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新课程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昵称4195077 2013-04-25

论新课程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摘  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保障性前提。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互尊的、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两个方面。

 

【关键词】新课程 师生关系 构建

 

《师说》中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古代的社会中,老师以一种神圣地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尊师之道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显得紧张而束缚,由此形成的小学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中心信息源,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甚至是强制性教育,控制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而学生则被放到了次要地位,其创造性思维也在一次次的挫败中被扼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型理念的引入,尤其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陈旧的师生关系,并且构建一种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小学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所谓新型的小学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互尊的、发展的师生关系,就是新在观念,好在和谐、平等而互尊。所谓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指师生关系应是指以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为基础的人—人关系,师生应当具有客观的权威意识。和谐的师生关系指师生间相互理解,相互合作与互动既而实现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和谐达到教育价值最大化。互尊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关系应是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并且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发展的师生关系则强调师生间相互对比、相互评价,共同发展着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以及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的积极作用和功能。  

 

新课程强调教学具有双边性, 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二者的统一决定了师生关系的相互促动即互动性是其实质所在,由此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也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两个方面。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完善教学活动

 

1、了解学生,融入学生群体,构建和谐的课堂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的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新型师生关系的优越性在于它为学生主动、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教师应结合学生整体水平与新课标要求,量身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建设创新赋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识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并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解决实际问题积累经验,养成善于运用观察眼光分析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关系。教师要积极地去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组织教学及管理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教师观察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注意学生学习上的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要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使得学生的长跳板和短跳板的距离缩小。

 

2、努力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教”的动态过程和学生“学”的动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动态过程,总是伴随着学生“学”的动态过程而发生、展开,并为学生“学”的动态过程服务的,而且这种服务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实现两个动态过程的平衡,使这两个动态过程同步展开、同步发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理想境界。

 

(二)完善自身

 

1、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魅力

 

建立教师在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同时,还应当具有渊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受,与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面对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教师尤其要加强心理调控能力,不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2、加强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法制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学生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是侵犯学生权利现象屡屡发生和广泛存在的内在原因。所以,教师一定要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教师要一改之前替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的作风,注重学生的独立性的培养,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制度伦理建设,使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晰并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规定,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在新型的小学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重视用自己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感真诚地面对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学生也有晴天雨天,心情好坏,作为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且在发现问题之后,及时根据情况解决,特别是学困生、问题生。遇到问题要及时地换位思考,去思考学生所承担的压力,给他们一些激励的话语,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创造一些积极表现的机会,唤醒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有些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的相处中,常常忽视学生自身的想法,一味地将教师的想法认识强加与他们,以自身的想法去想孩子的世界,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抹杀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允许学生对教师教学或自身提出质疑,并且根据这些反馈意见,进行总结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应当多一些信任、宽容和理解,耐心地引导,不戴有色眼镜看待一个学生,对孩子们的表现多一些表扬和赞许,少一些批评和讽刺。即使要批评学生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能不在同学面前批评的就不要在同学面前批评,不能一味地指责,不能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更应该注意的是一码事归一码事,不能一直翻旧帐,特别是经常违纪、学习差的学生,更应注意这一点。

 

2、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性

 

由于学生自身素质和身体成熟水平、认知能力和行为发展水平的不同,所以教师必须承认学生个别差别,按照学生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的一代新人

 

3、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

 

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老师的一言一行也许会影响孩子一辈子,有时即使是一些看似无意识的言语也可能伤害学生幼小的、敏感的心灵,因此教师应坚守“多栽花,少挑刺”的原则,蹲下身子,以学生的眼光审视学生的行为,以肯定的语言指出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成功,以暗示与激励的方式指出学生的不足与缺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一次次的评价中感受着赏识、感受着激励,对学习的兴趣、水平也必将与日俱增。在新课程中,教学往往是通过各种活动进行的,而在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均以个体形式存在,师生之间的单数交往成为可能,在对话过程中使经验共享成为可能。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契机。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大背景,社会、家长对关注教育的程度使得教师的压力也日趋增长,面对这样的压力,教师更应该改变成就观念,与学生共同用爱构筑起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以促进教学的实施,更好地创建起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氛围关系,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一方面传授知识,传授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帮助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聊天谈心,在学生的成长道路起到指路灯引导的作用。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经常的沟通,相互理解,相互鼓励成长,才能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这种师生关系上的教学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李锦.试论现代教学价值观下的新型师生关系[J].大连教育学院报,2005

 

[2]崔聚兴.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J].教育与职业,2005

 

[3]程燕.新课标体系下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J].科技资讯,2005

 

[4]薛岩松.杨志武.树立正确学管思想 塑造新型师生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5]周雅娟.浅议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

 

[6]任全民.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重庆晚报.www.cq.xinhuanet.com

 

[6]胡海波.黄海波.构建新型小学师生关系的研究.北仑教科网 (http://www.)2008

 

[]帮孩子走出师生相处之困 http://www.youth.cn 中青网.2008

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分类: 教学论文     日期: 2010-1-20 10:46:28     阅读:      评论: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内容摘要】

教学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所构成的,以培养人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保障性前提,相反,正如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如果师生关系处理不当,导致师生冲突,其严重后果可想可知。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只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才能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建立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积极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杜绝师生冲突,让骇人听闻的轼师案不再重演。本文试从五个方面论述新课程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首先对新课程背景及师生关系现状做分析;然后立足现状,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及实际经验阐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第三,展望适应新课程背景这一时代要求的几种新型师生关系;第四,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论述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建和谐师生关系,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最后,全文概括性总结。

           一、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及现状

20016月我国开始试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并正在进入实质性阶段。这次新课程改革对学校生活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它带来了学校生活的全新变化,也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强调以人为本。新的课程理念产生了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方式必然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教育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由于教师和学生都是能动的主体,因而教育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活动。可以说,没有师生互动的过程,没有师生关系的构建,就不存在教育活动。

当前形势下师生关系的现状:近年来,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民主化的进步,教师的信息源和权威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师生关系也由权威转向民主;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在形成,学生已经由早前的被动学习被动吸收知识逐步变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再加上学习环境不再仅限于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因而师生矛盾冲突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受到广泛关注。当然就矛盾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在信息化时代观念变化的原因,家长尊师重教历史传统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发生碰击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概括起来原因有二:一是有的学生在家中受到娇宠和溺爱,性格变得固执和任性,在学校里稍不如意,便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发生冲突。二是当代青少年思想活跃,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接触了一些新的思想、要求与教师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而有的教师却还停留在传统的家长式管理和封建性的师道尊严旧观念上,这种学生思想的超前性和教师观念的滞后性必然常常发生碰撞,导致师生冲突。

师生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对教育效果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一直是教育研究的重心之一。师生关系不和谐对教育必然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如师生双方均会受到伤害,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丧失和学习效率的降低,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的降低,工作绩效的下降,造成恶性循环,甚至于恶性刑事案件。近年来发生的几起轼师事件无疑是不良师生关系导致的恶果:200842日,六盘水市盘县三中(初中)美术教师袁猛课堂被学生刺伤;2008116号,云南宣威市虹桥中学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体育老师吕素梅在上课时,被两名学生用刀刺伤;四川隆昌县一名小学女老师疑因体罚学生被家长要求道歉,在学校寝室内服毒自杀;20081028日晚,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该校正准备上课的教授程春明被一名大四男生砍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面对这种极端暴力事件,人们需要认真思考师生关系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思考教书育人环境该如何营造?我们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如何建立所需要的师生关系?……这些现状不能回避也不容回避。

二、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意义: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是教学过程能否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运行的前提和保证。”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在传统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这样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所以说,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身体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几种典型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程将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更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代实际的需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具有这样的特点:

(一)师生间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据调查,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成为朋友,共同进步的。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上关心学生,课后也要和学生友好相处。

(二)师生间应是善于倾听和倾诉者的关系:以前教师完全统辖着“说”的权利,学生只有“听”的份儿。这样,不仅扼杀了学生思想,同时也把他们“制造”成了一个未来的没有思想见解的“庸人”。而新课程改革则要求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甚至于鼓励学生多说多讲,只有善于倾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真正想要什么,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只有都是能耐心、仔细地倾听,学生才乐于向你倾诉,向你展示他的思想。所以说,倾听是一种信任,倾诉是一种能力,师生关系应在倾听与倾诉中取得发展。

(三)师生关系应该是赏识和被赏识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学生的一丁点进步我们都要表扬,切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即使是一个很“差”的学生,他的身上一样有“闪光”的地方,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闪光点”,并将其放大,使学生获得肯定,从而激发出更高的热情。

(四)师生间应是组织者、促进者、协调者和学习主体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应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必须要使学生从“学会”转而使学生“会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是一个组织者,包括组织教材,组织教法,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活动;教师又必须是一个协调者,协调各方的力量为教育教学服务,不断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五)师生间应是相互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最终获得“双赢”的关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需要学习的知识是越来越大,学生们掌握的知识,教师们不一定知道,况且新课标更突出地要求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及探案、交流以、实践能力,而要想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就必须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学相长”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

四、怎么样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关键,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门走进学生心灵去发挥伟力的艺术,一门点燃学生心灵之火的艺术。在很多名人的传记里都记载着这样的故事:在自己成长的年代里,是某一位恩师的教诲,甚至他(她)与自己的某一次谈话,更甚至某一句话拔亮了自己思想的火花,激发了自己奋斗的勇气与毅力。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也经常发现:学生因为喜欢自己,进而逐渐开始对自己所教学科产生愈加浓厚的兴趣,并最终影响着他们的人生选择。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教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如何才能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要了解学生,一定要走进学生的活动空间,在与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对话中了解学生的喜好与需求,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效能。乐于与学生交流,理解学生心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性别的学生都着不同的心理需求与心理表现,甚至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表现也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被学生所悦纳、所喜爱,教育的效能才会提高。

(二)信任学生。

人是最富有感情的,心灵之窗总是向热情、信任的人敞开着。教师的信任是师生间感情交流的入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思想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相信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去相信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要相信那些有失误的学生,不戴“有色眼镜”去看他们,而是给予他们信任和期待,拉他们一把,相信会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进步因素,产生自信、产生力量,从而能消除不足,更新自我。

(三)尊重学生。

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极富启示意义:“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而师生关系的处理同样,如果教师也能从尊重学生这一“根本态度”出发,对人对事实事求是,公允、平等、一视同仁,不惟我独尊、独断专行,根据班上学生不同的心理特性,通过多渠多种形式的方法疏导和教育,师生关系是能搞好的。反过来,漠视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和自尊往往会使学生形成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拒绝教育的教育,而且会畸形发展,既学不会尊重别人,也不会自尊,他会感到心灵麻木,缺乏羞耻之心或者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于干脆和教师唱对台戏。而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热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在班级里、在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即使成绩很差,行为习惯再不合规范的学生都希望老师关注、关心和关爱他们,他们最反感偏心眼的老师。试看众多的师生冲突中,引发矛盾的导火索多是因为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冷落或偏心,从而用谩骂或动拳脚的方式寻求心理的平衡。

正如一句曾经非常流行的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个老师,只有信任、尊重、了解自己的学生,才会被学生所尊重与信任。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也才会对学生产生关爱的情感和行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它需要教师从情感上热爱学生,从生活学习的细微处关爱学生,处处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难。尤其对那些身处逆境的孩子,教师更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暖和他们,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句安慰的话、甚至一件微薄的礼物,让他们时刻感到你是他们的贴心人。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 可见,教师用自己高水平的情商给学生以“细无声”的“滋润”,不但会使学生爱其所教的学科,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情感效应,而且会促使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形成。

(五)宽容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未成年人,犯错误是难免的,有不足是正常的。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应少加些指责、批评,多一些循循善诱。切忌与学生计较,粗暴地训斥学生,这样将导致学生疏远你、敌视你。宽容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教师人格美的体现。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有力量。它作为一种教育态度,既不是消极的放任自流,也不是有意回避矛盾,它和严厉批评一样,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冷静反省,熟悉缺点,从而改正错误。既然批评和宽容的最终目的一样,而经常批评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用宽容对待学生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那么,我们对学生少进行些批评,多给予宽容不是更轻易与学生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吗?

(六)帮助学生

人都喜欢受人重视、被人需要,学生也一样,喜欢被人夸赞,喜欢在集体中显示自己的优点。而学生一旦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并获得成功,得到老师、同学的称赞、承认,就很轻易化作求知、上进的动力。我任教的班上有一位同学,成绩不好,上课又不遵守纪律,不是讲小话就是搞小动作,在班里很不受欢迎。一次上课,我发现他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低下头在纸上写着什么。我心里想:看你又在玩什么花样。走近一看,只见他课桌上摆着一张素描画,画得还真是象模象样。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和颜悦色地让他把画收起来,等下课了再画。以后,我让他为班里出黑板报。并经常鼓励他,课堂上也经常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说也怪,他上课不再捣蛋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令同学们刮目相看。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在集体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座标。学生通过表现自己,得到了集体的承认,获得了自信。老师也因此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尊重,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自然形成了一种亲密融洽的关系。

(七)解放学生

现今的课程改革无疑能给构建和谐融洽师生的关系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即“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也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发表各种奇思妙想。这样也使教师不致于在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时的答案不符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给学生以难堪,从而造成课堂气氛紧张的局面。

  总之,我们要处理好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存同去异,教学相长。当然,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它是教师艰苦劳动的结果。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爱心,并以此感染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挖掘学生身上的向师性因素可以强化,激励学生的自尊心,也能融洽师生关系,为师生合作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人类面向二十一世纪需要新型的课程教育!教育走向二十一世纪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一线教师更应努力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书目    四川教育出版社《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傅道春编“十五”高校教材《 教育学》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  

 《〈基础教育实施纲要〉(试行稿)解读》

《中小学校长谋略》:《新课程背景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刘旭编《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