中国基本满足了最优货币区的条件。

自从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升值幅度达32%左右。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计算,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超过了36%,与1994年相比,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更是高达70%

据易纲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名义和实际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调整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起了很大作用。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在20072008年达到峰值,之后便开始下降,到2011年时已降低至1.9%2012年为2.3%。很明显,易纲把2008年之后,中国经常账户顺差的减少归功于人民币升值,而且以此为证明人民币升值的作用,并作为进一步推动放宽汇率浮动区间的重要依据。

说实话,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认同这样的说法。我认为,2008年之后中国贸易顺差减少,完全取决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之后,过去多年积累的消费泡沫破灭。它使得中国外需骤然收缩,且一直保持低迷的结果。这个时期出现的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减少,那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不能代表一般情况,更不能就此认为未来一定会沿袭这样的走势。实际上,从2011年到现在的情况看,随着发达国家的需求复苏,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已经开始探底回升

再换一个角度看。从2005721日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几乎是毫无弹性地一路升值。而伴随着这样的刚性升值,中国的贸易顺差在加工贸易方向不减反增,完全无法体现人民币大幅升值的作用。与之对应的是,人民币升值毁掉了中国的一般贸易。数据证明,2007年开始中国一般贸易顺差开始逐级回落,2009年达到平衡,此后一直徘徊于逆差区域。

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不影响加工贸易顺差,而是影响一般贸易顺差。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对加工贸易而言,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端变得相对便宜,而这一点外商十分明白,所以在谈价期间已经考虑了进口更便宜的因素,也就是说,外商以此作为压价的理由,结果是:人民币升值并未使出口加工商品变贵。这也是,人民币一路升值而发达国家并未因商品在中国加工而使其CPI上涨的重要原因。

问题来了。第一,大量消耗中国资源、破坏中国环境的是加工贸易,还是一般贸易?当然是加工贸易。但人民币升值却保护了加工贸易,贬损了一般贸易。这会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吗?这实际是恶性循环地劣币驱逐良币,是在扭曲中国经济。

第二,我们为什么在前边要强调人民币汇改以来,几乎是毫无弹性地刚性升值?为什么人民币汇改与增强弹性的汇改目标完全不吻合?我认为,原因就在于加工贸易顺差不仅与人民币升贬值无关,而且还是顺差刚性因为这个顺差体现了中国的加工费收益,非收不可,我们不可能免费提供加工。这必然导致加工贸易向中国外汇市场提供了刚性的、越来越多的外汇供给。事实证明,2009年之后,中国贸易顺差100%都是加工贸易提供,而如果我们沿用贸易平衡决定汇率的理论,那人民币必然刚性升值,因为加工贸易使中国失去了贸易平衡(进出口相加为零)的基本条件。

进一步推理。上述两大问题的存在,使得人民币汇率根本找不到均衡点。金融危机条件下所找到的均衡点只是暂时的,不可持续的。随着发达国家消费需求的恢复,这个均衡点必然被一再打破。今年头两个月的情况就是这样,在一般贸易逆差的前提下,加工贸易顺差骤增,逼迫人民币继续刚性升值,又一次打破了人民币在金融危机过程中刚刚出现的均衡点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因为中国人民币汇改方向严重错误。因为,正我们上面所论述的那样,加工贸易顺差刚性存在与增加,使得外汇市场供求平衡的基础条件根本不存在,而人民币汇改却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而且要最终走向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这岂不是荒唐之至?

如果我们不立即修正人民币汇改的错误方向,任由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那将对中国经济构成巨大危害。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巨额一般贸易逆差最终平衡加工贸易顺差,那将意味着一般贸易项下的巨量进口,并同时挤出民族工业,它将把中国引向一个典型的经济殖民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