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家八珍糕传奇

 健康养生集结地 2013-04-21
八珍糕的历史名人

    八珍糕,创制于明代,参照档案及医书记载,学者们认为八珍糕本为陈实功的家传密方。陈氏所著的《外科正宗》中有详细的的配方介绍,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易吐易泻,把该药方加工成糕条,每日清晨服数条,百日后渐觉体健,久服则培养脾胃,壮助元阳,轻身耐老,效果甚妙。

    乾隆四十年(1775年),参照陈氏的八珍糕配方和明代吴旻《扶寿精方》中二仙糕的配方,清宫太医院的御医又增减药味,调整分量,最终用人参、茯苓、莲子、白术、芡实、扁豆、薏米仁、藕粉、白糖、白米粉、制成糕剂,呈送给皇帝服用,从而得到乾隆帝的喜爱。

    根据乾隆朝《上用有参底薄》中显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二月十九日起至八月十四日,皇上共用八珍糕四次,共用过二等人参八钱;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十二月初九日起至五十三年(1788年)十二月初三日,皇上共用过八珍糕九次,共用过四等人参四两五钱。再由清宫脉案及《用药底薄》获悉,此后到80多岁时,乾隆帝一直坚持服用八珍糕。也就是说,自乾隆帝50多岁始,药膳养生中就几乎没有离开过八珍糕,并嘱咐身边的太监,要“每日随着熬茶时送八珍糕”,足见其对八珍糕的重视和钟爱。

  根据现存医案分析,慈禧太后进入中年之后,脾胃不调,心脾不足,从光绪元年至光绪六年(1875-1880年),御医诊断的脉案中常出现老佛爷“饮食运化不利,大便微溏而黏”、 “胃口不旺”,“心脾久弱”这一类的记载,说明这段时间慈禧太后脾虚之症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光绪六年1880年)农历九月十三日,御医李德立主张慈禧太后服用八珍糕,果然效验明显。所以,此后一直到晚年,慈禧太后从未间断用八珍糕进补。

  清代御医们评述八珍糕:“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之方,扶养脾胃为主,屡有奇效。”当今的中医专家分析八珍糕的配方,认为治小儿肠胃薄弱,消化不良,食少腹胀,面黄肌瘦,脾虚便溏等症,有健脾养胃、益气和中功效。此药香甜可口,而少药气,饥时可以食用,又可疗疾,亦可用于成人,亦一妙法。

    可喜的是,在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医学家陈可冀院士的主持下,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将清宫八珍糕研制成功,重新问世使用。自1982年3月至1983年9月,该院对其进行临床观察验证,结果证实八珍糕对于脾虚的治疗效果明显,并且对于头晕、耳鸣、腰疲、畏冷等老年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这就再一次说明清代宫廷药膳八珍糕确实具有延缓衰老、滋补养生的作用。

最著名的是燕窝和海参八珍糕

    有不少有钱人,以为每天吃海参、燕窝、极草就是最佳的养生方式,事实上,道理不是这样的。我们经常看到的事实上,身家十几个亿的老板,吃了三年多海参,也没有看到他体质有多大的改善,这是为什么?

     专家认为:气虚之后,人就会变胖,血虚之后,人就会变瘦。胖人养生,应以补气为主;瘦人养生,应以补血为主。

    说到这里,一些人就开始有疑问了,胖人会问;“你说胖人应以补气为主,为什么我吃了那么多补气的食物,人还是这么胖呢?”瘦人会问;“你说瘦人应以补血为主,为什么我吃了那么多补气的食物,人还是那么这么瘦呢?”

    遇到这类问题,国爱堂的专家解释是,这可能是你的脾胃有问题,你虽然吃了很多补气补血的食物,但脾胃功能低下,未能将这些食物转化为身体里的气血,而是直接将他们排泄了出去,虚弱的脾胃就像是一个漏斗,你吃了多少,它就漏了多少。怎么办呢?我的办法是,补气补血之前,先补脾胃。等到脾胃强壮了之后,稍微一补,立刻就会见效。正因如此,中医说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证治准绳》说:“脾胃者,气血之母也。“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先天之本就像父亲,后天之本就像母亲。在一个家庭里,孩子有没有出息,关键要看母亲,俗话说,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子孙。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的身体好不好,气血充不充足,关键应看它的脾胃。脾胃就像土地,土地肥沃了,就能长出好庄稼来,如果你的土地成了西北的沙漠,再好的中医也无济于事。

    所以,在进补前吃八珍糕补脾胃是最重要的工作。

    但是,现在的人你让他同时吃两样,既吃海参又吃八珍糕,他说很麻烦,国爱堂为了这部分人,推出了燕窝八珍糕和海参八珍糕,这样就解决了吃的麻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