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一慈济

 尊师重道孝亲 2013-04-24
德化真君 刘学錕前人德范
 
德化真君刘前人学錕,生於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廿二日,生性聪颖,事亲至孝,对人谦恭和蔼,律己甚严。早年投身商界,甚得店主之器重。前人母亲(张勤,河北天津人)於民国叁十年前后,在河北天津东门叁义坛求道。随后即清口茹素,齐家修道,并发心渡眾,在家中成立崇义坛。由於深感天恩师德浩大,老前人慈悲无量,虽眼有宿疾,又兼缠足,但仍毅然立下「万里开荒」的宏愿。遂於民国叁十七年四月陪同前人及儿媳陈俊清等远离故乡,乘风破浪,来台阐道。
前人来台后在高雄市购置房屋,开设「济义佛堂」,為 上天设立法船,代天宣化拯救皇原,考魔兼受,艰苦备嚐。奈何人地生疏,举目无亲,言语不通,再加上离乡之苦;虽是重重困难,但并未影响前人办道之信心,仍然奔走四方,寻找原人。前人一家人,平日提菜篮至市场寻访有缘;当时台湾能听懂国语之人甚少,渡人又不容易。每天夜裡全家大小上大把香,叩求 老母慈悲拨转,由於至诚感格,始有原人逐渐上岸。
民国四十年前人领命点传,开荒阐道,足跡遍及桥头、大坪顶、凤山等眷村,致兵工厂有不少人求道。不料官考连连,道务开展甚慢。
民国四十六年,由兵工厂钟坤郎先生引进佳冬,开啟此方道场的因缘。当时乘火车前往佳冬,来回一趟需花四个多小时,幸而前人至诚感格,爱心广被,劳而不辞,辛苦耕耘,仙佛暗助拨转甚多。真君处事不喜麻烦别人,是以出外时常自备茶水、一根玉米或一些馒头,便在大树下打发一餐。如此真诚所至,感动上苍,於是道亲日眾,才有往后「佳信佛堂」的成立。
眼看当时佳冬道务渐有起色,岂料前人竟於民国五十年八月十九日功圆果满,骤然仙去。前人母亲虽遭受白发送黑发之重大打击,然而老人家仍以道务為重,化悲痛為力量,更加奋励。后来,儿媳陈俊清奉命接替领导,她老全力帮办道务,為日后「佳冬慈济堂」道场开创了新机。民国五十五年六月她老突感身体不适,送医后即不进饮食,於二十四日仙逝。同年十一月十六日结缘,蒙 皇母慈悯,敕封為「德化仙母」,可谓实至名归。
在前人及前人母亲相继回天缴旨后,慈济道场道务重担就落在陈前人肩上。陈前人坚毅不拔的情操,感人肺腑,道务因此兴起。民国六十八年在佳冬佳信佛堂开办来台第一次法会,老前人慈悲亲临指导,才有往后慈济堂筹建的因缘,和国内外道务的开展。在佳信佛堂进行五次法会后,佛堂拥挤不敷使用。為使道亲研究方便,仙君决定觅地兴建大佛堂。后经道亲们同心协力出钱出力,终於在民国七十年十一月廿四日落成,老前人慈悲赐名「慈济堂」。
自从慈济堂落成以后,道务进步加速,诸多前贤发心国外开荒阐道,泰国是第一站,星、马继之,国外道务随即开展出来。民国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陈前人一病不起,证道归真。民国八十年蒙大德老前人慈悲,允其子於六月十七日恭求结缘,荣受 皇母勅封為「礼圆仙君」。
前人於民国五十年,骤然辞世,可谓「满怀心志效飞鸿,却是壮志未酬身先逝。」天意难测,夫復何言!前人成道不久,曾一度随恩师驾临中部佛堂,蒙 老母慈悯敕封「德化大仙」果位。至民国五十四年叁月叁日始获老前人慈悲准予结缘。又於民国八十年再度结缘,蒙 皇母慈悲晋封為「德化真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