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及其属性

 物流学科服务 2013-04-26

  从广义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即信息是对世界一切事物及其事物运动变化状态的客观描述,是对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表征。从狭义上讲,信息是指反映事物存在和运动差异的对解决问题有用的、可以被理解的、被接收的新的情报、消息的总称,即信息是信息资源客观性与信息接收源主观认识的统一,又是人类对事物认识过程中不确定性的消除和减少,同时又是具有较强时效性和有用性的消息内容。信息又可定义为"对数据的解释",即数据经过某种处理并经过人的进一步解释而形成信息。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认识过程中,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相互交流的一种客观存在,它和材料、能源一起被称为现代科学的三大支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把信息看作是"第二类资源"(第一类资源是物质资源)、"无形的财富"的"资源论"认为,在相同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的前提下,信息是决定经营成败的"决定作用",信息的收集和掌握是发展最有效益的手段的"经济作用"。未来的社会将是信息的社会,对信息的掌握与开发程度将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谁掌握并利用了更多信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信息具有以下属性:

  1.普遍性。既然信息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状态的反映,那么,信息将伴随着自然界、人类社会以至人类思维而普遍存在,并随事物的运动而运动,即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没有无信息的真空存在。

  2.中介性。信息首先是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状态的表征,但它又不是物质本身。信息同时又来源于精神世界,如人的思维状况就是一种信息,人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思想、意志、情绪等,都是各种各样的信息,但信息有不限于精神领域,同时精神世界产生的各种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保持、复制或重现。信息普遍存在与物质世界和精神之中,具有中介性,是沟通人类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桥梁和工具。

  3.知识性。信息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社会资源为人类所用,就在于它具有知识性。信息的有用性使得人类不断接收信息,增长知识,从而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信息所含知识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它对人类社会价值的大小。

  4.时效性。信息既然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对于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信息必然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信息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才有存在的价值。

  5.对物质载体的依附性。信息不能单独存在于某种物质外壳之外,必须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才能存在、存储和传递。

  6.可传递性。信息一方面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借助于一定的信道进行传递;另一方面人们要获得、感受或接收信息,也必须依赖于信息的传递。

  7.可处理性。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但有时可能是错误的或表象的反映,人类要正确利用它,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加工整理、抽象概括,通过整理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信息进行加工转化,从而为人类所用。

  8.可共享性。信息通过传递扩散后可供人们共同享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